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效果观察
2016-03-06贺伟
贺伟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效果观察
贺伟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效果。方法6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和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并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麻醉时间、手术所需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术后炎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效果较高,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而且术后炎症发生情况较少,值得推广。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效果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所表现出的临床特点包括发病急、合并症复杂且生存率低等,属于较为严重的危急病症之一,因此,探讨出适宜的治疗方式用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十分必要[1]。本文选择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治疗,即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和鼻胆管引流术,并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其中研究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29~79岁,平均年龄(53.61±8.68)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8.34±3.38)年。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3.03± 8.41)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8.03±3.1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鼻胆管引流术,首先,实行手术前15min为患者注射10mg安定,并指导患者口服胃镜胶,实行手术的过程中要随时实行心电监护;其次,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时,需插入胆管抽出胆汁后再注入造影剂,以充分了解患者出现梗阻的实际情况,包括具体部位等,接着为患者选择适宜的引流部位;最后,合理利用导丝将鼻胆管的远端送至梗阻上段的两侧肝管,直到确定胆汁顺利从到导管中流出就可退出内镜,并为患者安置好鼻胆管和引流袋。研究组实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叮嘱患者术前需禁食6 h,并实行局部麻醉。首先通过B超检查定位,扩张胆管时应在肝下缘>4mm的位置进行,穿刺点的确定:剑突左侧2cm左右的位置且位于右腋的第7肋骨和第8肋骨之间;其次,开始实行手术,利用型号为F4的细针在带穿刺探头的B超引导下实行胆管穿刺,穿刺的过程也要实行回抽,以确保穿刺到胆管后有胆汁流出;接着,再次B超确认引流管位置,适当切口1cm宽度的皮肤,使用筋膜扩张器从F6到F8窦道实行顺序扩张,并通过导丝安置引流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好引流管的位置,并做好缝线固定。
1.3 观察指标 ①对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实行检测,即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血清总胆红素;②对全部患者术后4、12、24 h的血清淀粉酶实行检测和记录;③对患者手术麻醉时间、手术所需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炎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和术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完成后7 d,研究组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血清淀粉酶的变化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4、12、24 h的血清淀粉酶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麻醉时间、手术所需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炎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术前和术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术前和术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指标 时间 研究组(n=31) 对照组(n=31) t P碱性磷酸酶(U/L) 手术前 632.63±238.64 624.29±256.38 0.13 >0.05手术后 236.25±96.37a 372.66±102.30 5.40 <0.05谷丙转氨酶(U/L) 手术前 140.31±77.25 143.28±80.46 0.15 >0.05手术后 33.11±25.38a 74.39±22.06 6.83 <0.05血清总胆红素(μmol/L) 手术前 426.39±147.59 438.29±151.06 0.31 >0.05手术后 201.63±56.39a 297.59±66.28 6.14 <0.05
表2 两组术后血清淀粉酶的变化情况比较(±s,U/L)
表2 两组术后血清淀粉酶的变化情况比较(±s,U/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4 h 术后12 h 术后24 h研究组 31 190.21±47.63a 334.62±102.34a 221.06±77.61a对照组 31 122.37±36.95 64.58±33.65 56.39±17.20t6.26 13.96 11.53P<0.05 <0.05 <0.05
表3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n(%)]
表3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麻醉时间(min) 手术所需时间(min) 术后恢复时间(d) 术后炎症研究组 31 36.57±6.61a 22.36±7.11a 16.34±4.17a 4(12.90)a对照组 31 49.47±6.19 38.29±7.05 25.39±4.11 12(38.71)t/χ2 7.93 8.86 8.61 5.39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引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主要包括胆管结石或者肿瘤等因素,且多数细菌感染源均来自于肠道,长期出现胆道梗阻后就会导致胆汁排泄不畅等情况发生,增加了胆管内压,导致胆管出现黏膜损伤或坏死,细菌经过不断地滋生和生长后就会分泌出毒素,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器官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2]。虽然鼻胆管引流术能够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过程中出现导管不畅等问题较多,且存在上消化道史患者不适宜使用该手术方式治疗,且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等术后炎症的可能性较高[3],此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术后炎症发生率为38.71%高于研究组的12.90%。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相对而言具备手术风险小、手术创伤小还有术后炎症情况少等,且能够保证患者术后24 h逐渐恢复各项肝功能指标[4]。根据统计可知,研究组的肝功能指标,即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血清总胆红素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的4、12、24 h的血清淀粉酶值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情况,手术麻醉时间、手术所需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短(P<0.05)。
综上所述,将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可获得较高临床治疗效果。
[1]李学强.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重症胆管炎的预后影响.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0(5):686-689.
[2]丁建龙,刘晓晨,豆发福,等.经皮经肝胆囊穿刺联合内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胆外科杂志,2015,23(3):213-215.
[3]敖劲,曾令雯,蔡争,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死亡原因分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8): 1195-1197.
[4]Gramlich L,Kichian K,Pinilla J,et al.Does enteral nutrition compared to parenteral nutrition result in better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 adult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Nutrition,2004,20(10):843-84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042
2016-02-01]
610041 中航工业三六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