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世纪城市起源问题的重新审视

2016-03-07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农奴西欧中世纪

弓 晋

(哈尔滨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对中世纪城市起源问题的重新审视

弓 晋

(哈尔滨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关于城市问题的研究更加突显其历史与现实意义。西欧中世纪城市作为特定时空的存在,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借鉴,笔者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起源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认为西欧中世纪城市的产生是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各个阶级不同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的结果。

西欧中世纪;城市;起源;层次需求理论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历史与现实的重要载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一方面传承着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另一方面开启了西欧的近代文明,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国外学界对中世纪城市起源问题的研究,兴起于十八世纪晚期,至今仍然方兴未艾。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市政、法律等外在的表现形式为视角,提出了“罗马起源说”“封建领地起源说”“马尔克起源说”“庄园法”“城堡法”“基尔特起源说”等。进入20世纪以后,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雷纳在《中世纪的城市》一书中提出了商业起源说,他认为城市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工商业,且城市是商人围绕聚居地发展起来的,这一论断成为国外史学界的主流。国内学者对中世纪城市起源也看法各异。马克垚认为:“城市兴起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农业的发展。”①朱寰先生认为:“中世纪的城市是在经济发展,农村能提供更多剩余粮食的基础上兴起的,然而导致某个城市兴起的具体原因又各不相同。”②刘景华教授认为:“由于各个不同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物质生产上不能满足自我的需求,需要利用外部因素来满足内部需要,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兴起便是这种需求的必然产物。”③以上都是从经济的视角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做出的解读。笔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城市的建立者,西欧中世纪城市的产生是当时特定时空背景下,不同阶级人的不同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的结果。

一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内涵

要想了解城市的起源,必须明确城市的内涵。在《富尔吉埃耳词典》中城市被定义为“较多民众的居住之地,通常用城墙封闭”。④2城市作为一种特定时空的存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有不同的内涵。要想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内涵,必须将其置于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与不同时空范围的其他城市特点加以区分。

最早的城市起源是以城墙等防御设施为基础形成的居民聚集点。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农产品仅仅够维持生计和简单的再生产,不存在经常性的商品交换。罗马时期的城市虽然存在简单的商品交换,但是奴隶制剥削的生产关系,使得奴隶主无偿占有本来就不多的剩余产品,致使这些剩余产品无法进入流通领域。同时它又是建立在强大实力基础上的远距离贸易,集中式手工业生产,这种交换缺乏生命力,不能提供稳定长期的内部市场,随着罗马衰落,城市也随之衰落。因此,西欧中世纪之前的城市不会作为能提供稳定市场的经济中心而出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11世纪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兴起了。马克思认为:“这些城市不是从过去的历史中以现成的形式出现在中世纪,而是被解放的农奴重新组建的,它拥有了某种经济的职能。”⑤141它与同时期大多数东方城市相比,更多的是作为经济文化中心而存在。

二 11世纪西欧的自然社会状况

1.西欧的自然状况。

在人类文明程度不是很高的封建社会,农业的类型、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西欧地处中高纬度,北临北冰洋,南邻地中海,西邻大西洋。北部海洋性气候较为显著,由于空气湿润,阴雨天较多,使得土壤排水性差,粘性强难以翻耕,日照相对较少,农作物光合作用不强,因此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干冬雨,雨热不同期,不利于高温高湿作物的生长,因此只能种植黑麦、燕麦等粗粮。总之,西欧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特别是粮食作物的生产不利。

2.西欧的社会背景。

(1)生产状况。

11世纪的西欧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铁犁得到了普遍使用,北部多粘土的地区得到了深耕。耕作制度也从“双田”制转为“三田”轮作制,粮食的产量较中世纪早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农作物的单产还是处于较低水平。“法兰克查理大帝时期许多年成的农业播种量与农作物的收获量之比分别是小麦1:1.7,大麦1:1.6,黑麦1:1.1。”⑥25

(2)社会状况。

日耳曼人的入侵,使得罗马大规模政治组织崩溃。由于日耳曼人本身文化的落后,又缺乏维持官僚机构、法院、军队所需的资金,因此封君只能把地产作为封臣服务的报酬,这样封君与封臣之间逐步形成一种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封建契约。随着国王直接封臣实力的增长,他们又将自己领地内土地的一部分分给他们的追随者,这样在11世纪西欧的封建化基本完成,各级领主享有了在自己领地上的财政、司法、行政等特权。这种封建的等级制度,直接影响了国家的经济收入,分割了国家的权利,同时也不利于国家对农业的统一管理。

正如封建制度随着大规模政治组织崩溃而出现一样,采邑制度随着大规模经济组织的崩溃而出现。采邑成为了靠农奴自己经营的自给自足的农庄,农奴与奴隶不同,既有义务也有一定程度的权利,他们受到保护,拥有一块自己的份地,以维持自己及全家生活的开销。作为回报,他们不能随便离开农庄,要为自己的封建主服不定时的劳役,并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交给封建主。在这种封建庄园制下,农奴分到的份地一般土质较差,而且还得为领主服不定时的劳役。这样不仅会耽误农时,同时也使得农奴的劳动积极性不高。并且牲畜一般被圈在领主自营地过夜,农民的份地得不到粪肥,而封建主的自留地即便土地肥沃,但由于不是自己耕种,靠消极的农奴,所以产量也不是很高。

作为罗马时期国教的基督教,并没有随着罗马的灭亡而消失。由于与法兰克人结盟,同时还派出大量的传教团去西欧传教,使得基督教在中世纪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主宰了中世纪西欧人的精神世界。它与世俗的联合,又进一步巩固了封君封臣制和采邑制。

(3)人口状况。

“自从11世纪以来,家庭中人丁兴旺的现象似乎在贵族中和农民中一样普遍。”⑦52“据估计,公元500-1000年,西欧与南欧的总人口从2200万增加到2900万。”⑧28

综上所述,11世纪的西欧,虽然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三圃制得到推广,农具和农业技术日益发展,农业生产力得到普遍提高。但由于封君封臣制、采邑庄园制与基督教等生产关系和思想的制约,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是这个时期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人口增长与农业生产较低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 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和社会各阶级的状况

1.层次需求理论。

层次需求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的。他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地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四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只有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成为激励因素。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的提出,是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且符合人类需求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类,由于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同一个阶级具有大致相同的社会需求。

2.社会各阶级的状况。

“为了避免即将降临的灾难,人们将自己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祈祷上帝的人;第二类是经商、种田的人;第三类是为了保护前两类人、免受不公与伤害的骑士”,⑨146这一论述简单准确地描绘了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基本划分:教士、农奴、领主。

(1)农奴的状况。

虽然11世纪农业生产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农奴)除了劳役地租外,还负担许多杂税和劳役,事实上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并没有很大提高。随着家庭人口的增长,农奴家庭的生产能力与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了矛盾。而当时西欧实行农奴份地不能分割继承的制度,这样就使农奴家庭中的许多人被排挤了出去,无地可耕。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生理需求是推到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那些由于农奴家庭难以养活的多余人口,为了生存他们有的去了偏远地区垦殖边际土地,10世纪有名的垦殖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由于份地在庄园中所占比例不大,析产后的土地显然不能满足各个家庭的生存需求,他们许多都举家逃到了城市。那些以前在庄园中有一技之长的农奴,由于一部分没有继承份地,为了生存也来到了城市,成为了城市的主要手工业者。这些农奴的不断流入,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劳动力、手工商品以及一部分消费市场。因此,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

(2)世俗封建主的状况。

9世纪加洛林帝国崩溃后,西欧社会陷入了无序、混乱的局面。在普遍的无政府、不安全的状态下,国王大肆分封封臣,其下各个封臣也纷纷效仿,这样使得贵族权力普遍分散化和地方化。各个封建主之间互不统属,基本处于相互对抗的局面,因此在混乱不安的中世纪封建社会中,加强自身实力成了当务之急。

11世纪西欧封建化完成后,领主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最大的受益者。他们除了满足自家生活需求外,出现了大量剩余的农产品。当时的大部分封建领主是日耳曼人,由于游牧民族具有不善聚财尽性消费的习性,同时他们在大迁徙过程中目睹了罗马上层生活的奢靡,因此主客观条件的满足使得他们消费欲极大的膨胀。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封建领主在生理、安全、社交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追求尊重。这种尊重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认可。为了得到尊重,他们通常表现为爱面子,容易被虚荣吸引。十字军东征使西欧人目睹了东方的物质文明,为了赢得自我的尊重和他人的认可,封建主之间攀比之风盛行,追求排场和享受。“林肯伯爵亨利·拉西家族的开支在2642磅,主要用于香料,酒水等奢侈品消费。”⑩203为了满足消费需求,他们又必须拥有大量的钱财,而钱财一般又是来源于城市中的市场。市场在中世纪作为一种特许权利,市场权利的获得需要领主给予批准,对其保护和支持。因此,封建主们为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主动建立城市,修建道路桥梁,从轻规定课税,宽大司法等。“一些城市就是这样兴起的,如布鲁日、鲁昂、瓦朗西安等。”

(3)教会的状况。

中世纪的西欧作为一个信仰的时代,基督教在中世纪世俗和宗教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其重要地位的确立与其经济实力的强大不无关系。“据统计,10世纪初法兰西的圣里奎尔修道院拥有2500处庄园,117名奴隶,除了佃农交纳的地租外,每年还要提供10000只小鸡,10000只阉鸡,75000只鸡蛋和400磅蜂蜡。”209随着教会经济实力的膨胀,教会世俗化趋势不断加强。

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教会在生理、安全、社交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将尊重需求的满足作为驱使其行为的动力。大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指出:“当一个人为了公共福利经营贸易,以生活必需品供给国家时,贸易就变成合法了。”144因此,许多的修道院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除了利用自己的居住地来庇护居住在其周围的居民外,还把兴建城市视为开辟财源,招徕手工业者、商人的重要渠道。这种宗教的世俗化趋向,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变得越来越明显,许多城市在教会修道院的领地上发展了起来。

综上所述,西欧中世纪城市作为特定时空的存在,它的产生与西欧当时的自然、社会状况不无关系。而人作为万物的尺度,特别是城市的建立者,他们各自所处的状况对城市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运用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对西欧当时处于不同阶级地位人的分析,认为在生产力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农奴人口数量与消费需求增长与生产资料、农产品的匮乏矛盾突出,这使得大量农奴成为流民,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聚集在一起,他们的存在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部分的市场需求;世俗封建主作为统治阶级,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获利最多,尤其是粮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他们自身生存、安全、社交等低层次需求的满足,使得他们将尊重需求的满足作为驱使其行为的动力,而这种对于尊重的满足,更多的是表现为要面子,虚荣,因此当时攀比之风盛行,奢饰品等高消费成了世俗封建主的主要消费对象。这些高消费又是以金钱为基础的,封建主们正是在自己尊重需求的推动下,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来获取钱财,修建城市,吸引工商手工业者就是其敛财的重要手段。因此,西欧中世纪城市的产生,正是在当时生产发展,各个阶级不同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的结果。

注释

① 马克垚:《西欧封建城市初论》,载《历史研究》1985年第1期。

② 朱寰:《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的比较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③ 刘景华:《生产不足,对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问题的新思考》,载《世界历史》1993年第4期。

④ 程红:《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⑥ 德比:《中世纪西方的农业经济和乡村生活》,伦敦.1968年版。

⑦ 亨利·皮雷纳著,陈国梁译:《中世纪的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⑧ 皮郎著,乐文译:《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⑨ Cited by R.S.Lopez,The Birth of Europe (Lippincott,1967)。

⑩E.Miller,Medieval England-Rural Society and Economic Change 1086-1348,Lou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0。

[1]E.Miller.Medieval England-Rural Society and Economic Change 1086-1348[M].Loudu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0.

[2]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M].陈国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董书慧,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乔治·杜比.中世纪西方的农业经济与乡村生活[M].南卡罗莱纳大学出版社,1968.

[5]皮郎.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M].乐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7]J·W·汤普逊.中世纪社会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8]大美百科全书编辑部.大美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9]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10]朱寰.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的比较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马克垚.西欧封建城市初论[J].历史研究,1985(1).

[12]刘景华.生产不足,对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问题的新思考[J].世界历史,1993(4).

[13]程红.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孙柳.论西欧封建主促进城市兴起的原因[J].安徽史学,2011(9).

Class No.:K503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A New Review of the Origin of City in the Medieval Ages

Gong Ji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ation, it is of more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ity problems . The city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European has great impact on the economy, politics, society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emergence of western European medieval city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the result of each different hierarchy of needs are satisfied.

middle ages in the Western Europe; city; origin; hierarchy theory of needs

弓晋,在读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西欧中世纪。

1672-6758(2016)12-0042-4

K503

A

猜你喜欢

农奴西欧中世纪
中世纪欧洲艺术
“黑暗时代”一说是谬论。这里说说中世纪的科学进步为何仍举足轻重 精读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翻身“农奴”做英雄的James Bond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解析中世纪西欧园林及其影响
喜见乐闻:史料呈现的“增值”方式——以《西欧一体化进程》为例
论西欧中世纪刑法的理性因素及其在现代各法系中的投射
新疆出土佉卢文文书所见奴隶和农奴的处境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