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对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影响的思考

2016-03-06潘正昌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一带一路

王 莹,潘正昌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政史教研室,海南 海口 570208)



“一带一路”建设对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影响的思考

王莹,潘正昌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政史教研室,海南 海口 570208)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伟世纪工程,为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具有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地域特色,将不同民族文化精华融入现有教学内容中,借助在线教育促进跨文化交流,引导学习者形成开放、积极、合理的跨文化认知与理念,增强跨文化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主动适应企业“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巨大优势,加强对学习者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教育和培训,提高学习者对跨国事务认知能力和国际竞争综合能力,为破解“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人才瓶颈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一带一路;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丝路精神;职业能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现代远程职业教育,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启动,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众多企业抱团出海、国际产能合作、贸易与投资对接,无一不需要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为之提供大批适应境外工作需要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支撑,这为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拓展发展新空间,寻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契合点,构建面向“一带一路”建设项目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文化交流功能,推动中国教育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一带一路”建设给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契机

(一)丝路精神有益于提升教育传播价值理念和文化内涵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举措,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倡议,为“一带一路”建设指明战略方向。“五通”是一个有机辩证统一体,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促进,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关键基础。“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习近平:《中国不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京华时报》,2014-07-05。。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是开展 “一带一路” 建设社会基础,通过开展教育文化交流,互学互鉴,促进文化交融、价值观理解和渗透,加深彼此了解与认识,让沿线国家更多的人民了解真实的中华文化,恢复几千年来的民间友好关系。明确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丝路精神基本理念*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人民日报》,2014-06-06。,减少沿线国家政府和民众对“一带一路” 建设误读甚至曲解,增信释疑,夯实民意基础,为其他“四通”更深层面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和长久保障。

(二)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丰富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教育资源

“一带一路” 沿线几十个国家、几十个民族、上百种语言并存,位于古代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等东西方多个文明交流之地,是佛教、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等众多宗教交错之地,具有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地域特色。这么多民族、文化、宗教,如果没有互相交流理解,很难完成“一带一路”新的建设任务,这就需要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和传统风俗,将不同民族文化精华融入现有教学内容中,通过跨文化教育促进文化交流,让学习者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习俗、民风民情、地理环境等,增强对不同民族文化认识与认同,倡导对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尊重与接纳。如2000多年前,中国汉代张骞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凿空”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大门,开辟出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促成不同国家、民族、部落在经济政治、商业贸易、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方面互相交流,使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此融汇,缔造了博大精深的古丝绸文化,成为中西方人民广泛认同的敢为人先典范人物。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帕拉西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古丝绸之路成为文明沟通桥梁的代名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多民族文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引导学习者形成开放、积极、合理的跨文化认知与理念,增强跨文化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企业“走出去”战略有利于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跟着市场走,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要与国家利益和国家海外利益相伴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应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和落实,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给我国职业教育毕业生带来更多参加境外项目工程建设或到境外工作就业机会。如作为我国主导的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TD-LTE实现了中国在信息通信领域首次引领全球产业,目前全球仍有大量国家未建设4G网络,TD-LTE“走出去”市场空间巨大。据保守预测,TD-LTE“走出去”5年内可实现4000亿通信制造业出口额,间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达2万亿元,增加国内就业岗位近80*孙喜保,李丰:《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走出高精尖?》,《工人日报》,2015-03-18。万个。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走出去企业急需大批了解国际经济贸易原则,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和职业人才。因此,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应主动适应职业变化和国内外劳动市场变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优势,发挥在传播知识、实施企业培训方面覆盖面广,教学内容、手段形象直观,资源多样性长处,提高学习者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二、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优势

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这主要因为其自身特点与独特优势。以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文译作慕课)为代表的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以计算机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教育资源丰富、在线课程共享、培训覆盖面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学习自主方便快捷等优势,将职业教育、培训教育、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成人教育等融为一体,扩大了远程职业教育范围,延展了远程职业教育弹性,为“一带一路”建设者提供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教育服务,构筑培养“一带一路”建设人才 “立交桥”。

(一)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开放性,是远程职业教育最基本优势和特征

远程职业教育根本目的就是为一切有学习需求的人提供受教育机会,满足学习者不同学习需求。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开放性首先是对学习对象开放,任何人不分国别、民族、职业、经历、年龄等,只要有时间、有网络都可以学习;其次是对学习过程开放,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选择任意喜欢的课程及学习进度进行学习,学习方式灵活;再次是对学习资源开放,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课程以其在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免费接受海量学习资源的平台,实现了网络课程全球共享,促进了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内容浩大,需要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约44亿人,15~64岁人数占比平均为67.5%,其中有21个国家劳动力人数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劳动力资源极为充裕,“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企业有1万多家,但企业和高校合作办学的还不多*瞿振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光明日报》,2015-08-13。。面对众多学习者不同的教育诉求,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能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有效教育形式,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利用不断发展信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虚拟与现实结合,提供丰富、共享、能即时更新、即时下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

(二)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自主性,是远程职业教育鲜明特点

数以亿计的劳动者需要学习,不可能都到校园内来学习,只能把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方式送到他们身边,让学习者便捷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如“中国大学MOOC” 自2014年5月8日推出以来,短短两个月时间,用户量达50余万,用户主体以18-34岁年龄段为主,上线79门课程,涵盖文艺哲史、经管法学、工程技术、农林医药、基础科学等不同学科,每门课程都详细列出课程概述、证书要求、预备知识、授课大纲、参考资料等事项,用户可根据要求选择所需课程*参见:http://edu.163.com/14/0715/15/A174JED100294MPB.html,2014-07-15。。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突出学习者主体地位,采取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学方法,学习者只需要依靠互联网、电脑或其他上网设备就可以参与学习,学习者在教师帮助和指导下独立学习视频等教材,并完成视频后配套的习题进行自我检测,有助于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实现有意义知识建构,促使学习者主动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进步需求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需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人才支持。

(三)现代远程职业教育高效性,是远程职业教育显著功能特征

首先,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信息、知识呈爆炸式膨胀,现代社会专业发展非常迅速,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竞争日趋紧张激烈,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人们事业、生活的第一需要。在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中,学习对象主要是在职成人学习者,为适应社会变化,为生存和职业发展,学习者虽然已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但仍需不断更新自己知识储备,跟踪行业动向,通过互联网教学资源学习,不断吸纳新知识,将学习与工作系统持续结合起来,并在实际工作操作环境中,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检验,增强对学习的理解体会,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目的。因此,相对初学者来说,他们学习效率要高效许多。其次,以慕课为代表的最新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模式给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更好、更便捷学习模式。视频是慕课授课内容主要载体,它的长度一般都在5-10分钟左右,学习时间控制在学习者注意力较集中范围内,符合学习客观规律,每段视频讲授一个知识点,可以很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减小内在认知负荷,提升学习效果。“一带一路”建设者在社会生活大舞台上,大多同时扮演着职业者、夫妻、父母、子女等不同身份角色,多重身份角色决定了他们学习精力和时间的紧张。碎片式慕课学习每次不需要很长时间,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者利用间隙时间观看学习,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学习效率。

三、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思考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一项重要的中长期战略,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要认清自己新机遇与新责任,发挥优势特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知识和技能支持,积极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一)以丝路精神为引领,培育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价值理念,增强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文化交流功能。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亚欧非65个国家(含中国),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地缘政治局势与地缘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文化差异巨大,是国际大国角力的敏感区域。“一带一路” 战略自提出以来,受到许多国家积极响应并要求参与共建,但是也有些声音臆测“一带一路”,质疑中国此举是“朝贡制度”翻版,是“掠夺能源”,是“泯灭当地文化”。对此要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交流、融合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价值,利用国际社会对古丝绸之路认同感,多措并举,以古喻今,解惑释疑,聚同化异,传递开放、沟通、包容思想观念,增强新时期“一带一路”可信度和感召力。600年前,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从南京开始了下西洋壮举,肩负“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使命,历访亚非40多国,给亚非人民带去了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航队所到之处,郑和向当地人民传授凿井、筑路、捕鱼技术、农业技术,医术等技术,向当地人民传播文教礼仪、历法和度量衡制度等文明,促进了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文化传播和交流,推动当地社会发展。郑和下西洋,出色地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同时汲取西洋各国文化精华,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对传播人类文明与促进文明对话做出重大贡献。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至今仍奉有三宝公庙,还有三宝山、三宝洞、三宝井等遗迹,表明西洋各国人民对这位传播先进文化先驱的敬意。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指出:“早在600多年前,郑和就率领强大的明朝船队多次到达马六甲,但他们没有侵占这里的一寸土地,反而给马来人民带来了先进的文明,为两国人民播撒了友谊的种子。”印尼总统苏西洛称赞:“600年前郑和船队到印尼是和平友谊之旅”*翟崑:《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世界知识》,2010年第21期。,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发展、共同发展价值理念。为了更好地传承“一带一路”优秀历史价值观,远程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其跨时空性、交互性、生动性优势,通过扩大中国与亚非各国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不同文化背景下学习者的心灵沟通,提升学习者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等通用性能力。开展远程职业教育外交,做好“丝绸之路精神”教育传播工作,“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陈汝东:《国家形象塑造: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教育报》,2012-01-16。。如利用国家开放大学是国际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和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重要成员,是第19届AAOU主席单位有利条件,推动论坛外交,办好国际远程教育发展论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开放学习国际论坛等国际职业教育论坛,扩大远程职业教育双边和多边合作,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拓展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教育人文交流深度和广度,加深彼此了解和认识,汇聚各方智慧,凝聚远程职业教育合作共识,培育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价值理念。

(二)挖掘、整合、共享优秀“一带一路”教育资源,深化开展课程教学改革,重构课程体系,提升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文化传承功能。

首先加强对“一带一路”历史文化教育与学习,汲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土文化精髓,求同存异,探索文化交往方面共通性,形成优势互补。编写多语种、有区域特色历史文化教材,努力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合作重点、实施方案、共建原则以及沿线国家社会经济、民族宗教、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等通识内容渗透到教材中,增强文化认同感,搭建丝绸之路国家间远程职业教育合作桥梁。延绵千年丝绸之路,繁衍了浩如烟海的灿烂历史文化:如在西亚地带传说中被叫做纳西尔丁或纳塞尔丁,在中亚细亚和新疆被称作阿凡提的这个人物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典型,他正直善良、大智若愚、才辩超群,他的智慧故事在土耳其、波斯、中亚细亚、阿拉伯……等地区广为流传,他用聪明机智、诙谐幽默语言,鞭挞统治者残暴荒诞,腐朽无能,赞颂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朴实睿智,因此深受各国、各族人民喜爱,已成为流传所至地区人民共同精神财富;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黎族织锦)被誉为人类社会“文化活化石”,黎族织锦与东南亚群岛一带织锦在纺染织技艺、方法、图案设计等方面异曲同工,又各自拥有独到之处,其图案基本上都寄寓了各国各族人民对幸福安康生活追求和希望能够健康长寿、繁衍生息的美好愿望。印度尼西亚世界文化遗产婆罗浮图是9世纪东南亚最大佛教造像群,其中有着模拟唐代的联珠团窠织锦纹样,宋代《诸蕃志》常提海上丝绸之路棉布贸易,而海南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元代黄道婆在海南黎族学到棉纺织技术,改革了纺织工具,再传播到松江府的故事就说明了东南亚棉纺织生产的发达*赵丰:《丝绸之路: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北京日报》,2013-12-16。。面对灿若星辰历史文化遗产,学习者学习时往往无从着手,因此应当加强对共同历史文化遗产内容挖掘、整合、创新,构建具有文化认同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以人带史,以史感人,加深相互认识与理解,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距离,鼓励交流与对话,并在两者互动过程中提高对共同历史文化接纳与传承。其次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一带一路”教育教学资源国际传播平台。完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信息化主要特点是开放性、共享性、自主性、远程性。遵循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规律,对接当今慕课、微课潮流,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以“一带一路”建设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发一系列权威、多语种网络课程,提供音视频多媒体学习资源,加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传播速度,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

(三)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增强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功能

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紧跟社会和经济发展步伐,目前国家重点扶持的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等“走出去”企业经过多年努力拼搏之后,总体发展不错,但是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由于缺乏有一定操作技能的一线工人,造成项目建成后不能按时投产,或者投产后不能稳产。当地为了让更多本地人就业,严格限制从中国派来的人工数额。为了解决缺乏熟练工人问题,中国企业不得不出资在当地办学校,但由于企业不懂做教育,只能让当地政府聘用西方教师管理学校,而这些拿着企业工资的教师却在学生中煽动反华情绪,让企业感到十分痛心*翟帆:《企业“走出去”,期盼职业院校跟上来》,《中国教育报》,2015-08-17。。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日益深化,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也要“走出去”,寻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远程职业教育合作契合点,构建面向“一带一路”建设项目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以保证“一带一路”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解决当地人就业问题,改善民生福祉。首先,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社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项目、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对人才需求状况,了解企业、市场需求特征和对人才需求规格,进行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职业知识分析,针对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到企业需求上来,培养“企业预备队”, 使其更好为“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其次,坚持校企合一,产学一体,吃百家饭,走联合路专业建设原则,围绕产业开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把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嵌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链条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社会各界建立实习基地,使教师和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这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和教育支持,也为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直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辟了道路;三,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质量标准化认证,发挥国际质量标准化认证导向和指导作用,按照相关专业教育质量国际标准和基本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提高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健全教学管理规范,通过对教学信息采集、分析、评价、反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监控和保障,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四,主动适应国际劳动市场不断变化需要,用前瞻性眼光来培养国民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加强对在职人员跨岗位、跨职业、跨行业、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对学习者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进行“查漏补缺”,利用在线教育课程资源更新快,教学过程可互动优势,及时收集“走出去”企业成功的投资、合作项目案例,在教学资源中进行分析、交流、总结和分享,增强学习者对跨国事务认知能力和国际竞争综合能力,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伟世纪工程,为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开创了广阔发展空间,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开拓进取,不断开发复合型、发展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资源,为破解“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人才瓶颈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莉.一带一路战略应关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J].中国经贸导刊,2014(27).

[2] 李建忠.“一带一路”给职业教育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N].中国教育报,2015-05-28.

[3] 张燕生. “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J].中国经济周刊,2014(Z2).

[4] 王义桅.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9).

[5] 张昆.传播先行,实现民心相通——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传播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9).

[6] 高峰. “一带一路”战略是时代发展的需要[J].统计与咨询,2015(7).

(责任编辑:张玉秀)

On the Impacts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Construction upon Modern Dista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Ying,PAN Zheng-chang

(Politics & History Deparement,Hainnan Radio & TV University, Haikou 570208,China)

Abstract:“One Belt and One Road” construction is a grand project of this century, from which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for the reformation of the modern dista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arises. Along “One Belt and One Road”region gathers multi-ethnics, multi-religious, multi-cultural people and regional specialties, infusing the essences from different ethnical cultures into the existing teaching content, with the aid of the online education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ultures, guiding learners to be open, optimistic, rational in appreciating other cultures and ideologies, improving cross-cultural adaptability and communicative skills. Actively adjust to the enterprise’s “Going Out” strategy; fully exploit the advantages of combination of th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the learners in improving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disposition and vocational ability. Improving the learners’ understanding towar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will make due contributions to the present “Talent Bottleneck” problem in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nstruction.

Key words:“One Belt and OneRoad”; modern dista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pirit of the silk road; vocational ability

收稿日期:2016-05-11

作者简介:王莹,女,汉族,海南海口人。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政史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潘正昌,男,汉族,海南屯昌人。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政史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中图分类号:F125; 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16)02-0068-06

DOI: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2.013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一带一路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