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来中医文化发展研究述略

2016-03-09付可尘贵阳中医学院社会科学部贵州贵阳550002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医学中医药传统

付可尘(贵阳中医学院社会科学部,贵州 贵阳 550002)

近十年来中医文化发展研究述略

付可尘
(贵阳中医学院社会科学部,贵州 贵阳550002)

中医文化;内涵;价值;弘扬与传播

在西方实证科技的冲击下,中医的存废问题经过多次激烈的争论。对中医存废的争论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一定意义上讲是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在面对众多的非议时,新的千年以来,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支持中医事业的发展,一系列支持中医与中医文化的文件相继出台。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倡导与鼓励下,众多学者对中医文化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据知网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以来,主题与“中医”兼“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达千余篇。已有学者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医文化的发展轨迹、特定视角择取、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回顾[1],本文从中医文化的内涵、核心价值、传播与发展路径几方面进行述评。

1  中医文化内涵研究

中医文化是中医理论的来源和哲学基础,伴随着中医近代多舛的命运,中医文化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尤其是新的千年后,在倡导民族复兴的前提下,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推动了中医文化的研究,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等众多学科参与其中。由于学界对“文化”一词本身的解释非常繁杂,由此引申出来的中医文化也就十分复杂,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近十年来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十分广泛,意见逐步趋同。王乃平等[2]依文化一词的既定概念,将中医文化分为广义与狭义理解,认为广义的中医文化应包括整个中医学学科体系中所有的知识、理论、技能、制度以及中医医疗器物、行为、活动、精神等;狭义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与医疗实践活动。在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上,与会成员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这一概念仅揭示了中医文化的广义内涵,没有指出中医的具体内容与本质。温长路[3]将中医文化定义为渗透于中医医疗活动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包含中医的理念、实践、环境,并认为“执中致和”是其核心内容。张其成等[4]认为,广义中医文化是中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蕴含中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以及中医所使用的药物、工具、场所等;狭义中医文化特指中医学的精神心理文化。这一阐释揭示了中医文化的具体内涵,对中医文化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于学芬[5]承袭了上述观点,并对其进行了丰富,认为中医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以中医学术为核心所形成的文化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与直接文化来源,学界对中医文化的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自始至终就纠缠在一起,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从狭义的现有解释来看,中医文化通常所指其深刻的医学哲学思想与独创的医学方法论,但对中医文化内涵的具体内容则无统一认识。近年的中医临床及科学研究者,大多将中医知识体系分为中医、中药、针灸、养生保健、中医文化等不同范畴与类别[6]。由于中医被分割成不同的研究范畴,因而在各自研究的范围内对中医文化的核心内容互不相同。王琦[7]分析了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后,认为中医学是在不断吸取儒、佛、道等思想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为中医学认识与治疗疾病的哲学方法的理论体系。于学芬[5]认为中医文化其核心内容应该包括气一元论的本体观念、调和致中的价值取向以及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念。何其灵[8]认为中医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生命、疾病、健康等内容的文化体系中有关生命、疾病、健康、卫生、生殖等等的根本看法、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以这些为思想基础形成的具体医学观念、诊疗心理、伦理道德等并凝结为一定数量的物质成果的统称。谭舯[9]对中医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他认为中医文化主要包含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司外揣内”的诊断模式、“辨证论治”的治疗方式、“未病先防”的养生理念以及“医乃仁术”的道德追求。刘洪[10]认为中医文化应主要包含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理论,阴阳五行理论,脏腑及经络理论,藏象及辨证理论。郑晓红等[11]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对当前社会各界对中医文化核心内涵的看法做了总结,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和平衡、燮理阴阳、身心共养、动静相宜、刚柔并济、以人为本、济世活人、大医精诚、淡泊名利、以仁存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为其基本内容。

2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探讨

研究与总结中医文化核心价值,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以及中国文化国际认知和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医文化研究深入发展,中医文化蕴含的人文情怀、济世精神等对社会、文化、医疗、科学乃至经济发展的价值受到关注。

王旭东[12]认为提炼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正确认识中医学术体系、摆脱“唯科学主义”既定思维评价中医的新的研究视角。朱红英[13]认为中医文化所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在现代仍具有重要价值,“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与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念是一致的,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有利于社会和谐,“治未病、已病防变”的辨证医疗观可为当前医疗改革提供一些借鉴。陈张铭等[14]认为中医文化以其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与哲学思想对于如何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较好的借鉴意义。郑晓红等[6]认为中医文化核心价值对人类重新正确认识自然、改变人们的生命观、生活观以及在促进人的自身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科学领域将会影响现代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重新定义科学的含义;同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国际化,对于医学发展、矫正现代医学的偏差、优化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优化中国经济发展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李如辉[15]认为中医文化价值体系包含了人自身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它具有宇宙本体、宇宙生成及宇宙规律三层涵义,反映人体内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其核心价值体系中包含了满足人的健康、治理自然与社会需要的哲学体系。

周铮等[16]认为客观评价中医文化价值,对于促进中医学回归其人文与自然科学共生属性,激发中医文化的原创力、生命力,实现跨文化认同,繁荣文化生态,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确保我国传统文化主权和安全,提升国家软实力有重要作用;同时,中医文化价值研究能为现代科学研究拓展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传统文化素材和理论支撑。赵海滨[17]亦持相似的观点,他认为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构建我国软实力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独特作用。朱红英[13]认为中医文化的整体观、伦理道德对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当前的医疗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朱必法[18]认为中医高尚的道德精神对于现存医疗体制的转换,在商业社会里重新树立医疗的人文关怀、缓解医患矛盾具有重要价值,中医文化所提倡的健康和谐的理念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为实现民族文化产业化、中华文化多元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提供可操作性条件。

贾成祥[19]认为中医文化根源于中华文明的中和理念,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中和的生命环境。陈书华等[20]认为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现代人文精神的源泉,其在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显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芦琳等[21]认为和谐、健康、丰富的中医文化,可以加强医院建设,提升其凝聚力、竞争力及发展力,同时还可以构建良好的国家卫生体系。黄爱民等[22]认为中医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它不断指引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基于中医文化基础上的哲学思维是理解中医学阴阳学说以及解释人的生命形成与生理病变的重要前提,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精髓,首先就必须熟悉中医文化。郑晓红[23]认为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世界观、生命观以及体现中国人思想情感的群体文化,是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基础,其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中医学的本质与决定中医学的社会认可程度,关系到中医学的未来走向。

3  中医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路径

中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原创力和吸引力的内容之一,承载着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医学受到强烈冲击,学术界与医学工作者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角度出发,对中医的发展方式、文化存在方式、传播途径作了一定的探讨。

李晓军等[24]认为,中医要取得长足发展,中医院文化建设需避免简单化,应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医院自身博采众长,有机融合,这是促进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根本方法。张远军等[25]认为弘扬中医文化需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改善中医药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管理体制,推行医疗体制改革,回归医疗本质;同时国家要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周太等[26]同样强调国家政策及其具体落实的重要性,同时“重视实际成效”“拓展中医学术研究视野”“增强民众的认同”是其发展的重要出路。在全国第十七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哲学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从哲学的高度加强中医药文化内涵研究与核心价值探讨,强化中医文化内涵教育,做好舆论引导和文化传播,使中医药文化在传播中具有鲜明的特色[27]。

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王永洲[28]认为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荣辱与共,中医的衰退在于支撑中医体系的理论思维能力的不断弱化,发挥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让世界自觉认同中国文化的价值,培养中医理论实践体系,使中医不受西方医学模式的裁定与审判,是中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张宗明[29]强调中医学不应固步自封,刚愎自用,也无须迎合西方的“科学”大旗而放弃自身的独特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携手共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或许才是中医学最佳选择和最佳策略”。

中医存废问题是东西方思想文化交融过程中的必然,部分学者从文化交融角度提出中医文化的发展出路。丁建中等[30]认为尽管中、西医学各有其认识方法和逻辑思维特点,但其仍然存在共性,中医学应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特别是后基因时代的先进理论和高科技手段,为加速揭示生命规律的奥秘和服务人类而与时俱进。田文敬[31]从对中医“特色”的相对性、排它性、保守性等进行分析,认为中医文化的发展要培植适宜的社会思想和文化环境,同时其自身要抛弃狭隘的学科情感,顺应开放的时代,融合现代科技思想,丰富自身内容。刘左元[32]从文化学的视角阐述了中医学形成的多元文化背景,认为中医要实现现代化,须立足于“本土资源”,面向“中国问题”,同时转变传统的一元思维方式,积极汲取现代性知识中的普世化要素,以实现中医学知识的“创造性转化”。李玫姬[33]认为中医文化的发展必须树立中医文化的自信心,走保持特色与走向世界相结合的道路,善于在与不同文化的融合中开拓中医文化的新境界。张明雪等[34]认为改变传统发展模式,重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实现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过渡,才是中医学将来的出路。刘国伟[35]认为中医要实现跨文化的传播,其前提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保持自身的科学性、先进性。

文化创新是中医发展不竭的动力,一些学者认为中医药文化研究需创新,同时要加强中医文化的人才建设。张其成指出中医药文化需深化中医文化理论研究,应从中医原创思维,中医与儒道佛的深层关系、中医学术流派、中医专家临床方式方法上挖掘,同时要拓展研究视野。黄梅等[36]认为中医文化的发展还需提升中医人才素质,加强入学教育,进行课程改革,革新教学实践。孙小平等[37]同样强调人才教育的重要作用,“只谈技术不讲文化的中医学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李峰[38]认为复兴中医文化是实现中医发展的根本策略,优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注重中医药学术创新是中医发展的重要方向。彭宜梅[39]认为推动中医的普及和现代化,推动中医药理论、实践体系的中西分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是努力探索中医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一些学者主张开辟新的学术领域。谢世平等[40]认为中医文化学及其学科建设已成为中医药生存、发展迫切的任务。彭卫华[41]建议中医文化研究可以运用文化人类学理念和方法,思考中医学现代性中的定位和发展,建立现代文化的自我理解和自我价值认同。向田和弘等[42]强调中医研究必须以中国文化为大背景进行人文型研究,建立中国文化医药学。严暄暄等[43]认为中医应摆脱唯科学主义的纠缠,减少动物实验研究,加强中医哲学与文化研究,积极而审慎地把中医发展成后现代医学。申俊龙等[44]认为中医药文化需要在反思中回顾总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与现代科学文化互补共生、健康发展,并主张用反向格义的方法把传统理论、技术用现代话语诠释,创新传承传播模式与方式,使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发扬光大。

王祚桥[45]认为必须做出主动的努力来确认和维护中医文化的生存空间,要坚守自身的文化特色与内在发展规律,保持中医文化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又要“自信地与不同医学文化进行沟通和对话,最后回到自己的历史经验和生活世界中去对异质医学文化作出自主选择”,吸收他种文化的长处。张其成[46]持类似的观点,认为中医发展需要坚持中医学的本体论和特色思维方式,抓住其文化的核心价值,保持一份文化自觉,“方能在多元的文化中更好地发展下去”;同时,他主张把中医文化纳入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国家战略、文化战略、产业战略等不同层面探讨中医药全球化之路[47]。李玫姬[48]同样强调中医文化自觉的重要价值,其认为中医文化的“自知之明”是中医文化现代发展的逻辑起点,中医文化转型需有综合自主能力的体系,要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4 结语

笔者认为,中医文化发展问题是学术问题,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选择问题。从文化的发展规律探索中医的价值趋向,更有利于中医的科技定位以及丰富中医学的文化内涵。但在西方实证医学的冲击下,学界长期以来只关注中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忽略中医文化价值研究,以至于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中医文化所蕴含的济世精神和技术哲理以及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普世价值,还需深入系统的研究。

[1]李如辉,王静波,张卓文,等.中医文化研究述评[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4):17-21.

[2]王乃平,黄贵华,陈川.继承和发展中医文化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重要使命[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S):1-5.

[3]温长路.执中致和是中医文化的核心理念[N].中国中医药报,2009-06-05(03).

[4]张其成,周晓菲.认识中医文化的内涵[N].中国中医药报,2009-07-17(02).

[5]于学芬.论中医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其核心内容[J].江西中医药,2012,43(6):3-4.

[6]郑晓红,王旭东.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医杂志,2012,53(4):271-273.

[7]王琦.中医原创思维的文化背景与哲学基础[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8):2120-2122.

[8]何其灵.对中医文化研究现状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1,22(6):36-39.

[9]谭舯.中医文化[J].中华文化,2013(6):92-94.

[10]刘洪.也谈中医思想的文化内涵及价值[J].中医药导报,2009,15(9):1-3.

[11]郑晓红.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初探[J].中医杂志,2014,55(15):1265-1270.

[12]王旭东.中医文化价值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目标[J].医学与哲学,2013,34(4):8-10.

[13]朱红英.传统中医文化的现代价值[J].医学与社会,2009,22(11):24-25.

[14]陈张铭,任四兰,吴仪.传统中医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134-135.

[15]李如辉.论中医文化价值体系的概念与构成[J].中医杂志,2014,55(17):1444-1446.

[16]周铮,王旭东.中医文化价值研究的意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8):2222-2224.

[17]赵海滨.以中医药传统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1):4-5.

[18]朱必法.论中医文化的当代价值[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S):18-20.

[19]贾成祥.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渊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4):129-132.

[20]陈书华,周亚东.论中医养生思想研究的当代价值[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4):83-85.

[21]芦琳,韩辉.中医文化的人文伦理在构建医患关系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4,29(1):47-48.

[22]黄爱明,马维平,陈文,等.中医文化在中医专业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5):146-147.

[23]郑晓红.中医文化研究的时代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0):1152-1154.

[24]李晓军,张红,黄卫华.中医药文化逐步在中医医院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J].河北中医,2014,36(8):1279-1280.

[25]张远军,苏永康.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2011,7(2):3-4.

[26]周太,彭恩胜.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境遇[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6):2260-2263.

[27]海霞.中医文化要在自强自立中创造重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9):1543.

[28]王永洲.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复兴[J].环球中医药,2012,5(1):52-55.

[29]张宗明.从文化直陈中医的普及传播[J].医学与哲学,2014,35(11):96-97.

[30]丁建中,张六通.中医学的传统优势与现代发展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4,25(8):71-72.

[31]田文敬.中医特色的发展与现代特征的体现[J].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65-2167.

[32]刘左元.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医学发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173-175.

[33]李玫姬.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医文化的现代发展[J].医学与社会,2007,20(4):4-7.

[34]张明雪,梅岩.比较中西医学认知方法之异同[J].中国中医药报,2006-03-13(05).

[35]刘国伟.中医跨文化传播的源文化要素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9):1-4.

[36]黄梅,沈济人.中医药文化认同在中医教育中的建立[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23-24.

[37]陈小平,孙相如,何清湖.中医院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的理性思考[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6):3-6.

[38]李峰.中国传统文化现状与中医发展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5):1499-1501.

[39]彭宜梅.中医文化力的现代价值:论中医国际化进程的路径选择[J].荆楚学刊,2014,15(4):94-96.

[40]谢世平,程传浩.中医文化传播与推广机制的思考:试论“养生热”背景下的中医文化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3):208-209.

[41]彭卫华.自觉与他者:文化人类学对现代中医文化研究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4,35(10):77-79.

[42]向田和弘,鲁兆麟.建立中国文化医药学[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7):395-398.

[43]严暄暄,何清湖.中医应适当后现代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6):1482-1486.

[44]申俊龙,马洪瑶.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传播的语境及路径分析[J].中医杂志,2013,54(24):2076-2081.

[45]王祚桥.中医文化推动中医药学科走向世界[N].光明日报,2015-05-04(07).

[46]张其成.近代中西文化与医学道路反思录[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5):11-16.

[47]张其成.中医文化海外传播应纳入国家战略[N].光明日报,2015-03-21(10).

[48]李玫姬.文化自觉与中医文化的现代发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4):120-130.

(编辑汤敏华)

R2-1

A

2095-4441(2016)02-0116-04

2016-04-22

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编号:JD2014122)

付可尘(1979-),湖南邵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与文化

猜你喜欢

中医学中医药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