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成年人楔状缺损的病因调查
2016-03-09侯豫
侯豫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贵州 贵阳 550002﹚
贵阳市成年人楔状缺损的病因调查
侯豫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贵州 贵阳 550002﹚
楔状缺损; 病因; 刷牙方法; 酸作用;
楔状缺损是发生在牙齿唇、颊面颈部的慢性硬组织缺损。典型的缺损由两个夹面组成,口大底小,呈楔形[1]。楔状缺损是牙体硬组织的非龋性疾病,临床上常见,是继龋病、牙周病之后又一个对牙体组织危害较大的疾病。为了解贵阳市成年人发生楔状缺损的原因,随机选取2015年2-5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 090例进行口腔检查,并对楔状缺损的发病因素进行调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中,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共1 090例,其中男560例,女530例,年龄28~75岁,所有受检者均排除全身性疾病而且牙周情况良好且对检查项目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问答的方式调查患者的主要刷牙方法、饮食习惯。并调查分析每位体检者的牙齿磨耗情况。由同一名专业的口腔科医师完成所有检查者的临床检查,并依次记录年龄、性别、楔状缺损的牙位(不包括第三磨牙)。排除牙颈部龋坏的牙齿。并对每一位调查对象的主要刷牙方法、饮食习惯及牙齿的磨耗情况进行记录,对所有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采用率%表示,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楔状缺损率及与年龄的关系 总体检的人数为1 090例。其中患楔状缺损的人数为352人,总患病率为32.29%。患楔状缺损的总牙数为1250颗,平均一位患楔状缺损的牙数为1.15颗。楔状缺损的总患病率为32.29%,其中28~38岁的患病率为17.78%,39~49岁的患病率为25%,50~59岁的患病率为34.9%,60~69岁的患病率是40%,70~75岁的患病率为44.60%。楔状缺损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
2.2 楔状缺损的好发牙位 楔状缺损好发于第一双尖牙,共629颗,患病率为50.32%,其次是第二双尖牙,共320颗,患病率为25.6%。第三是尖牙,患病率为8.8%。
2.3 刷牙方法与楔状缺损的关系 采用横刷的体检者为763名,楔缺人数为360名,患病率为47.18%,采用竖刷的体检者为327名,楔缺人数为30名,患病率为9.17%。主要采用横刷方法的患病率显著高于主要采用竖刷方法的患病率(P<0.05)。
2.4 酸作用因素 在体检的1 090人中有330人喜食酸性食物,其中患楔状缺损的有102人,患病率为30.90%;不喜食酸性食物的人患病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应力作用对楔状缺损的影响 在体检的1 090人中,有380人牙齿颌面有明显磨耗,说明咬合力较大,楔状缺损的患病率为36.84%,牙齿无磨耗的500人中有85人患楔状缺损,患病率为2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楔状缺损是一种常见的非龋性牙齿硬体组织疾病,该病好发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发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出现剧烈自发性疼痛,继而出现咬合疼痛,甚至导致牙齿折裂,需行拔除治疗[2],因此找出发生楔状缺损的原因对预防楔状缺损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28~75岁患病率从17.78%增加到44.60%,且双尖牙及尖牙的患病率较高,分别是50.32%、25.6%和8.8%,由此可知,楔状缺损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唇颊侧病损的好发牙齿为第一和第二双尖牙,可能的原因是双尖牙和尖牙位于牙弓转折处,刷牙时受的力量最大,次数最多,一般有牙龈退缩,造成了易发生楔状缺损的客观原因;采用横刷牙方法的患病率为47.18%明显高于采用竖刷牙方法的患病率。刷牙的时候受力大,最易发生机械摩擦而产生消耗性磨耗,因而患病率高;本次受检者中,喜食酸性食物的患病率是30.90%,不喜食酸性食物的患病率为16%,由此可知,酸作用与楔状缺损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本组受检者中,有明显磨耗的牙齿的患病率为36.84%明显高于牙齿颌面无明显磨耗的患病率,因此在治疗楔状缺损的同时调颌特别重要。
[1]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0.
[2] 陈峰.王维倩.李薇.2种不同树脂材料进行楔状缺损充填的临床疗效比较[J].上海口腔医学,2012,21(2):203-207.
R78
B
1000-744X(2016)07-0780-01
2016-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