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3-08李锐何巍刘一鸣李文鹿王茜付坤
李锐 何巍 刘一鸣 李文鹿 王茜 付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临床研究·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锐 何巍 刘一鸣 李文鹿 王茜 付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52例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对皮瓣移植成功率、移植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舌/口底缺损最多,其次为上颌骨/腭部,颊部和皮肤。颈内静脉分支为最常使用的受区静脉,其次为颈外静脉和面静脉。受区吻合血管常用动脉选择为颌外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皮瓣整体成功率为100%。3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2例为术后静脉血栓,1例为术后术区出血),经过及时的处理,没有导致术后皮瓣完全坏死。所有患者术后基本恢复面部外形和口颌基本功能。结论 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造成的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重建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
通过手术方法切除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可能引起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进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容貌、饮食、发音等。为了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对于肿瘤术后造成的外形和功能障碍,需要使用适当的修复重建方法进行一期或二期修复,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在多数情况下修复重建要求同期提供组织量丰富、血供良好、抗感染能力强、术后并发症少的组织瓣,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是恶性肿瘤缺损修复的金标准[2]。近年来,游离皮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头颈部缺损的修复,效果得到了认可。其中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大腿前外侧部皮瓣。该皮瓣供区隐蔽,血管蒂比较恒定,且管径较粗大,可切取面积可满足颌面部大面积缺损的修复,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四肢及头面颈部的缺损修复,被称为“万用皮瓣”[3]。本文对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的手术记录及病历资料,共收集52例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的患者,年龄为22~71岁,平均年龄为(53.96±12.08)岁,男女比例为1∶1.36,所有患者均为颌面部恶性肿瘤。其中12例患者伴高血压,2例患者伴丙肝,4例患者伴糖尿病。
1.2 手术方法 两组医师同时进行手术,一组行原发部位肿瘤的切除、受区血管的制备以及颈部淋巴清扫。另一组按照术前计划设计软组织修复方案,根据组织缺损面积设计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大小。股前外侧皮瓣的制备:①首先确定旋股外侧动脉的体表投影(位于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中点和腹股沟韧带中点连线的下2/3段);②按术前设计绕髂前上棘与骸骨外上缘连线中点绘制出所需皮瓣;③从所设皮瓣的外缘做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于股直肌深面的外侧缘在骼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点连线中点周围寻找穿支动脉,并在阔筋膜深面找到股直肌与股外侧肌的间隙,于两肌之间可发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④沿穿支血管追踪分离深筋膜、肌肉,获得足够长及粗的血管蒂后离断血管蒂,制备完整皮瓣[4]。所有皮瓣均行1根动脉和1根静脉吻合方式,使用8-0丝线手动吻合动脉,使用微血管吻合器(Synovis,美国)吻合静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皮瓣的成活率和皮瓣并发症情况,术后通过门诊复査、电话随访等手段获取患者信息,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进行预后评估。根据患者术前术后照片对比评价受区的形态恢复、面型恢复情况,患者口腔活动的情况包括语音清晰度、吞咽功能、咬合关系等功能恢复情况。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患者肿瘤部位分布情况:舌/口底缺损30例,上颌骨/腭部缺损12例,颊部缺损8例,皮肤缺损2例。颌面部受区静脉分布情况:28例为颈内静脉分支,18例为颈外静脉,6例为面静脉。颌面部受区吻合血管常用动脉选择颌外动脉(42支,80.77%)和甲状腺上动脉(10支,19.23%)。所有皮瓣均只吻合1根静脉,静脉均使用血管吻合器进行吻合。所使用的微血管吻合器型号:2 mm共2例,2.5 mm共32例,3 mm共18例。
2.2 皮瓣成功率及并发症 游离皮瓣整体成功率为100%。有3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7%,其中2例为术后静脉血栓,1例为术后术区出血。3例患者经及时处理均得到了理想的治疗,无1例出现术后皮瓣完全坏死。
2.3 术后随访情况 随访1~30个月,术后基本恢复面部外形和基本功能。所有患者均未诉经口进食困难,通过临床检查未见有咬合紊乱情况,基本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受区和供区均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腿部供区未植皮,直接拉拢缝合。语言功能基本正常,不影响交流。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切除对人体的呼吸、消化、语音、表情、美容和社会交流等功能会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5]。目前,更多的学者建议在肿瘤切除的同期对软硬组织缺损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血管化游离组织瓣对于大型复合组织缺损以及肿瘤救治性外科后遗留的修复重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多学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被首先应用于四肢和躯干烧伤的整形修复并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6-7]。随后,有学者将该皮瓣应用于头颈部缺损的修复,并通过大量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研究对该皮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使其逐渐成为常用的皮瓣供区之一,并逐步显现出自己的一些独特优势,从而超越其他皮瓣供区,在口颌面修复重建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8]。
股前外侧皮瓣的优势和特点:①组织量灵活,通过皮瓣“修薄”技术,股前外侧皮瓣可达到前臂皮瓣的组织量,其也可携带股直肌作为肌皮瓣修复头颈部大型缺损;②供区位置较隐蔽,皮瓣切取后对供区的功能及美观影响较小,患者易于接受;③供区在皮瓣切取后可以直接拉拢缝合,不需要开辟第三术区进行植皮手术,从而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和减轻手术创伤;④皮瓣血供丰富,一般可以分离解剖出3~5个穿支血管,且可以大面积切除,可将其制备成“一蒂多岛”的瓦合皮瓣,修复面中份及颊部复杂的三维洞穿缺损,基本满足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重建需要;⑤血管蒂较粗,与面部血管吻合度较好,提高血管吻合的成功率。最重要的是该皮瓣的制备也较简单,可以在原发灶未切除前率先解剖皮瓣的血管蒂,在肿瘤扩大切除完成后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完成皮瓣的设计和切取;可以获得理想的血管蒂长度,对于缺损区血管缺如的患者,可以使血管蒂达对侧颈部,与之完成血管吻合,从而避免血管蒂长度不够而需要血管移植。结合医院口腔科实际情况,自2012年开始开展血管化游离皮瓣移植以来,股前外侧皮瓣已成为使用率最高的游离皮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具有上述各种优点,但是每种游离皮瓣都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是其他皮瓣不可取代的,不能以偏盖全,游离组织瓣的选择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游离皮瓣对于颌面部缺损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显而易见,从理论上讲,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的应用无绝对禁忌证,年龄和自身基础疾病等均不应该作为游离皮瓣应用的限制条件。本研究中病例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71岁,均顺利接受血管化游离股前外侧组织瓣修复术,整体成功率达100%,无1例皮瓣发生坏死。虽然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老龄患者接受游离皮瓣移植的比例正逐年上升,增加围术期的风险,但是伴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术前的积极干预、支持,改善脏器功能,术后的严密观察、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等措施均可将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成为缺损修复的有力武器,使其得以广泛应用。老龄患者的另一项高危因素是很多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但有研究发现患者的相关基础疾病对于游离皮瓣的整体成功率并无明显影响[9]。
为了增加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的成功率,我们针对所有患者使用微血管吻合装置进行静脉吻合。相关研究发现,与手工缝合的血管相比,微血管吻合器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血管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同时该方法对外科医师的显微操作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可以大大缩短血管吻合的时间[10-11]。伴随着相关显微外科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我们相信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综上所述,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造成的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重建手段,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从本研究病例的随访结果来看,使用股前外侧皮瓣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皮瓣对供区运动功能及外观的影响较小。接受皮瓣移植的患者对于受区术后口腔颌面部外观和功能的恢复也较满意,该皮瓣应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张志愿,孙坚,竺涵光,等.血管化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4640例临床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5,30(1):18-21.
[2] Frederick J W,Sweeny L,Carroll W R,et al.Microvascular anastomotic coupler assessment in head and neck reconstruction[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3,149(1):67-70.
[3] 文根,柴益民,吴旭华,等.股前外侧皮瓣代区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6):461-463.
[4] 黄永坚,范腾飞,孙亚非,等.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肌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2015,35(2):48-50.
[5] 郑朝,胡大海,朱雄翔,等.头面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4):263-267.
[6] 罗力生,高建华,陈林峰,等.股前外侧皮瓣及其游离移植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1984,(z1):1-4.
[7] Song Y G,Chen G Z,Song Y L.The free thigh flap: a new free flap concept based on the septocutaneous artery[J].Br J Plast Surg,1984,37(2):149-159.
[8] Koshima I,Fukuda H,Yamamoto H,et al.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s for reconstruction of head and neck defects[J].Plast Reconstr Surg,1993,92(3):421-428.
[9] Li R,Zhang R,He W,et al.The Use of Venous Coupler Device in Free Tissue Transfers fo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construction[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5,73(11):2225-2231.
[10] DeLacure M D,Wong R S,Markowitz B L,et al.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a microvascular anastomotic device in head and neck reconstruction[J].Am J Surg,1995,170(5):521-523.
[11] Wain R A,Whitty J P,Dalal M D,et al.Blood flow through sutured and coupled microvascular anastomoses: a comparative computational study[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14,67(7):951-95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00843;31400839;81402578)。
何巍,E-mail:hewei1968@tom.com。
R 782.4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2.011
201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