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2016-03-09代萍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代萍

河南息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息县 464300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代萍

河南息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息县464300

【摘要】目的 总结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4-03—2015-01间实施剖宫产手术的8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心理疏导、体位干预、合理饮食、康复锻炼等系统护理。比较2组DVT的发病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DVT的发病率为12.50%(5/40), 观察组为2.50%(1/4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产妇术后加强心理、膳食、体位干预、康复锻炼等系统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病率,促进产妇早期恢复。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严重者可因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对产妇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2014-03—2015-10间,我们对4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实施心理疏导、体位干预、合理饮食、康复锻炼等系统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下肢DVT的发病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80例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产妇为观察对象。年龄23~37岁,平均29.12岁。均为单胎足月,无妊娠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手术史等。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40例。2组产妇年龄、孕周、手术及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产科剖宫产常规护理,如完善术前检查、保持病室环境洁净。术后去枕平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输液护理管道护理等。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避免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进行静脉输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术后下肢DVT的护理措施。

1.2.1心理疏导部分产妇对剖宫产手术缺乏了解,对手术风险及术后恢复存在顾虑,易造成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影响治疗信心,不愿意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内心真实想法,做好心理疏导。详细讲述手术目的和安全性及下肢DVT的危害性和护理干预的必要性。缓解产妇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干预工作。

1.2.2体位护理产妇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 h。平卧时,用软枕抬高双下肢20°~30°,膝关节屈曲15°,以利于双下肢静脉回流。避免在膝下垫枕、过度屈髋。每2 h协助其更换体位。

1.2.3健康教育了解患者术前了解有无血栓史及其凝血功能、血脂、血糖、血压等情况,筛查出发生术后下肢DVT的高危患者,对存在各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嘱患者戒烟,积极将血糖、血压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告知术后早期活动对预防下肢DVT的重要性。嘱产妇避免扎腹带穿紧身衣服,以免血液淤滞使静脉压升高[2]。告诫产妇生活环境内禁烟,防止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应激性收缩,诱发血栓。注意保暖,避免温度低引起血管痉挛而致血栓形成。

1.2.4康复指导产妇麻醉清醒后,护理人员应督促和指导其进行踝关节主动和被动“环转”及膝关节屈伸运动,保持下肢肌泵功能[3]。加强股四头肌和腓肠肌运动,按压小腿和足背,使其背屈伸直,绷紧5~10 s,反复3~5次后放松, 3~5次/d。撤除镇痛泵、导尿管等管道后,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2~6 h内排空膀胱。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下肢肌肉的活动,促进静脉回流。

1.2.5饮食配合可以进食后指导产妇进低脂、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忌辛辣和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保证水分摄入,增加饮水可降低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速度。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以防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1.2.6DVT的治疗与护理对发生下肢DVT的产妇,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 2次/d,疗程1周。10~15 d 内绝对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注意患肢保暖,避免按摩和做剧烈运动及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2周后可穿弹力袜,使用弹力袜后应结合下肢肢体锻炼。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及皮温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平面的周径,以判断治疗效果。

2结果

对照组5例发生下肢DVT(12.50%),观察组仅发生1例下肢DVT(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下肢DVT患者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后均获痊愈。

3讨论

孕期由于妊娠期血浆纤维蛋白大幅度增加,纤溶活性降低,血小板激活增加,呈高凝状态。同时盆腔及下肢血管受子宫压迫和激素影响而扩张,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因静脉压升高,血管内膜因撕裂使胶原纤维暴露[2],促使血管内壁受损。加之术前禁食、手术麻醉、术后长期卧床及止血药物的应用等,均是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DVT的高危因素[3]。术前做好心理疏导,合理评估高危产妇,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波动等高危因素。术后对产妇实施饮食、体位、输液、功能训练等整体预防措施。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术后下肢下肢的理论认识及实践能力,均可有效预防和降低下肢下肢的发病率。

4参考文献

[1]刘小倩.体位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27-29.

[2]李新霞,赵倩.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⑸:198-199.

[3]王悦.妇科手术后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5):327.

(收稿2015-11-13)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1-0127-01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腔静脉滤器在骨创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体会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