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普通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的现状分析
2016-03-10廖宏伟
廖宏伟
【摘 要】对广西师范大学职师学院中职升本生进行问卷调查,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普通本科院校对口自主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职升本 对口招生 调查分析 统计方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018-03
职业教育是我国的四大教育模式之一,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职对口高职立交桥已基本搭建完成,高职对口招生计划已经连续几年超过报考的中职毕业生人数。很多中职毕业生已经不满足只接受高职教育,正通过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方式获得本科教育文凭。广西从2013年起在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对口自主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近年来,广西在推进高职教育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在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对口自主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工作还是首次实施。因此,对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对口自主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将更有利于招生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
一、研究对象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的6所试点本科院校之一,本文数据来取自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中职升本生。自2013年起,该学院共试点招收了498名中职毕业生。其中,2013级239人,占总人数的48.0%,2014级259人,占总人数的52.0%;男生131人,占总人数的26.3%,女生367人,占总人数的73.7%。各个专业人数和百分比情况具体见表1。
由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来看,男女比例接近1∶3,女生比男生多很多;各个专业之间人数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中会计学、旅游管理、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以及学前教育4个专业的招生比例较为均衡;虽然专业之间人数有大差异,但在两年试点招生中,招收的人数变化不大。
二、研究工具
(一)问卷工具。本文根据问卷设计程序和原则,设计了关于普通本科院校对口自主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中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和选择题两个基础模块,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中职升本生对大学的直观感受、学习态度、学习状态、交际能力,以及社会实践与社团组织能力五个方面。问卷共25题,其中有22道单选题,3道复选题。
(二)统计工具。本文采用的是spss19.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应用T检验和相关样本检验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三)问卷的题项分析和信度分析。问卷将其中能反映中职升本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交际能力、社会实践与社团组织能力四个维度的单项选择题目,采用李克特式五点量表法,选项中的A、B、C、D、E五个选项按正向或反向实际情况赋值5、4、3、2或1分。
此外,在题项分析中,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得赋分分析的14个题项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01,说明问卷中的题项具有较高的鉴别度。在信度分析中,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方法对各个子维度的信度及总信度进行分析。内部一致性系数大于0.7表明量表的可靠性较高。从分析结果来看,各个子维度的信度均达到了0.7以上,总信度为0.834,说明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信度较高。利用问卷数据分别计算各个被调查对象在各个子维度的总分和问卷总分,以进一步进行分析。
三、关于中职升本生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一)中职升本生在大学的总适应性及各个维度在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级间的差异分析。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中职升本生在大学的总适应性及各维度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不同性别的中职升本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中有显著性差异,除此之外,不同性别的中职升本生在总适应性及其他维度上的显著性概率均大于显著水平0.05,说明不同性别的中职升本生在总适应性及各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注:*表示显著性概率p<0.05,**表示显著性概率p<0.001,以下各表同。
再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中职升本生在总适应性及各维度在不同民族间的差异,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不同民族的中职升本生在总适应性及各维度上的显著性概率均大于显著水平0.05,说明不同民族的中职升本生在总适应性及各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中职升本生总适应性及各维度在不同年级间的差异,见表4。
由表4可知,不同年级的中职升本生的总适应性以及学习状态、社会实践与社团组织能力两个维度显著性概率小于显著水平0.05,这说明不同年级的中职升本生的学习状态、社会实践与社团组织能力以及总适应性上有显著性差异;除此之外,不同年级的中职升本生在其他维度上的显著性概率均大于显著水平0.05,说明不同年级的中职升本生在学习现状及人际交往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二)中职升本生在大学的总适应性及各个维度在不同专业下的差异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普中职升本生在大学的总适应性及各个维度在不同专业下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中职升本生在总适应性及各维度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四、研究结论及思考
(一)对性别差异的认识。由T检验的结果来看,性别对中职升本生的影响只表现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而对中职升本生的大学的总适应性并无显著影响,在学习现状、学习态度和社会实践及社团组织能力上也无显著差异,这说明性别对中职升本生在大学的适应性影响不大。
(二)对民族差异的认识。从T检验可以看出,壮族的中职升本生与非壮族的中职生在总适应性及各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目前多数壮族及少数民族的生活起居已经逐渐“汉化”而导致的,在一些文化习俗上已经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民族差异上无显著差异。
(三)对年级差异的认识。在本研究对象中,2013级学生与2014级学生的人数相差不大,并且从表面上看,两个年级的中职升本生在总适应性及各维度上也无显著性差异。这直接说明试点实施本科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以来的两年,招生数量、质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两个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的适应性及各方面都差不多。但是从他们进入大学的时间长短来看,2014级的学生进入大学的时间较短,但和2013级学生的适应情况相差不大,这从侧面说明了2014级学生的入学质量更高。
(四)对专业差异的认识。总体适应性上,不同专业在总适应性及各个维度之间均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学习现状方面,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习态度方面,学前教育>会计学;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旅游管理;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会计学;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旅游管理;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学前教育。社会实践与社团组织能力方面,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会计学;学前教育>会计学。从总适应性来看,学前教育>会计学;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旅游管理;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会计学;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旅游管理;汽车维修工程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基于中职毕业生现状分析的相关建议。为中职升本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本文基于上述的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学校应加强建设不同专业中职升本生的交流平台。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不同专业的中职升本生在学习现状、社会实践与社团组织方面的表现不尽相同,这时就存在一个优劣区别,那么校方可以根据这种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平台,互相学习的机会,以优带劣,实现共赢。
第二,应积极做好本科与中职间的培养目标对接。目标是教育的风向标,对中职升本生的培养要注重理论,更要注重实践,力争将其培养成应用技术型综合人才。这更需要有关部门做好本科与中职之间培养目标的衔接,不可跨度太大,也不要一味地与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雷同,应最大限度地向前走。
第三,设置合理的招生专业衔接。一方面,对本科生的培养毕竟需要学生本身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如果专业跨度太大,将很难实现教育目标。另一方面,有些专业并不一定适合开设本科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比如服务类、操作类较强的专业,这些岗位的不一定需要较高层次的人员。
【参考文献】
[1]单福彬,杨兵,卢剑峰.“中职升本”人才培养定位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35)
[2]甘金明.梧州学院中职升本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梧州学院学报,2013(3)[3]杭爱民,龚秀芳,康正发.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