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07衣永红
衣永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PBL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衣永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是为了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意识”,即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面向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为目的, PBL教学法可以变换多种形式,但最终都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
PBL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在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要强化“问题意识”,这几乎已经成为当前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共识。然而,强化“问题意识”不仅要在理论教学中实现以问题为切入点和导向,而且要以问题来沟通理论和实践,从而让学生在理论中思索现实,在现实中把握理论,因此,要把问题意识由理论教学延伸到实践教学中去,这就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有三个特点,即问题导向、创设情境、小组学习。[1]这三个特点是相互支撑的,只有把这三点都做好,才是较为合理的PBL教学法,才能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意识”。
一 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有的放矢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一定是要与理论教学密切关联的,它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理论、消化理论、验证理论。可以说,与理论无关的实践是毫无意义的。而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把理论具象化的过程,通过什么来实现这一点呢?必然要通过合理的问题设定。
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为例。众所周知,在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一课程的理论是最抽象的,也是最需要在实践中具象化的,当然,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也是最难的。但是,只要我们通过合理的问题设定,这个难题便会迎刃而解。例如:我们有一项实践教学活动是请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怎么去搞社会调查呢?换句话说,我们如何让学生通过调查去深入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实践对认识是具有决定作用的”这些深刻的理论呢?
思路是这样的,学生们确实无法去调查每一事物之间的联系,但是可以调查与自身息息相关的联系,比方说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就请学生结合“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去做一份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社会调查,形成一份调查报告,这样,普遍联系理论就落到一个有的放矢的具体问题上来了。学生在拿到这个调查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研究“普遍联系”这一理论,要知道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都是充满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因此,人是生活在一个关系网络中的,教师在上课时也经常会引用社会学中“六度分离”这个理论,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十分关键。于是,学生们会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设计、发放调查问卷,最后根据对问卷数据的总结,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面临的问题,并根据“普遍联系”的原理分析原因、找出对策。这样,既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哲学原理,又使他们亲自用这个原理去验证和解决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许多学生在调查报告中都对“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等案例进行了深入而有见地的分析,这无疑提高了他们的判断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这样的实践教学设计思路,可以让学生结合“事物的永恒发展”这一原理去调查“大学生逆商状况”这一问题;结合“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这一原理去调查“大学生的知行观”这一问题;结合“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这一原理去调查“市场中某种商品价格变动”;结合“货币的本质”这一原理,调查“市场经济中大学生的金钱观”问题。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选做,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非常感兴趣,做起来也得心应手,效果很好。当然,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问题意识。
二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味理论的深意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较为丰富,它涵盖了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政治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知识,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底蕴,对这些理论理解和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对这一问题,解决的一个方法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抽象理论。创设情境,一方面要求教师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通过案例法、情景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理论的内涵;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把学生带入具体情境,让学生在亲自感知、亲身实验中去推演和验证理论。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最符合创设情境这一要求的教学方法就是参观。参观确实是最简单的实践教学模式,然而怎样去设计才能使参观不流于形式,不是“为参观而参观”,其基本要求是参观的目的地选择要切题,即要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关。就这一点来说,许多城市目前也有很多可供利用的资源。比如在沈阳这个城市,有许多红色景点和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但是,像沈阳市古生物博物馆这样的地点,虽然有趣,却不适合作为我们的实践教学基地,因为它与这几门课的教学主旨都不相关。在比较衡量之下,我们选择“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选择中国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和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选择中国工业博物馆作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选择辽宁省博物馆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
参观的场所确定之后,还要面临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怎样参观才能做到行之有效,而不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答案是,参观之前,必须通过明确的问题设定,使学生了解此次实践的目的,并带着目的和问题去参观,也就是说,要将情境与问题融为一体,这就又回到“问题意识”这一主旨上来了。例如:在让学生参观辽宁省博物馆之前,我们要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让他们在深入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之后再去参观。这样一来,学生的参观就不再是盲目的了,当他们走进博物馆,看到里面展出的石器、陶器、铁器、瓷器、玉器,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一幅幅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劳动的场景。在参观之后的课堂交流中,学生们谈得既生动、又深刻,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理论,教师甚至不用更多地去讲解了。
除了参观这种典型的创设情境方式,我们还可以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比方说,我们设定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前演讲,这个时间,有的课程用来让学生做新闻发布,有的课程讲历史人物,有的课程讲改革开放以来的大事件,有的讲哲理故事,都要求与课程内容相关,并且要生动讲解、深刻评析。在这项活动中,学生们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有的同学表演小短剧,有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还有的同学进行了历史情景还原。讲的同学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听的学生也是喜闻乐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而且大家都学到了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效果非常好。
三 小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合作的力量
前文中我们提到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多种实践教学方法,都不是靠某个学生个人的力量能完成的,它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群策群力地去完成。小组教学是PBL教学法的又一种典型特征。客观来说,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为大班授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又有限,唯有以小组教学模式为依托,才有可能放手去开展多项实践教学活动,集小组之力,更有助于学生们去解决复杂问题。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按照班型将学生分为5-8人一组的若干个小组,学生实践的任务都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就拿上面提到的参观来说,我们要求学生们在参观结束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来探讨此次所见所闻,并根据在参观前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体会。
课前演讲这一项,同样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制作PPT并进行展示,而且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立场进行分析。5分钟看似简单,但是从选题,到构思、到制作PPT、到展示,需要小组成员积极配合、相互协调,而且,小组之间也存在一种积极的竞争心态,他们都力图在讲解中找到最好的视角,并以最新颖的方式将准备的内容呈现给大家。事实证明,经过共同地收集、整理资料并探讨的过程,小组成员对所选内容都能达成较为理性的共识。例如,在课前热点发布这一项中,对“扶不扶”这样的事件,同学在讲解的时候能够结合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与友爱,最后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比教师费尽心思去讲解诚信与友爱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刻。
在前面提到的社会调查这项活动,则更需要小组成员的配合,从选题、设计发放问卷、回收整理问卷,到问题的分析、原因的查找、对策的提出,再到最后调查报告的形成和PPT的制作,这么大量的工作绝非个人之力能够解决的,必须要通过小组的协作和配合。为了使同学们对参与这项活动更有积极性,我们把它搞成比赛的形式,从课堂上开辟出4学时的时间,让个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比赛顺序由抽签决定,主持人、评委、计时员、记分员等都由学生自己来担任。比赛分为展示和答辩的环节,答辩环节中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向小组成员提问,气氛非常热烈,最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如果说调查和准备的过程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协作精神,那么比赛的环节就激发出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这对90后的大学生来说是最难能可贵的。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在理论教学中如此,在实践教学中也是这样。
[1]衣永红.以PBL教学法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意识”[M] .教师,2016(20).
[2]张耀灿,钱广荣.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M] .思想教育研究,2014(7).
[3]董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化:理论渊源与逻辑路线[M] .理论与改革,2009(6).
Class No.:G642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y
Yi Yongho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Liao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Shenyang,Liaoning 110847,China)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PBL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to strengthen the problem awareness of the lesson and promote students to think and solve problems. PBL teaching method can changed into many forms, but the purpose the teaching i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ak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PBL teaching method;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衣永红,博士,副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以PBL教学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研究”(编号:L14BSZ037)的阶段性成果;2013年度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强化‘问题意识’,增强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编号:LNZYJG2013043)。
1672-6758(2016)12-0015-3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