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政课堂生态化设计的论域、反思与前瞻

2016-03-08刘应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高职

刘应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思政课部,湖南长沙 410004)

高职思政课堂生态化设计的论域、反思与前瞻

刘应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思政课部,湖南长沙410004)

内容摘要:当前,厘清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逻辑与发展趋势十分重要,应该从学理层面把握高职思政课生态化设计的逻辑起点与思维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权之争,也即意识形态话语权之争,充分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当前高职思政教学改革中,依然存在诸多与生态化设计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的现象,“四重四轻”严重制约和遮蔽了思政课的实际育人效果,应着力于高职思政课堂的生态化设计,以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堂;生态化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以下简称“05方案”)实施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称“高职思政课”)经历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依然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亟待突破的“瓶颈”。面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认真考察与理性反思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特别是课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真正对于进一步增强高职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1]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要坚决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重要的是要自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个人品德形成规律,立足课堂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生态课堂设计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考与研究的视角。生态课堂是指从生态学的视角去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元素,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来的充满活力、迸发激情以及提升自身价值的新型课堂。存在于课堂中的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以及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多元互动的关系。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其内在要求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回归课堂,并在课堂中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参与到教学中去。高职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与思想导向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对其课程教学进行生态化设计与治理尤为必要。

一、高职思政课堂生态化设计的论域

自“05方案”实施以来,全国高职思政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领域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由相对单一的理论灌输向多种方法结合的双向互动转变;二是由教师为主的大班授课向学生参与的小组研讨转变;三是由集中封闭的课堂讲授向开放多样的课外延伸转变;四是由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向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转变。这些转变为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然而,我们通过理性反思和经验总结,带着问题意识对当前高职思政教学进行检视,可以清醒地认识到,高职思政教学还存在教学方法表面化、浅层化,符号化、碎片化、呆板化、狭隘化、娱乐化、媚俗化等突出问题。[2]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领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因此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从其论域看,应该从学理层面,厘清高职思政课生态化设计的逻辑起点与思维特征。

1.高职思政课堂生态化设计的逻辑起点。所谓课堂教学生态就是“把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用生态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情景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满足人对精神、情感、交往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突出自主学习,使师生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3]而课堂教学生态设计是指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个人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前提下,依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理念,运用生物有机体与周边环境协同作用及关系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设计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使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整个课堂与外部环境之间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在整体关联、动态平衡和协调共生中实现师生双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课堂形态。

按照生态学的逻辑,“生态”是具有生命性、整体性、开放性、共生性和多样性等多种特征的,以生态学的视角去分析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意义与价值。课堂是一种由学生、教师、学习内容与方法等多种因子共同组成的教学组织形式,具有生物和非生物的共同特征,这些因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教学中的氛围与情景。课堂生态设计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以挖掘学生潜能、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为首要任务的教学策略与情境,具有自然的、互动的、自主的、和谐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多元意义。

2.思政课堂生态化设计的思维特征。教学思维是人脑对教学活动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教学活动的本质和教学过程规律性的联系。生态化课堂设计要求以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既有动态也有静态的,既有生物又有非生物,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这些因子相互依赖、和谐共生形成充满激情、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种课堂设计理念蕴含着多元核心价值的思维特征。[4]

一是以自然与自主为核心价值的教学思维。自然是指学生自主、师生和谐,其基本要求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自然成长。换句话说,就是要让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和设计者,课堂从传统、封闭的“填鸭式”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个人自发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让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活动。

二是以交往与互动为核心价值的教学思维。互惠性和互动性在应然意义上,应该是高职思政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的基本属性,更应该是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和师生“双主体”之间教学相长的基本途径,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思想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交互作用关系。[5]对学生而言,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意味着心灵的开放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讲课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知识与情感的分享与理解。这样,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都不再是机械的完成任务,而是思想运动、专业成长、自我实现和思维启迪的过程。只有在以交往和互动为核心价值的的教学思维中,才实现师生“双主体”互利共生、互惠互利,也才能使高职思政课堂更具生命力。

三是以整体与和谐为核心价值的教学思维。生态学认为,任何生物都是由各部分组成的生命共同体,这个生命共同体是稳定的、有序的、完整的。生态化课堂就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是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高职思政课的生态化设计也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和谐的核心价值就是要求师生之间相互认可,产生共鸣,学生会发自内心热爱老师,老师会无私地爱护学生成长成才,真正实现课堂氛围与课堂情境的和谐统一。在这种教学思维下,师生双方都会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与取得最大的收获。

四是以开放与生成为核心价值的教学思维。开放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营造一个既民主又宽松的思想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想象空间,大胆积极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心理和人格特质。只有开放,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才有可能产生新质,才有可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创造出更多的精彩,学生才有可能产生真实的成长。[6]在这种教学思维下的课堂,既是思想火花激烈碰撞的地方,又是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学生拥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生成余地,获得知识与感悟。

五是以持续与发展为核心价值的教学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化课堂是可持续发展的课堂,也就是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身心和谐,促进均衡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所以在这种教学思维下,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持续与发展为核心价值,要求教学以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保证学生处于平衡、稳定的发展状态,适应外部环境及未来为目标,帮助学生获取终身所需的全部知识,以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高职思政课堂生态化设计的反思

既然弄清了高职思政课堂生态化设计的逻辑起点,生态化设计的思维也已经厘清,那么,高职思政课堂的生态化设计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一个注明的论断:“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7]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权之争,也即意识形态话语权之争,充分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然而,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当前高职思政教学改革中,依然存在诸多与生态化设计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四重四轻”,严重制约和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值得深刻反思。

1.重理论,轻实践,影响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宋代朱熹曾经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解决“知”与“行”及“知”与“信”的问题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所在。知的目的在于行、在于信,能否使学生把道德的“知”转化为道德的“行”,转化为道德的“信”,即,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成败的关键所在。目前,高职学生的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突出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即生活与学习脱钩,思想与学习撕裂,学的是一套,做的另一套,存在明显表里不一。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没有“内化”,课堂延伸不够就更没有“外化”,生活中做不到“慎独”,更不符合“教、学、做”合一和理实一体的高职教育教学基本理念,理论与实践产生严重失衡的教学状态。

2.重教师,轻学生,影响“双主体”平等对话共生共长。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方式影响,教师很自然将自己认定为唯一的主体,把学生仅仅视为待改造的客体。这种思维方式下的课堂教学,就是作为智慧化身的教师用统一的标准,“采取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灌输的形式,向学生灌输远离生活实际的行为规范、政治观点和思想观念。这种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和能量流动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达到规范学生思想行为的目的,相反会激起学生产生阻抗心理,甚至将老师视为“敌人”。事实证明,师生之间缺乏经常有效的平等沟通与互动交往,学生上课的知识接受率会极为低下,应当将教学视为师生双方共同学习、共同交往和共享经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遵循师生的平等地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使师生共生共长。

3.重传授,轻接受,影响教师重构活化教学体系。对少数高职学生而言,思政课就是严肃、抽象、无聊的代名词,再加上少数教师刻板的知识传授以及单向的满堂灌,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亟待改进,停留在文字搬家层面上,没有钻研教材,更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反感进而抱有无视态度。正是由于这种重传授轻接受的单一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课堂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高职学生原本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接受能力也较弱,导致教与学的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可见,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会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高职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在教师传授中多采取方法灵活多样、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在充实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应花大力气活化教材体系,努力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4.重专业,轻德育,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政策导向。一些高职院校重专业轻德育、重技能轻信仰等现象依然存在,在德育工作中突出表现为重形式轻内容的观念和做法,导致学校对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缺乏正支持,政策导向产生偏差。目前,高职学生多为“95后”,其生活的重心通常是从学校到学校,多以自己为中心,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缺乏理性认识、全面的思考,对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对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因而在大是大非面前,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行独立的思考。特别是有的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认为进大学的唯一目的就是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一门生存的技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因而对思政课在认识上的偏差,“专业课听的起劲,思政课爱听不听”的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改变目前思政课这种尴尬的局面,扭转教师和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窘状,是值得社会、学校、思政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三、高职思政课堂生态化设计的前瞻

“05方案”指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8]。这要求生态化课堂应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和生命体验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师生间互动、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是不断提问、不断分析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在生态化课堂中,强调教学的整体性、多样性、灵活性、发展性等特点。

1.建立平等对话师生关系。在主体间际师生关系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一种交互关系。”[9]师生之间尽管有可能存在“先知”和“后知”之分,但并不能由此判定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就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教师更不能用社会赋予的与职业俱来的权利,以掌握真理的优势,把学生仅仅看作是可被占有或可改变的对象,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学生视为“具有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特定人格,把他视作伙伴而与之相遇。”[10]专家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通过能量流动形成动态平衡的课堂生态系统,不仅取决于师生双方能否成为有效的生态因子,更受制于师生双方的关系”[11]。所以,教师应改变过去单一“说教”、“灌输”和“约束”,而应该根据自己先前的社会经验与实践经验,相互交往,共同学习,在平等对话关系中生态互动,在情感和认识上相互认可、相互融合,进而实现双方共同发展,构建出充满鲜活生命力的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2.激活生态有效影响因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主导性,也占据主导地位,是课堂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输入源,高职思政课教师通过教学将能量源源不断输入到学生中,实现教育的意识形态教育目标与教书育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必须、够用”的原则,全面了解当今大学生的需求与认知现状,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方法,运用通俗、易懂、生动、亲切的语言将疑惑讲清楚、将明白、讲透彻,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重视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能量流动速度,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激活和调动一切有利于能量流动的有效因子。

3.营造开放生态教学环境。学生思想意识和个人品德形成规律表明,必须经过知、情、意、信、行等重要环节,才能真正完成从认知到行为的内化过程。因此,构建开放的教学生态环境对提高教学实效性十分必要,使学生在更加开放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应然意义上成为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05方案”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想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12]。因此,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如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参观考察等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扩大教学外延、转变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涵,提升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开放、动态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获取更多知识,挖掘自身潜力,发展个性特长。

4.坚持互动民主教学方式。教学民主化、生态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友善、尊重、理解、自由、宽容、信任与关爱,同时得到鼓励、鞭策、鼓舞与指导,使学生积极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潜能,推动每一位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提高课堂教学品质。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认识到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存在不同程度“抗药性”的高职学生,早已厌倦“说教”、“约束”及“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转而构建生机勃勃的生态化课堂。

5.活化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是连接教生的中介、桥梁和纽带,师生之间发生能量、物质和信息流动,在动态中保持教学系统平衡。教学内容的科学与否,与学生的需要是否相契合,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是否相接近,能否活化教材体系,将教材体系有效转化为教学体系,将直接影响高职思政课堂的教学实效。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高职思政课内容和中学政治课内容的有机衔接和优化整合,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活化与重构改制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118/c1001—19612670.html.2012—11—8.

[2]边和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理性反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

[3]杨江民.生态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度强化之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24.

[4]骆郁廷,郭莉.精神交往: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的本质[J].教学与研究,2014,(1).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 http://www.edu.cn/jiao_yu_zi_xun_488/20081013/t20081013_332262.shtml. 2008—09—23.

[6]郎蜀岚.从生态课堂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12):41—4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99.

[8]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6.

[9]杨芳.论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8, (2) :188.

[10]马丁·布伯.我与你[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158—159.

[11]刘应君.高职教育开放式生态课堂的维度、特征与构建[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72.

[1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jgbm.trzy.cn/xsyj/ShowArticle.asp?ArticleID=9315.2005—3—2.

Study on the Domain, Reflection and Prospect of the Ecological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Ying—jun

Abstract:At presen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basic logic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We should grasp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design of the course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The debate on the discourse pow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amely the debate of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eaching. However, in the current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divergent?phenomena in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design.“Four heavy and four light”seriously restricted and cover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the actual effect of education.So we should focus on the ecological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ecological design

收稿日期:2016—04—20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16B25);

作者简介:刘应君(1971—),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思政课部副教授,硕士。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52(2016)01—0082—05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资助课题(XJK014QGD004)。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思考
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状况分析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