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课堂教学范式

2016-03-07杨荣庆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范式大学

杨荣庆

(贵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4)



如何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课堂教学范式

杨荣庆

(贵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4)

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式教学;教学范式

大学的使命在于教学,教学也是大学最重要的功能,面对“信息革命”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的提出,“传授范式”已经难以承担知识的传递和传承,更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与维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范式也就成为必要。

大学自中世纪产生以来,就一直肩负着提供教学的使命。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有四项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第二是教育和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1]大学想通过科学的途径去寻求真理,研究就必然是大学的基本任务。又因为这一基本任务以传承为先决条件,所有研究工作离不开教学。因此无论国内外,在大学教学、研究与服务的任务中,教学应为大学最重要的功能,也是大学教师最主要的责任。

长期以来,大学建构出一套“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也就是本科教育的经典范式:“传授范式”。这套范式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以知识与技能传递为主”,围绕固定教材,以讲授为手段,最终考察知识点的掌握,整个过程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而非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我们也就常常听到大学生对课程的议论,“这个课有什么用?”“这个课听不进去。”“老师的教学提不起我的兴趣。”“我要疯了。”……[ 李盛德编:《教育的文化思考》,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48页。]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无怪乎会有钱学森的世纪诘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显然,随着二十世纪“信息革命”的进行,知识的不断增长与更新,“传授范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这种以设立新课程进行知识传授来保持高质量的大学教学。随着教育学领域理论的不断更新与拓展,尤其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出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即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是能够释放出来的。其核心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我们在传授范式的框架下如何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课堂教学范式呢?这正是我们所要讨论的。

一、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式教学?

传统的认识论认为,知识是由教师通过书本和粉笔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输,学生是接受知识填罐的被动容器,学生以记忆的方式来储存保留知识,以练习和实践的方式来巩固知识。作为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将学生进行分门别类,而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目标就是竭力完成教学要求,获得某一学科的证书。在教学关系中,学生与教师之间是非个人的关系,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和控制整个教学局面的权力。“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师生共同构建的,学生通过关联的方式积极的建构、发现和改造知识,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才干,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目标是尽力在一个更宽泛的系统内关注持续的终身学习。教室不再是学生间竞争性的个人行为的一个场所,而是以教师为中心分成若干个团队相互合作学习的环境,学生被授予参与提问、讨论、探究知识的权力。相对于任何专家都会的“传授范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

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发动学习动机,自己掌握学习方法,自己进行评价。罗杰斯认为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类似于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内容是枯燥乏味、没有生气、无关紧要很快就被忘记的学习。而意义学习是指,学习材料对学习者有个人的价值或出自他们的兴趣,它强调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大多数意义学习都是“从做中学”,是一种科学探究式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并最终解决各种真实性的问题。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需要为学生创没探究的环境、拟定探究的步骤、提供探究学习需要的资料,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寻找问题的真正答案。体验探究中的苦与乐。

所谓范式,是指某一学科领域的最高信念系统或具有共识性的观点以及与这种信念或观点相联系的研究方法论或世界观。教学范式是指人们对教育领域教学这一特殊现象和复杂活动的最基本的理解或基本看法。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教学所作的最基本的界定或基本的解释。大学教学范式是对高等教育所持有的一种理论阐释或认识,它对提升高等教育教学品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课堂教学范式就是高等学校师生群体在大学课堂教学领域内所共同承认的教育价值标准、教学观点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总称,它直接规约着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

所以,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面向学生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和以教材为载体,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设置教学情景,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关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的能力,达到大学课堂教学目的的新型教学范式。

二、“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一)角色的转变的特点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作为学生的指导者。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的。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的接受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塞到学生的头脑中。无论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还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思想观点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活动,都要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实际效果。“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这课活动的中心,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帮助者,服务者共同学习的角色,避免了包办代替。

(二)评价转变的特点

探究式课堂教学一改过去那种只重结果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根本标准。从建构主义观点看一节好课的标准是:(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有效的互动性。(3)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4)学生真正的理解性。(5)预备学习材料的良好组织性。(6)学生学习的反思性。也就是说一节课的好坏直接由教学的效果来评价。总之,在一节课中,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互动的关系,学生拥有了自行获取、理解知识的能力,能够做到学前的预习和学后的反思。这样的课就是一节符合现代要求和课改标准的好课。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应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教学活动,因此建立全新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实践尤为重要。

(三)师生交流互动的特点

师生要交流互动,互相探讨,互相倾听,互相交流对历史上某一件事的看法,协同合作解决问题。现代教学课堂,需要我们教师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一是平等性。师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平等、合作、理解。二是交互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发展。老师和学生之间一定要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双方发生的影响和作用不应当是单方面的。三是共振性。教师和学生围绕某一内容进行共同思考、讨论时,双方都必须同时“互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必须是反应性互动,即教师的教学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学生在神态、肢体和作业上的反馈,使老师不断的调整教学以获得最佳效果。

三、“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及实施方法

(一)激疑:创设情境,确立问题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人们思维的过程不外乎这样五个步骤:思考问题的性质和特征,设想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法,通过推理确定哪一个假设能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和实验,证实结论是否正确。他据此提出了五个教学步骤:设计问题情境;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例如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正是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运用和实践。

(二)探究:分组讨论,交流探索

分组讨论法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应用,许多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在尝试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分组讨论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会有很多诸如“如何恰当地设计分组讨论的问题;如何让学生事先准备并激发和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如何对学生提出在讨论中处理自己与同学的相互关系;如何合理分配分组讨论在整堂课中的时间……”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探索。例如,我们讲《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和巨大成就》这一节时,教师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结果许多学生没有参与讨论,反问教师:三十年前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这使作为教师的我们震动很大,大一的学生大都是十七、八、九岁,年龄较小,让他们真正能体会从小到大生活的变化,是不容易的,他们往往没有体会,或认识较浅。这是我们教师的疏忽和准备不充分造成的,没能很好的运用口述历史的作用。应在课前早一点布置学生进行一个小调查,从自己的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询问一些三十年前的生活情景,衣食住行各方面,搜集一些那个年代的物品,各种票证,旧照片,书籍等。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历史,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那段已经过去的历史,有助于他们的理解。

(三)释疑:概括质疑,反馈训练

教学实践说明,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必须把学生导向学习的境地,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如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投影仪、录相机等)或让学生分组去讨论,让学生在独立的观察、分析、综合中明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在讲《五四运动的过程和意义》这节时,教师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交交流去探索国内外环境与五四运动发生之间的关系。理解了“ 新思想与社团”、“ 高等教育发展”、“ 国耻情绪”和“北京政府内部派系的权力斗争”等历史原因后。教师再加以概括、点拨,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教师还要设计一些阶梯式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反馈训练。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范式构建的步骤

(一)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设立情景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科学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第二,要把握好度,难易适中。太容易会流于平淡,学生不屑于回答,更无助于启发思维,太难会使学生如坠迷雾中,所以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第三,要激发思维兴趣。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二)营造一种和谐、合作的气氛要注意的问题

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共同构成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理想的课堂教学是把这三个维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即: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保证,有了这样的环境保证,学生一堂课才能兴趣盎然,才能神思飞扬,才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自我情感体验、自我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寻找、利用自己所喜欢的方法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图文并茂、声画并举效果,甚至能够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在现代教学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

(四)课后拓展探究 ,提高能力

拓展探究教学是开展教育教学的有效形式,其目的应当为教育教学服务,应当围绕学科特点,大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内容的范围展开,做到在拓展形式上有限度,在拓展内容上适度,拓展效果上力求深度。这样的拓展提伸才是有效的。

注意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及思考能力,将学生的能力训练延伸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方案要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虽然用的时间可能比实践过程要长,但是却让学生能更深刻的去理解概念和原理,更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就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注意中学与大学知识点的链接。学生进入大学,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中学。在教学方法上,中学、大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不尽相同,在学习心理及学习方法上也存在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注重搞好中学与大学知识衔接。教师精心研读中学和大学教材,把两者知识衔接的内容落实到位,在课堂中采用合理的途径引导学生对知识推广和引伸。利用好课堂拓展,抓好知识体系、教材教法、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等的衔接,让学生体验成功,保持学习兴趣。

五、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范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它不但教会学生知识,并且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它不但使学生接受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不但教会学生学会做事,而且教会学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它既对学生有统一的要求,又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今后现代教育改革当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我们也要看到,每一个教学范式形成并固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应的弊端和缺陷,这也是我们应该防范和避免的。

[1][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149.

[2]李盛德.教育的文化思考[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148.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4]孙自挥.外语教学模式创新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28.

[5][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6]Burns, R. B. Paradigms for Research in Teach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Oxford:Pergamon,1995,91.

[7]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5.

文章编号:2095-2708(2016)05-0120-04

How to Construct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Teaching Paradigm

YANG Rong-qing

(College of Marxism,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Guizhou 550024, China)

student-centered; inquiry teaching; teaching paradigm

University's mission is teaching, teac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University, fac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s well a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s the cor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eaching paradigm" has been difficult to bear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and heritage, and more difficul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improve and sustain, build a "student-centered" inquiry teaching paradigm has become necessary.

2095-2708(2016)05-0115-05

G642.4

A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范式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