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痔病熏洗护理技术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

2016-03-06严姝霞郭超凡葛永盛陈仁寿徐桂华

护理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痔病本草熏洗

严姝霞,郭超凡,葛永盛,陈仁寿,徐桂华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

【文献研究】

痔病熏洗护理技术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

严姝霞1,郭超凡1,葛永盛2,陈仁寿1,徐桂华1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

系统化梳理古籍文献中痔病熏洗的相关内容,为临床进一步开展痔病中药熏洗技术规范化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系统整理古籍文献,摘录相关文献原文条目,从熏洗的药物、熏洗器具、熏洗时间、熏洗温度、熏洗方式、熏洗浓度、熏洗法与其他中医护理技术联合应用于痔病、熏洗后的护理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梳理,挖掘古籍文献中痔病熏洗的具体内容,结果发现与现代临床相比:熏洗的用物更为广泛、熏洗的疗程较短、熏洗的温度更侧重于患者的主观感受、将药物烧烟熏痔的熏洗方式现今已不常用、熏洗法与其他中医护理技术联用可以为现代临床提供理论依据等等。因而,痔病熏洗护理技术的古今对比,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痔病;中药熏洗;中医古籍文献

痔是临床常见的肛周良性疾病,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熏洗是目前临床上痔病治疗、护理的常规。古籍文献作为中医护理理论和经验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痔病熏洗护理技术方面,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对古籍文献中有关痔病熏洗护理技术的内容,如熏洗的用物、熏洗的时间、熏洗的温度、熏洗的方式、熏洗的浓度、熏洗的注意事项、熏洗与其他护理技术联合用于痔病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以期为痔病中药熏洗技术规范化的理论研究以及现代中医护理的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熏洗用物

1.1 熏洗药物 除目前临床上仍常用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燥湿止痒等功效的痔病熏洗配方如苦参汤、五倍子汤[1]等以外,有不少药物临床已不常用,且有很多是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日华子本草》记载了马兜铃“治痔瘘疮,以药于瓶中,烧熏病处”[2],现在临床上因其马兜铃酸肾毒性已很少使用。药食两用性食物常见的如苦芺、虎耳草、韭菜、葱白、苦苣菜等,如《秘传外科方》中记有“痔疮突出,坐立不便,效速如神。韭菜净洗,以沸汤煎,泡于瓦木器内熏之,通手沃洗最佳也”[3],之后又提到“西瓜皮煮熟,闻香气,以上法熏洗”[3],其中韭菜、西瓜皮均为药食两用之品,取材方便,可为患者居家所用,为目前熏洗用物的选择扩大了来源。通过检索现代文献发现,亦有极少数的文献报道将新鲜韭菜煎汤熏洗治疗炎性外痔、混合痔等[4],但仅限于经验分享,其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2 熏洗器具 目前临床上用于痔病熏洗的器具多为熏洗盆以及坐浴架,较为高端的有熏洗仪,而古籍文献中关于熏洗器具的记载可谓颇为丰富。记载较多的有木桶、瓶、坛、瓦罐、盆、小口器等,如《医学心悟》中记有“以瓦罐盛药,对痔熏透,然后倾入盆中浸洗之,冷则加水,如此频频熏洗”[5];又如《证类本草》:“治肠痔,大肠常血。杵桃叶一斛蒸之,纳小口器中,以下部拓上坐,虫自出”[6];再如《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的虎耳草治“痔疮肿痛者,阴干,烧烟,桶中熏之”[7]。目前临床上除桶、盆以外,像瓦罐、瓶、坛、小口器等已很少使用,其主要原因在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熏洗的器具不仅要考虑到其作为容器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要顾及到患者的舒适度。可以说,现代熏洗器具较古籍文献中记载的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体现在熏洗仪上,具有恒温、可控、舒适度高等优点,对时间、浓度、温度等易于控制[8-9],但价格昂贵,不利于家庭推广使用,且其效果是否较传统器具有显著改善,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 熏洗时间

2.1 每次熏洗持续时间 关于熏洗的时间,古籍文献中少有提及到是几分钟还是数十分钟,而多以熏洗的效果作为评判的标准。如《医学心悟》中提到“对痔熏透”[5],再如《华佗神方》之“治痔疮出血神方”中提到“俟痔出黄水为度”[10]。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在实施熏洗护理技术时对患者的病情观察至关重要。

2.2 熏洗频率及熏洗疗程 关于熏洗频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1次/d或2次/d,分别在晚上或早、晚进行。古籍文献中有“日二三次”、“日三次”、“一日不过三、 二次”、“日洗数次”、“不记遍数”、“频熏”,“频频熏洗”等记载,如《简明医彀》中记有“韭菜煮汁置坛中,先坐熏,次倾盆中,将韭蘸洗,日三次”[11],其中“日三次”即为熏洗的频率。对于熏洗的疗程,《本草纲目拾遗》曰:“蒜梗阴干,以火盆置微火,将梗投入,移火盆于木桶中,令患者坐熏之,四围以衣被塞紧,勿走泄烟,三次自愈”[12],其中“三次自愈”就描述了熏洗的疗程。此外还有诸如“三日消”、“如此不过三次愈矣”、“不二三次即愈”等。由此可见,古籍文献中所记载的用熏洗法治疗痔病的疗程较短,而目前临床上多以7 d为1疗程,一般需要2~3个疗程。

3 熏洗温度

对于熏洗的温度,目前教科书中会用水温计测量,熏以50℃~70℃为宜,洗的温度控制在38℃~41℃[13],而在古籍文献中,很少提及到具体的温度,多以患者的耐受和舒适为度。如《秘传外科方》中记载用甘草煎汤熏洗治疗痔疮时,提到了“温热随意”,“适寒温坐其中,如浴状……”[3]。其他的如:“汤冷即止”、“冷则又温”等。因而,在目前的临床运用中,一方面要考虑到患者的感觉,同时从护理的安全角度考虑,将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这也是熏洗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

4 熏洗方式

4.1 单纯熏法 单纯用熏法治疗痔疮时,古籍文献中多以药物烧烟置桶中,令患者坐桶上熏之,此法目前在临床上已比较少见。如《济阳纲目》中将药物为末,“用瓦器以灰实一半,如烧香法安长桶内,坐其上熏之,烟气从口出佳”[14],之后又提及到了“用半新马桶一个,入新砖一个,放桶底上,再用新砖一个,烧红放砖上,上用全蝎两三枚烧烟,患人坐桶上熏之”[14],再如《本草纲目拾遗》中亦记载了熏痔疮的方法,“蒜梗阴干,以火盆置微火,将梗投入,移火盆于木桶中,令患者坐熏之”[12],又如《本草纲目》中用虎耳草“烧烟,熏痔肿”[15]。亦有少部分文献中提到单独将药物煎汤后以药物的热气熏之,如《疡医大全》中记有“莲蓬壳一个,五倍子一个,将倍子开一孔纳明雄五分于内,再将倍子有孔一头纳入莲蓬壳内,以线扎紧,入小口砂锅内水煎十数沸,对痔上熏之,冷则又温,频熏自效”[16]。由于考虑到药物的利用率,现代临床上单纯用药物煎汤只熏不洗的情况已比较少见。

4.2 单纯洗法 单纯用洗或坐浴的方式治疗痔疮在古籍文献中亦不胜枚举,如《赤水玄珠》中描述:“治肠痔大便带血,葱白三五斤,煎汤,盆中坐浸之,瘥”[17]。 再如《本草纲目》[15]中用苦芺“煎汤洗痔,甚验”,又提到用酢浆草“煎汤洗痔痛脱肛甚效”、用稻穰“淋汁,浸肠痔”、“痔疮肿痛,冬瓜煎汤洗之”等。

4.3 熏加洗法 在古籍文献中,将熏和洗共同运用的较为普遍,通常均采用先熏后洗的方法,即先将药物煎汤后乘热熏蒸,然后待温度下降后再进行淋洗,如《古今医鉴》中有这样的记载,“治痔疮方,用鳖鱼一个,放在坛内,入麝香一二分于内,烧滚水倾入坛内,泡鳖,令患人将大便坐于坛口上,热气熏蒸良久,将水洗痔,不记遍数,却将鳖头烧灰掺上,再将鳖肉作羹食之,神效”[18]。再如《急救良方》中“用凤眼草、赤皮葱、椒,三味捣渣,同煎百滚,盛坐盆内,令热气熏痔。但通手洗之,如此不过三次,愈矣”[19]。又如《冷庐医话》中有“痔疮未溃前,不论内外痔,用鲜土牛膝连根叶,捣碎煎汤,乘热先熏后洗甚效,屡经试验”[20]。此外,在一些本草著作中也多有记载,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痔疮初起,马齿苋不拘鲜干,煮熟急食之,以汤熏洗”[15]。也有少部分文献中提到采用将药物烧烟先熏,然后煎汤坐浴的方法,如《本草征要》中将轻粉用于“痔疮日久,肛门下脱,烧烟先熏,煎汤坐浴。”之后又提到用无花果叶“其叶煎汤熏洗,可治痔疮肿痛”[21]。

5 熏洗浓度

关于熏洗浓度,在《华佗神方》中记有外用熏洗法时煎药用水的量,“用水十五大碗,煎百沸,倾净桶内,令患者坐之”[10]。再如《医宗说约》用洗痔黄硝汤治疗痔疮肿痛时提到“用大黄二两,用水十二碗,煎至八碗,再入朴硝一两,略滚,倾桶内熏洗之”[22]。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熏洗浓度,但“用水十五大碗”、“用水十二碗,煎至八碗”即与浓度有关。目前临床上关于痔病熏洗浓度的研究虽然有,但非常少,主要与熏洗为外治法有关,但本研究者觉得仍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以便于能够确切回答患者在煎煮熏洗液时加水量的问题。

6 熏洗法与其他中医护理技术合用

在古代文献中,熏洗法用于痔病患者时,往往与其它中医护理技术合用,如熏洗合用贴敷、热熨、艾灸等等。在现代临床护理中,对痔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时,亦是多种中医护理技术联合应用的体现。然而,中医护理技术联合应用是否较单独使用熏洗效果要好,以及不同患者具体应用时技术该如何选择,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6.1 熏洗合用贴敷 如《集验方》记载:“治痔,以连翘煎汤洗讫,刀上飞绿矾入麝香贴之”[23]。

6.2 熏洗合用外敷 如杨时泰的《本草述钩元》中记载用鱼腥草一握,煎汤熏洗,用于痔疮肿痛时提到,“仍以渣敷即愈”[24]。将熏洗之后的药渣施以外敷患处,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节约了治疗成本,提高了药物的使用率。另外将药物研成粉末或选用新鲜的药物,用麻油、蜜等调后,于熏洗之后敷于患处的文献记载也屡见不鲜,如《本草备要》:“轻患外痔者,先用木鳖煎汤熏洗,以青葱涎对蜜调敷,其凉如冰”[25]。

6.3 熏洗合用热熨 如《简明医彀》中治疗痔痒时提到,“甘草、白芷、荆芥、槐花煎汤熏洗,更以布鞋底烘热熨”[11]。

6.4 熏洗合用艾灸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将熏洗与艾灸结合起来治疗痔病疼痛,“治痔疾大如胡瓜,贯于肠头,发则疼痛僵仆,先以荆芥汤洗之,次以艾灸其上三五壮,若觉一道热气贯入肠中,必大泻鲜血秽血,一时许觉痛甚,后其疾乃愈”[26]。

7 熏洗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熏洗后相关护理 (1)生活起居护理:在熏洗之后应注意保暖,避风寒,如“勿犯风冷”、“洗时须避风为主”、“切忌风吹”等。(2)饮食护理:由于痔病发生与饮食相关,因而以熏洗法治疗痔疮后在饮食上尤为注意,在古籍文献中多有提及到“忌鸡肉毒物”等的描述。

7.2 熏洗相关注意事项 (1)熏洗时间不宜过长,如“熏久则痒不可当,稍歇再熏”;(2)熏洗时“四周密闭,勿令泄气”或“四围以衣被塞紧,勿走泄烟。”

7.3 熏洗的效果 关于熏洗的效果,古代医家也多有提及,但都较为简洁,如“甚验”、“速效”等,在《医学心悟》中提到“可免刀针药线之苦,此亦医痔之良法也”[7]。

8 研究展望

熏洗法作为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之一,有着简、便、易、廉、广、验等特点。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中有关痔病熏洗护理技术相关内容的梳理,不难发现,其内容非常丰富,与现代临床的痔病熏洗技术相比,具有熏洗的用物更为广泛、熏洗的疗程较短、熏洗的温度更侧重于患者的主观感受、将药物烧烟熏痔的熏洗方式以及熏洗法与其他中医护理技术联用记载较多等特点,可为现代临床拓宽熏洗用物范围、拓宽熏洗方式、缩短熏洗疗程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开展中医护理方案在痔病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古代文献的整理与挖掘,是中医护理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文献整理,不仅要优质地实现古代文献有关中医护理信息的一般存储,而且要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归纳和提炼,升华为新的观点、新的学说和新的理论。痔病熏洗的古籍文献整理可以为现代临床开展痔病熏洗护理技术规范化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虽然目前很多护理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古籍文献的系统整理与挖掘对中医护理的教学、临床、科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关于该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医护理的发展在于继承创新,首先要继承,因而进一步深度挖掘古籍中关于痔病熏洗护理技术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陆德铭,陆金根.实用中医外科学 [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25-326.

[2]日华子.日华子本草[M].安徽:安徽科技出版社,2005:109.

[3]赵宜真.秘传外科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127.

[4]蒲 和.“韭菜叶汤”坐浴治多种肛周病[J].农家科技,2008,12:45.

[5]程国彭.医学心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52.

[6]唐慎微.证类本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650.

[7]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017.

[8]刘 斌,刘 丹.肛周熏洗仪配合中药洗剂治疗痔病手术前后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25):131.

[9]张雪艳,杨 影,李美娟.超声雾化熏洗仪配合熏洗1号用于肛肠术后的疗效评价与护理[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6):112-113.

[10]华 佗.华佗神方[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139.

[11]孙志宏.简明医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75.

[12]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349.

[13]徐桂华,刘 虹.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87.

[14]武之望.济阳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879.

[15]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973、1394.

[16]顾世澄.疡医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469.

[17]孙一奎.赤水玄珠[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07.

[18]龚 信.古今医鉴[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19-220.

[19]张时彻.急救良方[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34.

[20]陆以湉.冷庐医话[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206.

[21]李中梓.本草征要[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5.

[22]蒋示吉.医宗说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60.

[23]姚僧垣.集验方[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64.

[24]杨时泰.本草述钩元[M].上海:科技衡生出版社,1958:264.

[25]汪 昂.本草备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33.

[26]张景岳.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52.

R47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2.020

2015-04-22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重点项目)(201410315020Z);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LZ13014);(3)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资助项目(苏教师[2012]16号)

严姝霞(1979-),女,江苏通州人,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讲师。

陈仁寿(1963-),男,江苏溧阳人,博士,研究员,中医文献研究所所长。njcrs@126.com

方玉桂]

猜你喜欢

痔病本草熏洗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芩蓟凉血合剂治疗I、Ⅱ期出血性痔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清热利湿法对减少痔病术后水肿的应用效果分析
浅析宁夏回族成人痔病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