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道产业集群 力促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湖南省蓝山县毛织产业集群调研报告

2016-03-07平王宗宗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00湖南大学湖南长沙400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蓝山县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

邓 平王宗宗(.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400;.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008)



借道产业集群 力促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湖南省蓝山县毛织产业集群调研报告

邓 平1王宗宗2
(1.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421001;2.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2)

摘 要:产业集群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湖南省蓝山县为例,通过发放调研问卷和实地走访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了蓝山县毛织产业集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蓝山县毛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欠发达地区;蓝山县

产业集群对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外生性产业集群却别具 特色。以湖南省蓝山县毛织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对毛织企业、毛织机械销售商、县经委等部门发放调查问卷与实地访谈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探讨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特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此建议,以抛砖引玉深化对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研究。

一 蓝山县毛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蓝山县地处湘南边陲,毗邻广东省连州市,素有“楚尾粤头”之称,是湘南通往广东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蓝山县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途径,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以毛织业为主的外向型加工贸易,毛织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倍受湖南省内外关注的“蓝山现象”,现已成为继广东东莞、浙江桐乡后全国第三大、湖南最大的外向型毛织加工基地。[1]目前,蓝山县毛织产业集群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从形成机制看,属外生性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按形成机制可分为内生性产业集群和外生性产业集群。外生性产业集群是由于大量外资和许多跨国公司的进入而发展壮大起来,政府在推动产业集群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2]在蓝山县毛织产业集群发展的每一阶段,政府都根据未来的发展定位实施了具有一定战略前瞻性的规划与布局,紧紧依靠靠近广东的区位优势、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丰富的土地资源、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吸引打工能手回乡创业和大型外资毛织企业(如丽宏针织、承阳针织)入驻,逐步发展成为上规模的产业集群,使其成为蓝山经济发展的“引擎”。显然,蓝山毛织产业集群属于典型的外生性产业集群。

(二)从产业链分工看,产业内分工与企业内分工并存

产业内分工形式是指企业加工制造的结果是完整的产品,企业内分工形式则是指企业生产的结果只是产品零部件,是完整产品的一部分。蓝山县毛织产业是加工贸易出口拉动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毛织企业为来料加工型企业,主要从广东东莞等地上游企业接订单,加工成半成品后,返回广东进行后整加工,然后再销往国际市场,呈现明显“两头在外”的特征,属于典型的企业内分工模式。而丽宏针织、承阳针织等龙头外资企业,具有编织、前后整、印染、漂洗、打包、出口等完整的毛织产业链条,产品直接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属于产业内分工形式。但是,不管是产业内分工还是企业内分工,蓝山毛织产业集群均还处于低层次水平,既无法提高企业的分工效率,又难以集中企业的有效资源用于最具竞争力的环节,成为蓝山现阶段产业组织中的薄弱环节。

(三)从空间布局来看,具有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

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受制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地区产业集群也就相对成熟。目前,蓝山县毛织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城的南平路、塔峰西路、舜峰路等街道和“祠市-总市-楠市-竹市”一带,这里的毛织厂占全县毛织厂的90%以上,具有明显的地理空间集聚特征。据调查,目前仅南平路毛织一条街就聚集毛织企业27家,从业人员达800余人。

(四)从制度特征来看,远未形成网络组织

产业集群是一个内部各主体之间存在复杂相互作用并有强烈文化同质和植根性的社会有机系统。产业集群内企业、科研院校、中介机构、政府等相关机构及其形成的信任关系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之一。[3]但是,由于蓝山毛织产业集群的形成是蓝山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等与外商投资链合的产物,根植性不足,企业、中介组织、政府等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络不亲密,外生性产业集群的这种固有特性在蓝山毛织产业集群中表现明显。调查显示,虽然蓝山毛织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企业之间合作非常少,仅仅限于转包生产订单,发挥调剂余缺功能,对企业最为有利的协作配套处于瘫痪状态;中小毛织企业基本上不与培训中心、担保公司、商业银行、信用社、信息咨询中心等中介机构发生联系。合作网络的缺乏使集群企业之间基本没有知识溢出与技术扩散,造成对外地企业的严重依赖和竞争力的弱化。

二 蓝山县毛织产业集群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蓝山县毛织产业集群已有一定的发展,集群效应已初见端倪,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整体水平不高

一是集群规模小。调查显示,2009年,蓝山县毛织企业4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5家),从业人员4.1万多人,产值73035万元。而大朗镇2005年就拥有毛织企业3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05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产毛衣超过3亿件(套)。显然,无论是从企业数量、从业人员、还是产值的角度看,蓝山县毛织产业集群规模明显偏小。二是产业链条短。目前,蓝山县毛织业的产业链条没有拉开、分工不细,集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长期集中在编织环节上,在上游的研发、机械制造、制丝纺纱以及下游销售、出口等环节的发展严重滞后,导致产业集群的优势无法发挥。据调查,2009年全县95%以上的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为半成品,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功能、生产工艺等与本地同行其他企业基本相同,大部分企业原材料从外地采购、半成品销往外地委托商,即使是一些规模相对较大能够自行拿单、自有品牌、自主外发加工的规模企业的企业(如:承阳针织、丽宏针织),在研发、流通等高附加值环节也是一片空白[4]。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采购、销售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一旦遭遇外部冲击就容易停产或关门。

(二)企业个体不强

主要表现在: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目前,蓝山县毛织产业集群中规模以上企业仅5家,规模较大的丽宏针织、承阳针织年产值仅过亿元,且这些企业的产品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与小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也不完善,导致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和生产效率的低下,手摇横机、半自动横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的电脑横机。但从蓝山毛织企业实际情况来看,手工织机仍占较大比重,部分企业已着手替换成半自动织机和电脑横机,但由于半自动、自动织机购买成本、售后服务、操作使用、电力供应等原因,升级进程较慢。三是企业管理水平低。蓝山县毛织企业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管理水平普遍偏低。除少数几家规模企业外,多数企业仍处于传统管理,甚至家庭作坊式管理状态。虽然这种管理方式具有激励效果好、机制灵活等优点,但缺点也非常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的发展壮大。四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蓝山毛织产业集群内大量的企业是从个体、家庭发展起来的,基本上以相同设备、相同工艺生产相同产品,缺乏向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的能力,形成中小企业群“低端”锁定状况,引起整个产业集群严重的同质化竞争,结果是全行业处于微利、无利的境地。

(三)人才缺乏

近年来,蓝山县政府部门综合采取了行政、经济等多种措施,人才短缺问题已有所缓解,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不足、产业工人队伍不稳定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产业集群水平的提升。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方面,部分人员有丰富的企业初创阶段的经营管理经验,但是由于没有良好的教育、大型企业管理经验背景,往往缺乏长远发展的规划和战略思路。据调查,90%以上的毛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历为高中或高中以下,他们有着强烈的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良好愿望,但具体提及到如何发展时,基本上没有较为清晰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在技术人才方面,由于蓝山县农村劳动力有外出务工习惯,毛织企业新建扩建以及制鞋、机械电子、玩具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人需求的不断增大,造成毛织产业技术工人供给总量相对不足。据调查,目前全县毛织业缺工达1.25万人,仅丽宏针织一家企业计划用工6000人,实际用工只有1700多人,缺工4000多人。合利毛织一厂2009年仅完成计划招工的2/3。除了技术工人供给总量不足外,供给结构也严重失衡,主要体现在:不缺普工缺技工,不缺短工缺长工。调查显示,企业普遍反映在招工过程中对年龄、性别、学历等并无特别要求,而对熟练工却情有独钟,有时即便增加工资待遇也难以招到合适的人选。此外,企业主也普遍反映,由于毛织企业用工情况的特殊性,部分员工不愿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随意流动性较大,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影响。

(四)融资渠道不畅通

蓝山县融资平台不完善,直接造成了中小毛织企业的融资困难,严重阻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调查显示,目前蓝山县90%以上的毛织企业认为,资金缺乏是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由于蓝山毛织企业老板90%以上系一些在外打工人员积累资金后返乡创业者,毛织企业规模小,缺乏抵押物,且银行将其定位为“两高一低”(高劳动密集型、高风险、低效益)的低信用度产业,同时政府也没有建立良好的担保体系。因而,在面临资金困境时,毛织企业基本得不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几乎清一色是通过个人关系向亲戚朋友借款解决。但另一方面,近年来蓝山县金融系统出现了连续的规模庞大的存差,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存差从2004年的75086万元迅速飚升至2009年底的210268万元,年均增速(按简单平均计算)达22.96%。这说明,蓝山县信贷资金巨大潜在供给与现实供给不足并存,巨大潜在供给与巨大潜在需求脱节,储蓄转化为贷款的渠道梗阻严重,金融支持毛织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够。

(五)集群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群内企业自身不拥有创新资源。蓝山毛织产业集群仍处于以仿制和贴牌为主的低级阶段,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来维持其竞争优势,基本不具备创新所需的各项资源和能力,这些企业的技术力量主要从事沿海委托企业的半成品生产工作。调查显示,目前蓝山毛织企业在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省市著名商标、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方面均未实现零的突破。二是集群内企业难以从集群中获取正式的创新支持。蓝山毛织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模仿、人员流动等非正式的学习交流活动频繁,仅仅局限于委托(受托)加工或开拓市场方面的联系,很少有正式的技术合作。三是集群内企业难以获得集群外部创新支持。由于蓝山本地缺乏有科研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没有实施有效的“借脑”行动与外地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创新合作关系,这也就使得企业很难从外部寻找到创新支持。

三 加快蓝山县毛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统筹规划,促进科学发展

1.制定科学规划,引导产业发展。没有科学规划引领,就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结合蓝山的比较优势、产业特色和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编制蓝山县毛织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思路、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相衔接,要与蓝山毛织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相结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确保产业集群布局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相协调。要建立规范的中期评估机制,及时总结规划进展情况,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未来环境的变化情况适度修订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要建立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分年度和中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2.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执行能力。规划是前提,落实是关键。要高度重视毛织产业集群发展,把产业集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蓝山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成立毛织产业集群发展领导小组(或毛织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主抓,同时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的工作,加强对毛织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服务。

(二)优化产业链条,提升根植能力

1.扩大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招商引资事关蓝山毛织产业发展后劲,要树立产业链招商理念,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入驻,打造总部经济,做到外资、内资、国资、民资“四资”共引,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推动招商引资从代工企业为主向研发、设计、机械制造、销售、出口环节企业并重转变,提高产业发展层次。

2.突出龙头培育,发挥带动作用。龙头企业是整个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集群不断演进的核心力量,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效应。要积极引导鼓励通过股份制改制积极培育一两家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在行业内的示范作用。

3.加快设备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先进设备是毛织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和根本保障,引进、使用先进设备对于化解当前蓝山毛织产业中劳动力短缺和质量效率低等难题,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部门要积极“牵线搭桥”,积极引进毛织机械生产企业或销售服务部落户蓝山,减少企业购机成本和获得良好的售后服务;积极探索采用融资租赁方式购买设备,以缓解中小企业在设备升级过程中的资金瓶颈;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条件成熟时在行业协会下设团购中心,专门负责企业团购事宜,以降低采购成本;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企业购买先进设备。

4.塑造蓝山品牌,提高知名度。区域品牌是一种集体声誉,一旦形成,集群内企业均能享受到其带来的利益[5]。因而,蓝山毛织产业的发展既要重视有形资产,更要重视无形资产。要借助“全国第三大、湖南最大的外向型毛织加工基地”称号、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工具,通过印制宣传手册、发布公路沿线户外广告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蓝山现象”的影响;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产业集群内企业品牌意识,引导企业争创名牌名标;要集中重点帮扶、推介两三家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加大其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争取在近几年内有所突破,打出蓝山毛织品牌;要积极组织毛织企业参加北京、濮院、大朗、纽约、巴黎等国内外服装展览会、展销会,并在展位制作、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补贴;要对毛织企业获市级、省级、国家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免检产品的,按一定标准予以奖励;要争取早日将蓝山确定为“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和全国纺织服装产业承接转移基地,将塔峰镇确定为“中国纺织产业特色名镇”。

(三)完善服务体系,增强发展后劲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是项目能不能尽快落户的关键因素,是吸引留住“金凤凰”必不可少的“梧桐树”。要加快制订水、电为主的保障方案和专项规划,大力推进以道路、水、电、气、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构建保障有力的电力系统,加大设施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确保毛织企业的发展需要。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要重点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问题,综合运用政策和市场的手段,充分利用行政资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入机制,鼓励和吸引多种投资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2.创新融资机制,破解资金瓶颈。一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建立毛织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补助、资本金投入等方式,重点支持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尤其是融资平台)和品牌建设以及产业链的延伸。二是要大力探索运用民间资金的方法,按有关金融规范要求,尽快出台激活民间资金的鼓励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集群企业的建设,鼓励其投资标准厂房、物流配送、共用仓储、职工公寓等设施的建设。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为信誉和市场前景较好的毛织企业提供融资和担保,对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金融机构出台奖励政策,由地方财政按照贷款规模、经济效益、税收等指标,按照一定的比例予以奖励。

3.加大人才培育,打造发展主力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产业的聚集过程本身就是各类型、各层次的人才的聚集过程,蓝山毛织产业集群发展必须依靠丰厚的人才资源为支撑。一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加大政府职教培训资源的整合力度,着力打造省级示范性职教中心,大力推行“9+3”职教办学模式(9年义务教育+3年中职免费教育),依托蓝山县职业中专及职教中心,拓展教育培训渠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毛织企业家的培训和管理,组织当地企业家或欲创业者参观发达地区的毛织企业,并对他们进行业务与管理培训。充分利用省内外中小企业公益性人才教育培训服务平台,引导或协助企业做好毛织技工的培训。二是深入招才引智战略,拓宽招贤引才渠道。要深入与省社科院的院县合作机制,探索与知名企业、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模式,借助湖南省唯一毛织产业基地县称号,加快建立湖南(蓝山)毛织产业集群研究中心与技术基地;要灵活引进方式,根据蓝山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要更多的采取“柔性引进”方式,如建立专家联系项目制度、定期聘请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到本地区进行讲学和考察、聘请发展战略顾问等等。三是营造人才集聚环境,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可每年组织召开一次毛织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对表现优秀的企业、企业家、技工授予荣誉称号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并在招工、用电等方面优先考虑。对引进的高级人才,政府可以通过在子女上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对带有高新技术项目的外地人才要在政策、资金扶持上给予倾斜。

4.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决策水平。一是要加快建立蓝山毛织网站,建立网上专业市场,支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缩短产品流通周期,降低产品营销成本,拓展国内外市场;网站可专设“参与献策”栏目,广纳贤言。二是要积极扶持行业杂志的发展,培育一家有影响力、较全面的本土毛织产业杂志(名称暂定为《蓝山毛织》),促进蓝山建成全面、快捷、专业、丰富的毛织信息传播渠道。三是健全行业统计分析机制。对毛织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建立毛织企业数据库;对规模以上毛织企业进行常态监控,定期召开毛织全行业经济运行调度会,及时掌握毛织企业的发展动向,研究解决遇到的难题,对突发事件要及时掌握情况,用详细的数据指导行业发展。四是要充分发挥毛织行业协会的作用,由协会来协调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关系,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促进行业自律,规范行为,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卜建才.解读“蓝山现象”[J].学习导报,2006,(2):44-45.

[2]夏京文.我国产业集群的外生性、嵌入性与内生性缺陷[J].税务与经济,2007,(3):14-21.

[3]曹瑄玮,席酉民.区域产业集群内信任关系的形成与构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4):28-34.

[4]蓝山县委政研室.蓝山县毛织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Z].三蓝大地(内部资料),2009,(10):19-24.

[5]李晓博,严晓青.集群企业区域品牌效应与风险防范[J].浙江经济,2014,(12):54-55.

(责任编校:王晚霞)

作者简介:邓平(1982-),男,湖南涟源人,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发展。王宗宗(1983-),女,湖南长沙人,会计学硕士。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CJY01 8);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YBA16 0);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项目编号1 011221B)。

收稿日期:2015-11-20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3-0100-04

猜你喜欢

蓝山县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
蓝山县:取缔1处非法烟花爆竹储存窝点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我的第一笔稿费等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