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环境下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评估研究
2016-03-07黄艳
黄 艳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移动环境下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评估研究
黄艳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541004)
摘要:汉英翻译项目学习是在特定项目实战训练中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协作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学习方式。在移动学习的背景下,提出在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评价中,应以主体多样性、过程形成性、指标立体性和结果全面性为基本原则,并构建汉英翻译项目评估体系中的语言能力、元认知学习策略、多元智能和协作能力评估指标,为语言翻译项目学习的评估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移动环境;汉英翻译;项目学习;评估研究
1918年,美国教育学家克伯屈提出项目学习(Project Learning)[1]应建立在学生兴趣与需求的基础之上,由学生对项目学习的内容进行策划与实施,最后由师生共同完成评定结果。而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2]是远程教育学习和电子学习交互发展的结果。它借助于移动设备(如电脑和智能手机),实现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有效的双向式交流学习,依托于移动环境的语言教学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以真实性、完整性与实践性的汉英翻译项目学习则更能在移动环境的学习中发挥优势,实现自主性和终身性学习模式。同时,教育研究者们可多角度监控翻译教学质量,并依此来改进传统的汉英翻译教学评估体系。因此,对移动环境下汉英项目学习的评价指标和体系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移动环境下的汉英翻译项目学习评估的设计原则
1. 评价主体多样性原则。
在移动环境下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项目学习的策划、进行和评估都应是师生双向式交互进行,单一的评价主体不适用于这种以真实项目为依托,学生为行为主体的评估体系之中。在这一种学习模式中,评价的主体既可以包括教师评价,还可以将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纳入评估主体范畴,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邀请校内外翻译学者和专家对汉英翻译项目的成果进行评价,[3]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达到一种相对平等的新型互动关系,促进多样化主体的主客观评价融合。
2. 评价过程形成性原则。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克里芬认为应对人与教学过程的发展状态进行评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习反馈。学生的语言基础程度各有强弱,传统的语言翻译评估多以终结性的语言考试评价分数为判断标准,较难从一个长期学习过程来反映学生在汉英翻译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各项素质的提高,评价标准较为单一。移动环境下的汉英翻译项目应强调评价的及时性与动态性,实现多样化考核主体,并贯穿于项目最初的策划、执行、调整和评价整体过程之中,关注学生个体的潜力发展和实际进步,从较长的时间对学生在翻译实践各阶段的语言和综合素质表现进行跟踪评价,从而获得更为客观的评估结果,发现并解决问题,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感。
3. 评价指标立体性原则。
汉英翻译项目学习强调在真实的项目实践训练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翻译能力,同时,也要考察学生在协同翻译的过程中,搜集分析资料,语言加工整合、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反思调整以及团体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换言之,移动环境下的汉英翻译项目不仅只是单一的评价学生的语言翻译水平,还应对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所展示的元认知学习策略、多元智能发展和协作能力指标进行立体化的评估,运用各项能力指标较为综合地对学生素质进行评判与发展评价,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促进学生的翻译水平、创造性思维和协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4. 评价结果全面性原则。
在设计汉英翻译项目评价体系中,最关键之处在于对评价指标的分档设置和评估。要使评估客观全面,评价结果应包括主客观评价。主观性评价是通过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访谈来进行的综合性评估,可运用项目学习日志和评估表等手段;客观性评估则需要用量规和概念图呈现评价结果,运用五级制评分点来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综合能力进行客观分级评价。因此,在汉英翻译项目的学习实践中,应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进行较为全面、具体的学习评价,实现多角度、多侧面的综合考核方式。
二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评估设计研究
1. 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语言能力评估。
语言能力是汉英翻译项目学习评估最重要的一环,它通过翻译项目的成果直观地展现出来。汉英翻译项目的完成既有小组分工,也有协同翻译,因此,语言学习能力应包括项目成员个体评分和整体评分。
汉英翻译项目的个体评分以项目成员的分工翻译任务的语篇为评价对象,考察项目成员对翻译文本的词、句、语篇的语言处理。其中,词的语言处理能力是在允许适当的微“偏离”但仍保持汉英翻译的概念和人际意义功能前提下,以词块搭配准确性、术语翻译恰当性、词语拼写正确性为主要指标的能力评价;句子的语言翻译能力则以句子为单位,考察学生汉英翻译过程中对句子内容的完整性、语法的正确性、结构的合理性、意义的传达性等几方面所展现的翻译水平;语篇语言的翻译能力则要考察成员个体对源语文本的处理能力,其评价指标包括翻译语篇文本的形式对等、功能对等、情境对等[4]以及翻译修辞运用的能力,即学生再现源语语篇的能力。整体评分则以小组汉英翻译项目最终成果为评估对象,评价项目成果形式的完整性、内容的充实性、风格的统一性、语言的修辞性等指标。语言能力评价指标应以一定的权重,既顾及到项目小组的整体成果表现,也重视个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价值,激励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2. 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元认知学习策略能力评估。
元认知学习策略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息息相关,是支持和管理语言学习的间接策略,是一种源自于动机学习的自我反省和内在监控,使语言学习更具成效和自主性。
因此,在对汉英项目的评价中,应考虑学生在项目实施时的元认知学习策略能力。以学生的项目学习日志和教学观察等主观性评价为依托,按照元认知学习策略的计划、监控和评估三个阶段,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在汉英翻译项目的计划阶段,考察学生建立学习重点策略的能力,包括翻译计划的制定、重点难点的掌握、对已知材料的熟悉与运用等评估指标;在监控阶段,评价学生安排、调整学习的策略能力,将翻译计划执行进度、自我调整、学习监控、解决问题归为评价指标,客观评估其翻译学习的调整和监控能力,以保证项目能顺利地完成;在翻译项目学习的评估阶段,依据学生在完成翻译学项目之后的总结报告,设置自我评价和内省反思为元认知学习策略能力的评估指标。
3. 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多元智能评估。
移动环境为汉英翻译学习项目的进行提供了便捷的资源库和双向互动的平台,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评价应从三层阶段式的智能发展评价,即以五级评分制的概念图量规为评价依据,评估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文本加工能力和展示评价能力,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各个阶段的真实表现和水平。
第一层智能评价在汉英翻译项目的策划和准备过程中,考察学生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信息搜集的能力。其指标包括对源语文本的背景资料、翻译策略文献、相关影音、图表说明等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核实能力,翻译框架和摘要笔记的完整性也应纳入评价指标之中。第二层智能评价学生的文本加工能力,即在对所要翻译的文本的体裁、范式或模板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按照相应翻译范式对文本进行处理的能力。例如,对报纸模块进行汉英翻译时,其指标包括新闻性翻译主题选择的切题性、报刊版面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内容选择与安排的恰当性和图文处理的合理性等,以形成有意义的翻译信息整体。第三层智能评估学生的展示评价能力,通常是在汉英翻译项目的末期阶段。在协同翻译过程中,分任务完成的翻译作品应在项目小组内予以展示、讨论以及调整和修改,其指标包括翻译作品的自我评价能力、相互检查效度、小组评价能力、调整修改能力和提炼成果能力。
4. 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协作能力评估。
汉英翻译项目是真实而辛苦的语言实践训练,其策划和执行离不开多人合作。因此,小组团体协作是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在翻译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其协作能力各有千秋,因此,考察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应是项目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协作能力评估应采取自评和他评的方法,采取五级计分制,以人际交流能力、项目分工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团队激励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学生在汉英翻译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所展现的沟通、决策、协作、激励和问题处理方面的素质。同时,结合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观察法和项目学习日志,对团队中的意见领袖和项目积极执行者予以肯定评价,强调团队精神,培养适应于社会需求的团体协作能力。
三结语
对于汉英翻译项目移动学习方式来说,分数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指标,逐步增加集语言、元认知、多元智能以及协作能力为一体的多维度真实性评价,以多元立体的方式来评估学生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进一步探讨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才能推进语言翻译教学的深化改革,从而培养适应地方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Sally Berman. 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活动设计指导[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韩立龙. 移动网络学习[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
[3]彭飞娥. 基于项目式课程的学习评价——以英语项目式学习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 2016 (06):18-22.
[4]论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J]. 外语教学,2004(7):45-50.
Class No.:H319.3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Evaluation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Project Learning in the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
Huang Ya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Guangxi, 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project learning is to train the students’ language, thinking, cooperation abilities in some certain practical projects. In the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thesis proposes,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project learn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should include diversity of evaluating subjects, formation in process, stereoscopic index and overall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se principles, the thesis tries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with language ability, meta cognition, multivariate intelligence and cooperative ability index, so as to offer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 the language translation project learning.
Key words: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project learning; evaluation study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3-0094-3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移动环境下地方院校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分级设计与评估研究”(编号:2015C366)。
作者简介:黄艳, 硕士,副教授,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