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价值观探析
2016-03-07梁敬升
梁敬升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经济学研究
基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价值观探析
梁敬升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其核心理念就是生态经济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是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价值理论,生态经济价值观则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关系的价值理论,是人们从生态的角度判断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价值关系的根本观点,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谋求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协同发展的价值理论。生态经济价值观的理论来源于生态经济理论,生态化生产方式是生态经济价值观产生的实践基础。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可循环经济等生态化生产方式是生态经济价值观的实践形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为践行生态经济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非常值得提炼总结。
高效生态经济;生态价值观;生态经济价值观;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经济发展;绿色经济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这里生态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其特殊的生态和文化环境,对它的开发建设历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1994年,国家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199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支持黄河三角洲持续发展”,列入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先援助项目*程义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黄河三角洲持续发展”项目筒介》,《人民黄河》,1996年第1期。。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只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已成为国内外的共识。进入21世纪以来,山东省政府经过多年来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经验总结和反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战略*郑贵斌,蔺栋华,李广杰,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2008年3月17日山东省政府制定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09年12月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了这一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09〕3027号),http://www.gov.cn/zwgk/2009-12/23/content_1494695.htm.。这是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项国峰:《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性思考》,《理论学习》,2011年第4期。。《规划》实施已近7年时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总结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探讨其价值标准,这对指导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生态经济价值观是基于高效生态经济的价值理论
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在一定价值观主导下进行的。高效生态经济作为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形态,则是在生态经济价值观主导下,以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一致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高效生态经济的界定
高效生态经济是《规划》在综合国内外生态经济研究成果和区域经济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经济的创新与发展。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认为,“所谓的生态经济就是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又不会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之需的前景的经济”*[美]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林自新,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页。。而《规划》对其内涵的界定是“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张志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可参见原文:发改委(发改地区〔2009〕3027号)。。刘文烈和魏学文则认为高效生态经济就是“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刘文烈,魏学文:《关于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理论思考》,《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总之,我们认为高效生态经济实质就是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发展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同步,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效统一。高效生态经济的主旨在于——“高效”。既包括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还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综合在一起全面衡量的,因此,生态经济才有了高效之意,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才将这种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同步,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高效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为高效生态经济。
高效生态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生产方式的生态化,产业结构的生态化,经济运行的高效化和经济形态的高级化。高效生态经济正是通过这四个方面的优势才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目标,克服了“经济发展则生态破坏”的矛盾。所以,高效生态经济是人类自主选择的一种实现经济和生态协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因此,判断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价值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态价值观,而只能以生态经济价值观来判断。
(二)生态经济价值观的界定
生态经济价值观在我国学术领域里界定的不是很明确,但生态价值观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概念。因此,对生态经济价值观的界定不妨先从生态价值观这一概念分析开始。
1、生态经济价值观与生态价值观的关联
价值观是基于主体的人对客体存在价值的判断。对生态的价值判断则为生态价值观,对生态经济的价值判断则为生态经济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是生态经济价值观的上位概念。生态价值观是对待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价值看法,是一种谋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的思想体系。李刚认为:“生态价值观,就是人们对生态环境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李刚:《透视近年来生态价值观研究的多重向度》,《理论月刊》,2006年第2期。。袁建明认为:“生态价值观的涵义应包括人类主体与生态环境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这种相互关系的认识判断,生态价值观是经济价值、伦理价值和功能价值的相互结合”*袁建明:《生态价值观初探》,《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价值观的涵义进行了解读,但基本上是从人类主体与自然环境客体的关系来界定的。
对于“生态经济价值观”这一概念则少有学者作出界定。在百度词条上也仅有区区262个字的解释:“生态经济价值观就是把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融合的特殊价值形式,是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共生和兼顾的产物这样一种观点”。这并没有作出概念性的界定。目前,在知网文献库中,输入“生态经济价值观”搜索出的相关论文(共3560篇)中,只有张法瑞在《可持续农业的生态经济价值观》中,从生态经济学角度,阐述了生态经济价值观,认为这种价值观“承认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环境资源的价值”,“是商品价值论和生态价值论的辩证统一观”*张法瑞,靳乐山,张红萍:《可持续农业的生态经济价值观》,《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这对于概念的内涵或理论上的阐述还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学术界在探讨生态经济的价值时多用生态价值观的标准判断。我们认为生态经济的发展问题,应有“生态经济价值观”的标准作出判断,在理论上应将“生态经济价值观”从生态价值观中独立出来。这既有利于充实明确“生态经济价值观”的内涵,更有利于学术界和经济领域能够从生态的视角,正确地看待“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价值关系,提高人们发展生态经济的自觉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2、生态经济价值观的理论前提
从生态价值视角看,人与自然之间有两种基本关系:
一是实践论关系。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自然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客体。在实践活动中,只有当自然客体进入人的生产实践活动领域时,即作为生产实践的原材料被利用时,自然资源才具有了价值。在这种实践关系中,由于人是生产实践主体,自然资源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而消费利用对象。因此,人们只是看到了自然资源具有的“经济价值”,而忽略或者否认了其“生态价值”。生态环境失去了本来的存在性。
二是存在论关系。人只能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并和其他自然物一样,都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人获取自然资源得以生存的前提,就是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生态环境是人类及一切自然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从这个角度看自然环境及一切自然资源都具有“生态价值”。
经济价值是可“消费性价值”,因而自然资源价值是通过人的生产实践对自然物的“消费”实现的;而环境价值则是“非消费性价值”,因而生态价值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的。
工业文明阶段的“经济人”,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仅看到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只有进入生态文明阶段的“生态人”,才真正能够既认识到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又能认识到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生态经济价值观”正是基于这样的主体视角来判断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价值而提出来的。
3、生态经济价值观的涵义
生态经济价值观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价值观,其内涵的界定是站在经济活动的视阈判断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价值关系,而不是站在全部人类生活的视阈判断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是以存在论的价值观点,从生态的角度判断经济发展的价值,而不是以实践论的价值观点,从经济的角度判断生态环境的价值。
可见,生态经济价值观界定的理论依据:一是人与自然环境是共生共存的,人不是独立于自然环境之外的主宰力量;二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是共生共存的,经济发展不能独立于生态平衡之外而任意掠夺破坏自然;三是自然环境是具有生态价值的,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消耗和损害是应支付补偿成本的。这就是生态经济价值观的价值判断理论依据。
总之,生态经济价值观就是人们从生态的角度判断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价值关系的根本观点,认为经济发展要实现生态化,对自然的开发和消费必须限制在自然生态平衡的限度内,实现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共生统一,这样的生态经济发展才有价值;反之,掠夺式的攫取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或否定了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这样的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价值可言。可以说,生态经济价值观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价值关系问题,它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协同共进的问题。
因此,生态经济价值观是基于高效生态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理论,它既不是单纯对经济效益的价值判断,也不是单纯对生态效益的价值判断,而是对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综合效益的价值判断,可以说,生态经济价值观是引导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
二、生态经济价值观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有其相承理论来源和社会实践基础。生态经济价值观的理论来源就是生态经济理论发展,其实践基础则是生态化生产方式。
(一)生态经济价值观的理论来源
生态经济价值观的形成是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价值认识的逐渐深化而来的。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特别是中期以后,环境危机、能源短缺的问题开始显现,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日趋严重。这引起了人们对工业社会中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的行为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
这一时期在经济学价值观领域,生态资源的价值问题成为学术争论的焦点。传统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由于不承认生态资源的价值,对生态资源实行无偿使用的政策,造成了掠夺性攫取和毁灭性使用生态资源的局面,这是造成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重要政策理论原因。针对传统经济学的片面性,许多学者开始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报告中,首先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提出了生态环境的警告。1981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著作,提出了解决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经济衰退等难题的出路在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1980年美国学者贾里尼在《关于财富和福利的对话》著作中提出“天赋遗产”概念,他提出了生态财富和商品财富相结合的“生态经济价值观”*Gabor D,Colombo U,King A,Galli R.Beyond The Age Of Waste.Oxford:Pergamon Press,1978.。2001年莱斯特·布朗又在《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著作中,提出生态经济的构想,开始探索“从传统经济模式转向生态经济的途径”,并对“是否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进行评估”*[美]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林自新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版,第1-21页。。这标志着生态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主旋律。
实际上自生态经济学被提出以来,西方许多学者就开始探讨生态经济价值问题了,如自然资源价值论、收益决定价值论、有限资源价值论等,20世纪8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提出了能值价值理论,为生态经济资源价值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Odum·H·T.Environment Accounting: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96:370.。我国生态经济理论研究,始于1980年8月许涤新教授提出的建立生态经济学科的建议。自1995年《中国21世纪议程》,我国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并用西方生态经济价值理论,开展生态经济发展指标的定量研究*周立华:《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学》,《自然杂志》,2004年第4期。。
由此可见,建立生态经济价值观及衡量其发展的指标体系,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生态经济价值观正是在这些观念和理论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生态经济价值观的实践基础
任何经济观念和理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经济基础又是在生产方式的推动下不断发展进步。因此,生产方式是一切经济理论产生发展的实践源泉。生态经济价值观正是在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态化生产方式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以生态理念为导向,以减轻环境压力、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攫取为前提去发展生产,生产过程更多是通过创新技术综合利用资源,使更多的资源得以重复使用、循环利用和深度利用,从而以较少的资源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突破“经济发展则环境破坏”的传统工业发展怪圈,实现人的需求得以满足、经济不断发展、环境得以改善的三赢局面。
生态化生产方式的特征是:生产过程生态化、创新技术生态化和生产目的多元化。
一是坚持生态化的生产过程。生态化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整个生产价值链条的生态化,包括生产前的投入、生产过程中和生产后的每个环节都坚持以下原则:高效率、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可持续等。
二是进行生态化的创新技术。“生态化的创新技术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引入生态理念,新技术要起到节约资源、促进环境良性发展的积极作用,使新技术从传统的支持经济增长转向支持企业经济增长和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刘思华,黄国勤:《生态经济与绿色崛起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14页。。
三是追求生产目标体系化。生态化生产方式认识到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看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和谐统一性,因此,生产目的具有整体性、多元性的特征。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生产经营活动,既追求经济效益还追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宗旨的。
正是这种以生态理念为导向的,实现生产过程生态化、创新技术生态化和生产目的多元化的生态化生产方式基础上,才产生了生态经济价值观。
(三)生态经济价值观的实践形式
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正确的理论又会对社会实践起到指导作用。生态化的生产方式也是在生态经济价值观引导下发挥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可循环经济是生态化生产方式,也是生态经济价值观的实践形式。
上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对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议。这一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观、循环经济理论、低碳经济理论和可循环经济理论、外部性理论都体现了生态经济价值观的发展理念,并对生产方式的生态化及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红:《企业生态责任的理论研究》,《管理视角》,2008年第6期。。
绿色经济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在1989年《绿色经济蓝图》著作中首次提出的。季铸教授是我国绿色经济系统理论研究的先行者,他认为绿色经济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表现为低耗能、低污染等特点*季铸:《绿色经济是大家的共识》,http://www.snxw.com/zhuantilanmu/lssn/ft/201205/2062852.html.。2008年联合国编制了里约大会报告《迈向绿色经济》,组织专家开始研究绿色经济*UNEP:《Towards a Green Economy: Pathway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http: / /www.unep.org/ reeneconomy/ Home/test/tabid /29808/Default.aspx.。2010年10月,《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提出了“绿色经济”概念。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又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习近平在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解读中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第2版。。因此,绿色经济集中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价值观。
低碳经济是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它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主要“通过技术、制度创新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何俊丽:《科学认识低碳经济》,《商业文化》,2012年第4期。参见原文:DTI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ate a Low Carbon Economy.London: TSO,2003,p11.。2010年8月,我国发改委批复确定了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生态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这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理念。
循环经济这一概念萌芽于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经济”,目的是让宇宙飞船上的资源循环利用。2003年,我国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综合国内的观点:循环经济是高效生态化生产方式的重要实践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线性经济系统,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产方式*陆学,陈兴鹏:《循环经济理论综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24期,第205页。。高效生态的生产方式在生产经营流程上要求变革,将既能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等要素融入生产经营流程中。在生产过程的控制上要求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从源头、中间过程到最终端进行全程控制,依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循环利用资源,对废物回收利用,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低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量。同时,废旧物料作为原材料得以充分利用,生产成本降到最低。以此建立的高效生态经济模式常能帮助企业实现持续盈利。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三种经济方式都遵从了生态经济价值理念,为实现生产方式的生态化,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和谐统一做出了示范。
三、生态经济价值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生态经济价值观在我们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中都有明确体现。党的十七大首提“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生态价值”概念。今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16年3月17日,第1版。。这都是生态经济价值观的高度体现。
(一)生态经济价值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理念
任何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在一定的经济观念和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是在生态经济价值观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发改委批复中对其功能定位就是“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坚持以“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原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的发展目标*王忠林:《走向高效生态发展之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五年回顾与展望》,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7页。,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都体现出生态经济价值观的发展理念。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实践也体现出:一方面,这种经济模式满足了大力发展经济以取得高效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这种经济模式发展的又是生态的、对大自然无害和有利的产业。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将人与自然的对立变为互利,将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使人类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体验到了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态效益。因此,生态经济价值观是指导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
(二)生态经济价值观引导着黄河三角洲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
在生态经济价值观的引导下,黄河三角洲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生态经济的价值理念:第一,对传统的石油石化产业进行产业升级,按照生态经济价值观去改造,使之走向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第二,集约化发展石油装备、机械制造等龙头产业,让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体系更完整、竞争力更强;第三,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土地广阔,太阳能、风力、地热和潮汐资源丰富的天然条件,发展清洁能源,改变单纯依靠石化能源的传统;第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使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第五,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充分发掘黄河文化、古齐文化、湿地生态文化、石油文化等,创立独具特色的黄河口文化体系;第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大农业生态循环产业模式,走现代化的生态农业之路*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东营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00-235页。。
(三)生态经济价值观规范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策略执行
生态经济价值观改变着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策略,这使得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上更加注重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以“生态工业园”的方式发展生态产业。利用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方式将黄河三角洲具有区域特色的盐化工、油化工等产业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原则引入园区,形成具有产业集聚效用的工业循环产业链。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打造黄河三角洲生态化工业园区、滨州市培育韩店现代生物工程科技园区、莱州推进种谷建设培育育种特色园区、潍坊市的“飞地园区”模式、乐陵的“蓝黄融合”模式等都是生态工业园区成功的典型。
二是以“龙头企业引领”的方式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大企业首先实现循环经济,然后通过大企业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的企业走向循环经济发展。近几年,黄河三角洲龙头企业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华泰集团有限公司等就发挥了生态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些大公司的经验逐渐在同行业之中得以推广和应用,起到了由点到面的扩散效果。东营市重点培育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六大循环经济工程3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和滨州市重点培育生态、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的23家循环经济型企业,都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魏建,李少星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201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154页。。
三是以种植、养殖、能源“三位一体”的方式发展生态农业。现在已具规模的“国能垦利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的农作物秸秆发电”“正和木业的次小薪材综合利用”“山东成成木塑公司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企业项目正日益显现出示范效用。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当前东营市秸秆的综合利用量达136万吨,利用率达到85%。全市的3个县都被确定为省级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东营市牛庄镇的秸秆生物沼气项目,已经形成循环能源农业产业链,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谢玲:《东营风行循环经济》,《东营日报》,2012年8月1日,第1版。。
另外,黄河三角洲区域的寿光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已成为全国生态农业的典范。目前,寿光的生态农业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价值链,建立起“蔬菜-水产-畜牧”为主体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不但降低了经营成本,而且做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高效统一。自2009年以来广饶县积极参与寿光的生态农业联动,按照“产业调优、质量调好、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思路进行生态农业结构调整,到2012年全县已经建立起5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大王、丁庄的示范区内搭建起了独具特色的高效农业发展框架*《山东广饶县高效生态农业唱“主角”》,http://sg.vegnet.com.cn/News/Detail/760847.2012/8/2014:17:00.。这都是生态经济价值观在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结 语
自《规划》实施以来,高效生态经济在黄河三角洲区域得到迅速发展。这一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的创新,确实需要新的生态经济理论的引导,同时也很有必要对其实践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我们仅是基于黄河三角洲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实践,初步总结了“生态经济价值观”这一理念,提出了生态经济价值观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价值关系问题,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协同共进的问题,生态经济价值观是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但这还远没有跨入“高效生态经济理论”的门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已有近7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很值得有识之士来研究和提炼,真正形成引导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高效生态经济理论”,以此指导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十三五”发展,以及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实践。
[责任编辑:王成利]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编号:J15WB115)阶段性成果。
梁敬升(1964-),男,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主编、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F127.52
A
1003-8353(2016)010-01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