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人来了》中的精神生态危机与道德救赎
2016-03-07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广州510600
钟 洁(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600)
《野蛮人来了》中的精神生态危机与道德救赎
钟 洁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600)
摘 要:美国的华裔作家雷祖威的长篇小说《野蛮人来了》描写主人公斯特林通过接受自己民族传统的方式来树立自信,突破了自身的精神生态危机,从而达到道德救赎,逐渐接受了个人和家族的历史,不受偏见歧视的影响,最终通过对自我进行重新构建的方式来达到灵魂的救赎。
关键词:《野蛮人来了》;精神生态危机;道德救赎
引 言
《野蛮人来了》是美国华裔作家雷祖威所创作的第一篇 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深刻地从心理层面剖析了种族歧视给华裔人群带来的深重伤害,引发人的反思。在小说中雷祖威塑造了一个华人移民后代斯特林·龙的人物形象,并且将自己对于族裔性的关注融合在了小说的描写之中。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原本是已经遭到了美国文化洗脑的华裔人士,他原本追求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美国人”,但是随着他不断地发掘和张扬民族文化,他逐渐从生活的困惑之中解脱了出来,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他开始接受本民族赋予他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文化传统,认识到了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精神生态危机并加以克服。
在《野蛮人来了》这部小说中,作者雷祖威选择使用中国传统美德和饮食文化这两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来对主人公斯特林进行心理上的救赎,让他从自己狭隘的自我意识中觉醒过来,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了能够拯救自己心灵的契机。从表面上看,《野蛮人来了》所写的是个人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候所做出的反应,但是事实上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东西文化冲突而进行的深刻反思,作者在安排主人公斯特林进行道德救赎的同时也对美国社会中残留的后殖民时代遗留问题和话语背后所隐藏的权利和欲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身份幻象
(一)《野蛮人来了》梗概
《野蛮人来了》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斯特林·龙的父母开了一个洗衣店,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能够成为医生,但是遗憾的是斯特林·龙却没有让他们如愿,而是成了美国烹饪学校的学生,想要学习制作正宗的法式大餐,而且还和一个犹太牙医展开了一场恋爱。斯特林所做的一切在父母看来是难以接受的,而斯特林自己的想法则是要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但是事情却并没有朝着斯特林希望的方向发展,在毕业后斯特林所应聘的俱乐部要求他烹调中国菜,结果害得他连工作都失去了。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地发现了自己根本无法摆脱他体内遗传来的中国性,他尝试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漠视来成为地道的美国人,但是却发现这只能让他成为一个处于两种不同文化夹缝中的边缘人,让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但是最后在其父亲的葬礼上,他尝试给儿子做了中国早餐,和儿子的关系得到了缓和,而他也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灵魂深处其实还隐藏着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割舍不掉的,他的精神生态危机全部来自于他盲目地拒绝中国传统文化。
(二)野蛮人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野蛮人来了》中给人们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野蛮人”形象,在寻常的概念中,“野蛮人”指的是文化开明程度很低,具有和文明世界的人截然不同而难以理解的习惯、风俗的人群。但是在《野蛮人来了》中的“野蛮人”却并非完全如此,这里的“野蛮人”指的正是主人公斯特林自己,他是一个一直想要进入美国主流社会,成为正统美国人的人,但是他所设想的美国身份却只是他的一种妄想,事实上在真正的美国人心中,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性让他和美国人显得截然不同,而在父母等人眼里,由于他过分极端地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语言一无所知,对中国饮食文化和传统文化也抱有敌意的态度,所以他已经不是一个中国人了。在这种情况下,斯特林成了一个生存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边缘人,不被任何一种文化认可,所以他成了真正的“野蛮人”。这是因为斯特林对自己的身份存在幻想而引起的人格异化[1]。
二 《野蛮人来了》中的精神生态危机
(一)精神生态危机的原因
造成斯特林·龙精神生态危机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东西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正是因为在美国存在着对于其他种族文化的歧视现象,所以才促使斯特林努力想要摆脱自己原来的身份,成为一个真正的美国人,他因此变得行为偏激,对自己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性表示极端反感和敌视,最终使得自己的人格渐渐地趋于异化。他在内心之中感到对自己和自己的中国性表示鄙视,这是有一定的社会根源的。
除此之外,斯特林·龙自身所存在的不断膨胀的自我意识也是导致他为自己虚构出一个身份幻象的主要原因,斯特林在自己内心之中屈从了殖民文化对自己的洗脑,所以他不断地以美国身份来要求自己,而且还用殖民意识去看待自己身边的人,比如自己的父母、儿子,他的朋友等。正是因为他那狭隘的个人意识在作怪,所以使得他对美国文化有一种偏执的热爱,对于中国文化过度排斥,最后产生了精神世界的严重危机,成为了一个地道的野蛮人[2]。
(二)精神生态危机的表现形式
斯特林·龙的精神生态危机体现在很多不同的方面,首先体现在斯特林对于自己的身份表示严重鄙视。他在其他美国人的面前时时刻刻都想要掩藏自己的华裔身份,当有人称呼他中国人的时候,他就表示沉默,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自己内心的抵制和不满。在他的第一个儿子出生的时候,由于这个儿子的身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中国特征,这让他感到十分庆幸,这体现了他的严重自卑,他不仅想要掩盖住自己身上的中国特色,就连自己下一代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国特征也要全部抹杀掉。
其次,斯特林·龙的精神生态危机还表现在他对于一切和中国有关的人、事、物的排斥上。他不仅拒绝说汉语,就连在求职的时候也尽量避免和中国扯上关系,他在烹饪学校学习制作法国大餐,坚决拒绝中餐,当其他人要求他展示一下中国菜的手艺时,他完全拒绝,就连工作都因此失去。择偶的时候,他也坚决拒绝父母为他挑选的香港女孩“玉”,偏执地认为对方只是想要获得机会成为美国人。这一切都说明了斯特林时时刻刻都主动排斥自己身边一切和中国有关的事物,他的这种行为就源自于他灵魂深处的精神危机。
(三)精神生态危机的旨归
如果要探究斯特林·龙精神生态危机的话,主要还是因为斯特林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构筑了一个虚假的身份幻象,就是因为他错误地排斥自己生来就有的中国性,转而过度地追求美国文化的认同,所以导致他在自己的精神深处虚构了自己的身份幻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地发现,自己的这个身份幻象是多么地不可靠,这使得他被迫成为游离在两种文化之外,不被任何一方许可的野蛮人。
斯特林的这种行为是自动地将自己视为了殖民文化中的“他者”[3],为了改变这种现实,使得他错误地认识自己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性,为了实现自我救赎,他一次次地自我催眠,强化了占有统治权威的美国文化的经典性,并且将自己身上所体现的异族文化视为洪水猛兽,力求让自己和美国文化同化,融入美国社会,但是他越是这样做,他身上所体现的“他者”特性就越是明显,这给斯特林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斯特林的精神生态危机体现了他催眠自己,制造虚假身份幻象后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失调,反映了他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族裔性,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后殖民时代给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带来的遗留问题。
三 精神生态危机的背后
(一)传统美德
在斯特林·龙精神生态危机背后体现的是道德方面的救赎,在小说中这主要是通过中华传统美德和饮食文化这两个方面来体现的。小说《野蛮人来了》体现了斯特林对中国传统美德从原本的拒绝到自我反思,然后再到尝试接受的过程,在小说中体现了作者对文化、对社会历史等的深切呼唤,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对传统美德的重塑来对斯特林为代表的人群进行道德救赎的想法[4]。
小说将斯特林的怪异行为和玉所体现的传统美德进行了对比,斯特林错误地认为玉来到美国的目的就是想要通过婚姻换取来美国的绿卡,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玉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空姐,最后被美国社会接纳的,玉的存在破坏了斯特林对于中国女性的刻板偏见,玉身上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国女性坚忍的性格和自强、自尊、独立的人格魅力,使得斯特林开始转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尤其是在斯特林的婚姻遇到危机,而他的父亲又罹患癌症、生命垂危的时候,玉所体现出的无私奉献、孝敬长辈的中华美德更是让斯特林感到无地自容。在斯特林的父亲患病后,玉帮忙照顾,买回了中药为其父亲治病,在其父亲过世之后又帮助其父亲完成了叶落归根的夙愿,将骨灰带回了中国,这一切都使得斯特林认识到玉和自己接触其实并非是为了想要谋求一份美国护照,而是真正的关心关爱,玉所展示出的真挚情感让斯特林反思自己对父母所做的一切,认识到了自己的怪异表现和刻板偏见给父母和周围的人带来的伤害,让他渐渐地从自我催眠设置的身份幻象中脱离了出来,从而重新认识到了父慈子孝、血浓于水的中国传统家族情感,让他渐渐地对中国传统美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饮食文化
对于西方社会的人来说,对中国文化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中国的饮食文化,所以作者雷祖威也通过饮食文化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给斯特林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斯特林走出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精神危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态度。
在一开始的时候斯特林对于中国饮食文化是完全反对的,这从他在烹饪学校学习法国大餐的制作方法,但是却拒绝学习中餐就能够看出。不仅如此,斯特林对于一些相关的延伸文化习俗也表示了强烈的反感。比如说,当斯特林的父亲生病的时候,其母亲表示要给父亲买中药治病,而且还坚持要做一桌子菜,大家一起吃,哪怕众人都没有心思吃饭,她还是要这么做,对于这些斯特林都表示强烈反感。不仅如此,斯特林对于其父母在葬礼上为死者放置供品祭祀这一点也表示难以理解。
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斯特林渐渐地开始接受中国饮食文化了,不过,一开始的时候只是被动地接受,比如说,他由于拒绝做中国菜而失业,为了生计,他后来开始参与介绍中国美食的节目,而这份工作要求他每周都要在摄像机前制作一份中国菜,为了生存,他被迫接受了这个要求,开始接触中餐和中国饮食文化。渐渐地斯特林的想法有所改变了,他渐渐地尝试自主接受中国饮食文化。在父亲的葬礼上,他给儿子做了一份有中国特色的餐饮,这使得他和儿子之间的关系瞬间得到了改观。儿子原本将他这个父亲视为怪人,拒绝吃饭,但是最后同意了让他喂饭,这使得斯特林再一次认识到,对于中国文化的皈依可以成为父子之间关系的润滑剂,这让斯特林渐渐地开始对中国饮食文化表示认同,尝试走出自己所虚构的身份幻象之中。
四 《野蛮人来了》中的深层道德救赎
(一)族裔性的增化
分析斯特林精神生态危机背后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德和传统美食文化,可以发现其实《野蛮人来了》这部小说体现了对于华裔人群的深处道德救赎。这首先可以体现在小说所表达的族裔性的问题上。《野蛮人来了》通过斯特林体现了族裔性的强化,它从心理的角度进行剖析,展现了文化歧视对以斯特林为代表的华裔人群带来的伤害,具有一定的批判现实作用。小说的主人公斯特林原本追求成为真正的美国人,但是却不可得,而当他尝试接受自己的族裔性时,他却反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人。主人公斯特林的遭遇可以说是给在美国的广大华裔,甚至是所有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一个启示,当他们不再在意自己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特殊性,尝试接受并勇敢地展现自己身上的族裔性时,他们反而能够真正地被美国社会所接受。《野蛮人来了》这部小说告诉人们要充分认识到族裔性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要盲目排外,而所有的移民也要注意,也不要被民族歧视这样的伪主流文化所左右,要勇敢地强化自身的族裔性,对其进行抵制[5]。
(二)后殖民时代的遗留问题
不仅如此,《野蛮人来了》这部小说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后殖民时代所遗留的问题,虽然说,种族歧视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而且还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演绎,那就是如主人公斯特林那样,通过自我催眠,制造身份幻象的方式来使得自己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感,取得民族优越感。这其实体现了以主人公斯特林为代表的人群对于重构自我形象的强烈诉求,他们想要树立自我的形象,但是又不得不依赖并屈从于主流思想,这反而使得他们左右为难,生存于夹缝之中,成为了不被任何文化认同的野蛮人。以斯特林为代表的移民者的身上存在着后殖民时代所独有的集体无意识心理,他们渴望摆脱“野蛮人”的身份,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这使得他们在自我形象构建的困境之中受到严重的压抑,从而产生人格的变异。这种现象的出现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人格缺陷,但是不可否认,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到了白人殖民者所遗留的文化、伦理观念等的影响,这是后殖民时代普遍遗留的问题[6]。
(三)话语背后的权利和欲望
如果继续思索下去的话,还可以发现《野蛮人来了》这部小说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话语背后的权利和欲望,主人公斯特林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生态危机实际上是一种欲望在人们身上所产生的映像,是在话语背后所体现出的人类对于权利和欲望的扩张。斯特林之所以要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实际上是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认为成为了真正的美国人就能够成为被社会认可的人,所以他才会通过自我构想来塑造身份幻象,这实际上从另一种侧面反映了美国社会依然留有认知暴力和文化霸权,所以斯特林才会错误地认为只要改变自己的形象,抛弃自身的族裔性,就能够得到话语权,拥有其背后的权利,满足自己的欲望。由此可见,《野蛮人来了》这部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对于帝国文化的反思,引发人们思索谁掌握了话语权,其背后操纵的又是怎样的文化力量,提醒人们思索在这样的环境下又要如何体现自己的族裔性,不被文化霸权所感染和同化,可以说,主人公斯特林给了大家很好的提示[7]。
结 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野蛮人来了》中的野蛮人实际上指的就是主人公斯特林,“野蛮人”这个概念的出现实际上是因为斯特林对于自己的身份进行虚假构建,造成严重的精神生态危机,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格异化现象。由于后殖民时代的遗留问题,斯特林盲目地追求话语背后的权利和欲望,希望能够让自己和美国主流文化完全融合,成为真正的美国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却发现自己根本就无法做到。他生活在自己塑造的身份幻象之中,他对中国文化的本能拒绝和刻板偏见使得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生态危机,这使得他既无法融入到美国人中去,也被中国人认为是异类,产生了严重的身份错位,这给主人公带来了很深重的精神创伤。
然而,对族裔性的皈依又渐渐地将主人公斯特林拉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让他认识到了孝敬长辈等传统中华美德具有十分震撼人心的力量,而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也有着独有的魅力,这使得他渐渐地尝试接受中国文化,接受自己作为华裔人士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国性,渐渐地回归自我。
《野蛮人来了》这部作品不仅对于文化歧视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进行了深度反思,而且还尝试寻找其解决方法,作者雷祖威借用斯特林·龙的人物形象让人们发现原来只要纠正自己的内心偏差,还是能够解决内心的危机,达到道德救赎的。这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所体现的族裔性问题值得人们深思,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观念,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对人性的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李倩.库切小说《等待野蛮人》核心价值理念解析[J].名作欣赏,2010,(10):62-65.
[2]黄辉辉.试析《野蛮人来了》中的精神生态危机与道德救赎[J].作家杂志,2011,(11):32-33.
[3]朱玉英.浅析库切《铁器时代》中的他者[J].安徽文学,2011,(9):23-29.
[4]张昀.解毒库切小说中的“野蛮人”[D].山东师范大学,2014.
[5]李佳燕.《等待野蛮人》地方长官的弗洛伊德人格分析[J].安徽文学,2012,(6):80-81.
[6]石云龙.他者·他性——库切研究[J].外语研究,2011,(2): 95-100.
[7]谢菲.种族隔离的噩梦:论库切小说中的暴力与权力话语[D].浙江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校:呙艳妮)
作者简介:钟洁(1968-),女,广东广州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美国文学。
收稿日期:2015-12-16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3-00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