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毕业前夕择业恐慌心理分析与对策

2016-03-07母元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母元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大学生毕业前夕择业恐慌心理分析与对策

母元红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摘 要: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传统择业观念等因素对大学生毕业前夕的恐慌心理产生重要影响,要预防或克服择业恐慌心理需从个体层面、学校层面以及政府层面等进行共同努力,其重点是高校必须进行职业形势教育、职业观念教育、职业能力教育以及职业规划教育。

关键词:择业观念;恐慌心理;职业规划教育;职业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也在发 生着深刻的变革,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各阶层关注的重中之重。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袁贵仁讲话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开阔的思路和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的就业政策、不充分的就业准备以及传统的就业观念等等,对大学生毕业前夕的择业造成了严重的恐慌,消除大学生毕业前夕择业的恐慌心理对于大学生寻找合适工作并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讨大学生毕业前夕的恐慌心理以及对策十分有意义。

一 大学生毕业前夕择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的择业存在很多不同的心理状况,例如自卑心理、焦虑心理以及从众心理等等。

(一)自卑心理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寻找工作的阶段往往表现为特别的不自信,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消极、负面的想法时刻困扰着自己,不愿意主动向企业推荐自己。当然这和他们认为自己的专业不好或者自己学得不够好以及自己的人脉不好或者自己的父母没有权力等等原因是分不开的。可是这些不能成为自己不能找到合适工作的理由,所以,极度自卑的心理是大学生过分低估自己能力的一种表现,是极易引起择业恐慌的一种前兆。[1]

(二)焦虑心理

当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看到别人都已经落实工作,而自己的工作却不见着落;当大学生看到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且经过数次的面试却无一被录用;当大学生被家长一遍一遍的追问就业信息,他们却无言以对。这个时候他们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越临近毕业,焦虑心理越为严重,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他们会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焦虑的心理不但影响他们的进取心理,而且会影响他们正常的择业过程。其实,大学生不必过于焦虑,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态,才能更好的择业,否则,焦虑心理会助长恐慌心理。[2]

(三)从众心理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明了,特别是同一专业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同学找什么工作,自己就应该找什么工作,同学找到月薪多少的工作,自己也要找到月薪多少的工作。盲目的攀比,一味的追求大城市、高报酬以及工作环境好的工作,但是对自己的客观条件以及个人能力估计不当,因此很难找到和自己同学一样的工作。大学生在毕业前夕择业时应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能一味的从众或攀比。从众不成的情况下,会让很多大学生感觉自己很难找到工作,因此,从众心理会造成更大的恐慌。

二 影响大学生毕业前夕择业恐慌心理的因素分析

不管是自卑心理还是焦虑心理,也不管是从众心理还是恐慌心理都会影响大学生毕业前夕的择业,而恐慌心理对大学生毕业前夕的择业影响最为严重。在这里主要从学生个体准备、受传统观念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学校职业教育以及政府政策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前夕择业恐慌心理的因素。

(一)学生本人准备不够充分

大学生在毕业前夕择业时期之所以发生恐慌心理和他们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知识能力准备是有很大关系的。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特别是一些重点大学的学生或者社会认可度较高专业的学生,他们自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就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岗位,而完全不需要相应的思想准备。可是,一旦找工作受挫就会唉声叹气、意志消沉。还有一些学生在读书期间不注重知识能力的提升,到毕业之际才明白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个人能力的提升。所以,他们会因为没有思想准备和严重的缺乏实力造成毕业前夕的择业时期的心理恐慌。

(二)传统就业观念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下“包分配”的就业观念虽然已经被打破许多年,可是,在众多的大学生和家长眼里还依然存在,他们不太愿意接受“自助择业”的就业观念,从而造成了观念的更新跟不上制度的变革。这种陈旧的择业观念支配着大学生和家长的就业思想,如此一来,不仅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现实就业情况会发生严重偏差,而且大学生家长的也经常按照自己的择业观念来引导大学生择业。家长一贯追求高薪水、高社会地位以及稳定的就业行业或者岗位。如此多的矛盾或偏差会在大学生毕业前夕的择业时期给大学生本人带来众多困扰。[3]

(三)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49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我国每年新进入市场的劳动者大约1500万人,749万人差不多占到一半了。综合考虑,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四)高校职业教育不完善

学校的职业教育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校的知识能力教育往往偏重于专业知识的教育而没有着重进行就业职业能力教育,以至于培养的学生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能力,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前进方向;其二,高校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往往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非心理指导。殊不知,毕业前夕的大学生择业心理恐慌时期最需要是心理辅导,学校的指导应多偏向于大学生毕业前夕的择业心理恐慌的预防与对策指导,当然也应该包括择业观念教育、职业规划教育以及职业发展前景教育等等。[4]

(五)政府政策不健全

目前,我们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经历了很多阶段,从“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从“双向选择”到“自主择业”,但是每个阶段的就业政策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现行的以“自主择业”为主的就业政策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的支撑、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由此造成的大学生择业信息不对称、信息化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极易引起毕业前夕大学生择业的恐惧心理。

三 大学生毕业前夕择业恐慌心理应对策略分析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政府、学校、家长以及学生个体共同关注的焦点。袁贵仁对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狠抓政策落实,确保每一名毕业生都知晓和用好政策。二是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和引导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三是强化“双创”精神,激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四是注重观念引导,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五是聚焦重点群体,着力做好困难帮扶和就业援助。六是加强就业反馈,促进人才培养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见,大学生毕业前夕的恐慌心理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所以,这里主要从个体层面、学校层面以及政府层面提出建设性对策以帮助大学生避免或者克服毕业前夕的恐慌心理并实现就业。

(一)个体层面

大学生的择业过程是一个自我调适、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过程,这是因为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自我认识不清晰和对自己信心不充分或者自我怀疑以及择业恐惧心理现象产生。这就需要择业者个体重树择业理念和择业心态,也就是要合理定位、找准自我并充分自信、勇于挑战。

(1)重树择业理念:合理定位、找准自我。大学生在毕业前夕择业的紧张时期需要深入的自我剖析,通过自我认识的更新做到清楚地掌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识到自己可以从事哪一类工作以及不可以从事哪一类工作并找到自己努力的前进方向,找到自己合适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择业时期的恐慌心理,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2)调整择业心态:充分自信、主动出击。良好的择业心态能够应对择业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包括择业的恐慌心理。大学生在毕业前夕择业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是造成恐慌心理的重要原因。所以,大学生在毕业前夕择业时要充分肯定自我的能力并能主动的寻找就业机会,而不是靠等待别人的介绍。只有充分的认可自己才能充满自信,只有主动出击才能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此以来才能克服择业的恐惧心理。

(二)学校层面

高校教育虽然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但是大学生仍然是社会需要的重要人力资源。大学生毕业前夕的择业恐慌心理对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从职业形势教育、职业观念教育、职业能力教育以及职业指导教育等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以避免大学生毕业前夕的择业恐慌心理。[5]

(1)职业形势教育:认清现实、放眼未来。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时刻影响着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变化。之所以在择业时期恐慌心理是因为没有深入地了解现实的就业环境,没有深刻地了解就业政策。因此,学校需要在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开展系列的就业形势教育课程,使毕业前夕的大学生必须深刻地认识当今的就业形势,只有面对现实才能理出思路,才能把现实和自身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2)职业观念教育:重树观念、拒绝恐慌。观念为人类行为提供指导。传统的就业观念已经影响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过程。例如,一心一意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毕业生会认为只有公务员的招生考试才是就业的机会,其他的招聘与他似乎都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当毕业前夕没有公务员的招聘信息时,他会表现为异常的恐慌。这个时候就需要优化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资源,帮助大学生重树择业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不能仅限于一种就业方式,而是要尝试不同的就业方式。[6]

(3)职业能力教育:完善知识、提升能力。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受到大学教育的影响巨大。而这些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专业能力能避免大学生毕业前夕的择业恐慌心理。因此,学校应在教育过程进行合理的职业能力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获取的能力能够满足择业的需求。学生也只有获得了这些才能更加的充满自信,学校也从中获取了职业能力教育的改革方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4)职业规划教育:合理规划、有的放矢。高校开展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并不是只能在毕业前夕进行,而是可以在大学生进入高校时就开展起来。如此一来,大学生经过两三年的了解与认识就会深刻地明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毕业前夕就不会产生恐惧心理,也就能够有的放矢的选择适合的岗位或者行业进入。

(三)政府层面

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够引导大学生择业,健全的就业法律法规能够保障大学生就业,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力度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建立健全保障就业的法律法规。

(1)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择业。一个完善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现在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明确指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三个重要特性,搭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可以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指明大学生职业发展方向,这不但能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择业引导作用,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大学生毕业前夕的恐慌心理。

(2)健全就业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择业。有效地保障大学生择业是当今社会的重中之重,健全就业方面的法律制度在有效的保障大学生择业的同时,监管了人才市场和优化了用人制度环境,能够保障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而健全就业法律制度需要从完善就业制度和自主创业制度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具体包括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制度、户口管理制度以及创业指导制度等多方面制度的完善与改革。

综上所述,大学生毕业前夕择业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焦虑心理、从众心理以及恐惧心理等,而恐惧心理和它们之间互相影响。要预防或克服择业恐慌心理需从个体层面、学校层面以及政府层面等进行共同努力,具体来讲,个体需要转变择业理念与心态,高校必须进行职业形势教育、职业观念教育、职业能力教育以及职业规划教育,而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健全就业法律制度,给大学生提供就业保障。

参考文献:

[1]顾彬彬.教育的职业观——杜威的职业与教育的思想[J].教育探索,2011,(1):36-37.

[2]程玮.大学生择业需要层次实证分析——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J].高教探索,2014,(1):163-167.

[3]李峰,柯峰.大学生择业期望现状及差异性分析研究——以武汉市七所部属高校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2,(4):21-29.

[4]杨喜军.国际职业教育体系的类型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4,(4):95-99.

[5]顾坤华,赵惠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对策——六议江苏“高职强省”[J].江苏社会科学,2011,(S1):7-12.

[6]张瑞,陈沛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现状、困境与展望[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4-121.

(责任编校:呙艳妮)

作者简介:母元红(1985-),女,陕西韩城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编号2013CZ016);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q2013170);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2013年度课题(项目编号WHSZY B033)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12-1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3-01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