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2005-2014年森林火灾规律研究
2016-03-08韩焕金
韩焕金,方 昉
(1.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武警福建省森林总队司令部,福建 福州 350003)
华北地区2005-2014年森林火灾规律研究
韩焕金1,方 昉2
(1.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武警福建省森林总队司令部,福建 福州 350003)
对华北地区5省(区、市)2005-2014年森林火灾数据在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火源类型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森林火灾次数年际间波动较大,但总的趋势是在逐渐减少;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总体趋势是每隔3~4年会出现一个高峰期;火源类型中,引发森林火灾的生产性火源主要是烧荒烧炭、非生产性火源主要是野外吸烟和上坟烧纸,其他火源主要是雷击火与外省烧入。
华北地区;火源类型;受害森林面积;雷击火;烧荒烧炭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和建设,2009年首次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林业的定位并赋予林业以重大使命:要把发展林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森林防火作为发展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林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报道指出,中国平均每年因森林火灾毁坏的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0.86%[1]。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森林火灾的数量有增加的态势[2]。研究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对于森林火灾预测预报、森林火灾监测与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而一个地区多年来的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可以预测未来的森林火灾变化情况,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属于沿海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向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受气候暖干化的影响,再加上频繁的人类活动,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3-4],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对保护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另外,我国的首都北京地处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此地区的森林防火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对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对本地区近年来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5省(区、市)近10年来的森林火灾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从中总结出华北地区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今后的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数据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华北地区行政上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该地区面积广阔,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样,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较短,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冬春季是森林火灾的多发季节。
北京市确定每年11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为森林防火期。其中,每年1月1日至4月15日为森林高火险期;天津市确定10月1日至翌年5月31日为森林防火期;山西省每年1月1日至5月15日为全省的春季森林防火期,其中3月至4月为森林防火特险期,12月1日至12月31日为冬季森林防火期;河北省每年10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为森林防火期;每年3月15日至6月15日、9月15日至11月15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期。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收集了华北地区5省(区、市)2005-2014年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包括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火灾发生原因等,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森林火灾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数据采用excel进行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华北地区森林火灾次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森林火灾次数是一般火灾次数、较大火灾次数、重大火灾次数和特别重大火灾次数之和。华北地区2005-2014年10年间森林火灾次数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05-2014年,从森林火灾次数来看,年际间波动较大,但总的趋势是在逐渐减少。2005-2014年共发生森林火灾2666次,平均每年266起,从年份上看,2005年是森林火灾次数最多的一年,是年均次数的1.93倍,2006年次之。
表1 华北地区2005-2014年森林火灾次数统计森林火灾次数/次
从各省(区、市)来看,北京森林火灾次数最少,10年间总共有46次;天津、山西火灾次数相对较少;河北、内蒙古地区森林火灾次数较多,分别占到了华北地区总数的38.4%和41.8%。
从图1可以看出,各省(区、市)森林火灾发生最多的年份基本上都在2005-2007年,呈现出一致性。各省区市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不同年份的趋势呈波浪形。北京、天津较其他省份行政区域相对较小,森林火灾次数多保持在20次以下,波浪形不明显。而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则呈明显的波浪形,每隔2到3年出现一个高峰期。
图1 华北地区2005-2014年森林火灾发生趋势
2.2 华北地区因森林火灾受害面积年际变化波动大
华北地区森林火灾受害面积见表2。
表2 华北地区2005-2014年森林火灾受害面积面积/hm2
图2 华北地区2005-2014年森林火灾受害面积
2.3 华北地区森林火灾火源类型集中
根据收集的数据,森林火灾火源分为生产性火源、非生产性火源及其他火源。生产性火源包括烧荒烧炭、炼山造林、烧牧场、烧窑、烧隔离带、火车喷漏、机车喷火等;非生产性火源包括野外吸烟、取暖做饭、上坟烧纸、烧山驱兽、小孩弄火、痴呆弄火、家火上山等;其他火源包括故意放火、外省(区)烧入、外国烧入、雷击火,其他自然火源。
经统计,2005-2014年华北地区引发森林火灾的生产性火源主要是烧荒烧炭;非生产性火源主要是野外吸烟和上坟烧纸,其他火源主要是雷击火与外省烧入(表3)。烧荒烧炭占到了生产性火源的67.04%,上坟烧纸和野外吸烟占到了非生产性火源的62.92%;外省烧入和雷击火占到了其他火源的71.39%。
其他火源中外省烧入只在2009年没有出现,且各省(区、市)都存在这个火源类型;雷击火也只在2013年没有出现,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雷击火最严重的一年是2007年,发生了65起,占到了10年间发生雷击火总数的26.75%;山西省最严重的一年是2011年,发生了29起,超过了内蒙古自治区(25起)。
从表2可以看出,华北地区2005-2014年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总数为87 750.27 hm2。从年份看,2006年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历年之最,且各省(区、市)的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也在这一年达到最高值(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或次高值(河北省、山西省)。2006年达到最高值的市、区的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与10年间相应市、区的森林火灾总受害面积之比为:北京地区63.9%,天津地区37.43%,内蒙古68.65%。
从图2可以看出华北各地区森林火灾受害面积年际变动较大,总体趋势是每隔3至4年会出现一个高峰期,但2006年除外,其他年份森林火灾受害面积都控制在10 000 hm2/年。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从2005-2014年发生森林火灾次数来看,2005年是发生森林火灾次数最多的一年,达到了514起,是年均次数(266起)的1.93倍。发生森林火灾次数较多的省(区)是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每隔2~3年就有一个高峰期,但发生次数总体呈现递减的趋势。
表3 华北地区不同火源类型引发的森林火灾次数
2)华北地区2005-2014年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总数为98 274.21,其中2006年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最多,2006年森林火灾受害面积都为华北地区各省(区、市)历年最高值或次高值,呈一致性。经查阅资料,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2006年是我国1951年以来最热的一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2006年我国气温继续升高,全国年平均气温为10.0℃,比常年同期偏高1.0℃,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与1998年持平,也是连续第10年高于常年。春季森林火险等级高,雷击引发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2006年春季,我国北方少雨干旱,森林火险等级高。5月21日-6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牙克石市遭受雷击,相继引发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是1987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最严重的一次森林火灾[5]。说明华北地区各省(区、市)都受到2006年极端气候的影响。
3)华北地区生产性火源中烧荒烧炭引发的森林火灾次数最多,为358起;非生产性火源引发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野外吸烟和上坟烧纸,其他火源引发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外省烧入、雷击火。
3.2 讨论
2005-2014年森林火灾次数和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总体是都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这充分说明华北地区各省(区、市)都非常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根据国家对森林防火工作的要求,在《森林防火条例》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点,进一步完善了本地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使森林防火工作有法可依,森林火灾预防、扑救、队伍建设各方面有序进行。
2006年,华北地区森林火灾受害面积居10年之首,极端天气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难度。如何减小极端天气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影响,为森林防火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华北地区生产性火源主要集中在烧荒烧炭上,政府除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外,应着力解决农村农作物秸秆的再利用问题,“改堵为疏”,既消除了火灾隐患,减少了空气污染,又为农民增收,一举多得。在管理非生产性火源时,森林防火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人们文明祭祖,文明旅游,特别在春节、清明节、中元节这样的重要节点上,需严加管理。其他火源方面,外省烧入是每个地区都存在的火源类型,华北5省(区、市)应结合各地的防火期,加强森林火灾联防联治,并建立长效机制。以往的资料多是研究大兴安岭地区的雷击火,而对2005-2014年华北地区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整理发现,山西省也是雷击火高发的省份,因此应加大对山西省雷击火的研究。
[1]郭西峡,李兴华,李树森.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规律及特征[J].内蒙古气象,2003,(2):8-20.
[2]赵凤君,王明玉,舒立福,等.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动态的影响研究进展[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5(1):50-55.
[3]李庆祥,刘晓宁,李小泉.近半世纪华北干旱化趋势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3):50-56.
[4]符淙斌,安芷生,郭维栋.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Ⅰ主要研究成果[J].地球科学进展,2005, 20(11):1157-1167.
[5]中国气象局发布2006年全国十大气象事件[EB/OL]. (2006-12-30)[2016-10-03]http://www.gov.cn/fwxx/kp/ 2006-12/30/content_484190.htm.
(责任编辑:陈小华)
S762
:A
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