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工作理念看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调适
2016-03-07闽南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福建泉州362700
李 颖(闽南理工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从社会工作理念看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调适
李 颖
(闽南理工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社会工作的相关理念对于高校辅导员进行角色调试,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以适应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通过介绍社会工作的相关理念,分析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社会工作理论的必要性,并通过探讨辅导员运用社会工作理念进行学生工作的具体实践来看待其角色调试。
关键词:社会工作理念;高校辅导员;角色调试
一 社会工作理念的基本内涵
社会工作理念,主要是指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指社会工作者们为案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一系列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社会工作理念对社会工作者的理论选择、价值判断、提供服务以及效果评估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1]
社会工作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社会工作在对服务对象进行服务的时候,要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要肯定服务对象的价值,挖掘服务对象周边的资源以及自身的潜力。其次,从专业使命和宗旨上来看,是助人自助的理念。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不断提高案主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案主的自我意识和自决能力。此外,是尊重和接纳的价值理念,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所固有的差异性。再者,社会工作的理念还包括强调案主的知情同意和案主自决,主要是指在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帮助案主解决的问题多的过程中,肯定会制定一些方案和决策,社会工作者要将所有的决策告知案主,并和案主一起商量和讨论,社会工作者不能完全不顾及案主的想法包揽一切。最后,社会工作的理念还包括,帮助案主寻求资源,整合资源。
二 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具备社会工作理念
(一)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
现阶段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创造性的加入社会工作理念的重要原因,而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辅导员进行学生工作的角色定位问题。在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认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教师以及干部的双重身份。在高校内,辅导员既是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解决学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总的来说,辅导员承担了教育者、协调者、倡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但是在新形势之下,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变得更加复杂,难度加大,各个角色之间也面临着一定的冲突,从而致使辅导员对自己的角色出现认知不清的现象。甚至由于辅导员缺乏正确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没有发挥其角色的作用。一些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偏形式化,没有“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也不积极的寻求资源帮助解决,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良好的认知自己的角色以及角色所要承担的责任,有“官本位”的思想,与学生的距离疏远,且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2.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现阶段,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给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约束学生的各种行为,这种教育方式是对所有学生的,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因为实际情况中,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单纯的采用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忽视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只从表面上解决学生的问题,会使得学生的问题更加严重。[2]其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性格特点也是不同的,辅导员如果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忽视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千篇一律的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问题也是不科学的。
3.学生管理工作缺少预防机制。现阶段辅导员的学生工作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辅导员只有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才出现,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其他的时候,辅导员对学生的关注较少,因此一些本来可以制止的学生的问题却频繁的发生,辅导员的学生工作模式中缺乏一定的防御机制。当一个问题产生,辅导员在解决问题之后,还应该去分析和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作出相关的防御措施,组织和教育学生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其次,由于辅导员的协调能力比较差,因此存在难以整合各种资源,这也是其预防机制的建设不完善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社会工作理念引入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势
1.社会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具有重合性。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指那些在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方面遇到问题,且自己无法解决,需要有人进行性帮助和引导的人群,而这些人群里肯定也包括了大学生。辅导员进行学生工作的对象也主要是在在学习内遇到了各方面问题且难以解决的学生。二者的服务对象是具有重合性。这一服务对象的重合性就意味着,社会工作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可以很好的融入辅导员的学生工作当中。
2.社会工作者和辅导员所承担的角色具有相似性。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比较多,主要是承担着治疗者、支持者、倡导者、协调者、管理者、沟通者、指导者、教育者、政策影响者等。而辅导员的角色主要包括有教育者、管理者、沟通者以及指导者等。由此可见辅导员与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意味着在实际运用社会工作理念的时候,辅导员不会难以理解或者遇到很多问题。因为本身二者的角色类似就意味着工作范围和工作方式也具有一致性。
3.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具有一致性。社会工作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尊重接纳、知情同意和案主自觉等,以学校社会工作为例,学校社会工作的对学生的服务就是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促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这与辅导员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促进学生发展成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理念和要求是一致的。[3]二者的服务理念都强调了要以学生为主,且都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保持尊重和接纳等。这一工作价值理念的相似性也就意味着,辅导员能很好的认同和接受社会工作理念,并愿意在具体的学生工作中运用其理念来完善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方法进行改革,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4.社会工作理念本身具备很强的操作性。虽然辅导员的工作理念与社会工作的理念具有一些相似性,但是社会工作理念更加完善,且专业性更强,其相关理念也经过了无数次实践的考验,对服务案主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理念的内容更加完整,操作性也更强。正是因为社会工作理念具备这么多优势,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才需要借鉴其精髓,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 高校辅导员在角色调试中践行社会工作理念的实践选择
(一)转变工作理念
要改善辅导员的现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促使辅导员进行角色调试,辅导员首先要做到转变自己的工作理念。首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辅导员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等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因此辅导员要树立新的工作理念,接纳将社会工作的理念融入学生工作的各种新的尝试。其次,辅导员要不断加强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在进行学生工作的时候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而要真正的从内心转变对自身角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
(二)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学生
在社会工作中,尊重和接纳案主是其基本的工作准则,也是进行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理念。辅导员在进行学生工作,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需求。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等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化的需求。[4]其次,辅导员还要做到接纳学生的缺点。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学生的身上。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对学生产生偏见,而是要先接纳学生,再试图了解更多学生有这种行为的原因。辅导员不能自己先排斥和厌恶学生,要保持一定的客观性,在尊重和接纳的前提之下开展学生工作。
(三)让学生享有知情权和自决的权利
辅导员在进行学生工作的时候,也应该让学生享有知情权和自决权。辅导员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能不顾及学生自己的想法,只由自己单方面决定所有的事情。比如,对于学生的问题需要寻求学生家长帮助的时候,辅导员在没有告知学生的情况之下就自己找了学生的家长来学校,这种方式不利于辅导员与学生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当学生找辅导员寻求帮助,辅导员首先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整个事件的经过以及明确学生的困境。在处理的问题的过程中也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尊重学生的意见,当辅导员决定对学生进行帮助,要寻求学生周边资源的时候,也应该事先告知学生。在一些与学生自身的利益关系比较大的问题上,辅导员不能帮助学生做决定,而是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自己进行决策。
(四)协调一切可用资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辅导员在进行学生工作的时候,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周边的资源进行整合。在分析学生产生的问题的时候,也需要注重社会环境因素。[5]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人际交往问题、寝室矛盾问题、贫困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等等。在学生向辅导员寻求帮助的时候,辅导员要整合一切可用的资源,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寝室问题,辅导员就首先应该了解该学生寝室问题发生的原因,如果是单纯的寝室不协调问题,就联系宿管部门帮助学生调换宿舍。如果在寝室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就应该通过学生的室友以及班上的同学,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近期的人际交往情况,也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寻求家庭资源。还可以与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联系,帮助学生改善人机交往问题。其次,当学生遇到经济上的问题,辅导员也可以帮助学生链接贷款资源和社会资助资源等。
结 语
总的来说,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的相关理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可以让辅导员树立正确的工作的价值观,具备一定的职业责任感和角色承担意识,避免在学生工作中只注重形式化而不干实事。在尊重和接纳的理念之下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使辅导员与学生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为学生链接一切可用资源,可以更好的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会遇到更多的难题,只要辅导员转变工作理念,不断适应自己的角色,就能更好的发挥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出新一代接班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国强,郁毅.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对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0-121.
[2]谢一帆.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缺失的思考[J].社会工作,2009,(5):33-35.
[3]郑木溪,邱晓毅. 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耦合性探讨[J].社会工作,2011,(11):58-60.
[4]陈艳,包俊林.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融入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6):25-27.
[5]石志强,司汉武.从“学生工作”到“社会工作”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新路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 (1):133-134.
(责任编校:呙艳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8-0055-02
收稿日期:2016-04-06
作者简介:李颖(1982-),女,福建莆田人,闽南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