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放血疗法治疗下肢痛风性关节炎13例
2016-03-09陈戈梁基源
陈戈,梁基源
(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医学院附属阳江医院康复科,广东 阳江 529500)
深静脉放血疗法治疗下肢痛风性关节炎13例
陈戈,梁基源
(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医学院附属阳江医院康复科,广东 阳江 529500)
深静脉放血疗法;即时疗效;痛风性关节炎
放血疗法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具有理想即时效果的治疗方法,其多以外周浅表静脉放血为主,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有因浅表静脉不显露而操作困难,或放血量不够等原因而致效果不理想的情况。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笔者采用在踝关节附近取点深部静脉放血的方法治疗下肢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在能取得较大的放血量的同时,也取得满意的即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例患者均来自门诊,诊断为下肢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跖趾关节、踝关节红肿胀痛,单关节发病。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增高,肝、肾功能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抗“O”正常。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30~68岁;6个月~7年;发病部位跖趾关节8例,踝关节5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只采用深静脉放血疗法进行治疗。放血位置:定位一:小腿外侧部,外踝尖上6~10 cm,胫腓骨之间肌肉最高隆处,相当于绝骨穴稍前方的位置;定位二: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下8~12 cm,距胫骨前缘约2 cm肌肉最丰隆处,约在足三里穴外侧肌肉最丰隆处。操作方法:定位后,皮肤常规消毒,用七号针头快速刺入皮肤,然后垂直皮肤缓慢刺入,深度在针头的1/2到3/4之间,并可小角度旋转针头,直到有血液缓慢流出。如无血液流出可退到皮下调整方向或重新定位操作,如有喷射状随脉搏搏动出血则需立刻出针并按压针口2~3 min,止血后选择另一定位继续治疗。用一有容量刻度玻璃器皿接放出的血,每次放30~50 mL。1次/d,两次后观察疗效。
2 结 果
第一次治疗,13例患者中9例一次绝骨穴附近放血点操作成功,2例第二次绝骨穴附近放血点操作成功,1例第三次足三里穴外侧放血点操作成功。5例放血量在50 mL左右,8例放血量在30~40 mL。第二次治疗,13例患者中12例一次绝骨穴附近放血点操作成功,1例第二次绝骨穴附近操作成功。13例放血量均在30~40 mL间。疗效:痊愈(关节红肿疼痛消失,功能活动正常)0例,有效(关节红肿减轻,疼痛缓解)10例,无效(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改变不大)3例,总有效率为76.9%。
3 讨 论
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明显,能减轻肿胀关节的内压,促进关节周围炎症渗出物的向外排泄。深静脉放血疗法是在传统刺络放血疗法的理论及应用基础上总结、衍生出来的一种放血疗法,与传统的刺络放血具有类似的理论基础及功效,但与传统(刺络)放血疗法相比,深静脉放血疗法放血的量更大,一般要求30~40 mL,其效果更快更好,大部分下肢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每次治疗后即能达到明显缓解关节肿胀感及缓解疼痛的即时效果,易于为痛风患者特别是反复发作的痛风患者接受。
在笔者平时的临床中,在排除禁忌证后常把深静脉放血疗法应用到一些具有下肢肿胀、麻木症状的疾病中,包括踝关节扭伤肿胀、中风后遗症期下肢麻木等病中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深静脉放血疗法其放血点主要以胫腓骨之间深部的胫前静脉为主,操作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并有刺中胫前动脉的可能性,因此需要与患者有更好的沟通及更多的操作经验。
[1]旷惠桃.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概述[J].湖南中医杂志,2005,21(2): 79-8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3]姜贵云,杨晓莲.痛风病的诊断评估与临床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 2006,10(28):150-155.
[4]林廷抛.刺血结合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9):14-15.
[5]吴峻,沈晓柔.刺一血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33例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1,4:11.
[6]王燕.刺络放血疗法探析[J].光明中医,2005,23(2):168-169.
R684.3
B
1003—6350(2016)09—1534—01
10.3969/j.issn.1003-6350.2016.09.058
2015-12-11)
梁基源。E-mail:5688213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