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方言医学词汇探析
2016-03-09黄雪倪周祖亮兰苗青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黄雪倪,周祖亮,兰苗青(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壮语方言医学词汇探析
黄雪倪,周祖亮,兰苗青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壮语方言;医学词汇;壮医药
壮医药是壮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文明形式,是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壮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历史过程中,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医学词汇。周祖亮[1]、方懿林等[2]对壮族历史文献中的医学词汇做过比较系统的整理与研究,为我们了解壮医药词汇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同样,在壮语方言中也分布着大量医学词汇,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保存在壮族方言中的众多医学词语还没有田野调查资料。我们以壮语方言为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方式,对其中的医学词汇进行搜集与整理。本文在回顾壮语方言医学词汇研究的基础上,对壮语方言医学词汇概貌与特点进行简要论述,以就教于方家。
1 壮语方言医学词汇研究回顾
医学作为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行业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医学词汇中,包含了大量医学专业术语和基本词语。医药词语属于一种语言的基本词汇,数量十分丰富。在方块壮字(俗称古壮字)、现代拼音壮文和壮语方言三种不同的语言形式中,均包含了大量医学词汇,它们是壮医药研究的基本素材和重要媒介。壮医学界对壮医药词语既有明确认识,又有较大需求。例如壮医专家庞声航[3]指出:“据考证,在古壮语的兴盛时期,壮人用土俗字(即古壮字)来记账、写家谱、族谱、方药是很普遍的。因此,壮族先民的医药经验,有一部分有可能通过古壮语的记录而保存下来……长期以来,壮族医药最缺乏的就是文字上的总结与归纳。”然而到目前为止,从语言文字角度对壮医药词语进行研究的成果还相对较少。
壮医药词汇既反映了壮语言的共性,同时又有自身的词语个性。周祖亮等[4]在分析壮医药词语特点时指出,在这些词汇中,存在大量用不同称谓表示同一物质或性状,或者用同一称谓表示不同物质或性状的现象,“这种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是壮医药物名的特点之一,反映了壮医药物名称谓的复杂性”。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壮医专家王柏灿[5]曾经作过论述,他指出:“壮族分布面广,居住分散,由于地域性的差异,其对医药方面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对病症名称的称谓,同一种疾病,各地壮区的叫法不一定相同,如癌症就有100多种;同一种药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药名。”壮医专家黄瑾明等[6]谈到壮医对疾病名称的认识问题时指出:“壮医病名是以壮话表述的病症名称……壮医在病名上比较纯朴,也比较直观,而且还有些壮语病名尚未译成汉字名称,只有用壮语才能比较准确地加以表述,故目前尚未能形成一个较为系统或统一的病名,这可能与历史上壮医没有自己的规范文字记录有关,与壮医散居和缺少互相交流有关。”虽然在壮族民间主要是因认识的差异,致使对医药名物的称谓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复杂的医药名物称谓也直接反映了壮族民众对疾病认识、治病疗疾方法、处方施药经验等医学思想,值得壮医药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对于这些广泛分布在壮语方言中的医学词语,直至目前都未见到相关田野调查资料,这种现状说明壮医药学界对壮语方言医学词汇的关注不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将壮语方言与壮医药词汇结合起来研究,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值得语言学界和壮医药学界的重视。但是学术界对包括壮医药词汇(包括壮语方言医学词汇)的整理与研究不足,无疑会对壮医药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造成一定影响。在壮医药基础研究方面,主要囿于民族文献资料较为欠缺等原因,以往壮医药研究过分注重汉文史料,对历代壮医方也是用汉语进行描写;同时由于专业视角不同,研究者对壮医药语言所反映的医药理论关注不多,对用壮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记录的医学资料重视不够。在壮医药专业教育方面,现代壮医药教材对各种医药语言也基本用汉语进行描写,虽然其中有零散的用现代拼音壮文记录的医学词语,但是还没有呈现出系统的壮医药词语表。这种状况的存在,导致壮医学专业的学生对壮族的医药语言文字缺乏感性认识和基本了解,从而影响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掌握。
2 壮语方言医学词汇概貌
现代壮语有标准语(即书面语)和方言之分。壮语标准语以武鸣语音为标准音、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壮语方言是标准语的地方变体,是壮族聚居区人们用来交流的日常用语。壮语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词语的形式不同,即使许多表示同一事物或性状的壮语方言词语形式相近,但是其音调也存在较大差异。
2015年以来,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制作完成壮语方言医学词汇调查表的基础上,对壮民族聚集地区(大新县、武鸣县、靖西县)已进行三次田野调查,对壮语方言医学词汇作了初步搜集与整理,建立词语库。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和统计结果,在壮语方言中分布着大量医学词汇,主要分为病症、药物和人体三个类别,另外还有部分诊治、健康词语,共计600余个词目。这些词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医学词汇,二是借用汉语音义的医学词汇。
2.1具有壮民族特色的医学词汇在壮语方言医学词汇中,许多词语读壮语的音,表壮语的义,反映了鲜明的壮语言特点和民族特色。例如壮语方言的人体词语将头称作ukaiq(头脑),其标准壮语为uk,该读音与壮医认为头脑是主宰精神活动之地(即“巧坞”)的理论相符合。另外,人体脏腑的称谓分别是sim/saem(心,“/”表示或者)、daep(肝)、lindiep(脾)、bwt(肺)、makyiu(肾)、doeng(胃)、aenjnij(胆)、saelaux/saegeq(大肠)、saeonq/saebot(小肠)、buenghneuz(膀胱);又如壮医病症名称aej(咳嗽)、bienhmengh(水痘)、doi(呕吐)、doeksinh(惊风)等;壮药名称dienhcaet(田七)、gobanq(苎麻)、cilip(蜈蚣)、yazoengmu(香附)等,诊治名称如gok(拔火罐),等等。这些方言称谓与标准壮语的称谓相比,虽然有一些差异,但是同样可以反映壮医药的基本理论。
在这些具有壮民族特色的方言医学词汇中,一些词语具有非常强的能产性。根据一定的组合规则,以某个词语为词根,与其他涉医词语相结合,就可以组合成许多医学用语。例如:
壮语方言将疼痛称为zip,它可以与人体部位组合,于是就有aekzip(胸痛)、famzdongzip(胁痛)、dizlaengzip(腰痛)、moekzip(肚痛)、simdouhzip(心头痛)等与“疼痛”意义相关的系列病症词语。
壮语方言将血液称为lwed,于是就有ok lwed(血症)、ndaengoklwed(鼻出血,即鼻衄)、geuoklwed(齿衄)、gilwed(便血)、neuzlwed(尿血)、aejgwnlwed(咳血)、ndaubinlwed(脑卒中)、lwedbingzdug(血毒病)、sengyaqlwedmahmbouxliux(产后恶血不尽)、sengyaqlwedlaembouxdingh(产后流血不止)、sengliuxlwedbaehun(产后血晕)、lwed laelai(大出血)、lwedliuz(血瘤)等与“血液”意义相关的系列病症词语。
壮语方言将骨骼称为nduk,于是有ndukhoh(锁骨)、nduknam(肩胛骨)、ndukse(肋骨)、ndukaek(胸骨)、nduk laeng(胸椎)、ndukdilaengx(腰椎)、ndukswnlaeng(脊柱)、ndukgumdiznaeng(骨盆)、ndukgumziepndukgaq(髋骨)、ndukbimwh(肱骨)、ndukbimwhdae(尺骨)、ndukbimwhdaesongdeuh(桡骨)、ndukdugou(股骨)、deundukndeiukaiq(骨髓)等与“骨骼”意义相关的系列人体词语。
2.2借用汉语音义的医学词汇在壮语方言医学词汇中,还有一部分词语是借用汉语的语音和意义,即汉借词。其中病症词语如cangfung(伤风)、bocangfung(破伤风)、faelauhbingz(肺痨病、肺结核)、zicang(痔疮)、maehdug(梅毒)、doengcang(冻疮)、yegingbingz(月经病)、bwzdaibing(白带病)、canhoufung(产后风)、guhliuz(骨瘤)、ndauliuh(脑瘤)、zungliuh(肿瘤)等。药物词语如betgok(八角)、bwzvasezcezcauj(白花蛇舌草)、bwzmauzgwnj(白茅根)、bonbenjlenh(半边莲)、bonzilenh(半枝莲)、cajgyangj(沙姜)、canjdaeugwnj(山豆根)、cecencau(车前草)、censimlen(穿心莲)、danzuhyeh(淡竹叶)、gaekge(蛤蚧)、gijguhcau(鸡骨草)、gaugulanh(绞股蓝)、gudingcah(苦丁茶)、langmenzin(两面针)、lingzi(灵芝)、nguaebih(桂皮)等。人体词语如zinghi(精气)、yehging(月经)等。以上方言词语的读音,与汉语西南官话的某些次方言语音相似。
在标准壮语中,汉借词往往是指一些新词术语(如seveicujyi:社会主义)或专有名词(如Dayozswngh Yindung’vei:大学生运动会)。在《壮汉词汇》(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中,罗列了一些现代壮文推行初期的标准壮语创新词语(如baenzbongz:水肿),实际上其中有些词语并不是当时的创新,它们一直运用于壮族某些地方的口语中。同样,语言事实表明,在壮语方言的汉借词中也有不少常见的、甚至是主要产于壮族地区的医药名物称谓(如lohhango:罗汉果)。这些借自汉语的壮医药词汇,早已成为壮医药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充分说明壮医药是一个开放的专业知识体系,包容性强,它善于借鉴和吸收中医学的语言词汇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词汇系统。
3 壮语方言医学词汇特点
医学词汇作为一种行业词汇,具有自身的特点。壮医药词汇兼具行业性、民族性两方面的属性,特点非常鲜明。然而,壮语方言医学词汇除了具有壮医药词汇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式差异、命名特色两方面。
3.1形式差异将我们的调查结果与《壮汉词汇》和《壮语词典》(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比较,虽然壮语方言与标准语之间的部分医学词语比较一致,但是还有部分词语(包括疾病、药物、人体、诊治等)的形式存在明显差异。而且来自不同地域的壮语方言医学词语也可能有不同的形式。
3.1.1壮语方言与标准语医学词汇的差异在壮语标准语中,一些词语的方言形式特别多,例如疾病词语hwnjgeuq(抽筋)的方言词有fatnyinzgeuq、giujbi、benggvan、ca’nyinz、nyinzbengq、sukgaen共 6个,而 ngazgvanmou(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 的方言词有 gem jmou、caqleqmou、gahmou、foenghozmou、hangzgauqmou、ngazgauqmou、bohdaeuh、hangzvaz、gangzbangh共 9个,okleih(痢疾)的方言词有 okmoek、okhaexlwed、okhaexmug、moekmaenj、dungxliengz、muk loq、dungxmbit、dungxnaet、dungxgyoet、haexmug、baenzliq、okdungx、haexconh、sijdungx共14个;药物词语gaeqnohndaem(乌鸡)的方言词有gaeqnwxndaem、gaeqoujgi、gaeqgi、gaeqo、gaeqnohfonx、gaeqnoh’o共6个;人体词语caekhaex(屁股、臀部)的方言词 有caeghaex、hangx、doenzhangx、gumq、gumjgij、laenghaex、conghhaex共7个,hozgyongx(气管)的方言词有hozgyawh、hozcuengz、hozgyongh、hozgyoengj、hozgyoengx、hozcuh、hozhuengq、rozgoh共8个。而且以上壮语方言医学词语也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对壮民族聚居区进行详尽的方言调查,一些壮语标准语应该有更多形式的方言医学词语。
3.1.2不同壮语方言医学词汇的差异由于不同地域均存在一定的方言差异,壮语言也有各地的方言,因此在不同地域(甚至是同一地域的不同村落)的壮语方言之间,其医学词语的形式也存在一些差异。如前所述,标准语的部分医学词汇有多种方言形式,这实际上就反映了壮语方言医学词汇之间的差异。依据我们的调查数据,也同样反映了表示相同意义的壮语方言医学词语形式存在较大差异。例如表示“欲吐”意义的疾病词语,在壮语方言中就有goemx、mboekmboenq、muxlumz、naegnwnh、laizlwnh、moekmbuen、dwnx、dum、doi、lubnaiz、wen、mux、sag等不同形式,它们都表示恶心欲吐的意义;表示“盲肠炎”意义的疾病词语,在壮语方言中有saeziubi、saegunggot、saelan等形式;表示“闭汗”意义的疾病词语,在壮语方言中有hanzsaek、dwgou等形式。
3.2命名特色中医药对于药物的命名,主要依据其形态、功用、气味、产地等标准来确定其名称。在壮语方言药物词语中,与中药的命名依据相似,大部分壮药的名称来源与药物的形态、功用相关;但是还有少部分壮药的命名方式较为特殊,主要体现在药物名称与其中某个词语的意义存在特定联系。
3.2.1根据药物疗效命名例如药物侧柏叶,壮语方言称之为“ya ok lwed”,其中ok lwed在壮语中表示“出血、流血”之意,ya表示“叶子”,将整个词语直译,意思是“出血的叶子”,该名称主要是根据其疗效而言的,侧柏叶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咯血、吐血、尿血、血痢、崩漏不止等疾病。又如药物布渣叶,壮语方言称作“ya siu vaq”,其中siu vaq在壮语中表示“消化”的意义,属于汉借词,“ya siu vaq”之名说明了该味药物的疗效。《广西临床常见中草药》将布渣叶列于治疗健胃消滞病类药物,具有健胃消滞、清热利湿的功效[7]。
3.2.2根据药物颜色命名例如药物独脚金(别称疳积草、黄花草),其花分为红、白、黄等颜色,壮语方言没有像中药名一样依据其形态或疗效来命名,而是称作“yok zwng yok ndeng”,而zwng在壮语中有“白色”之意,ndeng在壮语中有“红色、深色”之意,将“yok zwng yok ndeng”直译,意思是“有白有红的植物”,这个名称形象地说明了该味药物的颜色多样性。在壮医方中,人们常将此药与塘角鱼共同蒸食,用来治疗小儿疳积等疾病。
4 结语
总的来说,壮语方言医学词汇数量丰富、形式复杂、特色鲜明,对这些词汇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笔者所在项目组得益于对壮民族的民间医药现状、语言文化环境、民族风俗习惯都相对熟悉,对传承与发扬民族医药文化有一定的责任意识,目前按照研究计划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相信,通过对壮语方言医学词汇的整理与研究,将为壮医药的深入研究提供比较翔实的基础资料。当然,我们也希望壮语方言医学词汇能够引起更多壮医药研究者的关注。
[1]周祖亮.古壮字医学词汇浅议[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5):71-74.
[2]方懿林,周祖亮.壮族麽教经书医药语言探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155-158.
[3]庞声航.壮医内科学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12 (5):11-12.
[4]周祖亮,戴铭.壮语医学词汇初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2):118-120.
[5]王柏灿.壮医药的壮族传统文化特征[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4):3-5.
[6]黄瑾明,林辰.壮医药线点灸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12.
[7]冼寒梅,邓家刚.广西临床常见中草药[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9-200.
(编辑汤敏华)
R29;H218
B
2095-4441(2016)02-0154-03
2016-03-15
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编号:201510600064);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5GXNSFAA139132);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3BMZ008)
周祖亮,副教授,E-mail:zhou32733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