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因论”的中国特色时政词汇英译策略研究
2016-03-07季明旸
季明旸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0064)
基于“模因论”的中国特色时政词汇英译策略研究
季明旸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0064)
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真实地反映出了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可以帮助西方国家读者了解中国现状,因此时政词汇翻译非常重要。将模因论应用到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翻译中,呈现中国时政词汇独特性。将中国特色时政词汇作为一个语言模因,总结出寻找时政词汇的对等翻译、引入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语言模因、将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翻译为地道的英语等有效的翻译策略,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特色时政词汇;模因论;翻译
一、模因论概述
近年来,模因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受到许多专家和学者关注。模因论是一种人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社会文化现象。1976年,牛津大学生物学家查理得·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 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模因”概念。他指出模因可以用来描述文化进化现象,和基因一样都遵从自然选择。他提出的模因论改变了人们关于文化发展和演变的传统观念。自此之后,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视角进一步阐释模因概念。1999年,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进一步完善了模因论,在其书中介绍了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和模因的一般选择标准。20世纪90年代末,汉斯·威米尔(Hans J.Vermer)首次将模因论引用到翻译领域。自此之后,很多研究关注的内容就是在翻译过程中基于模因论的翻译策略。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翻译在我国一直是热点问题。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模因论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来解释文化的演变。从模因论角度对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的翻译进行分析,将这些时政词汇作为一个模因或者模因复合体。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翻译可以作为模因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传播。
模因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文化元素或者行为体制”,可以通过模仿或其他非遗传性手段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其可以用来解释人与人之间文化传播。模因实质就是一种观点、行为或者思想即一种文化元素,在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通过模仿和复制进行传播。模因的传播需要经历四个不同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播。
(一)同化
模因复制起始于模因同化阶段。同化是寻找新的宿主的一个过程。模因应该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才能得到同化。模因要得到同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模因必须足够强势、明显,能够吸引宿主的注意力;模因必须符合宿主的认知体系;模因必须赢得宿主的信任。
(二)记忆
作为模因传播的第二个阶段,记忆就是指模因在宿主大脑中所持续的时间。换句话说,模因必须有能力停留在人的大脑中否则就不能称为模因。因此,模因在人的记忆中保留时间越长,就越有机会感染别人。
(三)表达
为了有效地和别人进行交流,在表达模因时,个体就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演讲、文字、图片、动作等等来获取别人认可。总的来说,宿主通过重复、持续地表达才使得大部分模因得以传播。
(四)传播
作为最后一个阶段,传播对于模因的复制非常重要。为了使模因成功地到达新的宿主就必须借助一定传播媒介。传播媒介包括很多形式,比如说书本、信件、图片、光盘等。模因从一个宿主到达另外一个宿主就需要传播过程,传播过程也被称为复制过程。模因的四个传播阶段是一个生命周期,循环进行,周而复始。这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依附的。
二、中国特色时政词汇定义及特征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影响也越来越全面。随之产生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时政词汇,这些时政词汇也随着国家政策变化而发展。
(一)中国特色时政词汇定义
对于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的翻译,不同的学者和专家所持意见并不一致,没有形成权威、统一的翻译标准。一方面,中国特色时政词汇是中国政治文献和政治信息档案中最活跃和最重要载体,是中国政治、科技、经济和意识形态整体发展和进步的产物。这些词汇见证了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中国特色时政词汇反映了汉语词汇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些词汇具有生动、简洁特点,可以展示中国不同阶段、不同社会和文化历史。因此可以把中国特色时政词汇定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词和短语,在党和政府的政治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可以展示出中国政治经济精神面貌,在国内外外交政策中广泛使用。
(二)中国特色时政词汇模因特征
政治领域翻译要求翻译的文档应准确、客观、简洁、标准化。中国特色时政词汇核心词汇和短语除了具有上面提到的特征,也突出强调自己的语言特征。
1.展示中国政治的独特性
中国特色时政词汇反映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发展政策和意识形态,这些内容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具有独特性。这些中国人都非常熟悉时政词汇,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存在。典型的例子有很多:“三个代表”(the Three Presents),“十三五发展规划”(the 13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rogram),“两个务必”(the Two Musts), “一带一路”(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等。
2.承载文化特征和内涵
中国特色时政词汇模因就是指那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政治词汇。例如:社会主义荣辱观(the Socialist Outlook on Honor and Sham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吃皇粮(Receive salaries from the government),党群关系(Party-masses Relationship)等,这些词汇模因都带有特定文化内涵,属于我国独有的词汇。
3.在英语中不存在对等翻译
一些中国特色时政词汇模因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翻译,这些独有的词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政治和文化的多样性。有些时政词汇模因在英语中存在着所谓对等翻译,但是他们代表的政治和文化内涵则是不同的。例如:“引进来”和“走出去”(“Bring In” and “Going Out”),台独(Taiwan Independence),“三个有利于”(Three Favorables), “三农问题”(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等,这些词汇在西方政治中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些语言模因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翻译。
三、语言模因与中国特色时政词汇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把源文化翻译为目标文化必须将语言作为文化传播载体。模因是文化传播和模仿的基本单位。模因与语言紧密相连又相互作用。作为模因的主要载体或者模因本身,语言受到模因非常大的影响。换句话说,模因促进语言发展,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复制传播模因自身。语言的功能就是传播模因。
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国特色时政词汇本身就是一个模因,也是一个模因载体。因此,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每一个中国特色时政词汇都承载着模因,或者模因复合体。语言模因要成功地得到复制和传播需要具备三个特征:忠实性、多产性和长寿性。也就是说语言模因要得到复制传播必须保证其内容复制后是真实的,而且可以在宿主脑中停留足够时间,具有多次复制特点。中国特色时政词汇作为语言单位,其传播就依赖于这些语言模因得到成功地复制和传播。
四、基于模因论的中国特色时政词汇英译策略研究
模因可以通过翻译进行传播。在模因论中,翻译就是指通过译者进行模因的跨文化传播过程。因此,中国特色时政词汇作为模因可以通过自身模因复制传播,也可以通过翻译手段得到传播。在模因论理论下,翻译就是指将源语言模因转换成目的语语言模因,是跨越国家之间的文化障碍,进行模因传播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模因,中国特色时政词汇可以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为了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相互了解,让中国特色时政词汇模因在目标语言中得到复制传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翻译原则。基于这些词汇模因的特征以及模因传播四个阶段的特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遵循忠实、连贯和易懂原则。就必须采用一些翻译策略。
(一)找出中国特色时政词汇英语对等翻译
毫无疑问,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例如:文化、社会价值观、宗教信仰、传统、生活方式等。汉语和英语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异。然而,一些单词、短语和表达方式在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方面都非常相似甚至相同。也就是说,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存在着很多相似性。因此在翻译中国特色时政词汇时,很多词汇的对等翻译可以作为时政词汇模因。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的对等翻译忠实有效地传达了其源语言含义,可以帮助目的语读者更好理解中国时政词汇,如果目的语读者可以毫无困难地理解中国特色时政词汇模因的对等翻译,那么这些模因可以快速地被同化、记忆、表达从而得到广泛传播。
从模因论视角看,源语言模因在转换过程中,它承载的信息在目的语中必须得到忠实展现。在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翻译实践中,可以找出源语言模因对等翻译,将其做为目的语的语言模因,使之在目的语中经历模因传播四个阶段,最终被目的语的受众记忆、表达从而达到传播目的。只要目的语文化和源文化中读者对于同一概念持有相同理解,那么这些概念的对等翻译就可以作为中国特色词汇模因。例如中国时政词汇“一刀切”,其含义就是采用相同方法或标准处理问题。英语中的“a sweeping approach”就是其对等翻译,和“一刀切”具有同样含义。因此“a sweeping approach”就可以作为一个中国特色时政词汇模因被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在翻译中,还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求同存异(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shelving differences);政务公开(mak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known to the public);综合国力(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可持续发展战略(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求同存异(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shelving differences)等。这些“英语表达”即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的对等翻译可以忠实地反映出源语言模因意义,都可以作为语言模因在目的语中成为一个固定用法,最终做为一个强势模因被人们记忆和表达。
(二)引入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语言模因
很多中国时政词汇模因在英语的文化意义和内涵上没有对等的翻译。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言形式、意义和发音不做任何改变,它是无法有效地将语言模因在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进行转换,就无法完成两种不同文化之间模因传播。在完全理解源语言模因意义基础上,译者应该将这些模因进行编码来传达源文化意义及内涵,使之符合英语语言和文化。为了让中国特色时政词汇模因在英语文化中得到保存和传播,译者可以直接引入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语言模因。
1.直译
从模因论视角来看,直译就是将源语言模因直接转换为目的语语言模因,在形式和意义上都不做任何改变。通过直译,源语言模因的原始形式和意义都忠实地保留在目的语语言模因中。当两种文化对于同一概念和社会现象不能达成共享时,一般就会采用直译方法。直译会使越来越多新词汇被引入到目的语语言中,从而目的语词汇越来越丰富。因此,通过将汉语模因引入到英语中的方法,可以将中国特色时政词汇唯一性和特殊性向西方国家读者忠实地展示出来,同时也使英语语言更加丰富。例如“希望工程”可以直译为“Hope Project”,这一表达方式已经成为一个语言模因,得到西方国家读者的认可和接受。作为一个成功的语言模因,“Hope Project”让西方国家的读者知道,这就是一个中国的公共服务项目,旨在给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带来学校。同样使用直译方法的还有“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房价调控”(housing prices control),“家电下乡”(home appliances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三个代表”(the Three Presents);西部大开发(Western Development);一个中国原则(One-China Principle)等。这些经过直译过来的英语表达方式,都是直接引用汉语的语言模因,保留了原有语言特征,得到了西方读者认可,从而使得这些英语表达方式成为语言模因,得到广泛使用。
2.直译加注释
很多中国特色时政词汇承载了一定中国文化,具有一定隐含意义,由于文化差异,西方读者很难理解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的隐含意义,这时为了避免误解,可以使用直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将注释作为目的语语言模因,用来提供更多的解释,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这些词汇。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西方文化里是个全新词汇,直译就很难让西方读者完全理解其承载的隐含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加注释将其隐含的意义表达出来,将其翻译为:“core socialist values (prosperity, democracy, civility, harmony, freedom, equality, justice, the rule of law, patriotism, dedication ,integrity, friendship)。采用注释加直译方法可以将“四个现代化”翻译为:Four Modernizations (the modernizations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national defens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三不”方针翻译为:the Principle of Three Don’t(don’t use a big stick, don’t label people and don’t pick on others’ faults)。“四个现代化”“三不”方针等,这些时政词汇都具有明显中国特色,在英语中没有对等翻译,直译可以保留时政词汇汉语语言模因特征,注释将其内涵以目的语表达方式展现出来,创造出英语语言模因。
总之,当中国特色时政词汇超出西方读者理解能力,这时就可以采用直译加注释方法,使其成为目的语文化中强势语言模因,从而在西方文化里被人记忆、保存和传播。
(三)将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翻译为地道英语
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词汇意义、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中国特色时政词汇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对等翻译,也不能将这些独特文化的语言模因引入到英语中,这时译者就应该将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翻译成地道英语,使得这些翻译过来的时政词汇的语言模因在目的语文化中得到传播。根据模因论,如果译者不能创造出让读者容易理解的目的语模因,这些翻译过来的表达方式便不能得到广泛传播。也就是说,在时政词汇翻译实践中,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更容易让西方读者理解,可以作为目的语语言模因,用来传达中国特色时政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译者可以使用意译方法完成汉英两种语言转换,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使得中国特色时政词汇内涵借助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创造出英语的强势模因,在西方文化中得到传播。例如,中国时政词汇“社会治安”,如果按照直译方法翻译为“social public order”,那么肯定会引起西方读者困惑。因此可以采用意译方法将其翻译为“law and order”,西方读者就能够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同样,使用意译方法的中国特色时政词汇还有很多,例如:小康社会(a well-off society), 讲政治(to be politically aware),三农工作(work related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以人为本(people-oriented),建设生态文明(to promote a conservation culture),计划生育(family planning)。这些英语的表达方式都已经成为了强势模因,经历了模因的四个传播阶段,在西方文化里得到广泛传播。
结 语
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直接反映了中国政治和经济方面发展及政策规定。忠实、准确地将其翻译为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模因论视角下,将模因论与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结合起来,将中国特色时政词汇作为一个语言模因,从中总结出实用的翻译原则和策略,促进中国特色时政词汇这一语言模因成功地在英语中得到复制和传播。但是本文还是存在着很大局限性,仅仅考虑了部分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翻译,对这些词汇的翻译没有形成体系。从模因论视角分析这些词汇的翻译仍然存在很大空间需要去改善,需要令人信服的理论来进行支撑。
[1] 陈丽.中国特色政治术语的特点及其英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2] 程镇球.政治文献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4(1).
[3] 陈晓莉,文军.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中的模因现象[J].上海翻译2011(2).
[4] 范香娟.模因论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J].语文学刊2009(7).
(责任编辑:张玉秀)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Political Te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JI Ming-ya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Zhengzhou Shuqing Medical College,Zhengzhou 450064, China)
Chinese political terms reflect China’s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and help the readers in western countries ge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itions of china. So it is important to translate these political terms correctly. Apply the theory of meme to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rms considering the Chinese political terms as memes.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Terms,such as finding English equivalents of Chinese political terms, introducing Chinese memes to English and changing Chinese political terms into idiomatic English expression.
memetics;Chinese political terms; translation
2016-04-29 作者简介:季明旸,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文学硕士。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语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
H313
A
1009-9743(2016)03-0011-05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