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呼啸山庄》与《美狄亚》的互文性
2016-03-07张雪珠
谭 燕,张雪珠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论《呼啸山庄》与《美狄亚》的互文性
谭 燕,张雪珠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与艾米莉·勃朗特唯一发表的小说《呼啸山庄》虽然创作于不同时代并具有不同的文学载体,但其间的内在相似性可谓惊人。本文在互文性理论的指导下,从人物塑造、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三个方面来尝试解读与探究二者的联系。
互文性;《呼啸山庄》;《美狄亚》
一、互文性理论介绍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于1966年在《语言·对话·小说》中首次提出“互文性”[1]这一概念用以指示文本间交错复杂的引用关系。她阐释道,“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2],任何文本都是建立在一个更大的社会及文化基础之上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别人话语中的一些意识成分,所以作为话语的载体,文本也就不能与其他早先存在的文本脱离关系。文本间这种相互包含、不可分割的关系就是互文性。立足于对前文本的研究,互文性赋予了文本一种基于文学文化传统的系统性,使得文本能够在众多文本中找到自己独特的意义。
二、《呼啸山庄》与《美狄亚》之间的互文性
公元431年,欧里庇得斯创作了以爱与复仇为主题的歌剧——《美狄亚》[3]。虽然有人批评这部作品过于极端与血腥,但它仍然以其独特的人物形象、复仇方式和深刻意义而久立于世界悲剧之林。无独有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发表作品《呼啸山庄》[4],此书一出,便因其惨烈的爱与复仇主题而饱受抨击,直至二十世纪才逐渐被认可与赞誉。虽然二者外在的创作时间、背景与空间都截然不同,但内里却有着惊人的互文性。如前文所述,作者在创作时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参照与指涉到社会历史上已经存在的作品,而艾米莉·勃朗特这部小说正是著名悲剧大家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的互文本。因为互文性是设置在范文本观念背景之下,无论文本的体裁是如何迥异,从小说、戏剧甚至到广告等,其内在的隐性互文都是不可忽略的。所以《呼啸山庄》与《美狄亚》之间的隐性互文性大体可以从人物塑造、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这三个方面来解读。
(一)人物塑造
1.野蛮之子:美狄亚与希斯克利夫
天性野蛮不羁的美狄亚从蛮荒之地跟随伊阿宋逃亡到科林斯国这一邻近雅典的文明国度,势必会受到各种文明礼仪的排斥与束缚。希斯克利夫本是一个没教养的流浪儿,幸得恩萧老先生收养并来到了呼啸山庄。但这里除了恩萧老先生与凯瑟琳之外的所有人都排挤他。同在饱受排挤的异己之地,他们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所深爱的人。然而不幸的是,他们都遭到了心爱之人的背弃。失去唯一的依靠致使他们变得绝望,内心的野性之火重燃。既得不到社会大众的支持,又没有财富与权力,别无选择的他们只能走上极端的复仇之路:美狄亚的无情弑子不仅斩断了她与伊阿宋最后的联系,同时还熄灭了可以继承伊阿宋一切的香火;希斯克利夫的步步为营逼迫亨德利输掉家产,毁掉亨德利之子与自己儿子的人生,还间接迫害了伊丽莎贝斯与凯瑟琳。
尽管这两位主人公性别不同,但他们本质性格上并无他异。美狄亚有“野蛮公主”[5]之称,希斯克利夫被叫做“风暴之子”[6],他们不受拘束,敢于反抗,爱恨分明。美狄亚为了帮助心爱的伊阿宋,不惜杀害自己的哥哥,背叛父亲并放弃自己尊贵的公主之位而与他过上了居无定所的逃亡生活。希斯克利夫把心爱的凯瑟琳当作主宰自己一切活动与思想的灵魂,为了跟她在一起,他在呼啸山庄忍辱吞声。陷入爱情的他们如此不顾一切,但当心里的深爱逝去,仇恨便如洪水猛兽般来得更加猛烈。
2.爱情的背叛者:伊阿宋与凯瑟琳
伊阿宋为了继承王位,利用美狄亚盗取金羊毛。但是美狄亚并没有帮他登上王位,所以当科林斯国王欲将女儿嫁与他时,他当然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可以让他得到财富与权力的宝贵机会。而且,比起美狄亚,眼前的科林斯公主高贵斯文,所以他毅然抛弃与他共患难的妻子,转而迎娶科林斯公主。但是当美狄亚复仇杀死科林斯公主与他的儿子时,他伤心的并不是公主之死,而是悲痛儿子死后无人继承他的财富与权力。所以,伊阿宋从始至终都是爱情的背叛者,他把爱情当作棋盘,而这两位公主都是棋子,只有权势才是他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与伊阿宋并无本质差异。凯瑟琳狂野天真,与野孩子希斯克利夫有着自然的亲近感。但与埃德加·林顿的邂逅彻底改变了她的纯真思想。林顿家气派的生活、体面的衣着与端庄的举止让凯瑟琳不禁心生艳羡,她体会到了阶级不同引起的各种差异,开始向往高层次的生活并最终无情抛弃了与她一同成长的灵魂伴侣。
爱情虽然美好,但终究抵不过他们对更高社会地位、权势与财富的热切向往。为了自己的欲望与利益,他们无情地丢弃了与自己共同生活的伴侣。也正是他们的背叛引发了心爱之人的残酷复仇。
3.女性意识的代言人:美狄亚与伊莎贝拉
美狄亚牺牲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去帮助伊阿宋,并与他一同逃亡。伊莎贝拉也不顾家人的反对,满怀浪漫期待地与希斯克利夫私奔。无论是美狄亚还是伊莎贝拉所处的时代,都是男性主宰一切,女性的地位与权力一向都是被忽视与被践踏的。尽管饱受社会舆论批判,但她们仍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并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爱情,这是当时的女性所不敢想更不敢为的事。所以欧里庇得斯与艾米莉都赋予了二者以较高的女性意识。
美狄亚和伊莎贝拉同爱人私奔,原本以为自己会拥有真挚而浪漫的爱情回馈。然而美狄亚从伊阿宋那里得到的仅仅是不安定的生活与最终的抛弃。同样不幸的是,伊莎贝拉从始至终都被希斯克利夫欺骗利用。所以当她们牺牲了一切去追求的爱情幻想破灭之时,其女性意识就愈加强烈。她们并没有选择忍气吞声地受男人的践踏辱骂,反而勇敢地同男人反抗以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美狄亚在杀害了伊阿宋的未婚妻和心爱的儿子后逃走;伊莎贝拉不断控诉希斯克利夫的虐行并最终成功逃脱他的魔爪。
4.男权的滥用者:伊阿宋与希斯克利夫
在欧里庇得斯创作《美狄亚》之时,民主文明已经开始堕落。在此时的民主世界,男性是一切的中心,不断地追求财富与权力,然而女性却被放置在社会最底层甚至于连生存都要依靠男性。艾米莉创作《呼啸山庄》时,资本主义弊端显露,男权社会动荡不安,男性更加努力追求财富,女性仍然被排挤在财富与权力的边缘。所以,伊阿宋从一开始便利用美狄亚去帮他盗取金羊毛来继承王位,让美狄亚为他生下两个儿子,而后又企图利用科林斯公主获得财富与权力。希斯克利夫也不择手段地赢得亨德利的家产与呼啸山庄,引诱伊莎贝拉生下一子,又企图利用自己的脆弱多病的儿子娶得林顿之女以继承画眉山庄。
女性只是男性在追求财权途中的工具,一旦变成了绊脚石,则会被毫不犹豫地铲除掉。所以男性对于自己的权力过度滥用,以至于连真挚的爱情都不惜抛弃。可悲的是,滥用男权带给他们的并不是富贵生活:伊阿宋最终失去了科林斯公主和传递香火的儿子;希斯克利夫被自己的爱与复仇折磨得灵魂尽失,徒剩一具行尸走肉。
(二)主题
1.文明的代价
从野蛮走向文明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要进程。但这一转化过程也让人们不可避免地遭受一些代价。往往在人们还未完全摆脱野蛮的镣铐之时,文明的压制又接踵而来。
美狄亚从野蛮之国逃到了文明之地,就被迫选择改变自己的野蛮脾性,而学得文明有礼。她得像寻常妇女一样生儿育女,对自己的丈夫忠贞顺从,做一个沉默寡言、无欲无求的家庭主妇。然而在这片文明土地上,循规蹈矩的她得到的却是被丈夫抛弃,被国王驱逐。在凯瑟琳所处的文明时代,凯瑟琳的狂野与希斯克利夫的粗鄙也同样无立足之地,这样的爱情也注定无果。于是凯瑟琳希望借助与林顿结婚摆脱自己的野性而进入上层社会,同时以此来帮助希斯克利夫改掉粗俗的习性变得有教养。然而她并没有如愿以偿地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反而饱尝背叛自己天性与本心的苦果,最终在折磨与疾病中郁郁而终。事实上,她们追求文明而又失败,原因在于在她们所追求的“文明”时代,男性始终高于女性地位并享有绝对权力。女性无法获得财富与权力,无权追求知识,所以在野蛮向文明的转变中注定要付出惨痛代价。
虽然男性在所谓的“文明”社会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但他们也在不断的追名逐利中失去了自我。原本伊阿宋和美狄亚及其孩子在科林斯安定下来之后可以拥有平静美好的生活,然而他对于权势地位的执着远远胜过他对爱情的坚守。所以他无情抛弃了自己的糟糠之妻,而这也激怒了美狄亚,最终使他在旧妻的残酷报复下失去了原本拥有的一切。伊阿宋贪图走向更高的“文明”,而希斯克利夫却是从心底里憎恶“文明”。因为正是这所谓的“文明”社会的婚姻价值观拆散了他与凯瑟琳纯真的爱情,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对“文明”社会里的人采取反击。他抓住亨德利的嗜赌的恶习赢得他的家产,装作谦谦君子骗取伊莎贝拉的爱情,利用凯瑟琳背叛爱情的愧疚不断折磨她,甚至还企图毁掉他们下一代人的生活。这些“文明人”并非真正文明,他的复仇大获全胜。可是他也被卷入这虚伪的“文明”社会,支撑他走下去的复仇快感很快消失,恍然大悟的他在绝望中死去。
2.失败的爱情
美狄亚对伊阿宋的爱可谓惊心动魄,抛家弃国只为追随他,所以当伊阿宋抛弃她时,她既无法得到社会舆论支持,又得不到家人的安抚。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一样爱得真挚而猛烈,却也注定失败。因为中产阶级的凯瑟琳渴望通过婚姻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希斯克利夫却毫无教养,更无地位可言。伊莎贝拉不能继承家里的财富,只能依靠嫁得一位有钱有位的丈夫来获得保障,所以她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是建立在功利目的上的,但却反被希斯克利夫利用。
3.罪恶的复仇
复仇也有正义与罪恶之分,不幸的是美狄亚与希斯克利夫的复仇都被归于罪恶一类。美狄亚与她的孩子都面临被驱逐的窘境,而且她深谙儿子是伊阿宋心里的宝贵财富,杀害儿子既可免去他们遭受国王残酷的迫害,又可有力地报复丈夫,所以她踏上了弑子这条任后人评说的穷途末路。希斯克利夫为了复仇,亲手毁掉了两大山庄里两家人的生活。又像亨德利曾欺辱自己那样对待亨德利之子,妄图强迫自己儿子与林顿之女结婚以继承画眉山庄。
4.对复仇罪恶的淡化
美狄亚与希斯克利夫的复仇都被打上了罪恶的烙印,然而在作品里,欧里庇得斯和艾米莉都对他们复仇的罪恶进行了淡化。
借美狄亚与歌队之口,欧里庇得斯说出了在当时社会女性地位的卑微及在婚姻关系中的无奈。女性一旦结婚,就不能解除与丈夫的关系,并且要对丈夫忠贞顺从,但如果丈夫待其不善或有所不忠,留给女性的便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委屈偷生,要么勇敢寻死。然而真的没有第三种选择了吗?当然有,就是如同美狄亚一样,拿起仇恨的长矛,与他对抗。所以美狄亚的不幸遭遇是值得同情的,她的反抗越强烈,说明女性在当时社会所遭受的压制越严重。
艾米莉也为希斯克利夫的复仇给出了理由。爱与恨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爱愈加深沉,恨也愈加强烈。希斯克利夫从来到呼啸山庄就一直受到辱骂虐待,但他并没有选择反抗或者逃离,而是默默忍受,因为他心爱的凯瑟琳给了他安抚与慰藉。但当凯瑟琳选择嫁做他人妻子时,他心里唯一的支柱轰然倒塌,又重新回到当初流落街头时无依无靠的生活。所以对凯瑟琳满心的爱和这些年遭受的屈辱在他心里交织成无比强烈的仇恨。因此,没有凯瑟琳的背叛,希斯克利夫便不会变得如此疯狂没人性。
(三)叙事模式
《美狄亚》和《呼啸山庄》都从多角度出发,采用了第一人称旁观式加上多叙述者的多层次叙述视角。
欧里庇得斯让保姆先登场,利用第一人称旁观式叙事视角,倒叙了美狄亚与伊阿宋的早期爱情故事、逃亡生活、在科林斯定居和伊阿宋欲娶科林斯公主这一全过程。并且借她之口,描述了美狄亚在遭遇伊阿宋的背叛后心里的苦痛与可能采取复仇的这一动机。作为观察者,保姆虽然预测了主人公的内心想法,但她并没有参与到故事中,这就使得她的叙述客观可信。表达出美狄亚的复仇是必然而且可以理解的。紧接着,作者采用内聚焦视角,让美狄亚亲自陈述她与伊阿宋的曾经的爱情誓言,伊阿宋现在的抛弃和自己身处异国无依无靠的状态,这些都是她悲痛和复仇的根源。同时,歌队与主人公直接展开对话进行补叙,突显了男女主角的性格差异与矛盾。又通过歌队的唱词,突出美狄亚心里对于弑子复仇这一计划的纠结,母性与女性意识在她心里抗衡,丰富了人物的心理与形象。
在《呼啸山庄》里,艾米莉赋予了洛克伍德和管家耐莉以第一人称旁观式叙述视角。作者先利用洛克伍德在不同时间对呼啸山庄的两次拜访引出故事,然后借助耐莉之口倒叙出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两代人的故事。但是作为旁观者的耐莉又是两代人、两家庄园的联结者,她参与了故事的发展,所以她的叙述难免带有主观臆测与偏见,而且她并非全知全能,所以在耐莉的讲述中,艾米莉又插入了希斯克利夫的亲口叙述、凯瑟琳的日记、伊莎贝拉的书信以及女仆齐拉的叙述进行补叙,这就使得故事完整且更加客观。艾米莉利用多层次多角度的叙述,使得情节展开更有起伏,故事矛盾冲突更加明显,人物性格体现更加生动丰满,并且给予读者极大的解读空间和价值评判权。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阐述,互文性在《美狄亚》与《呼啸山庄》这两个互文本之间体现得淋漓尽致。或许是因为艾米莉在家自学并博览群书,所以虽然艾米莉没有直接引用《美狄亚》里的句子,可其写作思路却明显受到欧里庇得斯的影响。因而无论是对凯瑟琳、希斯克利夫及伊莎贝拉的人物描写,还是对主题的设置,或是对故事的叙述展开,都与《美狄亚》不谋而合。
[1]Bakhtin, M.M.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M]. Trans. Michael Holquist. Texas: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82.
[2]李玉平.互文性新论[J]. 南开大学学报,2006,(3): 111-117
[3]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 San Francisco: Bibliolis Books, 2010.
[4]Holcombe, C.J. Euripides’ Medea [M]. Santiago: Ocaso Press, 2010.
[5]欧里庇得斯.欧里庇得斯悲剧二种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6]蒲若茜.对《呼啸山庄》复仇主题的原型分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 (9): 37-40.
On the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Medea and Wuthering Heights
TAN Yan, ZHANG Xue-zhu
As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is a significant literary approach, this thesis takes advantage of this theory to delve deeply into and expound on the profound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ea and Wuthering Heights in terms with their building of characters, themes and writing.
intertextuality; Wuthering Heights; Medea
2016—07—18
谭燕(1994—),女,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张雪珠(1970—),女,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I0-03
A
1009-5152(2016)03-0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