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格列酮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2016-03-08庄勤文叶定村肖招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吡格心率血压

庄勤文 叶定村 肖招娣

吡格列酮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庄勤文 叶定村 肖招娣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0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均给予降血糖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降血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心率、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PG、2h PG及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PG、2h PG及HbA1c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皮疹,1例腹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对照组出现2例干咳,1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常规降血糖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吡格列酮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联合厄贝沙坦等降压药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予以推广实施。

盐酸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高血压;安全性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人体大血管病变的两个主要因素,可导致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根据1999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疾病防治指南,糖尿病并高血压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 Hg(1mm Hg=0.133kPa)以下,以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但是在临床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常常难以控制,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改善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旨在评价吡格列酮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9月本社康中心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110例,糖尿病诊断参考1889年WH O制定的相关标准:FPG≥7.0mmol/L,随机血糖或2hPG≥11.1mmol/L。高血压诊断标准参考1889年WH O高血压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标准[2,3]:收缩压≥140m mHg和(或)收缩压≥80m mHg。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23370)口服,1500mg/d,苯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00282)10~20mg/d,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 20130078)100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吡格列酮(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 20080134)4mg/d。两组疗程均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MI、FPG、2hPG及HbA1c,并比较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BMI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压、心率、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及HbA1c比较 治疗前两组FPG、2hPG及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PG、2hPG及HbA1c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BMI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BMI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指标 观察组(n=55) 对照组(n=5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收缩压(m mHg) 153.63±12.48126.43±8.48ab157.46±13.38136.78±9.68a舒张压(m mHg) 84.43±8.5483.02±11.43ab87.78±9.6688.49±9.74a心率(次/min) 81.65±10.0380.06±11.54ab82.30±9.8286.63±10.01aBMI(kg/m2) 24.03±2.1023.89±3.2123.88±3.1224.89±3.0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及HbA1c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及HbA1c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指标 观察组(n=55) 对照组(n=5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FPG(mmol/L) 7.84±1.655.83±0.74ab7.85±1.606.87±2.74a2hPG(mmol/L) 13.61±2.536.86±0.84ab12.88±2.018.86±1.19aHbA1c(%) 7.34±0.446.52±0.23ab7.35±0.507.00±0.52a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皮疹,1例腹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对照组出现2例干咳,1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随着近年来人们膳食习惯的改变及体力活动的减少,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糖尿病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4]。研究表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约有30%合并高血压,而在我国这一比例更高达41.6%。糖尿病和高血压两种慢性疾病长期作用,使患者患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的风险相应增加,寻求一种合理高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并高血压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5]。盐酸吡格列酮是一种新型强效的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人体服用后,可激活过氧化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Y),增加肝脏及肌肉表达,并调节体内多种与糖、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6]。PPAR-Y受体广泛分布在人体脂肪组织中,激活后可调控与胰岛素有关的多种基因转录,使血糖、血脂清除能力增加,达到调脂、降压的目的。此外,相关研究表明,PPAR-Y还可不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压的作用[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PG、2h PG及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PG、2h PG及HbA1c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皮疹,1例腹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对照组出现2例干咳,1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常规降血糖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吡格列酮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联合厄贝沙坦等降压药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予以推广实施。

[1]叶建韶.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 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2):125-126.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3]刘欣,饶颖.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疗标准摘要.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30(2):139-144.

[4]刘金阁,陈秀丽.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病68例.河北医药,2008,30(4):482-483.

[5]谭劼,叶礼红,韩君勇.吡格列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 46例.中国医药指南,2010,5(26):139-140.

[6]黄志坚,张桂福.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及其意义.广西医学,2000,22(2):259-260.

[7]王俊.54例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1,24(2):189-1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96

2016-07-05]

518104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步涌社康中心(庄勤文肖招娣);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社管中心(叶定村)

猜你喜欢

吡格心率血压
心率多少才健康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离心率
吡格列酮保护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离心率相关问题
吡格列酮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