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周幽王时期各阶层的社会心态
2016-03-07李亚男
李亚男
(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从《诗经》看周幽王时期各阶层的社会心态
李亚男
(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歌永言”[1],可见诗歌是人们用来表达志向和思想的载体。《诗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那个时期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社会心理。依据《诗经》整理出46首反映周幽王统治时期社会阶层心态的诗歌,并试图分析幽王统治时期的统治对各个阶层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从而分析各阶层社会心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整体把握西周历史变迁的原因。
《诗经》;周幽王;各阶层;社会心态
根据《诗经》《诗序》及孔《疏》,笔者整理出46首周幽王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周幽王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心态。这46首诗歌中,《小雅》中有43首,《大雅》中有2首,《王风》中有1首。这46首诗歌主要反映了士大夫、百姓、诸侯、宗族和后宫五个阶层的社会心态。其中,反映士大夫阶层的诗歌有21首,百姓阶层的诗歌有12首,诸侯阶层的诗歌有8首,王室宗族和后宫的诗歌有4首(前者有3首,后者有1首)。由此可以看出,反映士大夫阶层的诗歌最多,而反映王室宗族和后宫的诗歌则比较少。具体分析这46首诗歌,不但能够了解这五个阶层的社会心态,而且能更好地了解西周灭亡的原因。
1 周幽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心态
《诗经》中反映周幽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诗歌有21首。周幽王时期由于佞臣把持朝政,那些贤臣官职大多不高,他们虽有忠君报国之心,却得不到重用。在反映士大夫社会心态的诗歌中,就其诗歌内容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士大夫讽刺周幽王失道,听信谗佞之人,疏远贤士。幽王昏庸残暴,一味地宠信小人,做了许多有违先王礼法的事情。正是幽王无威仪,群臣才会目无礼法。幽王信任谗佞小人,疏远士大夫,《小雅·巧言》这首诗正反映了士大夫无罪却被小人谗言所害,无奈之下向苍天发问的悲凉心情。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
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
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
尔居徒几何?[2]
《巧言》全诗直抒胸臆,讽刺周幽王为谗言所惑,最终招致祸乱,同时痛斥了进谗者的厚颜无耻。“无罪无辜,乱如此幠”,应是诗人在饱受谗言之苦后,无奈之下,面对苍天,发出呐喊,这正是蒙受千古奇冤而又无处昭雪的典型表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这是诗人痛定思痛之后对小人之言产生的防范意识。诗歌的最后一句“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则是对谗言乱政的根源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揭露,认为其源在于信谗者而不是进谗者。接着且诗人进一步指出,进谗者是一个居住在黄河之旁,既没有力气又没有勇气,且患有疾病的十足小人。整首诗虽是从个人遭遇入手,但叙述并未限于狭隘的个人恩怨之争,而是上升到谗言误国、谗言乱政的高度并对其进行批判,这具有普遍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幽王失道,导致国家风俗不纯,教化不正,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小雅·鼓钟》这首诗反映了幽王沉迷酒色,贪婪无德,使贤士为之忧伤。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2]
《鼓钟》这首诗采用复沓回环的叙述结构,整篇诗中同一诗章重叠,只通过更换几个词,来表现地点的转移,空间的转换。诗人心情由“伤”到“悲”再到“妯”(郑笺云:“妯之言悼也。”),在反复咏叹中把诗人看到幽王鼓淫乐、乱政的悲伤心情渲染出来。毛传云:“幽王用乐,不与德比,会诸侯于淮上,鼓其淫乐以示诸侯,贤者为之忧伤。”[2]士大夫见幽王沉醉淫声,不问政事,因此为宗周忧心,为天下忧心。郑玄认为,周幽王在淮水之上鼓先王正乐,是失礼之举。先王正乐应奏于庙堂,所以君子见此忧伤。总之,全诗言周幽王失德,不配观正声嘉乐。
《诗经》中士大夫讽刺周幽王失道的诗歌还有很多,如:《小雅·正月》中“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既是对周幽王宠幸褒姒的讽刺,又是对褒姒祸国的批判。褒姒之所以能祸国,其根源在于幽王对她的宠爱,助长了她的气焰。由于西周危亡,士大夫哀闵宗周,《小雅·苕之华》曰:“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2]以陵苕之花起兴,花将衰败,只剩苕干孤零零,无所依靠,反映了诸侯对外作战将败,京师孤弱,士大夫为此忧伤无奈的心情。
其二,士大夫讽刺权臣贪婪乱政,祸国殃民。所谓上行下效,幽王贪婪残暴,自然下面的大臣也会效仿。如此以来,举国混乱,生灵涂炭。《绵蛮》这首诗就是反映了在位权臣不行仁义之心,遗忘身份低微的小臣的现实。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 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 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 谓之载之。[2]
《绵蛮》这首诗采用复沓回环的叙述结构,把诗人心中对权臣的憎恨之情用反兴的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诗序》曰:“《绵蛮》,微臣刺乱也。大臣不用仁心,遗忘微贱,不肯饮食教载之,故作是诗也。”[2]但《诗序》所言与诗文本身略有不同。诗的内容是正面叙述大臣对行役者的照顾,而毛公认为此诗是讽刺那些权臣对下没有仁德之心。今人陈子展在《诗经直解》中说:“全诗三章只是一个意思,反覆咏叹。先自言其劳困之事,鸟犹得其所止,我行之艰,至于畏不能极,何以人而不如鸟乎?后托为在上者之言,实为幻想,徒自道其愿望。饮之食之,望其周恤也;教之诲之,望其指示也;谓之载之,望其提携也。”[3]整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情绪低沉甚至有些压抑,反映了诗人作为行役者的愁苦心绪,以及对那些没有仁者之心、轻视微贱之臣的卿大夫的痛斥。
《诗经》中还有很多诗歌反映了士大夫对权臣的讽刺。《节南山》反映了士大夫的家父对权臣师尹的讽刺,“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 2]反映了家父对师尹不光是畏惧,更多的是怨恨。《十月之交》诗中曰:“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2]这些权臣与褒姒结为党羽,成了褒姒的帮凶,是西周的蛀虫。
时代决定心态,心态映照时代。身处周幽王时期的士大夫们,既哀怜自己怀才不遇,又怜惜下层百姓的困苦。这些反映士大夫们心态的诗歌,就是他们内心的写照。他们身处西周晚期,自叹生不逢时,却又苦恋西周王朝,希望周天子能招贤纳士,治理天下,而等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无奈之下,赋诗言志,以抒胸臆。
2 周幽王时期百姓阶层的心态
《诗经》中反映周幽王时期百姓心态的诗歌占12首,如《谷风》《四月》和《大田》等。其中反映“周人”的诗歌有9首,周人即是西周畿内之人;反映诸侯国百姓的诗歌有3首。这12首诗主要反映了社会风俗不存和百姓苦不堪言两个方面。由于周幽王的昏庸残暴以及奸佞小人的胡作非为,政教败坏,风俗不纯。《谷风》这首诗反映了幽王时期政教败坏,人情淡薄的社会现实。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寘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2]
《谷风》这首诗同样采用复沓回环的结构,以风雨起兴,将朋友之间的恩怨抒发出来,语言凄恻而又委婉。全诗虽是对个人不幸遭遇的描写,却折射出西周晚期社会世态炎凉,风气不正,人情淡薄的现实。陈子展在《诗经直解》引用孙缄语曰:“道情事真切,以浅境妙。末两句道出受病根由,正是诗骨。”[3]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哀怨,其朋友对其先近后远,说明朋友的无情冷漠,让诗人心寒。诗人以真情待之,换来的却是朋友只可同患难,不可同富贵的伤害,可见西周晚期社会人情的冷漠。
《小雅·鱼藻》这首诗借武王时期天下一片祥和,反讽幽王时期万物不能顺时发展,政教衰败,阴阳不和,君子见微知著,思念武王。《小雅·鸳鸯》这首诗也反映了幽王失道,对待万物不能像明王那样有节制的现实。
周幽王时期用兵不息,使得民不聊生。《何草不黄》这首诗就反映了征夫的无奈心情。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孤,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2]
《何草不黄》这首诗以草起兴,小草春生秋黄,既表明了时间节令,又暗示了征夫服役时间之长。这首诗讲述了周幽王时期,四周夷狄之国连续背叛侵伐西周,幽王连年征兵,视人民如草芥,诸侯国君子心忧百姓,作诗讽刺幽王昏庸无道。全诗反映了征夫在外行军劳苦难熬,终无归还之期的现实。他们感叹自己“匪兕匪虎”,却朝夕暴露于野,如此与动物有何异样?他们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叹息忧伤。
《诗经》中还记载了很多百姓不堪当时君王残暴统治的诗歌。《甫田》这首诗讽刺了幽王时期“仓廪空虚,政烦赋重,农人失职”。《采绿》描写了幽王时战争频繁,在外行役者多,家中多是妇人的社会现实。行役者不能按时回家,家中妇人埋怨当时统治者。这些诗歌都是讽刺周幽王实行苛政,不关心百姓的疾苦。总的来说,这12首诗反映了幽王的横征暴敛,加重了贫苦百姓生存和生活的困苦,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于是百姓对周幽王充满了怨恨。
3 周幽王时期诸侯的心态
《诗经》中反映周幽王时期诸侯心态的诗歌有8首,如《何人斯》《采菽》和《菀柳》等。这8首诗反映了幽王没有礼待诸侯,甚至侮慢他们,使得诸侯不欲朝拜幽王,由此幽王失去了诸侯的拥护和支持的现实。《菀柳》这首诗讽刺了幽王暴虐无常,诸侯皆不欲朝见。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2]
《菀柳》这首诗以菀柳比兴,柳树荫荫,行路之人在树下休息,比喻有德的君主、诸侯和士人愿意归附他,讽刺幽王无德,诸侯和士人不愿朝见他。《诗序》曰:“《菀柳》,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2]这首诗是诗人对幽王的抱怨,抱怨其暴虐失道,慢待诸侯。这首诗的前两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叙述方式,反复咏叹诗人对幽王的愤懑之情,诉说幽王的恶行;第三章转向控诉,以“曷予靖之,居以凶矜”这一反诘句作结,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嫉恶如仇的性情以及命途多舛的遭遇。
《诗经》中还有几首反映诸侯对幽王憎恨的诗歌,如:《何人斯》讽刺幽王听信谗言,而加罪于苏公,于是苏公憎恨幽王的不公。这原是诸侯间的矛盾,但幽王是中间人,也是二人的判官,幽王听信谗言冤枉了苏公,自然遭至苏公的埋怨。《采菽》讽刺幽王不以礼待诸侯,甚至侮辱诸侯,以至于诸侯不来朝见他。《瞻彼洛矣》讽刺幽王不能赏善罚恶,诗人思念古代的明王。
周幽王玩世不恭,为了博褒姒一笑,竟至“烽火戏诸侯”。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 ,诸侯益亦不至。”[4]这是周幽王哄美人笑的良方,这场空前绝后的恶作剧,很可能只是他与褒姒之间的一个小游戏。幽王的这种荒唐做法,虽使他赢得了美人,但让他失去了诸侯的支持,甚而失去了性命和江山。这种惨痛的代价,恐怕是幽王不曾想到的。
4 周幽王时期宗族和后宫的心态
《诗经》中反映周幽王时期王室宗族的诗歌有3首,分别是《小弁》《頍弁》和《角弓》。宗族,《尔雅·释亲》曰:“父之党为宗族。”[5]《小弁》反映了太子宜臼被幽王放逐,内心忧愤哀怨的苦闷心情。
弁彼鸴斯,归飞提提。民莫不谷,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 云如之何?
踧踧周道,鞫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 疢如疾首。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 我辰安在?[2]
这是《小弁》诗的前三章,诗中写了太子被幽王抛弃后的孤独痛苦,他痛定思痛,质问苍天,为何无罪而遭放逐。《小弁》以寒鸦群飞起兴,反兴自己孤独流浪,无处安身。对比反衬中,抒情说理,有很强的感染力,更衬托出宜臼的孤独无依。幽王听信谗言,废嫡立庶,废宜臼而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所以宜臼心中满是不平愤怒。
《頍弁》和《角弓》这两首诗也是反映周幽王听信谗佞之人,疏远宗族王室的现实。这两首诗反映了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宗法制占主导地位,族人以宗族为纽带,相互依存并且结为政治经济势力,抵抗外来部族的侵犯。而周幽王却疏远宗族,一意孤行,听信小人之言,这实在是有违宗族礼法的荒谬之举。这种做法只会是幽王被宗族所抛弃,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在这46首诗歌中,反映后宫妇人的诗歌只有《白华》一首。这首诗反映的是申后与褒姒之间的恩怨,申后被废黜,褒姒上位。全诗咏叹以 “兮”字开始,又以“兮”字结尾,将心中苦痛一口气宣泄出来。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2]
《白华》这首诗每章都用比兴,其弦外之音让人联想到申后的命运是何等悲苦。《诗序》曰:“《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2]朱熹认为《白华》是申后自作。笔者认为,此诗是反映申后被废黜的悲苦命运,至于是否为申后自述,还有待考证。幽王废申后,是因为被褒姒媚惑。申后因幽王喜新厌旧而难过,为自己的儿子宜臼的前途伤心,更让她绝望的是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的来说,士大夫能够见微知著,观小事而洞察西周的危亡。他们对周幽王既心存忧惧又抱有希冀,忧惧他会加罪于自己,同时又希望他能效法文王武王。百姓是幽王乱政的最深受害者,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幽王不但没有垂怜他们,反而对他们横征暴敛,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因此,百姓痛恨幽王给他们的生活造成的破坏。诸侯们对幽王的暴虐无常感到忧虑,对幽王对他们的戏耍深感怨愤,所以诸侯不愿朝见幽王。幽王的宗族对他的暴戾无亲感到伤心,对他听信谗言感到忧愤。在幽王的后宫中褒姒获得专宠,申后被废,可以想见后宫其他女子的不幸。一言以蔽之,周幽王昏庸无道,让各阶层失望忧愤。
通过对《诗经》中这些诗的分析和总结,能看出幽王时期的社会情形和各阶层的社会心态,可以想象处在两周交替之际的人们的心理是何等的焦虑不安。当时的社会结构也存在不稳定因素,由于幽王的失德,使得当时的诸侯不再对周天子言听计从,而是各自打着小算盘。周幽王对王室宗族疏远,对忠臣谏言置之不理,百姓苦不堪言,周边夷狄趁机侵犯,最终,周朝彻底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使中国进入了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纷争局面。
今本《竹书纪年》里记载周幽王即位后,“六年,王命伯士帅师伐六济之戎,王师败逋。十一年,春正月,日晕。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执褒姒归。”[6]西周晚期幽王与姜姓之戎交恶,是造成西周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当然,西周的灭亡固然与幽王任用虢石父等贪官、宠褒姒、戏诸侯、废申后和太子宜臼有直接的关系,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幽王的昏聩,才遭至西周的变迁。
所谓“失民心者失天下”,幽王正是因为失去了士大夫、诸侯以及百姓的拥护,所以失去了天子之位,身死国灭。其实,如果我们细细思考就会发现,无论是士大夫,还是诸侯国,他们都想做有利于宗周的事情,这是一种正面情感,但由于现实使他们报国无路,因此他们内心存在一种不满的负面情感。那些贫苦百姓也是如此,他们想安居乐业,可是朝廷却连年增加繁重的税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他们内心也存有不满的情感。如此诸多矛盾,使西周晚期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生了变化,随时都可能起来反抗,当时社会存在太多不安定因素。
[1] 孔安国.尚书正义[M]//十三经注疏. 孔颖达,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
[2] 郑玄.毛诗正义[M]//十三经注疏.孔颖达,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
[3] 陈子展.诗经直解(上、下)[M]. 范祥雍,杜月村,校阅.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4]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 尔雅注疏[M].郭璞,注.( 北宋)邢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
[6] 今本竹书纪年[M].沈约,注.(清)洪颐煊,校.上海:商务印书馆,1959.
PROBE INTO THE SOCIAL MENTALITY OF ALL SOCIAL STRATA IN THE REIGN OF KING ZHOUYOU FROM “BOOK OF SONG”
LI Yanan
(SchoolofLiberalArts,GuangxiUniversity,Nanning530001,China)
According to the book “Shang-Yaodian”,poetry is the carrier for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aspirations and ideas.“Book of Songs” is the Pre-Qin period anthology of poetry,it records the history of that period,and reflects the people’s social psychology as well.On the basis of “Book of Songs”,the paper sorts out 46 songs that reflect the social mentality of all social strata in the reign of King Zhouyou,trie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King Zhou’s rule on various sectors of social ment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and connection of the social mentality of various social strata and grasp the reasons for the historical transition of Western Zhou Dynasty.
“Book of Songs”;King Zhouyou;various strata;social mentality
2016-06-14
李亚男(1990-),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
1673-1751(2016)03-0136-05
I207.22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