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化发展研究
2016-03-08周裕兰
周裕兰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康定 626001)
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化发展研究
周裕兰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康定626001)
内容摘要:我国藏族分布广泛,其服装、服饰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文化底蘊深厚,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文化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藏族文化中的有形产品,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极具优势。本文从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具备的优势和实现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等方面,阐述了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认为要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必须纳入文化产业、旅游业和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之中,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特殊扶持。
关键词: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化;发展;途径
藏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之一。藏族的优秀文化,通过藏族的语言文字、民族服装、服饰、宗教、建筑和风俗习惯等形式世代传承下来,不断丰富藏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不仅绚丽多姿、异彩纷呈、风格独特,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构成了藏族文化的独特优势。在坚持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护和继承优秀的藏族服装、服饰文化,形成产业,促进藏区的发展、进步和繁荣,值得深入研讨。本文拟就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具备的优势,以及如何增值产业化等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藏族服装、服饰是藏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藏族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藏族服装、服饰从最初具有遮风避雨、祛寒护身的基本功能,逐步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藏族服装、服饰不仅具有界定人的性别角色、年龄角色、职业角色、权力角色的功能,而且具有寓意藏族特定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审美情趣、心理素质的特殊功能。它在满足藏族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藏族精神生活的需要。因而,服装、服饰不只是对物质资料的简单组合,而是藏族特定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心理素质、感情表现及生产生活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变化发展。它不仅是藏族赖以生存的必需品,而且还是体现藏族文化生活的艺术品,有着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藏族服装、服饰在藏族的不同生活地域、不同文化生活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民族服装、服饰的特殊功能显得格外重要。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的藏族服装、服饰文化,不仅是藏族发展其民族文化的需要,而且是藏族发展其经济,促进其社会进步的需要。[1]
(一)藏族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重视和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
藏族服装、服饰是藏族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中,为更好地适应自然,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在于满足藏族的基本生存和生理需要。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服装、服饰的基本功能只是避寒遮风、防身护体。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藏族服装、服饰从“遮羞避寒”的单一性功能,逐步转向赋予各种文化内涵的多功能,跨越了生理需要,达到精神生活需要的层次。藏族以服装、服饰这种约定俗成的方式,规范着本民族群体的行为模式,达到凝聚本民族,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丰富了藏族共同的文化和物质生活需要。这种需要随着藏族自我发展意识增强和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而加强。无论在什么时代,只要藏族存在,其对本民族服装、服饰的需求将长期存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交流不断加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藏族迫切需要发展服装、服饰,使之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就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藏族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二)藏族服装、服饰具有的文化功能,需要重视和发展其民族文化产业
千百年来,尽管社会制度不断更替,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变化,但藏族服装、服饰以其特定的方式保留和传承下来,正是因其具有特殊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一套藏族服装、服饰不仅体现了藏族对自然界物质资料利用程度,如通过采集动植物的皮、毛、丝棉、麻草等原料,运用捻、溃、纺、织、染、刺、挑、绘、缝、绣、印等工艺和程序进行加工、制作,反映了藏族对服装、服饰原料加工制作水平;而且体现了藏族对生产生活尤其是自然界事物的理解认识程度,如通过在服装、服饰上把本民族历史变迁、分支、战争及神灵的象征、图腾的标志、宗教徽记等文化特征,以特定图案、纹样描绘在服饰之间,赋予某种文化意义,表达藏族的心理活动、积淀了其社会所规范的集体意识和传统观念等;同时也体现了藏族对自然界物、质、形、色的认识程度,如通过一定图案、色彩、质料、线条、款式表达藏族的审美情趣,藏族把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及事物都反映在服装、服饰之中。藏族不同地区对服装、服饰赋予的不同文化内涵、不同的特殊符号标志,使得藏族服装、服饰极具艺术和文化价值。我国藏族分布广泛,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其民族服装、服饰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藏族服装、服饰的多元化、多样化,构筑了藏族不竭的文化资源,丰富了藏族的文化生活。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时期,搞好民族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和保护、发展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要求。
(三)藏族分布广泛的特点,需要重视和发展藏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藏族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五个省份,介于北纬22°—42°、东经78°—108°之间,南北横跨近20个纬度,东西跨30个经度,范围极为辽阔。虽然各地区的藏族服饰有同质化的一面,但是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地区性差异。如西藏阿里地区盛行羔皮袍;青海服饰面料多是皮袍、呢子、氆氇;甘肃服饰用色多红绿、黑白对比色;四川服饰较为开放多元;云南服饰展现上衣下裙的衣服形制。造成这些地区性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民族独特文化、外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等。了解了藏族传统服饰的多样性及其文化特征,感受到藏族传统服饰的历史处处都彰显出藏族人民的智慧,它是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当今藏族传统服饰已经以某种特定的形式、符号呈现出来,它除符合其功能外,更多的是民族信仰和审美价值的固化。让人感到一种有节奏的美感。对藏族传统服饰文化进行深度发掘和再创造,可以形成既承载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又具有时尚的现代服饰,为其他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新的形势下,挖掘、保护、继承和发扬优秀的藏族传统服装、服饰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藏区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1]
二、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具备的优势
藏区自然资源富集,藏族服装、服饰丰富,藏族文化历史悠久,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藏族人口较多,有着藏族服装、服饰的潜在消费市场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藏族人口6282187人[2],按理论数推算,藏族每个人每年平均消费1套藏族服装、服饰,以每套100元计、6282187人的服装、服饰销售总额可达6亿多元。生产以反映藏族服装、服饰文化内容的旅游纪念品、装饰品、工艺品,按每年500万游客计,每人平均消费50元计,可创收2.5亿元人民币。同时藏族跨境而居,在许多国家都有分布,生产制作适合这些国家的藏族服装、服饰产品,按300万人的消费者,每人每年100元计,对外销售藏族服装、服饰可创收3亿元。这样,仅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就可收入11.5亿多元,可形成比较重要的文化产业。
(二)藏区自然资源富集,具备生产藏族服装、服饰的物质基础
藏区地形地貌复杂,多种气候类型兼备,形成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生产藏族服装、服饰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条件。藏族在远古时代就充分利用动植物、矿产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和制作服装、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如取动物毛、皮、羽等作服饰原料;以火草、麻、葛、棉、棕叶、竹笋叶、藤条等纤维植物生产制作服装、服饰。革、树、树皮、植物茎叶或碱、白、油烟、赤铁矿粉等动植物和矿物作印染工艺原料,以及草、藤、竹、羽、兽骨、牙、角、贝、玉石、琥珀、玛瑙、绿松石、珍珠、珊瑚及金、银、铜等服饰原料都十分丰富。这些原料取之于自然,植物资源又属于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藏区尚有许多有待开发研究利用的植物资源,通过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和大规模种植纤维植物,可以满足藏族对服装、服饰原料的不同需求。加快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可以促进服装、服饰原料由化纤原料向多样化的生态型原料转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为发展藏族服装、服饰文化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要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精辟地阐明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为促进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3]这为发展藏族服装、服饰文化不仅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提供了发展条件。首先,藏族服装、服饰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推进藏族文化建设中,必然要求发展包括藏族服装、服饰在内的民族文化;其次,藏族服装、服饰是藏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可通过整理、挖掘、出版等手段形成文化图书产业,而且通过生产、加工制作藏族服装、服饰产品,形成服装、服饰产业,使藏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弘扬光大;其三,藏族服装、服饰文化体现的是藏族精神生活,是最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表现形式,理应成为建设藏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藏区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为带动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近年来,藏区以其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之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形成了比较强劲的旅游产业。特别是青藏铁路的成功修建,使旅游业成为藏区新兴的重要产业,随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必然要求加快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人文资源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旅游目标。这样,藏族服装、服饰产品,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藏族服装、服饰种类多,有200多种,色彩鲜艳,文化内涵深厚,特别是加工、生产、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不仅有科研价值,而且有观赏收藏价值,加大藏族服装、服饰产品生产,尤其是开发反映藏族服装、服饰为内容的纪念品、工艺品及相关产品,将有利于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
(五)藏族服装服饰得到有效保护,建立了一个集藏族服装、服饰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网点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发展藏族服装、服饰的政策措施,以博物馆为主体,征集、收藏了大量反映藏族不同时代、不同类别的服装、服饰,为我们研究藏族服装、服饰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同时国家在藏区相继建立了藏族服装、服饰企业,从资源、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倾斜扶持,形成以藏族为对象的民贸商业网点和藏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网点。初步建立了一个集生产、加工、制作、销售为一体的企业网点,为发展藏族眼装、服饰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国际国内服装产业的迅猛发展,给藏族服装、服饰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和服装生产加工国家。据统计,201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3250.4亿美元,增长4.5%,成为外汇创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但藏族服装品牌尤其是产值上亿元的名牌不多,具有藏族特色的产品少。作为藏族服装、服饰,无论从款式设计、色彩搭配或服装、服饰的文化内涵看,都是世界罕见的,对当今世界服装、服饰设计生产、加工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但服装生产企业都没有触及藏族特色浓厚的藏族服装、服饰领域,这就有利于我们在深入研究藏族服装、服饰文化及设计、加工、制作技术的基础上,[4]结合现代时装设计、加工、生产,开发利用藏族服装、服饰,推动时装、服装企业向民族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内对外开放扩大,文化交流合作加强,藏族服装、服饰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实现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化的主要途径
藏区有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的许多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付诸于实施,真正培植成产业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把藏族服装、服饰产业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藏族服装、服饰文化是藏族文化中的有形资产,不仅有研究价值、观赏价值,而且有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应将其纳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作为藏区实施藏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一个具体内容。[5]一是通过生产藏族不同类别的服装、服饰系列,普及藏族服装、服饰生活装,展现藏族不同文化特色,形成浓厚的藏族文化氛围。[4]二是以博物馆、民族村、民俗村、传习馆等文化场所为重点,发挥宣传、展览、展示、表演优势,把博物馆办成集藏族服装、服饰采集、加工、生产、制作工艺展览与藏族服装、服饰成品展示相结合,系列化、多样化、综合性、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藏族服装、服饰系列的基地,特别是要通过展示一些带有强烈藏族文化内涵的服饰及奇装盛装,如白马藏族传统服饰、嘉绒藏族服饰、舟曲藏族服饰、安多藏族服饰、康巴藏族服饰、工布藏族服饰、那曲甲扎县妇女古老装饰、西藏孔雀服饰,还有蕴含藏族神话、迁徙、战争等内容的服饰,把民俗村、民族村、博物馆、传习馆建成宣传、传播藏族文化的基地,带动藏族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定期举办藏族传统节日、节庆活动,并以法定形式固定下来,通过藏族传统节日、节庆活动和文化艺术表演,充分发挥综合效应,达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形成文化展演氛围。如对西藏的达马节、山南的望果节、四川藏区的转山会、央勒节、度炯节、云南藏区的赛马节、弦子节、甘肃藏区的女儿节等藏族节日活动进行规范,成为展示藏族服装、服饰文化的重要活动形式。四是加大对藏族服装、服饰文化研究与开发,挖掘出版藏族服装、服饰文化精品图书,促进出版业发展。
(二)把藏族服装、服饰产业纳入藏区旅游业发展规划
经过多年努力,藏区建立旅游产业的目标基本实现,但与旅游业紧密相关的产业,如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旅游商品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地方特色、藏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尚未形成产业优势。因此,把藏族服装、服饰纳入旅游业发展规划,作为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要项目之一,纳入旅游商品定点销售网点,加大科研和资金投入,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的服装、服饰产品生产企业,注重开发以藏族服装、服饰文化为内容的商品、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注重藏族文化特色,提高科技含量,形成有规模、上档次、适合藏区内外游客不同需求的商品、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带动藏区第三产业发展。
(三)搞好藏族服装、服饰产品的设计创新
保护和继承藏族传统文化,必须充分注重藏族文化特色,开发藏族服装、服饰,也理应重视藏族文化特色,失去了特色,也就失去了保护和继承的价值。因此,在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品中,应该做到原汁原味。但由于现代生活及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藏族服装、服饰本身存在的如穿戴繁琐、工序繁杂、工时过长、面料粗糙、设计陈旧等一系列问题,使传统藏族服装、服饰市场不断萎缩,逐步被大众流行服装取代,使得藏族服装、服饰正在逐步失传,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过于注重保护传统而缺乏改革和创新带来的结果。因此,要发展藏族服装、服饰,就必须创新和改革。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也只有吸收、弘扬优秀的传统藏族文化特色,才能更好地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和藏族群众的审美变化,在设计、款式、模式、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改革,生产、加工、制作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藏族服装、服饰,使传统藏族服装、服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走向百姓生活,进入百姓家庭。
(四)改组、改造现有藏族服装、服饰生产企业,培植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科技含量高的藏族服装、服饰企业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藏族服装、服饰生产企业存在企业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生产设备陈旧、工艺制作滞后、产品老化、品种单一、资金短缺、职工素质低、经济效益滑坡、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据调查,有些藏族服装、服饰企业还存在亏损问题。因此,要发展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必须改造现有藏族服装、服饰生产企业规模,重点扶持有条件的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改善管理、提髙市场竞争力,形成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竞争能力的企业。着力培植一批既能生产藏族服装、服饰,又能结合藏族服装、服饰特点设计、生产、加工现代生活时装的藏族企业。同时,要组建藏族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等行业管理机构,加强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组织藏族服装、服饰产品展销,为藏族服装、服饰走向市场、走向国际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注重科研与开发相结合,着力培养一批科研设计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藏区建立了一批博物馆所,收藏、征集了藏族服装、服饰,为研究服装、服饰文化和工艺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博物展览和科研入才,并在藏族服装、服饰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长期以来,这些科研成果只作为文化产品、文物产品来对待,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而以生产、设计和加工制作藏族服装、服饰的企业,又缺乏对藏族服装、服饰文化的研究,导致科研与开发、科研与实际相脱节,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藏族群众对服装服饰的需求。为此,要着力改革现有机制,将藏族博物馆科研人员优势与企业优势相结合,走联合发展的路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着力培养一批既懂藏族服装、服饰文化,又能够设计开发的科技人才,把藏族服装、服饰推向市场。通过定期举办藏族服装服饰展销会、设计开发竞赛、展演或藏族服装服饰节等活动,推动藏族服装、服饰走向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建成一批藏族服装、服饰展演基地。
(六)大力开发和发展藏族服装、服饰原料,促进藏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根据藏区气候多样,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大力开发利用好毛、麻、棉、丝等服装原料的同时,大力开发现有生产藏族服装、服饰的植物资源,把藏族服装、服饰生产原料的植物种植和开发纳入国家正在实施的绿色经济战略规划,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发展以草(火草)、麻、葛、棉 (木棉、石棉)等纤维植物,形成规模化种植,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制作工艺,提髙纤维利用质量,[5]提高面料档次,增值生态型服装、服饰产业。尤其要研究开发传统服装、服饰原料加工工艺,如印染工艺、印染原料配方(这方面的工艺技术已引起了一些科技人员的重视),结合生物资源开发,进行深入研究,使传统工艺为藏区服务。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又可以通过发展纤维植物,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七)加强对藏族服装、服饰产业的政策引导,从技术、资金、人才、科研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虽然对民族服装、服饰企业给予一些特殊政策,从资金及原材料方面给予相应的保证。但由于藏族服装、服饰产业未纳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不重视藏族服装、服饰生产规划、科技开发研究、人才培养,使得藏族服装、服饰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化,[6]企业小而全,制约产业发展。因此,要使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化,必须将其纳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对藏族服装、服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对现有藏族服装、服饰企业进行改组改造,撤并一些藏族服装、服饰企业,加强对藏族服装、服饰企业的管理和指导。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继续实行贴息贷款、减免税政策,并从管理体制上加大管理力度,为藏族服装、服饰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应将藏族服装、服饰产业作为吸引国内外有实力、有品牌的服装企业投资开发的重点,从政策上予以倾斜支持,利用国外知名服装企业设计、加工、生产、销售及人才管理优势,改造藏区服装、服饰企业,着力培植和打造一批藏族服装服饰国际品牌。
参考文献:
[1]张海英.从《阿诗玛》看彝族撒尼妇女服饰的变迁[A].阿诗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昆明:我国民族出版社,2006:278—288.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3]闵言平. 努力实现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5—01—23:005.
[4]木桢.大力推进我国民族服装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产业开发[J]. 今日民族,2009,(12):24—25.
[5]周裕兰.临沧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开发[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45—49.
[6]王尚楠. 内蒙古通辽科尔沁地区蒙古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D]. 中央民族大学,2011:39.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lothing
ZHOU Yu—lan
Abstract:Tibetan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our country, the clothing, costumes and colorful in different poses and with different expressions and cultural heritage, is a part of Tibetan culture, has the cultural and artistic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Is a tangible product of Tibetan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lothing, apparel industry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lothing, apparel industry the importance, necessity,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lothing, apparel industry advantages and realize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ways, expati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lothing, apparel industr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lothing, apparel industry, must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ultural industry, tourism industry and countr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give special support from the capital,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Tibetan clothing;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pathway
收稿日期:2016—03—10
基金项目:四川民族学院项目“当代藏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XYZB15019)。
作者简介:周裕兰(1980-),女,四川民族学院美术系讲师。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52(2016)02—00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