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适应的现状及干预研究进展
2016-03-06肖泽梅综述王冬华审校
艾 婷,肖泽梅,曹 莹 综述;王冬华 审校
(长沙医学院 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219)
医学生适应的现状及干预研究进展
艾 婷,肖泽梅,曹 莹 综述;王冬华 审校
(长沙医学院 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219)
描述了医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择业、情绪、校园生活、心理6个方面的适应现状,总结了医学生适应能力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医学生适应存在学习方式单一、人际关系紧张、择业效能不高、不能用积极方式应对不良情绪、校园生活满意度低、不良心理状况发生率高。建议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与提高医学生的适应能力。如通过营造良好教育学习氛围,调整相关课程设置、开展团体辅导、健康实践活动来促进医学生适应水平。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共同努力为医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医学生;适应;现状;对策
适应是指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筑良好心理的过程,也是指个人同环境之间一种和谐、相宜、相适的状态[1]。大学生适应指大学生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互动中能动地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并内化社会规范、逐渐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合格取得特定社会成员资格、履行社会性角色、不断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2]。相比非医学院校学生而言,医学院校学生的学制长、课程多、内容重、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且就业形势极为严峻[3]。这对相当一部分医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学生学业外的其他素质培养及爱好发挥的空间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员,是未来医疗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以及医学知识的传播者,其自身的适应能力将对以后医疗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医学生适应问题进行综述,为医学生更好地适应提供参考。
1 医学生适应的现状
1.1 医学生学习适应的现状 苏中平等[4]对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与教育环境的适应性探究,结果显示: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学习动机、学习设置和自我调节3个维度平均得分比率均接近70%,可以看出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具有较高的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也比较强。王惠婷等[5]对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结果表明,护理本科生学习适应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学习适应各维度得分不均衡,高年级、家庭教育类型为放任型的学生学习能力较高。洪菲菲等[6]对男护生的学习适应研究中发现,护理本科男生学习适应性处于中等水平,男护生学习适应性各维度得分不均衡,而且环境因素中男护生得分最低。Del-Ben等[7]在医学院的学生学业适应和情感变化的关系研究中发现,一年级医学生焦虑表现明显,明显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造成了心理上的情绪失调。Bitran等[8]研究显示,54%的医学生在学习上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主动灵活性较弱;他们认为医学生应该采取体验式学习,采用不同的学习模式和学习风格来增强学习效果。Guraya等[9]对Taibah大学医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表明,双重学习方式的学生比单一学习方式的学生更加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上研究表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尚可,但存在学习模式、风格单一,学习适应各方面发展不均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2 医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的现状 赵瑛[10]对医学院新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和角色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生人际关系轻度困扰者占37.7%,中度困扰者占8.8%,重度困扰者占0.8%。秦正积等[11]对南通大学6个专业医学生的调查显示,医学生人际关系不稳定的占57.0%,抑郁的发生率达41.0%,比一般院校大学生都要高。医学生的人际关系越差越容易出现抑郁状况,而抑郁状况的加重又会进一步影响医学生的人际关系。胡平成等[12]调查显示,医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88%,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人际关系、敌对和偏执等因子均分要低于全国常模。Malau-Aduli[13]对国际医学生的研究表明,许多医学生产生的学习压力以及文化、语言上的差异,更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上变得紧张。但刘民辉等[14]对实习护生人际关系的研究表明,95.9%的护生人际交往总分低于临界值,实习护生人际关系情况普遍较好,无明显的人际困扰。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医学生比护理学专业学生而言,人际关系较紧张,普遍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往往会影响其人际关系,从而不能顺利实现角色的适应。
1.3 医学生择业适应的现状 择业效能感是指个体对实现与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知觉,是自我效能在择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择业效能感在个体的职业选择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高低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15]。王凤霞等[16]对男护生择业效能感的调查显示,男护生的择业效能感得分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标准差较大,说明男护生的择业效能感得分整体分布不均。刘海波等[17]对不同学历护生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期望的相关性调查分析表明,研究生在自我评价、目标设定方面高于大专及本科护生;但总体择业效能感低于大专及本科护生。王平等[18]对医学生择业效能感与心理安全感关系调查结果表明,男生择业效能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女生,心理安全感各因子得分对择业效能感得分有明显预测作用。Al-Dubai等[19]对马来西亚376名医学生压力源的调查显示,最常见的压力源是对自己未来的担忧(71.0%),其次是经济困难(68.6%)。相比非医学生而言,医学生学制长、课程多,且社会对医学生学历要求较高,导致医学生对未来担忧较多,择业效能感低;另外,目前对医学生择业适应的测量工具也尚未成熟。
1.4 医学生情绪适应的现状 沐林林等[20]对医学生社交焦虑与情绪智力的研究表明,医学生情绪智力总分为(3.48±0.50)分,医学生总体情绪智力水平尚可,但低于其他专业大学生。陈晓倩[21]对248名医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与压力应对相关性的调查显示: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压力应对能力均处于良好的水平,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压力应对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即社会适应能力越高,压力应对能力越强。然而在国外,医学生面对压力的情况却不容乐观。Haldorsen等[22]对哥本哈根大学医学生压力和抑郁之间的研究表明,有30.5%的学生感到沮丧,并伴有抑郁症状,应对方式以及能力一般。Jurkat等[23]对医学生抑郁情绪与压力管理的研究中,13.1%学生有轻微抑郁症,5.8%学生已经产生了相关临床症状,医学生都希望有措施来改善自己的情绪状况,提高压力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Yamashita等[24]对日本护理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研究中,发现护理学生最常见的压力源是考试,其次是人际关系,从事临床实践工作;学生在面对压力时,采取的是接受以及积极应对的方式。由于社会对医学生的要求不同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国外医学生相比我国医学生而言,更容易出现情绪不良适应。
1.5 医学生校园生活适应的现状 谢杨等[25]对医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表明,医学生生活满意度低于非医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李春艳[26]对护生生活满意度研究表明,护生生活满意度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接近,且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两者呈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强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高,生活满意度也较高。杨旭等[27]对医学生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一年级及三年级医学生生活满意度大于二年级学生。赵川等[28]对医学生日常生活应激情况调查表明,应激得分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高。Dyrbye等[29]对美国医学生从倦怠、抑郁、压力、生活质量、身体健康水平以及疲劳等方面进行评估发现,在1 066名医学生中,有82%的学生至少有其中1~2个或以上的症状。这些症状会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学生产生自杀意念及辍学的思想,降低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医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与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感以及社会适应等息息相关,并随之上下波动。
1.6 医学生心理适应的现状 医学是一门长期而繁重的学科,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更容易出现身心问题。吴金萍[30]对某医学院新生进行适应性与焦虑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医学新生适应能力一般,且医学新生的心理焦虑水平比较严重,在被调查的1 467名同学中,不焦虑的只有396名(27%),数据表明半数以上的医学新生都存在或轻或重的焦虑情绪。Fan等[31]对美国杨伯翰大学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自杀意念的评估,调查结果表明,一年级学生的自杀意念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抑郁以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更有可能存在自杀意念。杨传维等[32]的调查研究也指出,医学生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焦虑、抑郁均与自杀意念有一定的相关性。赵璐等[33]对吉林省某综合性大学406名医学生进行适应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有14.04%的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差,有63.80%的医学生存在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情况。Rachel等[34]对沙特阿拉伯450名医学生的调查显示,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分别为34.9%和14.7%。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医学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普遍,情况不容乐观;大一新生表现更为突出。
2 提高医学生适应的干预对策研究进展
2.1 营造舒适的教育学习氛围,促进学习适应Aghamolaei等[35]对伊朗医科大学学生的研究发现,在医学专业的学生中,男性与女性在教育环境中有显著差异,整体学生的教育环境不均匀;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医学生的学术进展有重大的影响。Tempski等[36]对巴西医学生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Bowrey等[37]研究表明,通过团队学习,可以缓解医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手术时产生的情绪,使其之后在新的环境中不再产生消极的情绪,增强学习能力。苏中平等[4]研究表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教育环境呈正相关,学术、环境和社交的知觉及教育环境总体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影响。作为医学生,不仅要在自身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行为方面更是要力求严谨与完美,而这些良好的行为跟学习教育息息相关,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不仅能够培养优秀的人才,塑造专业人士,更能激发莘莘学子追求精神上的完美以及社会的进步。
2.2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高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赵曙等[38]对哈尔滨医科大学464名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适应能力测评以及干预性实验研究,实验组经团体心理辅导后心理适应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人际关系的显著改善,使得心理适应能力也得到提升。马玲等[39]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计的团体辅导方案,使护生在交流过程中相互认识和学习,很快建立自信,对提升护生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实习护生经团体心理辅导后,在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张淑萍等[40]研究也表明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改善护生现存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是在交谈、交际与交友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团体心理辅导对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起到良好的干预作用。医学院校不仅需要培养和塑造医学人才,更需要注重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与精神文明的天地,医学生应该利用这个环境更加审视自己,剖析自己,注重调节自身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通过参加更多的社会服务活动,可以更好的拓展自己的视野,勇于创新与实践,发展更多的自身兴趣爱好,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从而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与社会适应能力。
2.3 相关课程设置,增强情绪适应 除了要营造良好的教育学习氛围及改善教学方法外,学校也应该设置相关提高医学生情绪适应的课程。Masiak等[41]提出,应对压力问题水平的高低是医学生情绪适应中真正要面对的问题。Pereira等[42]关于教学策略与压力应对的研究中,通过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来减轻医学生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选修课程充分尊重学生,采用一些非常休闲的教学活动(如电影、文学、音乐疗法、讨论等),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有兴趣、有价值的话题,从而使学生能够调节好自身的情绪,更好的融入其中。相比其他专业,医学生在学业上需要更大的建树,需要学更多的专业知识,这也就意味着,医学生身上的艰巨任务与难以卸下的责任,而繁多的课程与实验更加剧了医学生内心上的挣扎与劳累。赵梅凤等[43]研究表明,医学生课程较多,内容繁杂,考核严格等导致学业压力过重,应该对不同年级医学生进行阶段性的针对性压力应对教育引导,帮助医学生学会以积极成熟的方式去面对人生的压力与挑战。建议学校开设积极心理学等相关课程,不仅能使医学生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情绪,也能提高医学生压力应对能力。
2.4 开展健康实践活动,加强校园生活适应 医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应激刺激,需要给予更多地关注。Drolet等[44]针对学生的学习倦怠以及精神疾病制定了一个全面的健康计划,通过许多新的和现有的资源协调,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幸福。该计划包括3个核心部分:学习学院顾问计划,建立学生健康委员会,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培训。该数据表明,每个学生都至少参与了2种健康计划部分,活动完成后学生反映非常满意。这些措施不仅可以让学生缓解生活上的压力,而且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倦怠感。Li等[45]通过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来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功效,针对医学生出现的焦虑、抑郁、应对方式、人际支持和自尊等方面进行生活训练,干预效果也比较明显。朱峰等[46]同样也通过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来改善医学生的应对方式。建议医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获得的经验与体会来培养自身个体化特征,使其更加自信和独立,提高自身行为修养。医学生在心理上也要能够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适应这种忙碌的校园生活节奏;在课余时间,能够劳逸结合,放松身心,做到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
2.5 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教育环境不仅局限于学校环境以及学习生活中,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对其自身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家庭与学校、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等都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影响体现在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上。相关研究表明,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子女的教养行为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显著相关[47]。杨旭等[27]对医学院校大学生适应调查分析也表明,不同的父母及不同的教养方式都会深刻而长远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孩子的社会化、行为方式、人格的形成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养成等。Silva等[48]研究表明,引起医学生精神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是社会支持率低;要对学生进行干预,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减少患病率。Pagan等[49]对275名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业压力的研究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业负荷重,只有中等水平的社会支持;另外,积极参加校园活动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具有更高的社会支持。Zuralska等[50]的研究也表明,护理专业的学生遭受应激性生活事件后,会寻找其他人的帮助,从而获得同伴的支持;在其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也会伸出自己的援手去帮助别人。因此,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医学生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3 展望
国内外医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择业、情绪、校园生活、心理等方面普遍存在适应不良。存在学习方式单一、人际关系紧张、择业效能不高、不能用积极方式应对不良情绪、校园生活满意度低、不良心理状况发生率高。学校应通过营造良好教育学习氛围,调整相关课程设置、开展团体辅导、健康实践活动来促进医学生适应水平。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共同努力为医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近年来,医学生的适应越来越受关注,国外针对医学生适应问题采取了大量的干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后医学生适应能力均有所提高。国内对医学生适应的研究主要以调查研究为主,虽然近年来也开展了部分干预研究,但相关文献很少;另外,医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与很多因素息息相关,而国内相关干预措施大部分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且测量工具不统一,建议可以从多方面综合干预医学生的适应问题,从而整体提高医学生的适应能力。
[1]夏纪林.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66-68.DOI:10.16148/j.cnki.cn32-1743/c.2002.03.015.
[2]赵振华,杨武成,李宝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48(2):184-185.DOI:10.13615/j.cnki.1004-3985.2015.02.088.
[3]向国惠.医学生学习适应与其择业效能感的关系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1):64-65.
[4]苏中平,赵 婷,叶 鹏,等.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教育环境的适应性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8(8):12-13.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4.08.006.
[5]王惠婷,李壮苗,杨 柳,等.护理本科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适应性相关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98-99.
[6]洪菲菲,孟繁洁.护理本科男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6C):1838-1839.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3.18.021.
[7]Del-Ben C M,Machado V F,Madisson M M,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Affective Changes During the First Year at Medical School[J].Med Teach,2013,35(5):404-410.DOI:10.3109/0142159X.
[8]Bitran M,Zuniga D,Pedrals N,et al.Medical Students’Change in Learning Style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From’Thinking and Watching’to’ Thinking and Doing’[J].Can Med Educ J,2012,3(2):86-97.
[9]Guraya S S,Guraya S Y,Fawzia A,et al.Learning Styles of Medical Students at Taibah University:Trends and Implications[J].J Res Med Sci,2014,19(12):1155-1162.
[10]赵 瑛.医学院校大学新生角色适应和人际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4.
[11]秦正积,沈 毅,张 建,等.医学生人际关系及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交通医学,2013,27(2):149-151.
[12]胡平成,陈小丹,查文婷,等.某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4):1652-1655.
[13]Malau-Aduli B S.Exploring the Experienc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J].BMC Med Educ,2011,11(40):1-12.DOI:10.1 186/1472-6920-11-40.
[14]刘民辉,杨国莉,唐四元.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弹性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1A):3477-3480.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3.31.009.
[15]胡艳红.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因素分析及其与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3.
[16]王凤霞,许振丹,张会敏.男护生人格特质对其择业效能感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96-98.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3.04.030.
[17]刘海波,胡 芳.不同学历护生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期望相关性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5C):1334-1336.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1.15.010.
[18]王 平,徐礼平,王 俊.医学生择业效能感与心理安全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0):1334-1335.
[19]Al-Dubai S A R,Al-Naggar R A,Alshagga M A,et al.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Students in a Medical Faculty in Malaysia[J].Malays J Med Sci,2011,18(3):57-64.
[20]沐林林,朱 琳,王文娟.医学生社交焦虑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00-102.DOI: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1.033.
[21]陈晓倩.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压力应对相关性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4.
[22]Haldorsen H,Bak N H,Dissing A,et al.Stress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J].Scand J Public Health,2014,42(1):89-95.DOI:10.1177/1403494813503055.
[23]Jurkat H B,Richter L,Cramer M,et al.Depression and Stress Management in Medical Students.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Freshman and Advanced Medical Students[J].Der Nervenarzt,2011,82(5):646-652.DOI:10.1007/s00115-010-3039-z.
[24]Yamashita K,Saito M,Takao T.Stress and Coping Styles in Japanese Nursing Students[J].Int J Nurs Pract,2012,18(5):489-496.DOI:10.1111/j.1440-172X.2012.020 56.x.
[25]谢 杨,万润济,陆维佳,等.医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5):55-56.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2.05.027.
[26]李春艳.护生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92-93.
[27]杨 旭,王家骏,李静慧,等.医学生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2,14(3):171-175.DOI:10.3969/j.issn.1008-2344.2012.03.018.
[28]赵 川,朱平生,徐 里,等.医学院校学生日常生活应激情况调查与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2):243-244.
[29]Dyrbye L N,Harper W,Durning S J,et al.Patterns of Distress in US Medical Students[J].Med Teach,2011,33(10):834-839.DOI:10.3109/0142159X.2010.531158.
[30]吴金萍.某医学院校新生适应性与焦虑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1]Fan A P,Kosik R O,Mandell G A,et al.Suicidal Ideation in Medical Students:Who is at Risk?[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12,41(9):377-382.
[32]杨传维,施申超,贾闪闪,等.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相关性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11):840-842.
[33]赵 璐,于洗河.医学生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8(2):40-41.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4.02.020.
[34]Rachel R,Hardeman J M,Przedworski S E,et al.Mental Well-being in First Year Medical Students:A Comparison by Race and Gender:A Report from the Medical Student Change Study[J].J Racial Ethn Health Disparities,2015,2(3):403-413.DOI:10.1007/s40615-015-0087-x.
[35]Aghamolaei T,Fazel I.Medical Students’Perceptions of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t an Iranian Medical Sciences University[J].BMC Med Educ,2010,10(87):1-7.DOI:10.1186/1472-6920-10-87.
[36]Tempski P,Bellodi P L,Paro H B,et al.What do Medical Students Think about Their Quality of Life? A Qualitative Study[J].BMC Med Educ,2012,12(106):1-8.DOI:10.11 86/1472-6920-12-106.
[37]Bowrey D J,Kidd J M.How Do Early Emotional Experiences in the Operating Theatre Influence Medical Student Learning in This Environment?[J].Teach Learn Med,2014,26(2):113-120.DOI:10.1080/10401334.2014.883986.
[38]赵 曙,陈 莹,张清媛.医学生一年级心理适应能力的干预性实验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10):22-23.
[39]马 玲,王 嵘,于 晋.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实习护生人际关系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4,12(20):1911-1912.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4.20.053.
[40]张淑萍,牛慧君,李蔓荻,等.团体心理辅导对护生人际关系及班级凝聚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13):73-74.DOI:10.3870/hlxzz.2013.13.07.
[41]Masiak J,Kuspit M,Surtel W,et al.Stress,Coping Styles and Personality Tendencies of Medical Students of Urban and Rural Origin[J].Ann Agric Environ Med,2014,21(1):189-193.
[42]Pereira M A,Barbosa M A.Teaching 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Stress the Perceptions of Medical Students[J].BMC Med Educ,2013,13(50):1-7.DOI:10.11 86/14 72-6920-13-50.
[43]赵梅凤,杨 琴.医学生常见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调查分析[J].农垦医学,2013,35(5):424-426.
[44]Drolet B C,Rodgers S.A Comprehensive Medical Student Wellness Program-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t Vanderbilt School of Medicine[J].Acad Med,2010,85(1):103-110.DOI:10.1097/ACM.0b013e3181c46963.
[45]Li C,Chu F,Wang H,et al.Efficacy of Williams Life Skills Training for Improving Psychological Health:A Pilot Comparison Study of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J].Asia Pac Psychiatry,2014,6(2):161-169.DOI:10.1111/appy.
[46]朱 峰,王小平,杨绪娜,等.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对医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2,39(2):77-81.
[47]曾 荣,王 洁,朱晓峰.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14-1117.
[48]Silva A G,Cerqueira A T,Lima M C.Social Support and Common Mental Disorder among Medical Students[J].Rev Bras Epidemiol,2014,17(1):229-242.
[49]Pagan I,Fabian C,Rios J L,et al.Social Suppor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Dietary Patterns,and Perceived Academic Stres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Puerto Rico[J].P R Health Sci,2013,32(3):146-153.
[50]Zuralska R,Sein Anand J,Majkowicz M,et al.The Perception of Social Support by Students of the 2nd Year Nursing Faculty of 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GdaNsk[J].Przegl Lek,2013,70(8):569-571.
R395.6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2.026
2015-06-30
2015年度长沙医学院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长医团2014-15)
艾 婷(1994-),女,湖南益阳人,本科在读。
王冬华(1979-),女,湖北公安人,硕士,讲师,护理学院副院长。
陈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