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2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分析

2016-03-08崔亚利陈永传杨延敏

海南医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幽门抗原

崔亚利,陈永传,杨延敏

(1.北京丰台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71;2.北京善方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27)

·经验交流·

602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分析

崔亚利1,陈永传2,杨延敏1

(1.北京丰台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71;2.北京善方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27)

目的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人群分布,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快速双抗体夹心乳胶法幽门螺旋杆菌抗原试剂盒,检测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602例经胃镜、组织病理等检查确诊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观察组),其中慢性胃炎302例、胃溃疡109例、十二指肠溃疡96例、上消化道肿瘤95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检测粪便标本Hp抗原。结果观察组患者粪便标本Hp抗原总阳性率为65.4%(394/602),其中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63.6%(192/302)、56.9%(62/109)、83.3%(80/96)和63.2%(60/9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粪便标本的Hp抗原阳性率最高。对照组粪便标本Hp抗原阳性率为45.2%(271/600),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上消化道肿瘤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与十二指肠溃疡高度相关;无明显消化道症状的健康体检者也有较高比例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尽早确定粪便中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

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抗原;上消化道疾病;粪便;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螺旋状微需氧杆菌[1]。澳大利亚科学家Warren和Marshall自1982年4月26日分离出Hp以来,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长期受到国内外医学界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1-2],Warren和Marshall也因此荣获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Hp呈全球性感染,和许多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3],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肿瘤的重要致病因素[4],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第Ⅰ类致癌因子[5]。因此,Hp感染的预防、诊断、治疗日益引起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检测Hp的方法主要包括病理标本直接镜检、细菌培养、尿素酶试验、免疫学技术检测其抗原或抗体,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其核酸序列等。其中细菌培养法具有100%特异性,是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6]。但是,Hp培养条件要求较严,易受过度增殖的其他污染菌或其他污染物抑制,需在设备和技术条件较高的实验室进行,耗时较长,不适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笔者采用快速乳胶法检测1 202例临床上确诊为不同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粪便中Hp抗原,并进行比较分析,以指导预防保健和临床治疗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经胃镜、组织病理等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602例作为观察组,男性302例,女性300例,年龄18~80岁,平均(50.2±6.2)岁。其中慢性胃炎302例、胃溃疡109例、十二指肠溃疡96例、上消化道肿瘤95例。选取同时期本院健康体检人群,根据病史、主诉、症状、体征、总检报告未见任何异常的健康体检者共6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05例,女性295例,年龄18~70岁,平均(48.6±3.6)岁。两组受检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试剂采用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生产的快速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按照试剂说明书以及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检测粪便标本Hp抗原。

1.3 质量控制 该方法每张测试卡上都带有质控线,以确保操作无误。另配有阳性和阴性液体质控。检测标本的同时检测阴、阳性质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患者粪便标本Hp抗原阳性率 602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Hp抗原阳性率分别为63.6% (192/302)、56.9%(62/109)、83.3%(80/96)和 63.2% (60/95),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粪便标本的Hp抗原阳性率最高。

2.2 两组受检者的粪便标本Hp抗原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粪便标本Hp抗原总阳性率为65.4% (394/602),对照组为45.2%(271/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

3 讨 论

Hp可经粪-口、口-口、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7],其感染多呈家族聚集现象。食用受Hp污染的水或不洁食品,与Hp感染者共餐,学生在幼儿园、学校等人群聚集地方密切接触等,均可引起Hp的传播[1]。据报道,发达国家40岁以上的成年人感染率在50%~60%[8]。国内Hp感染率为40%~90%,平均为59%[9]。

Hp感染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本研究共调查分析602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的总阳性率为65.4%,与胡伏莲[9]报道的感染平均水平相近,证明Hp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目前多数专家认为Hp感染可引起浅表性胃炎、弥漫性胃窦炎和多灶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与慢性胃炎发病率平行[10]。Hp与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之间的相关性已得到证实。大量研究资料显示,Hp检出率在胃溃疡中为70%~80%,而在十二指肠溃疡中高达90%[11]。此外,大量的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11]。本研究结果表明Hp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关系密切,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粪便标本的Hp抗原阳性率尤其高,与多数文献研究结论相符合。有文献报道,Hp感染率在无明显消化道症状人群中可达56.90%,与有症状人群相近[12]。本研究调查了600例无明显消化道症状体征的健康体检者Hp感染状况,并与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比较,结果显示健康体检者粪便标本Hp抗原阳性率为45.2%,提示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也有较高比例的Hp感染,其阳性率与慢性胃炎、胃溃疡、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低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这些人群是否存在消化道疾病的隐患,有待进一步观察。

Hp感染还与一些非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增加,Hp感染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相关,根除Hp对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和改善糖尿病的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3]。有研究表明,尽早进行治疗的Hp感染者可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否则极易发生反复感染[14]。因此,对Hp感染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意义重大。同时,及早确定患者是否为Hp感染对防止传染他人或区域流行具有重要作用。

Hp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分为两大类:(1)有创试验:指通过内窥镜获取胃肠组织进行细菌培养、病理组织特殊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和基因诊断等;(2)无创试验:无需借助内窥镜,采用血液、唾液、粪便、呼气等作为标本,方法有粪便Hp抗原检测、血清Hp抗体检测、尿素酶呼气试验和血液Hp分型试验等[6]。其中对患者创伤较小、获得结果时间较快、适合临床快速筛查的方法有Hp抗体检测、尿素呼气试验等。但是,血液中可检测到Hp特异性抗体一般需在Hp感染后数周,而且当细菌被清除之后血液中抗体仍可维持6个月甚至更久,因此,Hp抗体阳性无法判断患者是否为活动性感染;而尿素呼气试验易受来自口腔尿素酶阳性细菌的干扰以及要求特殊设备。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生产的快速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检测患者粪便中Hp抗原15 min内可获得结果,简单便捷,适合临床快速筛查,对取其他来源样品困难的儿童感染筛查尤其方便。需要明确的是,当粪便标本中抗原含量过低时此方法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Hp感染,还需结合临床或采用其他方法综合判断。

[1]于凌琪.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0,18(2):218-219.

[2]胡伏莲.幽门螺杆菌研究聚焦和进展[J].胃肠病学,2015,20(12): 705-707.

[3]刘晓峰,尚瑞莲,孙自勤.幽门螺杆菌研究历程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06,27(1):69-70.

[4]Zawahir S,Czinn SJ,Nedrud JG,et al.Vaccinating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 in the developing world[J].Gut Microbes,2013,4(6): 568-576.

[5]Zhang S,Moise L,Moss SF.H.pylori vaccines:why we still don,t have any[J].Hum Vaccin,2011,7(11):1153-1157.

[6]李会强.幽门螺旋杆菌实验室诊断方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2):187-189.

[7]张莉,付晓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研究现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8):1327-1328.

[8]胡宜.现代医学200词[J].日本医学介绍,2007,28(2):93.

[9]胡伏莲.中国幽门螺旋杆菌研究现状[J].胃肠病学,2007,12(9): 516-518.

[10]伍颖彬,黄太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肠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3):135-137.

[11]黄晔.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5,43(5):542-545.

[12]罗祖媚.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医院,2012,12(1):50-51.

[13]宋淑然,赵丽梅,赵宝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8):1220-1226.

[14]张俊英.对幽门螺杆菌进行临床检测的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 2016,14(2):23-24.

R573

B

1003—6350(2016)14—2392—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14.056

2015-12-27)

陈永传。E-mail:chenyc717@sohu.com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幽门抗原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