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河榜样王锦生

2016-03-06文/叶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19期
关键词:金刚钻里格施工

○ 文/叶 均

辽河榜样王锦生

○ 文/叶 均

辽河油田工程技术处的王锦生有着多重身份:“金刚钻”、“领头雁”、“手机超人”。

●王锦生是协作单位负责人眼里的“金刚钻”。供图/叶 均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毛乌素沙漠腹地,茫茫浩瀚的沙漠,一望无边。每天,辽河工程技术处副总工程师兼能源开发项目部经理王锦生和他的团队都会深一脚浅一脚地穿梭于沙海中的平台井之间,记录生产数据、调整工作制度、巡回检查设备……他们身上的工作服,是这片连绵不绝的金黄色沙丘里最耀眼的“石油红”。

2009年年底,由于工作需要,王锦生调至原兴隆台工程技术处。凭借着多年积累的采油开发经验,王锦生承担起能源开发的重任,这一干就是七年。七年间,他作为负责人,从零开始,先后组织开展了月东油田采油集输总承包、阜新煤层气总承包等多项新型业务,并取得了好业绩。2015年初,辽河油田工程技术处(以下简称辽工处)确立了“开拓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有着丰富经验的王锦生被委以重任。在他的努力下,市场开拓取得良好进展。他本人也在2016年开展的 “辽河榜样”典型人物评选中光荣当选。

攻坚的“金刚钻”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对王锦生来说,这“经”难念。初来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毛乌素沙漠的苏里格气田,王锦生也不禁为严峻的环境所惊到。海拔高、风沙大,沙粒打的人脸生疼。而同样严峻的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受石油行业大环境影响,王锦生团队的外闯之路必须砥砺前行。

为了优先获得市场信息,王锦生天天钉在协作单位的办公室,积极主动搞协调、查资料,唯恐漏掉一个市场信息。经过多方考察和调研,他把破题思路定格在苏里格气田增产措施上,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安全排液、自发泡沫排水等多项技术储备。“有了这几项技术当‘金刚钻’,当时还挺有信心的。”王锦生说。

经过协商,王锦生的团队与协作单位达成苏26-14井试验意向。这是一口低产间开井,施工前日产气1200立方米,已多次开展增产措施,均无明显效果。2015 年8月,王锦生带队对苏26-14井开展泡沫排水施工。然而天不遂人愿,信心满满的众人看着流量计瞬时下降、油套管压差逐渐增大时,心情一落千丈——这意味着增产措施失败。

“那天中午天气特别热,王锦生坐到井口旁的小沙丘上整整2个小时,盯着眼前的气井一言不发。”参与施工的包晓航方米,相当于新打一口井。“看到这个效果,客户又主动给了我们3个平台的施工任务。目前4个平台井已累计增产天然气近800万立方米。”王锦生兴奋地说。

该技术措施的成功为辽工处在苏里格气田业务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得到该地区各生产单位的高度重视。

苏70-32井是一口停产水平井,曾采取过多种复产措施,但效果均不明显。协作单位再一次将难题交给了王锦生团队。王锦生明白,这是证明他们“念经”水平的时候。他带领项目部全身心投入,不分白天黑夜的对该井油藏状况、钻井、压裂、采气生产等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经过一个月的辛勤劳作,停产水平井复产方案制定出台。新工艺一次施工成功,复产后该回忆。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王锦生就是‘金刚钻’。他的团队无论技术还是作风都值得信赖。”

任务失败了。协作单位得知消息后,当天下午就直接电话告知王锦生的团队“停止试验、中止项目。”

“沮丧是肯定的,但更多是在思考问题出在哪。”王锦生说。回到驻地,他对着电脑和一堆资料,从地质研究到室内试验,从措施历史到现场施工等,反复思考、对比、论证。直到清晨四点,双眼布满血丝的他终于拨开云雾,找出了“病症”,并创新提出丛式井天然气压缩助排工艺措施。经过多次登门拜访,解释、说明、承诺,协作单位终于抱着怀疑的态度答应再给一次试验的机会。天道酬勤。新工艺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苏26-14井日增产近2万立井每天产气5.4万立方米。

后来,王锦生和同事们又根据需要,研究出小油管排水采气工艺等多项工艺技术。王锦生的团队在苏里格的名声越来越响。“‘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王锦生就是‘金刚钻’,他的团队无论技术还是作风都值得信赖。”协作单位负责人不止一次地这样说。截至目前,王锦生和同事们已成功开展各类疑难井增产复产施工20余井次,累计增气1000余万立方米。

2016年,王锦生和团队的目标是实现利润300万元。对于未来,他说:“不能仅依靠现有的技术去寻找市场,而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去研发配套技术,做到效益优先引领市场、技术开发占领市场、规模发展统领市场。”

●闯市场靠的是过硬的创新技术和敏锐的市场嗅觉。

供图/叶 均

敬业的“领头雁”

如果把外闯队伍比作一群迁徙于辽河与苏里格的大雁,那么王锦生无疑就是那只“领头雁”。“他是驻留苏里格累计时间最长的人,是干活冲在最前面的人,是‘王铁人’、是好大哥……”朴实的评价,道出外闯职工对王锦生的敬与爱。

2015年8月,苏17-41平台等四个丛式井平台投产,现场需要进行分离器等设备摆放和管线连接。但由于施工井位于沙漠内90公里腹地,没有施工队愿意接这项工作。王锦生深知自己耗不起。“别人不干自己干”。他带头抬油管、接管线,缺少吊装设备就人拉肩扛。每天早出晚归,吃饭没有筷子就掰沙棘枝,没有饭碗就抱着盆轮流吃。几轮班下来,即便是20多岁的小伙子也累的浑身酸疼,更何况是已过不惑之年的王锦生。但作为经理的他没有喊苦喊累,每一次都是冲在第一线。就这样,王锦生和其他9个同事,硬是创造了3天完成一个新平台建设的纪录。

“今天看到王总他们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几乎就要流出来了。在齐腰深的积雪中来回走了4个多小时,王总的双脚被雪水泡肿了,磨出了水泡。外闯的这半年,他明显瘦了、黑了,头发也白了很多……跟着这样的领导干工作,再辛苦也值。” 这是外闯职工刘铁刚的日记。那天他记忆犹新。

2016年2月12日,乌审旗的暴风雪已经持续两天。本应换班休息的刘铁刚与韩峰主动申请继续值班,已经一天一夜了。板房外呼啸的风雪,让他们感到着急与无奈。而在驻地的王锦生更加着急,前线没有厨房,值班的兄弟还饿着肚子。况且如此大的雪,他担心井上生产出现隐患。中午时分,王锦生毅然决定:“即使一步一窝的前行也要让前线的兄弟吃上饭。”但路况太差了,几乎每走5米就要下车铲雪推车。走到一半,汽车就再也无法前行。没有犹豫,王锦生带领换班的两名工人背上应急物资和生活用品毅然踏入零下10多摄氏度的暴风雪中。在厚近一米的积雪中,三个人咬着牙,深一脚浅一脚,连续走了2个多小时。当雪人般的三人出现在值班房时,正啃着方便面的刘铁刚与韩峰愣了好久。回去的路上,刘铁刚与韩峰明显感觉王锦生的脚有点跛,当全身湿透的他们回到基地,天已经黑透了。

家里的“手机超人”

汹涌的海浪、调皮的斑海豹,险峻的高山、清脆的鸟鸣,金灿的沙漠……电话中,王锦生的描绘让女儿对他的事业充满好奇与崇拜。对于父亲所从事的工作,刚上高中的女儿还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父亲在为油气奔波。在女儿心中,父亲既是一位王进喜般的英雄,也是一位手机24小时不离身、白天黑夜电话响不停的“手机超人”。

2013年,当时还是原兴工处月东项目部经理的王锦生,正同步组建能源开发项目部。那段时间,他通常在海岛上值班一个月,下了岛就马不停蹄的北上阜新,开展煤层气开采业务。超负荷的工作,让心脏本就不好的他患上了预激综合征。这是临床上一种非常特殊的心脏病。当年9月,病症越来越明显。无奈,王锦生只能暂时放下工作,利用假期进行手术治疗,并在家休养了一个月。

“在我记忆中,那是唯一每天都可以看见爸爸的一个月。”女儿回忆说。

即便如此,他的手机也不离身,时常询问单位生产情况。为了让他安心养病,妻子没少将他手机藏起来,但他总会嬉皮笑脸的再给要回去。同年10月底,项目部组织开展重点井次105-2井施工,放心不下的他不顾妻子和医生多休养的建议,再一次换上工服投入到工作中。

“以前虽然忙,但时常可以回家。现在是跑到千里外的沙漠,连影都见不到,偶尔休息,还整天整夜抱着电话。”回想起满眼血丝的丈夫,妻子不免埋怨。原来在4月中旬,苏78-28H1平台投产,王锦生因急事临时回盘锦。放心不下前线的他,通过手机持续追踪生产数据,指导现场生产。4月15日那天,他硬是与前线值班工人一小时一个电话,一宿未睡。

“最对不起妻子和孩子。最近6年有4年没在家过春节,每次除夕打电话,都是听着孩子的声音,自己说不出来话。”说到这,这个爽朗的东北汉子突然点起了烟,忙乱的动作无法掩饰那盈盈的泪光。

当被问及是什么让他如此拼命时,王锦生深思了一会,说:“对于企业的感情以及责任与担当。由于身体原因,我也可以申请个轻松的岗位,但每当企业需要我时,每当看到领导充满期待与信任的目光时,心中就充满了动力。”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

猜你喜欢

金刚钻里格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豹子和小老鼠 的相遇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豹子和小老鼠的相遇
豹子和小老鼠的相遇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金刚钻与瓷器活
“金刚钻”与“瓷器活”
春 天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