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视阈下高职ESP教学模式探究
2016-03-07黄丽奇黄丽华黄杰辉陈新元
张 力 黄丽奇 黄丽华 黄杰辉 陈新元
(福州理工学院 英语教研室,福建 福州 350001)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高职ESP教学模式探究
张 力 黄丽奇 黄丽华 黄杰辉 陈新元
(福州理工学院 英语教研室,福建 福州 350001)
摘 要:论文从酒店英语和旅游英语这两门课程入手,分析高职ESP课程的内容模块,设计具体的实践项目,包括人员组成、时间分配、工作内容和成果展示等,以探索高职ESP的教学模式的优化途径和真正符合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强、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娴熟运用专业英语的高职毕业生,从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和实用性,使高职英语ESP教学模式更为务实有效。
关键词:ESP;高职;酒店英语;旅游英语
引言:依托本校特色的高职ESP教学模式优化思路
20世纪40年代,语言学家们提出了一种语言教学的新 思路,他们认为可以把特定语言环境的特点确定下来,并以此作为设计特定人群所需的语言课程的基础。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就是基于这个思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习者的特定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实现不同专业学生不同的特定的英语课程目标。
面对当今社会日益拓展和深化的交际活动,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往往设定为培养学生在特定行业的工作范围中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与传统通用英语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ESP教学模式目标更明确,专业知识针对性更强;传统通用英语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往往缺乏一定的专业术语词汇和素养;而ESP的教学模式强调目的性和实用性,能反映出具体学科的特色及发展,培养出的人才,在专业领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较有优势。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方面,ESP不再囿于语言学和文学领域,而是更多的与不同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紧密结合以便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在ESP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的也由单纯的语言学习,转变为以外语为媒介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即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方掀起ESP风潮以来,ESP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与传统通用英语(EGP)教学模式分庭抗礼的格局。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进步,目前ESP模式已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仍在日趋成长、完善。对于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大学和高职院校而言,ESP教学更应成为英语教学的主力军,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但是因为其自身探索存在不足,因此我国目前的ESP教学模式急需优化途径,使高职ESP教学模式与方法趋于科学、合理、务实。
现代职业教育核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重在构建学生职业工作所需的能力、知识与素质的职业性特征。故而高职ESP教学模式应该以专业教学为体,使英语真正在专业领域中发挥其工具的作用;以交际教学为用,抓好听、说、读、写、译的学习的各个环节,通过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以实践项目为面,打破传统的知识性语言教学,构建实用性教学,将英语知识技能融入到专业实践中,促使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以项目流程为线,编排教学内容,突破传统英语教学各单元内容互无联系的模式,让学生的ESP知识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在具体的流程进展中得到完整而有逻辑性的训练与提升。在实施ESP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可供改进的方向,主要是从真实性、实用性、新颖性和互动性等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的设计编排。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综合英语素质,与专业英语是平行设置的关系;而ESP教学模式则要求教学内容围绕专业领域展开,将完成专业工作所涉及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整合在一起,从而将传统的割裂开来的编排模式整合为一体化模式,这样更有利于ESP教学整体式的逐步推进。目前国内院校关于ESP教材的选用并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存在种种问题,如教材内容与专业知识的构成和范围并不相符,教材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并无明显区别等,再加上教师的照本宣科,学习效果不理想是可想而知的。ESP教材的编写,首先要围绕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开展,坚持以专业知识的基本结构为框架,又要遵循认知规律,逐层深入,循序渐进。
2.教学工具的引进使用。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引进并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翻译、听力等方面的专项训练资料,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定期检查并手动点评,还可将学习情况作为课程考核的得分依据之一。通过不同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
3.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如合作式教学team-teaching模式,或者称为co-teaching,特指的某专业的专职教师和英语教师合作共同促进深入教学。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确认相应专业的教学重难点,协同设计语境,合作编写教材,比如列出学生阅读清单和练习项目,组织专业知识讲座和专业领域的研讨会,也即全面分享教学职责。合作式教学融合了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可弥补英语教师单独教学的缺陷,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相关的语境中得到较好的培养;该模式下的学生既可掌握可靠的专业知识又可得到专业的语言训练,一举两得。
4.教学过程的即时调整。ESP教学强调根据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进行教学设计,而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在课程开展之前是难以彻底掌握的,即使是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受到时间发展、地域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需求也往往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随时进行细节调整是合理也很有必要的。我们引入了需求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尽量照顾各个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教师可将自己的教学班级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以及学生对教材的适应度等,来调整自己的实际教学。
实例一:酒店英语课程的优化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职业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旅游、外贸、酒店管理等相关职业成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不容忽视的就业方向,ESP教学逐渐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其中《酒店英语》就是一门较重要的课程。然而,很多院校开设的这门课程并未脱离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藩篱,僵化的教学理念,单调的教学模式和乏味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设计酒店英语教学的优化方案很有必要甚至亟待进行。
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酒店英语》的掌握需要学生在掌握通用英语的基础之上,了解酒店行业的基本服务理念,学习外宾接待的礼仪规范,进而提高酒店服务管理技能与英语交际应用能力。为了优化《酒店英语》教学体系,切实提升《酒店英语》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融合专业术语、职场知识和语言沟通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巩固,将知识模块化。要掌握酒店情景下英语听、说、读、译、写的技能,有赖于基础英语知识的积累,如酒店术语的前期学习,我们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模块化分别传授。首先,酒店职能部门的英语表达:前厅部Front Office,客房部Housekeeping,餐饮部Food and Beverage Department,商场部Shopping Arcade,人力资源部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康乐部Recreational Department,公关销售部PR and Sales Department,保安部Security Department,财务部Financial Department,工程维修部Engineering and Maintenance Department等。其次,客房设备设施的相关表达:中央空调系统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热水瓶thermos bottle,变压器transformer,插座socket,保险柜safe box等。此外,教学内容可适当涉及文化、历史、宗教等学科,如在讲授餐饮专题时,可讲解中西用餐文化的异同点。
2.教学方法方面。引入本校专业特色的项目驱动教学法。为了提升酒店英语口语水平,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积极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增进高职学生的职场知识积累。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可以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对酒店的具体业务取得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锻炼交际能力、口语能力。项目内容涵盖酒店预订、登记入住、行李服务、中餐服务、西餐服务、洗衣服务、总机、结账离开等等,教师首先根据预定的分类创设出相关情景,接下来将学生分组,让各组进行Role-play(角色扮演),按照预设的酒店英语的各种不同情景进行真实场景的模拟配合与演练。教师须对过程中涉及的重点词句进行把握与监控,使得口语和相关书面文件符合标准要求。例如,酒店餐馆用餐这一项目的演练是酒店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这个项目包含如下方面的子项目:1.订桌 Booking a table;2.找座位 Finding a table;3.了解餐馆当日菜谱 Finding out what the restaurant has today;4.点菜 Ordering a meal;5.请人递东西Asking someone to get you something;6.提意见 Complaining about food etc.在项目化的酒店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全程引导学生,通过实行相应步骤来达成某个具体项目的子项目。为了完成最后的项目任务,教师必须把这些子项目串联起来,才能实现ESP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通过积极引导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通过以上两个方面“两手抓”,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英语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职场技能水平,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在交流合作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为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增强办学活力,我院与本市一些星级酒店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安排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三阶段到星级酒店进行顶岗实习。由酒店提供实习岗位和教师(多由酒店相关管理人员担任),学校为学生配备辅导员,全程跟进学生的实习、生活情况,确保实践教学环节高效、有序进行。星级酒店外宾较多,实习岗位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口语沟通能力,酒店在实习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优秀者留店工作。对酒店来说,从学校招聘实习生,培训时间较社会招聘的实习生的培训时间长,新进员工的质量更能得到保证,同时也减少了社会招聘的成本支出;对学生来说,这也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既可锻炼英语能力,提升专业水平,发展综合素质,又能在实践中学习,增强职业技能,提前为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做准备;对学校来说,诸多好处更是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典型的、可持续发展的三赢互惠的局面。
实例二:旅游英语课程的优化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3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科技进步改善了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同时也改变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加快了旅游设施建设的步伐,丰富了国内旅游活动的选择,促进了旅游行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国家的产业政策对旅游行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也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市场经济体制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行业结构的优化。截至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接待国,旅游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持续提高,根据国家旅游局的预测,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将升到4.5%。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峡西岸,是地球同纬度线上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森林覆盖率居全国之首,高达63.1%;其温泉资源也十分丰富、著名,拥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从1997年开始,福建旅游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年平均增长率接近20%;2013年福建省的旅游业总收入近2300亿,接待海外游客及港澳台同胞超过500万人次。
虽然优势明显,福建旅游也存在以下几个具体问题:1.旅游人才数量匮乏,据相关门户网站的统计,人才缺口在30%以上;这不单单是福建省面临的现状,同样也是全国多个旅游热点区域亟需应对的难题;2.从业人员结构比例不合理,中高级专业人才,尤其是既精通外语又具有扎实的旅游业务知识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稀缺;3.旅游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不能完全匹配,从在读到工作的身份转化过程中存在知识性、能力性的断层。
为改变现状,在旅游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首先需要有针对性的制订并实施旅游紧缺人才培养方案,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对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教育力度。首先是旅游英语课程的定位:很多院校都把旅游英语当作一门入门专业课,但是就课程本身的性质来说,更适合放在后期,在参与过一定的专业课程学习后,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时进行,这样可以将课程目标定位在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在英语语言方面的应用能力上;时间上建议将课程放在大二下、大三较好。
旅游英语是一门结合旅游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内容的教学课程,是职业能力发展的强力辅助和支撑。然而,我国目前的旅游英语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与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很多院校的旅游英语课程并未脱离通用英语的范畴,从定位到实施,从内容到方法,都与传统英语没有明显区别,整个过程跟旅游专业结合的并不紧密,没有强调实践、设计实境、注重应用的理念,往往实际教学效果较差。为提高旅游英语教学水平,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注重:(1)本土性:以福建本地的旅游资源为依托,课程内容应尽量结合地方特色;(2)精细性:在实用性基础上进行延伸,可根据细分的专业去向设计教学内容;另一个方法是与旅游相关单位如旅行社等进行长期深入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相应的,教学内容也主要基于合作单位的需求来设计;(3)时代性: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保证与行业趋势保持一致的发展性和新颖性。在课程教材的选择上,目前国内相当部分的旅游英语课程教材要么内容同质化,要么太过细分方向,所以不应死抱一本教材,而应根据本地、本校、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确的需求分析,确定具体的授课内容,选择可用教材,整理配套材料;同时可借鉴国内外评价较高的或是热门的旅游专业课程教材,取其精华。
2.在课程载体的使用上,旅游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课程内容的信息载体具备多样性;在教学中,可结合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资源,使用多种信息载体交叉授课的方式,如投影、触摸屏幕、联机互动平台等,不是为了求新而求新,而是利用先进信息载体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引入网络授课平台,提供多种在线课程模式,如慕课、在线课程等;结合当前已较成熟的学习管理系统和丰富的开放网络资源,为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课堂之外的自我发展渠道。
3.在教学模式的安排上,可以与国外开设了对应专业的院校开展合作,引入国际化的培养方式,与国际接轨;也可引入具有专业资质的外教人员,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带入课堂并创建地道的语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标准化口语的水平等。
4.在实践项目的安排上,应特别强调实践性、实用性,以针对入境游客的导游工作主题的实践项目设计为例:导游是旅游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工作,也是一种综合性应用很强的工作,其工作内容涉及多门学科专业知识的交叉与融会,例如礼仪、法律法规、心理学、关系学、语言学等;从服务的角度来考虑,导游可以分为讲解导向、交通服务和其他生活服务这三个大类,其中的具体工作内容可以用5个字简单概括:“住行游食购”,住宿、交通、游览、用餐和购物;其中的重点在于“游”,即介绍人物、风景(自然和人文)、民俗文化等;其特点是时间跨度长,从几千年前的历史文明遗产到近现代的优秀杰出作品;涉及面广,涵盖历史地理文学宗教建筑等领域;导游工作对本地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作用无需多言,对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传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次设计的项目内容是以省内某著名景点为主题(教师事先指定),展开针对入境游客的导游服务实践。项目设计如下:首先将学生主要分为两大组:服务组和客户组,客户组内继续进行细分,依据所需求不同的服务类型分类,如住宿需求组、保险需求组、导购需求组等。时间安排上,该实践项目分为前期的准备阶段和后期的场景交流、成果展示阶段;准备阶段约用时1周,第二阶段约用时2-3天,由指导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度进行调度、调整。
在准备阶段,由服务组成员与客户组成员各自进行内容设计:服务组成员,从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角度规划导游项目,准备相应的信息和资料,过程中除了预测客户需求外,还应特别将外国游客的特殊需求纳入准备范围,如考虑外国游客的饮食口味、住宿偏好、消费习惯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深入研究外国游客的来源国家、历史底蕴和文化背景,在了解客户信息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开展服务,指导教师也应鼓励、引导服务组成员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客户组成员则从客户的角度进行需求定义、信息搜集和材料整理,同样需注意自己模拟的外国游客的身份并积极营造代入感,提倡真实性。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自行进行信息收集,如网络、图书馆,还可以向相关单位、机构申请查阅材料或组织社会调查等。准备阶段是该实践项目的重点,教师应全程跟进,仔细观察各组成员的状态并随时提供指导。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即信息收集和处理,建议采用双盲原则,即两组之间,互不了解对方,服务组事先不知道客户组的准确需求,客户组同样不了解服务组的准备内容;直到实践展示阶段,双方才开始沟通,该做法可有效避免实践项目的表面化、肤浅化,换言之,避免“走过场”的行为,并且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服务组参考组成:旅游管理人员,导游,司机,酒店、饭店的招待、服务员,商店店长、导购,景点管理人员等;建议由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较高、表现较积极的同学组成,并从中选出负责人,由负责人根据成员意向确定各人的角色分配,划定各成员的工作内容和准备范围,各成员先独立或小范围合作完成工作内容,再由负责人组织协调、整合;角色分配也可以由负责人统一指定。客户组则可以各自设计独立的服务需求模块,可将脱团自由行和投诉等内容加入设计,性别区别同样应予以重视。实践项目过程中利用到的道具如沙盘等,可自行制作或租借;有条件的话可在景点实地开展实践训练,并且可以适当安排学校、单位的宣传工作,组织其他的学生开展该项活动。交流展示阶段以PPT、道具讲解为辅;最后形成完整的书面报告或者PPT报告。项目过程中相关的书面材料和口语语料准备都应以英语进行。实践环节的意外或突发情况可能较多,学校应派遣专门人员处理相关事宜,全程跟进项目进展并根据实际情况与指导教师协同合作对项目运行进行调整。在实践环节,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与附近的企业合作,引入对方成熟的实践、训练模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项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小 结
教育国际化的整体趋势下,尽管我国目前ESP教学模式的实施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学团队意识到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始终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设计趋于科学、合理、务实的ESP教学模式,培养更多娴熟运用专业英语的高职层次应用型人才。本文从酒店英语和旅游英语这两门课程入手,注重语言学习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探索高职ESP的教学模式的优化途径,通过通用英语与ESP的结合,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应用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将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好牢固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管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01,(10):5-6.
[2]吏士本.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1,(6).
[3]姜希星,王鹏.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4]王操红,江历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高教论坛,2006,(4).
[5]李京维.情景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5,(5).
[6]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7]Hutchinson T.&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Winsor:NFER Publishing Company,2002.
[8]Warchauer M,Kern R.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Concept and Practic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责任编校:张京华)
作者简介:张力(1963-),男,福建福州人,福州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福建省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科研专项)A类课题(项目编号JA13725S)。
收稿日期:2015-10-25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2-01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