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输液和常规输液在基层儿科危重症患儿抢救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2016-03-06文锐光黄碧梅黄丹
文锐光 黄碧梅 黄丹
骨髓输液和常规输液在基层儿科危重症患儿抢救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文锐光 黄碧梅 黄丹
目的研究分析骨髓输液和常规输液在基层儿科危重症患儿抢救中的疗效。方法60例基层儿科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输液治疗,观察组实施骨髓输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输液通道建立的时间、输液泵下与常压下的输液速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患儿输液泵下与常压下的输液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通道建立时间为(2.09±0.51)min,快于对照组的(5.96±1.32)min;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儿实施骨髓输液治疗,可有效加快输液通道建立时间,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较佳的治疗方法。
骨髓输液;常规输液;基层儿科;危重症患儿;疗效对比
输液通道的建立速度会对急危重症患儿的抢救结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输液通道的快速建立是治疗危重症患儿的关键[1]。但由于患儿的血管较细小,对建立外周静脉通路造成极大困难,而中心静脉置管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并且对无菌操作的要求极高,穿刺过程中若稍有不慎,则极易引发严重甚至威胁患儿生命的并发症[2]。大量快速输液容易引发渗漏,不仅对给药速度造成影响,还降低抢救成功率。有研究表明,危重时刻人体内骨髓内静脉仍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及较大的通透性,此时进行骨髓腔内输液,可极大加快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3]。本院对30例危重症患儿进行了骨髓输液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基层儿科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属病情危重进行抢救治疗,无骨髓炎、血液系统疾病史、器官功能障碍、重大外伤手术史等。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3个月~5岁,平均年龄(2.51± 1.02)岁;发病距离抢救时间2~16 h,平均时间(8.10±3.53)h。对照组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4个月~5岁,平均年龄(2.53± 1.05)岁;发病距离抢救时间3~16 h,平均时间(8.07±3.43)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静脉通道输液治疗,于中心静脉及外周静脉穿刺,并确保穿刺成功后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液。
观察组患儿实施骨髓腔输液治疗,患儿取平卧位后,将患儿下肢呈屈曲状,使用软垫将其胫骨位置垫高,于胫骨粗隆下约2cm处作穿刺;穿刺前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铺巾,使用2%利多卡因实行麻醉后,固定穿刺部位上下皮肤,使用16号穿刺针进行垂直进针,直至有突破感时拔出针芯;之后使用20ml注射器进行回抽,抽出髓液即证实于骨髓腔;最后使用无菌纱布将穿刺针进行包扎固定,并接上液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输液通道的建立时间、输液泵下与常压下的输液速度,并对比一次穿刺成功率与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输液通道建立时间、输液泵下与常压下的输液速度比较 两组患儿的输液泵下输液速度与常压下输液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输液通道建立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输液通道建立时间、输液泵下与常压下的输液速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的输液通道建立时间、输液泵下与常压下的输液速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 例数 输液通道建立时间(min) 输液泵下输液速度(L/min) 常压下输液速度(L/min)对照组 30 5.96±1.32 28.23±5.21 11.43±1.78观察组 30 2.09±0.51a 27.56±5.64b 11.46±1.76bt4.98 0.21 0.03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28例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患儿中21例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70.00%。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45,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0%,其中6例死亡;对照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67%,其中8例死亡,7例局部肿胀,5例骨髓炎。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P<0.05)。
3 讨论
危重症患儿抢救成功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静脉塌陷,难以及时建立急救通道进行抢救[4]。常规治疗危重症患儿的方法主要为静脉输液,但静脉输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机体的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确保组织器官的有效输注,使机体的代谢紊乱得到纠正,因此在抢救危重症患儿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6]。目前骨髓输液已被证实为一种能够快速建立血管输液通道的有效方法,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儿科急诊输液治疗中。由于骨质的关系,使骨髓腔通道于外周静脉塌陷时,仍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骨髓腔内存在约2条大静脉窦,能够对横向分布的静脉管道血液进行接纳,此些横向静脉管道可经由全身静脉与中央静脉窦回流至系统后相连,从而使于骨髓腔输注的药物能够快速、有效的经由全身血液运行[7,8]。另外,骨髓腔内分布丰富的血管丛,血液供应丰富,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有研究发现,与常规静脉输液相比,骨髓输液在抢救危重症患儿方面,具有能够快速建立急救通道、提升患儿抢救成功率的优点[9,10]。
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了骨髓输液治疗后,患儿的输液通道建立时间为(2.09±0.51)min,快于对照组的(5.96±1.32)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11]。
综上所述,对危重症患儿实施骨髓输液治疗,可有效加快输液通道建立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目前较佳的抢救危重症患儿的方法。
[1]严信朝.危重急症新生儿急救中骨髓腔输液的应用效果评价.中国基层医药,2015,22(3):421-423.
[2]陈雅静,陈京立.骨髓内输液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33-336.
[3]何春梅,刘佳易,陈宏刚,等.注射器穿刺骨髓腔输液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4):323-325.
[4]张建梅.骨髓穿刺输液术用于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效果观察.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656-2658.
[5]张斌.经骨髓输液抢救急诊低血容量休克(附9例分析).淮海医药,2015,33(3):268.
[6]朱新宇.注射器穿刺骨髓输液在危重病儿中的应用.中国医药科学,2014,4(23):193-195.
[7]曹志民,樊磊强,张国良.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42-43.
[8]周建琼,李曼都,杨雪玉,等.骨髓腔输液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四川医学,2014,35(1):140-142.
[9]刘凤华.骨髓腔穿刺输液途径抢救产后犬出血休克.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3):60-62.
[10]吴浩.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6):844-845.
[11]刘丽,张锦莲,曾芝云.注射器穿刺骨髓腔输液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延边医学,2014,9(26):38-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209
2016-01-14]
517300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