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术理论自信,推进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理论本土化
2016-03-07王文斌
王 文 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50)
提升学术理论自信,推进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理论本土化
王 文 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50)
[摘要]英语专业教学大国在中国,可其理论研究及其产出却基本在国外,这一局面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们须提升学术理论研究自信,强化理论研究意识,推进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理论的本土化,将英语专业教学大国发展成为英语专业教学强国。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学理论;理论自信;本土化
一、引言
目前,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领域存在“两个突出”现象:一是一味借用或套用国外教学理论来引导甚至实施教学实践;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明显缺失。英语专业教学大国在中国,可其理论研究及产出却基本在国外,这一局面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们认为,我国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界,有必要增强学术理论自信,提升教学理论的本土化。
在此所言的“理论自信”,是指对研究对象经深度审视之后,根据已有知识,依凭抽象概括与推理、演绎等途径,进行具有逻辑性的系统观点阐述时,对自己所从事某项活动的能力具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在此所言的“本土化”,是指我们应把握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际,吸纳国外相关理论的有益成分,总结并提炼我国长期以来所积聚的教学经验,力图理论创新,提出切合我国高校现实的英语专业教学理论。需指出的是,在此的“本土化”并非指狭隘的地域之间的对立,而是指统揽国际全局,将英语专业教学理念深植于我国实际的过程。
下文我们拟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性、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诸种不足、理论创新的困难和迫切性以及教学理论创新这四个方面做一简要探讨。
二、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领域吸纳了国外大量的先进经验,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腾飞和人民的富足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进程中,我国的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学所起的作用不可抹杀。近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会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进欧洲经济圈,沿途所关联到的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大通道中的各个国家,与我国的交往会更加紧密和频繁,而涉及这些国家语言的外语人才,无疑需要我们尽快培养,因为决定“一带一路”成败的因素固然众多,但语言无疑是其要素之一。语言能沟通心灵,能构筑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联结,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抑或在外交、军事、战略等方面,语言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鉴于此,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国家所用语言的教学,应是当务之急。然而,据目前粗略统计,“一带一路”沿线有79个国家,所使用的语种达61个,其中非通用语有56个,可时下我国高校仅开设了其中的13个,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通用语的语种覆盖率仅略超23%,相关语种人才的短缺局面由此不难想见。面对此种局面,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至少可在短时期内帮助我们解困。况且,60多年以来,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外语教学领域,基本上居主导地位,不论教与学,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紧抓非通用语教学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英语专业的教学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诸种不足
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虽已取得无可否认的成绩,但其所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我们直面。在当下新的历史时期,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种不足备受社会关注,甚至诟病。英语人才的培养,在我国目前外语人才培养中规模最大,所遭受的质疑首当其冲,其中最让人担忧的是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问题,主要表现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大致体现为三点:一是过度倚重国外外语教学理论,对我国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实践引领乏力;二是英语专业教学理论在从事英语教学人数最多的国度里明显缺席;三是英语素养培养与英语工具性导向之争,至今未成定论。在实践方面,也主要表现为三点:其一,英语能力与英语知识发展不协调;其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缺少多样化和个性化,统筹兼顾欠缺;其三,英语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割裂,尚未形成互动格局。正因如此,时下社会的诸种负面热议不绝于耳,如“高投入,低产出”、“费时低效”、“哑巴英语”、“聋子英语”、“高分低能”等等。之所以出现这一局面,其缘由固然有多种,但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我国高校至今尚未形成切合国情实际并行之有效的英语专业教学理论。这一问题之所以长期延续并难以解决,其根由在于对探索属于我国自己所特有的英语专业教学理论尚未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而且对理论的自我创新能力缺乏应有的自信,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是漠视。因此,该如何提升学术理论自信,重视学术理论创新,提炼我国长期以来所积累的英语专业教学方面的优秀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专业教学理论,使我国由英语专业教学大国发展成为英语专业教学强国,如何使国家进一步走向世界并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一个形势所致、迫在眉睫的理论研究大课题,值得我们高度关切并进行深度探究。
四、理论创新的困难和迫切性
众所周知,理论创新不易。英语专业教学理论创新也显然无法免难,势必遭遇多种困境。其创新需要学者具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宽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学术捕捉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母语和目标语的本质和表征均具洞察力,对本专业具有丰实的造诣,并能超越学科本身而放眼其他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但是,在时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理论创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树立学术理论自我创新的自信。若没有自信,理论创新就无从谈起。我们唯有自信,才会去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并践行理论的探索结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将我国长期以来所累积的各种丰富而优秀的英语专业教学经验升华并抽象为系统的教学理念。总之,理论创新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必须要迈出第一步。没有第一步,就不可能有第二步,更没有未来的理论建树。
理论是为了建立一套连续完整的认识所产生的整体概念。我们在此之所以倡导学术理论自信,是因为理论对实践具有统摄和导引作用。大多的教学实践,一般均会处于某一理论学说的支配之下,对不同理论的信奉,会导致不同的实践方式和不同的目标追求,而且处于不同理论支配的人,其脑海中的教学图景并不完全一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便是教学实践的源头活水。只要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专业教学理论,我们就能切合实际,全面、系统、辩证地去考量诸种教学现实,排除教学方面片面、个别、教条性的思考,实践中就会变得实际、自如、果敢、准确。因此,教学理论的自信和创新极为重要,合乎我国本土实际的英语专业教学理论研究在当下尤为迫切。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曾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中流行的国外各家教学法或教学理论,如“语法翻译教学法”、“听说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实践证明没有任何一家是完美无缺的,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在许多方面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如学生专业学习的内在动机驱动不足、专业基本功浅层化、书面语表达不够地道等;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手段机械、主导性教学理论阙如等。就总体而言,两点较为明显:一是英语专业教与学的效果依然低下,投入与产出之间失衡;二是英语专业师生对英语和汉语的本质特性的认知流于表层。因此,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迫切需要提升英语专业教学的学术理论自信,加强理论探究,寻求并创新真正切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实际的理论体系。
五、教学理论创新的几点建议
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超越,在批判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系统的新概念,给人们指明实践的途向。一般而言,理论创新的特征主要有二:一是批判现存理论,不再满足于观念的狭隘和碎片,不愿停滞于失之无效的行为范式,力图构拟新的思想体系,以启示新的实践方式;二是突破同类命题,以新的眼光审度一切,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描述研究对象的规律,诠释其意义,并对研究对象的发展轨迹做出预测。
根据理论创新的这两个主要特征,我们建议我国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界,需要关注以下三点:
第一,增强理论自信,强化理论研究和创新意识。我们应将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理论研究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抓紧诸种服水土的理论构建,定期开展理论专题研讨,开展头脑风暴,群策群力。需深刻理解两点:一是没有理论的导引,实践往往就会无的放矢,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理论建设必须植根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实际,融国际先进的教学理论元素与我国的教学思想元素于一体。
第二,眼睛不仅要向外看,还要向内看。我们不能仅单一地注重国外的教学理论,更需要关切我国本土学者所提出的各种教学理论或思想。这些理论或思想或许还存在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但切勿求全责备,需要热情鼓励,肯定其长处。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界,已涌现出一部分积极自主探索教学理论的学者,如北外文秋芳教授提出了“产出导向教学法”和广外王初明教授提出了“学相伴用相随教学法”等。遗憾的是,这些理论在国内业界,就总体而言,尚未得到高度关注,更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实践检验。更为遗憾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加强英语专业教学法或教学理论的创新,至今未成大气候,明显存在理论自我创新意识不强和信心不足等现象。我们需要明了,举凡新理论的诞生,一般都需较长时间的验证、修正和充实等。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今,已经历经多次修改,其实即便是其现今的最简理论(minimalism),依然并不完美,仍然处于争论和修补之中,连乔姆斯基本人也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多次的自我否定并向前推进。况且,乔氏的语言学理论,发展至今已不再是他个人的理论,而是集众多学者智慧于一身。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过分苛求我国本土学者所提出的理论,而是应热忱护惜,集体参与实践检验,逐步加以完善。
第三,注重差异领先战略,力图另辟蹊径。我们应强化理论研究的自主性,力避研究的依附性。应深刻领会差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必然。如在19世纪之初,Noah Webster为了强化美国身份的认同,借用词典编纂(Webster’s Dictionary)构建了富有特色的美国英语。因此,加强对国外各家教学理论的深度审视,包括其理论背景、理论动机、思想观点、教授对象、有效性等因素。以此为基础,立足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国情、发展和实践,揭示其特征和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丰富实践经验,将其上升为系统化的中国当代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理论。
五、结语
我们在本文所表述的各种看法,其根本目的在于能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界共勉:能提升学术理论研究自信,强化理论研究意识,推进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理论的本土化,将英语专业教学大国发展成为英语专业教学强国。
[参 考 文 献]
[1] 张绍杰.中国外语教育传统历时调查研究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束定芳,华维芬.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1949—2009)[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 王文斌.高校英语教学个性的缺席与张扬[J].中国外语,2004(2):40-44.
[4] Richards J.C.& T.S.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张树武]
[收稿日期]2016-03-06
[基金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15JJD740003)。
[作者简介]王文斌,男,浙江台州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3-0112-03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