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2016-03-09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位骨科下肢

董 洋 兰 花

723000 陕西省 西乡县医院骨科



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董洋兰花

723000陕西省 西乡县医院骨科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护理方法及预防。方法通过饮食、体位、功能锻炼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骨科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108例患者仅5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6%。低于国内外报道的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结论我们通过饮食、体位、功能锻炼、B超复查、药物干预等综合干预从而有效的预防下肢骨折后静脉血栓的形成。

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静脉血栓症是指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严重的外科术后并发症。临床多见于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尤其是下肢手术),可使静脉内血液发生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深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起病较急,若不及时治疗导致血栓加重,会使肢体坏死,一旦血栓脱落,造成肺栓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1.2]。为此我们过对骨科病人的正确评估预见性的通过饮食、体位、功能锻炼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骨科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下肢骨折患者108例,其中男77例, 女31例,年龄45~88岁,平均72岁,人工股骨头置换36例,粗隆骨折内固定术后44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1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12例。

1.2 方法 重点强调预防,通过心理、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定期复查下肢B,药物预防,确定高危人群,等多方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结果 108例患者仅5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6%。低于国内外报道的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高血压病、脑血栓、糖尿病、冠心病、凝血功能异常危患者进行健康指导,鼓励患者多饮水,进低盐、低脂,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使腹压增加,通过入院后与患者聊天消除患者骨折后与手术的恐惧心理,避免患者因为恐惧而使得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增强,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2.2 适当的体位 因患者下肢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可采取适当摇高床头,半卧位姿势,对于老年患者此姿势不但对预防DVT有利还能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2.3 饮食指导及补充液体 由于创伤后患者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高,适当补充水份,鼓励患者饮水,进流食及粗纤维蔬菜,防止便秘。卧床患者食欲不佳适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不液要考虑非显性失水的部分,非显性失水大约800ml/d。

2.4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入院后与术后即可指导患者行主动功能锻炼,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的主动收缩运动,足趾及踝关节背伸屈及旋转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即使患者因疼痛而不能主动运动也要嘱患者行此方法锻炼,对于老年患者可行被动活动下肢或行下肢按摩及热敷,特别是腓肠肌,尽量避免膝关节下方放置卫生纸等质硬物品抬高患肢,可放置软枕头及软被褥放置于整个下肢下方。术后第二日可使用下肢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进行下肢的预防血栓形成。经临床研究证明术后早期活动、锻炼下肢血栓发生率仅为1.49%[3]。

2.5 定期复查下肢B超 下肢静脉血栓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4]。下肢骨折或术后大多数患者为亚急性或慢性血栓,故定期复查下肢血管彩超有利于早期发现血栓。

2.6 药物预防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可给予低分子肝素,术后6小时低分子肝素钙用半量(2000单位),第二日开始用全量。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3 讨论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上并非少见,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表现:下肢肿胀、疼痛,浅表静脉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和低热,甚至血栓脱落随血液循标运到肺部导致严重的肺栓塞,病人很快临床死亡。静脉血栓常发生于下肢 ,普遍认为是由于下肢静脉血液流动比上肢缓慢。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1)血流缓慢:下肢骨折患者下肢制动肌肉收缩功能下降,肌肉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肌肉收缩功能下降导致肌肉挤压静脉血管功能减弱,故导致下肢血流缓慢。文献报道,卧床2W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卧床3d的病人[5]。(2)血液的高凝状态: 创伤后患者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高,(3)静脉壁损伤:下肢创伤后下肢静脉壁及内膜的细微损伤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凝聚、粘附,形成血栓。

我们通过饮食、体位、功能锻炼、B超复查、药物干预等综合干预从而有效的预防下肢骨折后静脉血栓的形成。5例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主要原因为:膝关节下方放置卫生纸抬高患肢1例,未及时行下肢功能锻炼2例,未行药物干预2例。故康复锻炼的则应该早期、循序渐进,这样可减少静脉血管栓塞75%~77%[6]。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护理措施,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按时巡视病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预防,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55.

[2]童玛玲.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2):637—638.

[3]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816.

[4]陈常娟,李成芬.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6):35-36.

[5] 宿英英.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监护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52-553.

[6] 章左艳,陈海燕.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进[J].上海护理,2007,7(5):64-65.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6.095

2095—9559(2016)06—2717—01

2016-03-16

猜你喜欢

体位骨科下肢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