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路径选择
2016-03-07鲍中义
熊 龙 ,鲍中义
(遵义医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微博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路径选择
熊 龙 ,鲍中义
(遵义医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点所在,在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近年来,随着微媒体信息技术的崛起,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大众普遍的关注。微博在高校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微博作为一种开放的网络环境,极大地扩展了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空间,弥补了传统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不足,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教育途径。
微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随着科技信息的高速发展,微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微博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第 3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微博用户人数为 20,432 万,网民使用率为30.6%。[1]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活跃,乐于尝试网络新应用,微博的个性化特征刚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然而,现在国家正处在社会新常态化发展的转型期,激烈的社会市场化竞争,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态。同时,新形势下高校校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他们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如果大学生没能有效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没能保持一个舒畅的心理状态,这很容易诱发他们的心理疾病,导致一些极端行为的出现。对于大学生出现的一系列严重心理问题,高校迅速联系学生管理处的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究探寻解决此问题的最佳方式。微博作为当前最火的微媒体,其开放的网络平台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创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理念,开辟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微媒体”时代下,如何有效地运用微博开展高校心理辅导教育工作,已成为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 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特征
1.大学生使用微博发泄情绪。
微博是一个自由的网络空间,大学生可以通过它记录自己的心情,发泄自己的情绪。大学生的心理还不是特别成熟,他们在这一时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对于自我判断还在进行修复完善。大学生在封闭的校园里很容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渴望,然而,实际生活学习中他们又会遇到不同的难题,在这种未来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巨大落差情况下,他们心理上会产生很大的碰击, 出现许多不良情绪。这种个情绪堆积在心中会很难受,很需要向外界来发泄,但迫于爱面子,他们很少让亲人朋友知道。此刻,大学生正需要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来表达心中的不悦,发泄内心的小情绪。微博刚好创造了这样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大学生可以恣意刷微博,不需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微博好似一个心理辅导医生,使用起来特别便捷,其功能设计也符合大学生的表达习惯,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起到了很好的疏导效果。
2.大学生使用微博寻找存在感。
存在感是人的一种内在需求,但人是社会的人,只有在一个大的社会团体中才能体现出个人的价值和存在感。高校大学生内心是孤独的,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需求,渴望被大众所关注,通过做出各种行为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获得足够的存在感。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可以通过优秀的实践成果来展示个人魅力,获得别人的赞赏和羡慕,来满足内心的这种需求。然而,身边优秀的人那么多,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得到大家的赞赏并不是那么简单。这时,大学生可以转换自己的思维习惯,运用网络微媒体来记录自己每天发生的有趣事情、见到的美景、分享好看的电影和书籍等。微博有“关注”和“被关注”的功能,若两个人相互关注对方就可以成为彼此的粉丝。通过发微博的方式更容易让大家认识自己,更容易获得大家的关注和认可,并且,微博使用起来更直接、方便,充满了乐趣,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当然,假若你在现实中已经非常优秀,你也可以在微博中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寻找到更多的存在感。
3.大学生使用微博认识自我。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的“镜中我”(looking- glass self)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2]这阐述了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评价对自己重新定位,重新深入地认识了解自己。在现实中,同学之间不方便评价对方的各种事宜,而在微博中大家都是匿名的,看着对方不对的地方更愿意提出建议,对别人的评价指数也不断地上升。因此,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可以借助微博在大学生中发挥巨大的效用。大学生有着很强的思想意识,在网络微媒体中他们乐于对别人的思想观点发表评价,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微博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大学生没有太大的压力,在微博里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通过与广大博友的互动往来,评价指正,从而在微博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二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
1.微博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多。
高校注册开通官方微博的越来越多,然而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并不多。很多对高校微博的管理不是特别合理,他们按照校园网站管理模式来发布各种信息,这些信息过于严肃化,没有贴近大学生的心理生活,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同时,发布的信息以各种通知、校园新闻居多,没有关于大学生心理测试的内容,并且保持着很传统的方式,没有什么创新,这必然使得大学的被关注度减少。这些也是很多高校微博遇到的同样问题,高校在微博上的内容不够丰富,大多是转发的,原创的不多,没有调动起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没有发布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故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够,他们也很少关注。
2.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管理微博。
高校微博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学生,更多地掌握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和他们交流互动时应试着运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尽量少用比较死板的格式化语言。然而,高校微博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且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板块更是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来管理,这使得很多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在高校微博上得不到很好的疏导。有些高校只是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这使得当大学生有心理问题时,没有专业的心理人员来辅导,很容易导致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
3.高校微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新不及时。
在微媒体技术的带动下,高校也从中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但他们不愿花费更多的人力对微博进行管理维护,有些高校从开通到现在就只有几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微博,而且也没有后续的报道和更新。微博上每天都有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通过微博的搜索功能我们发现,一些高校微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于当下最热点的心理教育话题没有及时更新。高校微博是大学生了解最新事物的窗口,一些不负责任的高校微博更新缓慢,使得有需要的学生不能从中得到帮助,他们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疏导,渐渐地他们会对高校微博失去信心。
三 积极探索微博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借助微博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
至今,有些大学生仍然对于心理咨询心存误区,他们羞于内心的心理问题而不去看心理医生,这使得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门可罗雀,甚少有人过来咨询。[3]高校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寻求一种解决方法,此时,通过微博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无疑是一种有效途径。微博咨询的主体和客体处在网络的两端,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容貌,大学生就不用害怕被别人知晓,就能放下心中的忧虑,坦露心扉,把心里的真实情况告知给心理辅导教师。高校心理辅导教师在详细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扰后,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疏通辅导。高校可以在微博上多开设几个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栏,例如“心灵交流”“心灵港湾”。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容易被大学生接受,更能让心理教师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运用微媒体的力量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解答他们心中的困惑,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微博的互动咨询简单方便,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能纠正他们以往对于心理咨询的偏见,引导他们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同时,微博心理咨询从多角度保障了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健康发展,并给予了足够的补充和完善,为高校心理教育事业蓬勃向上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2.构建微博空间,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动态。
微博是大学生学习交流互动的网络空间,这里可以满足他们娱乐交友和自我倾诉的内心需求,他们在此尽情地表达思想和宣泄情感,这无不暴露出他们当前的心理状态。高校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大学生在微博上留下的心理线索,充分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分析他们的心理行为,并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措施对他们开展心理安慰和疏导,将他们的心理困扰扼杀在萌芽中,从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高校心理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微博的各项功能,将微博中的文字、图片、音乐和影视综合运用起来,提升其魅力,营造一个和平安定温情的校园网络家园,让离家远行的大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家园的温暖,内心不再漂泊、寂寞、孤单。平时,高校心理教师可以在微博里发起一些热点新闻的探讨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从而调整自己的最佳心理状态。另外,高校心理教师在微博里要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微博心理动向,善于察觉他们潜在的心理危机,一旦发现就应该及时与其交流,并进行疏导,防范心理危机的发生。
3.运用微博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
微媒体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将教师的讲授以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平等交流。微博给高校心理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心理教学内容,并且还有图文并茂的优秀心理教育视频讲述,这更能增强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起他们踊跃参与的热情,让他们在学习心理健康小常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网络媒体科技的魅力。大学生有什么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不好意思向心理教师开口讲述时,他们可以通过微博留言、私信的方式将心中的困扰传达给心理教师,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有针对性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实施心理健康安慰疏导,调节他们的心理情绪,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高校心理教师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精选出最有教育意义的心理资源,并建立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论坛讨论区。大学生不仅可以从论坛讨论区中选择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教育,还可以在论坛讨论区中分享自己的问题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交流。通过大学生这种相互的学习,更能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4]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必修课,在网络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与时俱进。微博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一个有力契机,是“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应用。高校应该构建起微博心理教育的平台,有效地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解答心理疑惑,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理念,树立起他们的心理道德素质。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07-23.
[2]黄世华.“镜中我”对自我认定的指导意义[J].经营管理者,2010(6).
[3]江海.基于手机网络环境的“微时代”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及其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5).
[4]刘日霞,吴瑕,孙通. 构建网格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6).
Class No.:G641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The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y Micro-blog
Xiong Long,Bao Zhongy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3,China)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college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ise of micro 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 has been widely discussed by the public.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log in the universities has changed the study and lif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has affected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e. Microblogging, as an open network environment, has greatly expanded spac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make up for the traditiona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creating a unique way of education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icro-blog;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ays
熊龙,硕士,遵义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 鲍中义,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 (编号:14XKS048)的阶段性成果。
1672-6758(2016)12-0008-3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