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农视角下习近平扶贫开发思维略论

2016-03-07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

唐 婷(湖南中医药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三农视角下习近平扶贫开发思维略论

唐 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摘 要:自习近平同志上台执政以来,其对于“三农”问题与扶贫开发问题的重视逐步显现。文章从“三农”问题的视角研究分析习近平扶贫开发思维的独到之处与实际特点,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起源发展亟待解决等一系列过程;研究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历史渊源,成败关键与思想特点;发现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历史源头;致力于精神脱贫,坚持基层领导,采取弱者先飞的实施策略才能解决贫困问题;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坚定的唯物史观、科学的辩证唯物认识论武装自己是其鲜明的思维特点。

关键词:“三农”问题;习近平;扶贫开发思维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习近平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日渐凸显,对于利用扶贫开发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布局逐步显现。在处理农村问题解决贫困方面,习近平同志自上任以来多次深入贫困生地区调研,并发表一系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讲话。这些讲话中已经开始清晰明确的表明了现阶段中共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和与战略步骤,进一步丰富扶贫开发理论,完善了“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思想。为表明我国向贫困宣战的决心,我国于2014年将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而“三农”问题历来就是重要农村工作的核心与重点,农村一向是贫困问题集中的地方,所以站在三农视角下研究习近平扶贫开发思维是较为准确的。

一 基于“三农”问题的成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会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创建发展也必然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也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依据共同富裕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少数人富不算是共同富裕,大多人富才算是共同富裕。可见共同富裕是最终解决贫困问题的基础,也是习近平提出扶贫开发思维的历史渊源所在。之所以要将共同富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贫困问题的基础,将其作为三农问题视角下扶贫发展思维的根源所在,主要是由于当前“三农”问题与贫困问题两者在中国的社会中是交织在一起,“三农”问题中包括着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在我国农民阶级中,目前贫困问题仍是较为突出的。一方面我国贫困人口众多,主要是偏远地区农民;其次贫困程度较深,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生活较为艰难。正是由于上述两个重要的原因,所以目前政府面临的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千百年来,农民、农村始终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主体与根据地。中国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农民阶级的推动与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农民阶级思想的进步变化。每一次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包括农民阶级。同时农民作为社会的底层必然受到贫困问题的困扰几率比较大,可以说历朝历代农民阶级都是贫困人口的主体。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胜利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包括农民阶级参与下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可以说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农民阶级的努力。关于农民对中国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农民——这是中国军队的来源,是中国工人的前身,是中国工业市场的主体,是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是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农业作为物质生产载体,是国民经济基础,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基,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而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而农村是农民居住地和农业生产区,建设美丽新农村是农民的梦想也是我国政府的理想。因此,中国共产党五代领导集体对与“三农”问题与贫困问题都较为重视,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和价值目标。另外作为中国所有民族、阶层、地域共同进步的目标,共同富裕有着深厚的群众与民意基础,可以说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的标志与美好愿望。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在革命老区、全国重点贫困县河北省阜平县看望困难群众时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共同富裕实施途径。而这一过程中,最为艰巨最为繁重的任务在于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使农民富起来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建成。可见在习近平看来,农村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对于建成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至关重要。中国现在的小康是不完全、不均衡的小康,在小康的程度上,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打破这些发展不均衡,建立惠及全民族的全面富裕、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小康社会。建成的小康社会必然需要体现当前的社会主义原则及中华民族理想,必然具有较为稳健的社会发展基础,必然能树立较为强健的社会主义理想,必然能够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积极性。“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不补齐短板,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认为,扶贫工作刻不容缓,时不待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贫困地区与群众要成为重点关注对象,要与全国人民共同前进,不能掉队。

二 基于解决“三农”问题可行性

习近平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同样重要的。在进行上述两项重要的建设时不能厚此薄彼,应该两手都要硬,给予二者同样程度的重视,将其放在对等的地位。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在我国社会主义蓝图建设过程中,历代领导人一直将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战略的高度,将其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灵魂。作为国家的重点执行战略,扶贫开发思想在我国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自明。贫困地区要想改变原有贫困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将建设良好的精神风貌摆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精神追求,形成良好的精神风气。可见,在习近平相关扶贫开发思维中精神文明建设是较为重要的,也是确保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之所以将其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强调在开展扶贫拓展过程中应该确保该地区形成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一方面是由于人民要想过富裕生活,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的丰盛也包括精财富的富足。另一方面,脱贫致富是一个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摆脱贫困的同时也积极改造了主观世界,使精神文明更加丰厚。贫困地区由于底子薄,自然资习近平扶贫观的灵魂精髓:精神脱贫。

习近平认为扶贫开发思想的实践基础为基层领导。坚持基层领导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使贫困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这一方面是由于贫困地区在党的领导与群众的政治参与方面较为薄弱,另一方面是由于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离不开基层领导的支持与配合。基层领导要在解决“三农”问题与贫困问题方面发挥主要作用,作为主导力量立志解决农民农村的贫困问题。习近平认为在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党一定要保持坚强的领导,只要保证党的坚强领导才能确保贫困地区走向共同富裕。如果没有坚强过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难以宣传、执行和具体有效落实,就难以将党员干部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就难以将贫困地区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劲往一处使,共同对抗贫困。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核心,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党在脱贫事业上凝聚力的强弱,关系到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发挥,农村改革越深入,扶贫工作推进力度越大,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要越强化,需要站在扶贫和改革的“前台”和“前线”。

习近平扶贫发展战略的历史起点就是坚持弱鸟先飞,不断督促贫困地区转变思维,不能“安贫乐道”、“穷自在”。习近平同志认为贫困地区人民要解放思想、解放观念,淡化“贫困意识”自信自强积极谋划,找出路解困难为拜托贫困而努力。之所以要淡化“贫困意识”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贫困意识容易滋生自卑心理、“等靠要”思想,不能很好的打开思路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发挥自身优势,摆脱贫困落后的境况。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以“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精神看待脱贫问题。弱鸟先飞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具有可行性的。之所以要提高贫困地区弱鸟先飞的勇敢意识,就在于利用弱鸟先飞这一契机,推动相关贫困程度较为严重的地区发扬人民的首创精神,敢想敢干敢成功。转变落后意识,发扬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不被自身的落后与贫困所吓倒,实现“先飞”位置转变。

三 基于解决“三农”问题紧迫性

众所周知,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其中就包括对立统一关系研究论述。习近平认为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较为普遍的对立统一关系。而习近平正是通过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去看待扶贫开发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表现出的特点。困难与机遇,压力与动力是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几点关系。习近平强调应该辩证的看待当前的贫困与落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贫困和落后是压力是困难,也是动力和机遇。要想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力量。同时针对农村地区的贫困落后,习近平强调在对应的扶贫开发过程中应该主义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充分联系群众为民办事,做到“深、实、细、准、效”。

参考文献:

[1]牛若峰.中国农业的变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2]钟甫宁.我国能养活多少农民?——21世纪中国“三农”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3,(7).

[3]周全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研究述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4]柯武刚,史温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责任编校:周欣)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6-0059-02

收稿日期:2016-03-10

作者简介:唐婷(1985-),女,湖南邵阳人,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五个坚持”做好“三农”工作
《走进三农》电视栏目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