APP下载

基于“校企联盟”的财务管理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构建

2016-03-10王伟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模块化

王伟

【摘 要】以财务管理专业转型发展为契机,探索基于“校企联盟”的开放式办学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定位、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全程嵌入”行业、企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及现代市场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关键词】校企联盟 财务管理 职业能力 模块化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043-02

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就业压力依然巨大,2015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749万,基于“学科”导向的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大量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实践动手能力不足,这已成为制约其就业率、就业质量提升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量一线操作性较强的蓝领用工需求得不到满足,用工荒成为很多制造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目标。2014年6月,广西教育厅确定钦州学院等四所高校为整体转型试点单位,确定1999年后其他新建本科高校的近40个专业为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基于此,本文试图打破以“学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打破“关门办学”的封闭教学模式,以财务管理专业转型发展为契机,积极探索基于“校企联盟”的开放式办学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定位、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全程嵌入”行业、企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及现代市场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1+2+1”等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尽量通过学校教育消除毕业生就业路上“最后一公里”的艰难,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从社会需求角度看,应用技术型人才较学术型人才具有更广阔的就业市场。从国外高等教育的实践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占比基本达到80%左右。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最大的特点是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师资配备和考核等多个方面突出实践性。开设大量实践性课程,并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真正深入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生产和经营实践,参与实际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并完成项目作业。此外,在师资配置方面,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大量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占比甚至超过专职教师。

英国应用技术大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二是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采用工学交替的“三明治”学习模式,即“1+2+1”或“2+1+1”制,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交替接受教育和培训。三是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国内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分析。从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的视角,杨淑娥认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型向创新研究能力的培养转变;李瑞祯认为应该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市场需要,将大工程观融入到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中;颉茂华、吴倩认为应该基于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三维的调查问卷分析,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本科人才培养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内容的视角,王彤彤提出依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整合财务管理主干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路;张陶勇提出以财务报表为出发点、以会计准则为导向,按照“秩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设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李莹、陶元磊、李阿指出,课程设置要与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接轨,同时应围绕“会计”、“金融”等方向设置选修课。从实践教学的视角,张治荣提出“一二三四五”实训教学模式,建立适宜本校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实训课程体系;朱会芳提出完善和构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可以采用校内实验室模拟教学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刘悦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加强校内外实训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仿真的专业岗位模拟操作平台和真实的校企合作业务处理机会。

综上所述,国外在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模式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内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上也做出了很多探索,这些经验和积累都为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国外的经验和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环境有差异,不能生搬硬套,国内的探索大多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还不够系统。因此,课题组希望探索基于“校企联盟”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建设。

二、基于“校企联盟”的财务管理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构建

(一)校企联盟的构建及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银行、证券、保险、各行业中小企业、各类型行政事业单位,积极联络,构建“校企联盟”。通过校企融合,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引导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岗位调查为起点,围绕就业岗位设置专业方向。并由高校专业教师和企业职业导师共同组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规范吸收行业建议,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修改的程序和原则。

(二)发散性职业能力定位及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根据行业、企业和岗位特色,结合毕业生就业流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提炼财务管理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其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要素。如上市公司出纳、会计、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财务主管、财务总监等系列岗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资产评估、纳税筹划、管理咨询等系列岗位,银行、证券、行政事业单位及中小企业等内部财务管理相关岗位。围绕上述岗位,进行深入调研,汇总提炼其核心素质要求,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或专业实践项目。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及二元导师的师资结构设计。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课堂、学校,而是联合企业共同培养。总体上可借鉴英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模式,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即大一、大二以学科、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为主,企业观摩、课程实践为辅;大三以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为主,同时借助校企联盟平台,将专业课程模块化分解,与企业投融资等具体财务管理项目相结合,从而实现“理论教学—实验室教学—实践案例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四上学期以企业实践为主,在校企联盟合作单位老师的指导下,承担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任务,并酝酿以“实践问题的专业解决方案”为核心的毕业论文选题。大四下学期回到学校完成毕业论文和答辩,做好就业准备。师资队伍建设则强调二元导师结构,突出实践能力,一方面要求学校的专业老师必须拥有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经历(如到企业挂职),另一方面还要充分挖掘校企联盟合作单位的职业导师资源,将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一线的财务管理专家请进学校、兼职授课。

(四)平台化实践模式及应用能力的培养流程设计。平台化实践模式主要依托校企联盟中的企业单位。基础阶段可以金蝶K3系统、用友U872系统等为实践平台,通过校内仿真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高级阶段可结合职业规划和定位,到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银行、证券、保险、各行业中小企业、各类型行政事业单位等进行专项实训,并设计好各个职业方向的具体培养流程(见图1)。

综上所述,基于“校企联盟”的财务管理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构建的重点,是围绕校企联盟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运作、发散性职业能力定位、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开放式教学模式、二元导师的师资结构设计等角度展开深入研究。第一阶段首先是要建立校企联盟,并依托校企联盟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围绕各岗位职业能力,收集资料,设计问卷调查,进行专家访谈。第二阶段要根据调研结果,提炼财务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定位,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第三阶段是积极推动二元导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开放式教学模式,依托校内仿真实验室和联盟单位的实践平台,积极推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秦琳.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J].大学(学术版),2013(9)

[2]王彤彤.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J].财会教育,2014(10)

[3]李莹,陶元磊,李阿.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教育,2014(10)

[4]刘悦.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4(8)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