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致肝损害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2016-03-07张燕杨树利张红蕊高欣徐志巧
张燕 杨树利 张红蕊 高欣 徐志巧
乳腺癌化疗致肝损害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张燕 杨树利 张红蕊 高欣 徐志巧
目的研究乳腺癌化疗致肝损害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83例乳腺癌化疗致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干预组(42例)。常规组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常规保肝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患者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的差异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常规组(75.61%)(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肝功能的ALT、TBIL、AS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肝功能的ALT、TBIL、AST等指标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乳腺癌化疗致肝损害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可行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肝损害,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乳腺癌;化疗;肝损害;异甘草酸镁;可行性
目前,乳腺癌成为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危害性大。化疗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化疗药物可带来肝损害而导致治疗中断,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有必要寻求可减轻化疗肝损害的药物[1,2]。本研究对乳腺癌化疗致肝损害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4年3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83例乳腺癌化疗致肝损害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且在化疗后出现中度以上肝损害。所有患者化疗前无肝病史,2个月内未使用导致肝功能损害的药物和毒物,无短期大量饮酒史或长期饮酒史。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干预组(42例)。干预组患者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47.34± 10.13)岁。体重42~79 kg,平均体重(57.35±10.25)kg;常规组患者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47.18±10.27)岁。体重42~77 kg,平均体重(57.14±10.6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出现中重度肝损伤后停用化疗药物,常规组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常规保肝治疗,每次将1.2 g还原型谷胱甘肽加入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异甘草酸镁治疗。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mg+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患者肝功能的ALT、TBIL、AST等指标差异及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ALT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ALT降低≥50%;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常规组(75.61%)(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的ALT、TBIL、AST等指标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肝功能的ALT、TBIL、AS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肝功能的ALT、TBIL、AST等指标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干预前后肝功能的ALT、TBIL、AST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干预前后肝功能的ALT、TBIL、AST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时期 ALT(U/L) AST(U/L) TBIL(μmol/L)常规组 41 干预前 45.28±9.32 50.32±9.51 9.58±2.87干预后 79.23±11.65a 83.46±12.31a 22.58±5.42a干预组 42 干预前 44.83±9.45 51.24±9.44 9.61±2.90干预后 65.15±10.43ab 68.75±11.12ab 18.22±4.93ab
3 讨论
化疗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和相关代谢产物可通过血液循环对患者肝脏产生影响,产生氧自由基、氧化物等,可损害肝细胞膜和线粒体,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导致患者肝功能受损,发生药物性损害和肝坏死[4]。
在治疗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有活性巯基,其可结合氧自由基,对肝组织氧化进行抑制,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而异甘草酸镁可有效清除肝脏毒性物质,对肝细胞膜进行修复,还有抗肝纤维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5,6]。异甘草酸镁可作用于激素受体,对钙离子内流进行抑制,还可调节胆碱能神经兴奋性,属于一种肝细胞保护剂,抗炎效果确切,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纤维化等作用,可促进转氨酶水平的迅速降低。异甘草酸镁还具有类糖皮质激素作用,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减少化疗副作用,抑制血清转氨酶升高,减轻肝损害程度[7]。
本研究中,常规组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常规保肝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异甘草酸镁治疗。结果显示,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常规组(75.61%)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肝功能的ALT、TBIL、AS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肝功能的ALT、TBIL、AST等指标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乳腺癌化疗致肝损害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可行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肝损害,未增加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1]余晓,邓敏,张戡,等.异甘草酸镁在治疗乳腺癌化疗致肝损害中的价值.浙江临床医学,2015,24(7):1162-1163.
[2]李志宏,郝磊,孔佩艳,等.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88-89.
[3]闫玉兰,莫永森,张冬梅,等.异甘草酸镁对化疗药物致初治胃肠道肿瘤患者肝损害的预防作用.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3):204-208.
[4]叶建新,黄永健,郑炜,等.异甘草酸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时的保肝作用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3):42-44.
[5]徐茂忠,徐昕,赵钰,等.异甘草酸镁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5): 95-96,102.
[6]陈蕾蕾.异甘草酸镁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肝损害的效果观察.肝胆外科杂志,2015,23(5):364-366.
[7]苏坤华,李杰.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损害的防护作用.中国医药,2012,7(9):1117-11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113
2016-09-09]
475000 开封市中心医院肿瘤诊疗中心(张燕张红蕊 高欣 徐志巧);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影像教研室(杨树利)
徐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