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师型”教师结构性素质的四个层面

2016-03-06邓一平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识双师型双师

邓一平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双师型”教师结构性素质的四个层面

邓一平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术界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特征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而对“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要求却缺少深度研究。即或有学者涉猎此类话题,但往往也是对关键性的内容轻描淡写,根本没有从“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内在性要求出发来潜心发掘。从人的身体心理、文化学识、技术技能、思想道德等构成性素质看,“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四个层面是不可缺少的,即:身体心理素质是基础;文化学识素质是本钱;技术技能素质是标识;思想道德素质是境界。这应成为“双师型”教师结构性素质的显著标志。

双师型教师;结构性;素质;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国家倡导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来,全国教育界随之兴起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特征以及如何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讨论与研究。纵观20余年的研究,至少取得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实绩。

首先,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已基本达成共识。国内学者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解释,曾众说纷纭。有学者将学界探讨的观点总结为五类。其一“双职称说”,即“双师型”教师在同一专业技术系列中相对应两种职称的教师。其二,“双证书说”,即既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又具备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三,“双素质说”,即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于一体,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其四,“双能力说”,即既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能力。其五,“双来源说”,即教师一方面来源于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另一方面来源于企业事业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等。[1]也有学者根据前人的释义,归纳指出“双师型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科技成果,能够胜任高校专业理论教学,同时又精通相关行(专)业工艺原理和实务机能,熟悉生产实践,能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开发,具备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2]这就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上强调了“双师型”教师的全面性与综合性。还有学者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操作经验,既是教师又是专业技术人员,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型教师。”[3]这又重点突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复合型特征。不论把“双师型”教师界定为何种意义,也不论作出何种解释,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双师型”教师一定要具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具备有行业、企业的实践性的技术技能或具有实践教学能力。这是学术界达成的共识和形成的基本结论。

其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主要体现在: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培训;制定激励制度;改革陈旧机制等。

再次,对“双师型”教师素质结构性特征与要求的研究。“双师型”教师素质的结构性特征,有学者从知识结构的三个维度概括为三个层面:具有学科知识多元化的“复合性”知识结构;具有更新能力的“开放性”知识结构;具有创新意识的“创造性”知识结构。[4]从学理角度看,虽然三个层面总结了“双师型”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所体现出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创见性,但并不全面。因为“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实质性结构没有涉及,还不能完整体现“双师型”教师的素质。那么,“双师型”教师应具有哪些素质要求?一般认为“双师型”教师既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又要具有实践性、技能性等特殊素质。所以,有学者把“双师型”教师素质认定为“具备基本的教育素质和职业工作素质”。[5]将“双师型”教师定位为两种结构性素质。第一是教师职业素质:要求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科学知识素质等。第二是职业教育教师特殊性素质:实践性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创新教育观等。[3]从两种结构出发,归纳八个层面的素质要求,可以说相当全面。但割裂了一个人的素质的整合性。对人而言,这两种结构性素质是集中在一起的,若强行分离,反而不利于素质的整合养成。也有学者把“双师型”教师的结构性素质提炼为六个方面:师德素质、师识素质(包括素质意识、质量意识、教学意识、教改意识和竞争意识)、复合素质、科研素质、创新素质、合作素质。[6]表面看内容涵盖较多较广,但有些内容又重复交叉在一起,并不完全合理。如“师识素质”与“复合素质”就多有交叉。还有学者把“双师型”教师这种结构性素质构成概括为五个层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素质、具有社会协调、沟通和组织的素养、具有行业管理能力、具有创新精神。[7]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对教师的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素质视而不见,仍然存在着不全面性的缺憾。

其实,无论“八个层面说”,还是“六个层面说”,或是“五个层面说”,都有不足之处。因为从素质的内涵看,人的素质是指一个人在身体肌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既包含有先天性生理方面的内容,又有后天培养养成性的东西。如果只是注重后天养成性素质,那显然是不科学不全面的,而且从结构性构成要素分析,明显存有遗漏。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结构性素质还值得仔细研究,认真探讨。我们认为“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教师的身体健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文化学识素质、职业技术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在要求。所以,“把握教师素质要求的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教师素质的合理结构,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8]下面拟就“双师型”教师结构性素质要求这一专题进行探讨。

一、身体心理素质是基础

1.身体心理素质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性

身体在很大程度上与先天遗传有密切关系,但后天的锻炼也相当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常常为我们挂在口头,并作为口头禅,实际形象地揭示了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从事各种工作的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教师身体不好,经常带病工作,其精神可嘉,但并不是理想的“双师型”教师,也不是最佳的“双师型”教师人选。若教师身体不健康,肯定会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这是毋庸质疑的事实。同时,我们还要重视教师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又是“双师型”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如果没有抗压抗挫的能力,在节奏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一个教师若存在心理障碍、有忧郁症、自闭症、神经质,那肯定是胜任不了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岗位要求的,也是做不好“双师型”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睛、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喜欢训斥人、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常,这肯定不适合做“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主体责任人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强调“双师型”教师身体和心理两者健康的重要性。只注重身体健康,而不顾及心理健康,或者只看重心理健康,而不重视身体健康,这都是背离“双师型”教师基本的素质要求的。身体心理素质,在整个“双师型”教师素质结构中,是处于基础性的层面,这一基础性的层面缺失,必然影响到“双师型”教师其他素质的建构和养成。“身体心理”这一大厦基础不牢,就会导致“双师型”教师素质结构性的断裂。可想而知,基础性素质是非具备不可的。

2.“双师型”教师身体心理素质的实践操作

如何把握“双师型”教师身体心理素质要求,这是职业学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学校要把握好教师的入口关。这一点,职业院校责无旁贷。所以,职业院校招聘教师时,必须强调入职教师的身体健康。如果这一关不把握好,这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的态度。讲到身体健康,这里有一个误区要澄清。就是有的学校不愿意录取有残疾的人来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身体有残疾,但只要能胜任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能够动手实践,具有实践教学能力,那是完全可以受聘担任“双师型”教师的。我们不得借口身体残疾的原因而将这些人拒之于门外。身体不健康,是身体有病,无法胜任繁重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残疾是生理缺陷,只要不是口吃,语言表达清晰流畅,不影响教学工作,对这样的人,若符合“双师型”教师的其他条件,就可以招聘加入教师队伍。所以,对身体有病的人和身体有缺陷的人,要予以正确区别的对待。其次,对入职的教师,学校更要关心体贴,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改造,要提供给教师锻炼身体的场所,使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关注和跟踪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要专门建立教师的心理健康档案。“不以物喜,不以物悲”,教师的情绪是自己能够调节和可控的,他才能适合“双师型”教师这一岗位的特殊要求。但学校必须有公正、公平、公开的制度,确保教师有树立良好心态的氛围,防止教师心态失衡和走极端。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肩负着培养人成长成才的工作;而成长成才必然包含着心理的健康,心理不健康的人一定不能称之为成熟的“成长”,更不能称之为“人才”。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心理不健康,焉能教出好学生?各个职业学校要仔细关注“双师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假若坐视不管,那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所以,我们认为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是“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基石。

二、文化学识素质是本钱

1.文化学识素质的含义和重要性

文化学识素质指的是教师所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与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从“双师型”教师结构性素质要求来衡量,教师的文化学识决定了他的发展潜力,决定了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影响力。教师有没有本事或本领,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双师型”教师是依仗这一本钱来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因而,“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宽广渊博的学识。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老师的文化学识也不为过。“双师型”教师队伍中一定要杜绝“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就会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把对教师的文化学识要求提炼为“扎实的功底”。[9]文化知识是教师这个职业的根本要求。教师没有学识焉能教好学生?学生佩服的教师,就是文化学识功底扎实的人。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高地,一所名校必然汇聚着大批具有文化学识高水平的名师。

2.“双师型”教师文化学识素质的养成

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文化学识素质是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的。首先在准入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职业学校招聘教师时,就对文化学识素质有硬性的条件规定:硕士以上学历,或者全日制本科毕业,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在生产性企业具有实践经历的人员。这里,文凭虽然不能代表文化学识,但作为准入条件,也是十分必要的。现代社会,一个人没有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没有接受学科专业的文化培养,其后续发展与后劲就会乏力。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准入条件必须设置一定的门槛,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来职业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学者强调“双师型”教师的“行业素质”,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具有某一行业的知识、实践经验,使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能给学生更多的案例和感性认识。有学者主张“双师型”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就是看重教师的技术技能,教给学生真本领,而不是抽象、空洞、枯燥的理论。文化学识不能片面理解为书本理论知识,而应该作为全面衡量一个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标准,只有这两方面条件都具备的人,才能称之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学识素质。如今,有些职业学校的管理者不唯学历,但更为看重“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或者动手动脑的能力,我们认为这是有其合理成份的。“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实践教学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条件。文化学识素质,这是作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其次,学校制定鼓励“双师型”教师继续学习的制度。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的文化学识不能仅停留在高等学校所学到和掌握的知识。在社会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即使教师能胜任教学工作,也还要不断地充电,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深入生产实践第一线,掌握过硬的本领,否则,就达不到“双师型”教师岗位的职业应用能力的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行业企业再深入,是“双师型”教师文化学识素质的终身要求。

三、技术技能素质是标识

1.技术技能素质的涵义与重要性

职业教育强调技术技能素质,就是指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某一产业、行业的技术技能岗位的要求,使学生尽快适应自己工作的岗位,真正解决“学”与“用”脱节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某一技术技能,那理所当然,教师首先自己需要具备和掌握这种技术技能素质。教师要成为行家里手,就是技术技能素质要求的具体体现。“双师型”教师没有这种本领,那无疑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从“双师型”教师素质结构看,技术技能素质是这一结构性的桥梁和纽带。技术技能素质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师的一个短板,为确保“双师型”教师素质结构的完整性,我们对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过去,我们从职业技术技能的角度,对教师职业提出了三项素质要求。分别为:说一口流利的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娟秀有力的好字(又称之为“三笔字”,即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写得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这就是对教师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这三项职业素质要求可以说代表了教师的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标志。如果我们把“双师型”定义为“教师素质+行业素质”,那么这种释义显然是狭隘的,也不适应现代职业发展的要求。从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三项职业素质要求也代表不了“双师型”教师职业技术技能素质的全部之和。因此,要教师适应现代职业发展的要求,就需要加强教师技术技能素质的提升。

2.“双师型”教师技术技能素质提升的要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新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被广大教师们广泛运用。除了上面的三项职业技能要求,“双师型”教师职业技术技能的核心素质就包含有教育教学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建设数字资源库的能力、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教育教学能力,我们称之为“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基本业务能力,这种能力是指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能力,体现为教师管理和掌控课堂的水平,能够把肚子里的“货”全部交出来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但也有个别老师满肚子的“诗书”,就是倒不出来。所以,教学能力,对“双师型”教师实在太重要。多媒体课件制作,包括微课、慕课、PPT等制作,视频、音频、动画编辑、文字处理等剪辑技术,同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性教学手段。教师把平常收集的教学资源按照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然后借助互联网技术挂在网络平台上,或利用移动平台,发到学生手机终端或APP终端,供学生学习,与学生互动,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予以解答。借助互联网平台、移动终端建设数字资源库,成为“双师型”教师的一门基本功。教学方式方法,又可以称之为教学艺术。“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它因人因时因地而不断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因人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利用翻转课堂形式,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使教学内容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为学生指点迷津,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完全改变了教师大包大揽的方式,克服了课堂上满堂灌的弊端。教学既然是艺术,就有一个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这就说明只有具备了这些技术技能的人,才能做“双师型”教师。为此,我们对“双师型”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能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练就一手好字、写得出好文章、教学业务能力强、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技术娴熟、课程数字资源库建设完备、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等等。所以,做一名称职的“双师型”教师并不容易,他要掌握的本事与技能实在太多,其中技术技能素质是“双师型”教师的外在标识,根本不像我们某些学者所解释的“双师型”教师意义那么简单。

四、思想道德素质是境界

1.思想道德素质的涵义与重要性

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必须要求具有正确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师德。正确的思想品德指的是具有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为师的德行。这两者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决不是过高过分的要求。因为“双师型”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事业无人继承不行,事业被思想不正确的人或道德品质败坏的人继承更不行。这也是我们把思想品德素质放在重要位置的根本原因。对生活悲观绝望的人,看破红尘的人,传播邪教思想的人,杀人强奸抢劫之类的刑事犯罪分子、恐怖分子等,能够担当“双师型”教师吗?回答是否定的。全国所有职业学校一定要对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表现等进行审查,否则,用了一个思想品德有问题的人,就会出大事。只有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等正确观点和信仰的人,我们才欢迎他们加入职业学校教师的队伍。这就是对“双师型”教师思想品德素质的基本要求。

2.“双师型”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途径

“双师型”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那么,“双师型”教师如何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养成良好的师德?首先,教师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信仰观和价值观;高度重视政治思想的提升与世界观的改造。其次,教师要模范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遵法守法践法,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向学生灌输和妄议与党中央要求不一致的思想和言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再次,教师要言传身教,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讲台讲课有规矩。此外,教师要具有辨别美丑是非的能力,对学生要有正确的引导;教师要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所以,“双师型”教师一定要达到这些素质要求,假若达不到这些思想政治素质要求,那肯定不配“双师型”教师的称号。“双师型”教师要做到名实相符,就必须具有和达到这些政治思想和师德素质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是“双师型”教师终身追求的一种境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要想具备“双师型”教师结构性素质,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具备上述四种素质的人,才能从事“双师型”教师的岗位工作。但是否具备了这四种素质的人,就一定能做称职的“双师型”教师呢?答案是:不一定。虽然你具备了这四种基本素质,这只能说明你具备了当好“双师型”教师的潜质,但并不代表你一定能做称职的“双师型”教师,因为好的“双师型”教师或者说称职的“双师型”教师还有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老师提出了“四个”评判标准。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好老师的“四大”标准,意义重大。关于如何做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这一话题,我们将另辟专文来进行研讨。

[1]冯红霞,王双巧.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及其对策[J].职业与教育,2013,(18).

[2]盖林海,史召坡.地方高校转型中“双师型”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6).

[3]谢明荣,赵思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构成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8).

[4]张广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

[5]肖凤翔,张驰.“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

[6]徐汉峰,田寿永等.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素质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7]柳福玲,姜男.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4).

[8]苗光宇.近十年来教师素质要求研究述评[J].学理论,2011,(34).

[9]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10.

On the Four Lays of the Structural Quality of Double-certificated Teachers

DENG Yi-ping

Since the mid 1990s,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had widespread and profound discussions on the connotation, features and construction of double-certificated teachers. Yet there’re fewer deep studies on the quality of the double-certificated teachers. The quality of the double-certificated teachers should cover four essential aspects, namely,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culture and knowledge quality, technology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standards. These should be the remarkable signs of the double-certificated teachers’ structural quality.

double-certificated teachers; constitutive property; quality; demand

2016—06—25

邓一平(1989— ),女,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硕士。

G715.1

A

1009-5152(2016)04-0079-05

猜你喜欢

学识双师型双师
为学与做人
做一个有理想有学识有诗意的教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校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