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影视作品中侠女形象的对比研究
——以《琅琊榜》和Revenge为例

2016-03-07李燕鸿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梅长苏侠士琅琊榜

李燕鸿, 雷 宁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中西影视作品中侠女形象的对比研究
——以《琅琊榜》和Revenge为例

李燕鸿, 雷 宁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以2015年热播的两部电视剧《琅琊榜》和Revenge为例,指出剧中女性人物共有的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侠客特质;同时也比较了她们之间的差异。认为这些差异都是源于中西两种不同的道德价值体系。通过对中西银屏女性形象塑造的对比研究,深刻地认识到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侠客文化; 侠女; 影视人物塑造; 道德价值观

汉字“侠”即“夹人者”,表示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的那些人。司马迁在《史记·游侠传》中,对侠士与侠客行为做了一番描述:“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 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1]对于侠与侠行为的研究已成中国传统,总体而言,学者们一致认为,“侠”是一个难以精确界定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情操。侠客们永远有着不变的追求,那就是在社会不平等,法律不公正的时候来行侠仗义,打抱不平。[2]

对于中西侠士的异同,也有一些比较与研究,认为源于西方的侠士多源于骑士文化,虽然与中国的侠士有很多的共性:他们都是追求正义、重诺言、讲信义,扶弱济困帮助弱小的一类人,但是,西方的“骑士”与中国的“侠士”又有着很多不同。骑士文化是一种贵族文化,展示了中世纪欧洲绅士和贵族的风貌;中国的侠文化植根于草根,侠士们多来自中下层社会。因此,中西侠行为与侠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又有着本质的区别。[3]

长久以来,侠文化被等同于男性侠文化,侠女则被排除或忽略。目前国内对侠女文化研究不多,且多限于对唐传奇中侠女的研究,更鲜有对中西侠女的对比研究。诚然,具有侠士情怀的侠女既有着作为侠客共有的行侠仗义、扶弱济贫、匡扶正义的共性,又有着作为女性独有的特质,因此,与男性侠文化有着差异性,而中西迥异的文化,让中西侠女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在2015年热播的古装电视剧《琅琊榜》中,几位有着侠肝义胆的女性吸引了中国观众的注意,她们匡扶正义、重情重义的侠女风范,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侠女的特质。斩获美国第69届金球奖的热播电视连续剧Revenge也充分展现了西方人眼中的侠女形象。对比中美两部热播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异同,能更好地理解中西侠女文化的异同,也能更深刻地认识中西道德价值体系之间的差异。

1 《琅琊榜》和Revenge中的侠女形象的比较

电视剧《琅琊榜》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为主线,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这部电视剧同时也刻画了几位光彩照人、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霓凰郡主、宫羽、夏冬。

宫羽表面上是妙音坊的头牌歌女,实为梅长苏的手下。为了替父报仇,她甘愿潜伏在纸醉金迷的妙音坊中,耐心等待报仇的机会,最终不辱使命。

夏冬是悬镜司的掌镜使,夏江的徒弟,赤焰军前锋大将聂锋的遗孀。在这部热血男儿大戏中,夏冬铁面无私、爱憎分明,无论是用情还是做事比之男子不差毫厘。她身上凛凛的男儿气概和刚强不屈的秉性,秉承了传统的侠义精神。

霓凰公主虽贵为大梁郡主,却也是边防女帅。她不图享乐,能体恤民情民意,常常带军奋勇杀敌,浴血沙场,维护江山社稷,巾帼不让须眉。

Revenge是由Mike Kelley执导的美国悬疑爱情连续剧。是根据大仲马的著名小说《基督山伯爵》(TheCountofMonteCristo)改编的。这部电视剧从2011年开播,到2015年播出第四季,共89集,讲述了Emily Thorne隐姓埋名,步步为营,为多年前被Conrad Grayson陷害、遭Victoria Grayson背叛而不幸入狱而最后死亡的父亲David Clarke复仇的故事。

对比这两部热播剧中的女性,可以看到中西侠女的共性与差异。

1.1 共性

1.1.1 有仇报仇,有冤伸冤 Emily为被陷害含冤而死的父亲伸张正义,与《琅琊榜》中的替父报仇的宫羽、为夫寻凶的夏冬有着同样的复仇使命。霓凰公主坚信未婚夫林殊的清白,一直为洗清其污名、为其伸冤而不懈努力。

1.1.2 惩恶扬善 坚持正义 在Revenge中,Emily 以自己的方式惩戒了那些恶人:作伪证的比尔、为政治前途制造冤假错案的金斯利法官,违法泄露客户资料的心理医生,更有直接迫害其父亲的格雷森夫妇。而《琅琊榜》中,霓凰公主帮助梅长苏惩治了为一己之私而故意让私炮房爆炸致使周边百余户无辜百姓伤亡的誉王和太子。夏冬最终发现自己深信不疑的师傅夏江是杀夫仇敌后,与之决裂,并协助梅长苏战胜夏江。

简而言之,中美这两部热播剧中女性形象都展现了侠女共性,她们都是正义的化身,在恶势力面前临危不屈。但是,细观之下,她们在形象塑造上仍有一些区别。

1.2 差异

1.2.1 复仇动机不同 在中国文学影视作品中,侠女出现的社会背景往往是家国动乱之际,乱臣罪人颠倒黑白,诬陷忠良,侠女家庭由此蒙难,因此她们有着匡扶正义、辅佐明君、挽救家国的重任。在《琅琊榜》中,故事背景便是梅长苏(即霓凰公主未婚夫林殊)誓死要为屈死的赤焰军洗清冤屈,夏冬的丈夫也为林殊赤焰军的旧部,宫羽的父亲死于合谋制造赤焰冤案的奸臣之手,三位女子的家仇与国恨紧密相连,她们最后协助梅长苏洗清旧日冤案,赶走誉王,辅佐靖王上位,他们的复仇与拯救国家融于一体。

而西方文学作品中,侠女多为家庭个人恩怨复仇,或者为拯救全世界而伸张正义(如《女超人》)。在Revenge中,Emily为父亲复仇,纯属私人恩怨,与整个社会背景关系不大。

1.2.2 对女性性别身份的认同感不同 在《琅琊榜》中,三位女性都可称得上美丽女子,但在银屏形象塑造上,刻意隐去了性别特征,霓凰虽贵为君主,但服饰简单,妆容素淡,因为是女帅,形象上显得英气勃勃;身为悬镜司掌镜使的夏冬同样中性打扮,身着一袭简单的藕色丝织长衫,未戴任何钗环;宫羽虽身为妙音坊的当家红牌,但卖艺不卖身,故而妆容淡雅,举止端庄,毫无红尘女子的风尘气息。

与《琅琊榜》中女性角色妆容端肃甚至中性的造型不同,Revenge中的Emily脸蛋俏丽,身段妖娆,着装性感暴露,女性性别特征明显。为了复仇,Emily也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女性魅力,色诱仇敌的儿子Daniel。

1.2.3 对情感的态度不同 对于女性而言,爱情、亲情无疑在她们心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琅琊榜》中,霓凰与林殊青梅竹马,林殊“死后”,她一直待字闺中,到最后终于知道梅长苏为林殊,他们始终是发乎情止于礼,互敬互重;宫羽暗恋梅长苏,甘愿为对方肝脑涂地,她的爱也是隐忍深沉的;夏冬深爱丈夫,她的爱表现为冷静地暗中寻凶,当发现凶手为师傅夏江,她冒生命危险救人。她们忠于感情,即便在复仇时,也表现得善良、聪慧,大义凛然。

在Revenge中,Emily周旋在几个男人之间,将那些被她魅惑的男子玩弄于股掌之间,虽爱Jack Porter ,却与Daniel订婚,但Daniel却只是她复仇的工具,为复仇与Aiden合作,对真正的Emily,以及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Charlotte都表现得很冷漠,爱情、亲情都可以成为她实现复仇目的的手段与工具。

2 中西女侠形象差异透视出的不同道德价值观

虽然这两部热播剧中女侠形象的差异与人物所处时代背景不同有关,但细细分析,其实这种形象设计更多反映了中西两种不同的道德价值观。

受儒释道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传统道德观体现了一种“国家本位”,在个人的存在意义应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与国家、家庭、周围人之间的关系中,强调集体主义:为国家尽忠、对家庭尽责尽孝、对他人宽容仁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注重人伦和谐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儒家思想浸透于中华文化之中。《琅琊榜》的主旋律就是治国平天下,家国一体,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三位女主复仇的动机设定为匡扶正义,家仇与国恨融于一体,而不纯粹出自私人恩怨;对爱人要忠诚,三位女主都协助梅长苏实现拨乱反正、辅佐良君的抱负。

而西方价值体系是“个人本位”,强调个人主义,认为天赋人权,应该优先考虑个人的利益,以个人为本,以自我实现为目的。在Revenge中,Emily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报杀父之仇,那些对她父亲的死亡有关联的人,因而都成了她复仇的对象。

中西价值体系另一个不同在于“义”与“利”的关系。孔子在《论语·理仁》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做人做事要有正义与情义,不能为个人利益而牺牲道义。《琅琊榜》中的三位女主在复仇过程中,义利分明,行为显得更为磊落。而Revenge中,Emily为了实现复仇目的,不择手段,合法、非法手段都用尽,亲情、爱情都可以为个人目的而牺牲。

另外,在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女子地位低下。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性在传统价值体系中地位卑微。《琅琊榜》里的侠女虽然长相甜美,但是受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穿着保守,以三纲五常为核心,认为“贞洁大过天”。虽有侠士情怀,但是并没有超出这个底线,正经女子不宜抛头露脸,更不提倡有Revenge中Emily般的色诱行为,她们主要靠善良与聪慧的内心来打动人。

相比而言,在西方社会中,女性身份和地位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更能激起观众的共鸣,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接受。Emily正是利用自己天使般纯洁的外表放松仇人的警惕,用女人的魅力勾引仇人之子,以达到复仇目的。而这些做法往往不为中国的女侠所采用,中国的女性以名节为重,就算是为了完成复仇使命,也不会丢掉自己的名节。

3 结论

中西方的侠女文化有很多共性,具有侠客行侠仗义的普遍特征,但又有较大的差异。中国的侠女形象更多表现为一种善良、聪慧、隐忍的模式,她们快意恩仇、行侠仗义,呈现中性风。西方侠女多性感妖娆,行为表现上更为独立自我,甚至不择手段。这种差异源于时空,更源于不同的价值道德体系。这两种道德价值体系无所谓对错,更无高下之分,但对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塑造影响较大,研读中西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差异,就是在研读中西两种不同的价值道德体系。

[1] 陈山. 中国武侠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

[2] 韩云波. 中国侠文化:积淀与传承[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5.

[3] 白念文 张薇 吕浩浩. 从侠文化到骑士文化看中外文化的差异[J].作家杂志,2011(12):35-37.

[4] 陆学莉,黄小妹.唐传奇中侠女形象精神风貌及文学史意义[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4-77.

[5] 陈超.考量中西伦理价值观的差异与会通[J].新视野,2007(3):52-54.

[6] 徐春艳. 中西道德价值观差异及根源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3(6):57-60.

[责任编校: 张岩芳]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ivalrous Heroin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ovies and TV Series -A Case Study of“Nirvana In Fire” and “Revenge”

LI Yanhong, LEI Ni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Chivalrous spirits are often referred to with concentration on the heroes rather than the heroines who, nevertheless, show up frequently in many movies or TV Series from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This paper takes two hottest TV series “Nirvana In Fire” and “Revenge”as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at, though the heroines in both stories display the similar chivalrous spirits, they have sharp differences in many other aspects. All these differences result from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moral values. The comparison on the chivalrous heroines in the movies and TV series will facilitate our recognition of the discrepancy in the moral values and refine our comprehension of characterization in literary works.

hero culture; chivalrous heroines; movie characterization; moral values

1003-4684(2016)06-0096-03

I106.35

A

2016-06-01

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3278)

李燕鸿(1969-), 女,湖北云梦人,文学硕士,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英国文学

猜你喜欢

梅长苏侠士琅琊榜
浅析侠文化中的“隐逸”之道
剧吐槽之《琅琊榜》
香港观众不满《琅琊榜》被删戏
试论《琅琊榜》中所蕴含的侠士文化
翻洗酒坛(下)
追剧《琅琊榜》看职场生存法则
叮!投喂时间已到
邱雨玟&张肇达时装发布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