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自由的价值及其践行
2016-03-06杨冰冰
杨 冰 冰
(威海市经济开发区海埠小学,山东 威海 264200)
教学新论
教学自由的价值及其践行
杨 冰 冰
(威海市经济开发区海埠小学,山东 威海 264200)
自由是科学的内在灵魂,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自由的氛围和自由的思维模式。现代教学中,不论是学生、教师抑或是学校都被太多的条条框框所拘泥,不自由已成普遍,并且教师的不自由教学没有得到重视。作为教师,尤其是一名科学学科的教师,不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教师的自我发展上,自由都应该被提升一个高度,要打破传统束缚,放飞理想,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科学发展插上自由的翅膀,做一个崇尚自由、实践自由的科学教师。
教师;教学自由;课堂自由;教学活动
教学自由是教学工作中的最高境界,坚持教学自由,打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景象”[1],促进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在思想观念上认可教学自由,认识到教学自由的价值所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自由能力。
一、教学自由的内涵及其价值表现
“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与优质课展示活动”是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小学优质理论展示活动,北京教科院的彭香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希望每位老师都做一个自由的科学教师。”要想真正成为一名自由的科学教师,就必须努力做到教学自由。那么,何谓教学自由呢?
教学自由,是指教师能够在完全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对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问题进行自主解决的一种教学行为状态和教学结果。[2]当前教育理论主要是针对学生自由和教育自由等宏观角度来进行研究,对于教师的教学自由尚未形成体系,重视程度偏低。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导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下降、产生倦怠情绪、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会使学生的思维受限、学习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下降。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教师教学自由的价值。
1.教学自由是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大主体活动组成的人才培养活动,目标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是促使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3]教学活动作为教师的活动,自然也是建立在教师自由的基础上,教学自由是教学活动的本质体现和内在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主动、高效地开展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便是教师教学自由的展现。教学活动本身是一项灵活性极高的教育工作,教学自由可以使教师不再“纸上谈兵”,真正将知识高效、愉悦地传输给学生。
2.教学自由是现代教育的时代呼唤
生命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教育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等禁锢着教师教学活动的进步,现代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改革教师的教学环节,努力实现教学自由,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教师自由、自觉是教学自由的必备条件,一方面要求教师克服内心的私欲膨胀,实现内心自由;另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获取新知识,解放自己的思想,切勿故步自封,要在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中尽情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
3.教学自由是教师教学的主体体现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常居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这一僵局亟须打破。然而,即便是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教师“教”的主体地位亦不可撼动。自由教学给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权利,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工作积极性,重视了教师教学自由,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中尽情发挥,掌握自己课堂教学的主导权,真正实现教学主体地位。为了提升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必须重视对其进行品德修养、课堂组织和管理、教学能力的培养,塑造高品质的教师形象,促进教师教学自由。
二、践行教学自由
教学自由是广大教师内心的渴望与追求。程红兵博士也曾说过:“每个热爱教育的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教师的模样:也许朦胧,只有一个影子;也许清晰,有一个鲜明的形象。我心中的教育家,就是一种我称之为自由教师的人。”教学自由的实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科学课程的教师,要时刻标榜教学自由,落实科学自由,破除一切外界干扰,主宰科学课程的课堂,做一名教学自由的好教师。
1.不囿于教材,彰显教师的别样精彩
教学自由,主要是指教师思想上的自由,能不被教材束缚,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跳出教材。在改进学习方式方面,可在时间允许范围内适度开发不在当前小学生标准课程之内的教学内容,重视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思维技巧的发展、沟通能力的提升,以及证据意识、科学本质观、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学生核心素养和科学素养为中心的教学,既能增进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又能经得起岁月的批判和考量,最终使学生核心素养和科学素养获得双丰收。
2.不局限于课内,重视学生的课外延伸
传统观念下,一节完整的科学课,必须要有学生的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往往是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在“溶液的形成”一课中,展示课的教师把课堂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有什么方法让冰糖更快地溶于水中”方案的设计和修改上。该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推测。小组内交流各自成员的实验设计,并最终形成本小组设计方案,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和记录表等。最后,教师选派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小组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确定最优方案。在场教师都认为下个环节轮到根据结论做最终实验了,授课教师却停下来说:“这个实验回家做,本节课结束。”貌似一节不完整的课却不难看出,学生的“回家实验”是教师让学生在家做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学习内容进行修正,并进行修改说明。这也是将科学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体现。“光的反射”课堂中,授课教师向学生们提问:“生活中哪些器具的使用是应用了光的反射?”有位学生的回答是:影楼里拍摄照片时,摄影师总是会用一个反光板,把人脸拍得亮一些。授课教师重点夸赞了这位学生,并说:“这个答案老师是没有想到的。”借此机会,教师向学生们说明了课外延伸的重要性:科学不是存在于书本上,而是存在于生活中,要学会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寻找科学。
3.不威慑于学生,引导学生的思、言、行
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思维活跃是探索科学必不可缺的品质。教学自由,需要广泛开动学生的脑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敢想、敢言、敢做,避免科学课堂上教师不启或启而不发。
(1) 敢想。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学习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磁铁的奥秘”一课,学生在课堂的最后提出“磁铁为什么会有磁力?”“磁铁到底是由什么制成的?”等问题。“太阳能热水器”一课中,教师针对每天太阳都要东升西落,让学生思考设计一款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学生们提出:把热水器设计成金字塔形、环形、像向日葵那样始终向着太阳方向的……教学自由就是要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科学的课堂上敢想。
(2) 敢言。“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人类的语言,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一般动物的基本特征。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说话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要,课堂上学生正襟危坐、教师启而不发的科学课,无疑是失败的。在科学的课堂上,教学自由要求教师教会孩子敢言。只有孩子敢言,他的观点才能被更多的人知晓,才能在科学的课堂上展现自我。“水和水蒸气”课上,授课教师在桌上放置一小杯水,要求学生们用手蘸取一点,然后在桌子上抹开,观察水的变化。有位学生说道:“感觉就像被桌子吸收了。”在这堂课上,教师让学生们继续回答自己能想到的可以让水快速蒸发的方法,学生们回答:“洗澡时水很烫,30 s就能蒸发出来。如果直接烧水就更快了。”“我们的这个舞台灯很多,很烤,也能让我们桌子上的水快速蒸发。”“把太阳拉下来。”……“把太阳拉下来”的想法虽然不切实际,但是学生敢说,这就是科学课上我们希望学生所能做到的。
(3) 敢做。行动胜于雄辩,敢想、敢言还不行,关键是要敢做。科学真理的得出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与探索,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自由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避免按部就班,在已得出结果的基础上去做实验。这样的科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控制得太死,要求得太严,本该让学生自己去试的地方,教师却舍不得放手,一定要扶着学生走,生怕学生走错了路、走弯了路,生怕浪费了时间,达不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神奇的水果电池”一课中,授课教师以电量不足的生日贺卡发问,引出要探索的问题:“能不能用身边的水果发电供贺卡工作?”紧接着学生开始分组实验,尝试组装水果电池。每个小组都有多种金属材料,小组之间的水果也不相同。随后的小组交流中发现:很多小组制作出来的水果电池既没声音,也不发亮。教师这时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进行总结,从而得出水果电池的四个形成条件。因为敢做,学生检验并排除了一些制作水果电池的影响因素,最终成功制作出了水果电池。敢做是科学课程实验成功的基础,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教师更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在正式入学前,儿童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然而入学后提的问题就变得越来越少了,甚至不问乃至不敢问。我们的学生也正是在这种条条框框的应试教育训练中,思维的棱角被慢慢磨平,求知的欲望不再那么强烈,想象力开始萎缩,好奇心急速锐减。其实,科学之路本来就充满了失败和艰辛,哪能一蹴而就呢?所以我们的科学课堂应该鼓励个性、倡导质疑、宽容失败、鼓励创新、保护发明,也只有在这样的大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才能敢想、敢言、敢做,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1] 汪晶.教师的教学自由:内涵、特征及其研究路径[J].新课程研究,2014(11):111.
[2] 袁芳.浅谈探究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4(9):78.
[3] 胡凯.浅谈“活动单导学”模式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24):41.
[责任编辑:陈学涛]
10.16165/j.cnki.22-1096/g4.2016.12.007
2016-07-26
杨冰冰(1978-),女,山东威海人,小学高级教师。
G451.6
A
1002-1477(2016)12-0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