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研究
2016-03-05谢早春
谢早春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新常态下国内的加工贸易在推动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引进并利用外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现阶段国内的加工贸易面临一些难题,为此本文研究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创新问题,并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提出有效促进加工贸易发展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转移 加工贸易 发展创新 现实意义
经济新常态指当前经济结构的一种均衡的状态,并且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健增长,增长和发展相互促进。
产业转移指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达地区的部分企业利用其优势地位,进而通过跨区域进行直接投资,将少数产业的生产转移至发展区域,进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体现出该产业从发达区域到发展中地区转移的现象。
加工贸易是生产进口制成品所需的原辅料、包装物料等料件,加工贸易企业把其装配后或加工的制成品出口到国外的经营活动的过程;加工贸易主要包含装配业务、进料加工、协作生产以及来料加工这四种形式(周玮,2013)。对于加工贸易的发展创新是指利用信息化的工业化道路进而不断升级产品的功能与结构,积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支持开拓生产性服务业,进而提升加工贸易配套的升级及其增值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创新。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及难题
(一)国内加工贸易的现状分析
1.国内的加工贸易发展态势良好。1978年至今国内的加工贸易发展取得很大进展,截止至2008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已经高达10536亿美元,同比1980年的16.67亿美元涨幅约632.4倍;由此可见,加工贸易在国内的对外贸易中比例已由1980年的4.4%增长到2008年的41.1%。
加工贸易有效促进了各区域经济的协调与稳定发展,并且在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创造就业、推动利用外资与积极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出口创汇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表1为2001-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及其在进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单位aa:亿美元,百分比)。图1为2001-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趋势图。
2.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居于主导地位。国内加工贸易中的进料加工已经处于主导地位,发展快速,在加工贸易总量当中的比例日益上升,进而发展成主要的加工贸易方式。1989 年的进料加工出口额比例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近53.2%,到了2009年这一数值高达81.4%。考虑到进料加工比重逐年攀升,加快了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因此使得外资企业的主体较国内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进料加工贸易的方式,而国内的加工贸易企业也经过不断努力与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能力,进而也开始进行从事进料加工贸易。表2为2001-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进出口总值及所占比重比较(单位:亿美元)情况(廖涵,2012)。
3.外资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20世纪90年代,国外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较多,进而使得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加工贸易比例高升,进而发展成加工贸易的主体。截止2004年底,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4500亿美元,这一比例占我国加工贸易总量约82%。2008年按照我国商务部调查的相关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的国有、民营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比重占国内加工贸易总量的10%、 6%与84%;到了2008上半年,在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当中,其加工贸易进出口值约4302亿美元,约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4.4%。这一数额中,进口总值为1580亿美元,出口总值为2721.2亿美元,约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与加工贸易进口总值的 84.57%与84.10%。
4.加工贸易带动了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的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的应用,2005 年我国的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额近313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近30.6%,比值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约75.2%;其中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接近1948亿美元,涨幅31.7%,比例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约46.8%。到2012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已达10562亿美元,较上年涨幅37.14%,占出口比例约62.87%,较上年提高13.82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约8672亿美元,涨幅37.04%,比例占出口的30.85%,可见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迅速。贸易产品附加值以及科技含量通过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得到了提高。
(二)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加工贸易总体技术水平偏低。当前国内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落后不高,进而制约加工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当中约85%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部门,也没有自主专利以及技术发明。随着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逐步出现下降的趋势,从而使得现阶段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不高,不利于加工贸易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创新。国内的技术工人中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技工比例不足4%,在发达国家比重一般在30%-40%之间。由于缺乏一线技术主要人员,造成加工贸易的产品质量与附加值不高,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制约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2.加工贸易地区发展失衡。现阶段国内的加工贸易因受到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进而体现出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较落后且交通、通讯设施不便,导致其加工贸易发展失衡。按照商务部2012年的统计资料表明,2011年我国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比例占全国的近97%,其中进口比例约97%、出口比例为97.05%;而对于中西部地区,该比值仅分别占全国的近3%,进口与出口比例仅分别为3%与2.95%。表3为2004-2008年我国东中西部的进出口额对比情况。
3.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质量与附加值不高。国内加工企业的竞争力与发展优势不足,由于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业人员的短缺,加上生产设备的落后,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与质量不高,影响了加工贸易的发展。一方面由于缺乏核心的技术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与企业品牌,使得加工贸易的价值链难以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贸易企业对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方面的忽视,导致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多数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稀少。
4.加工贸易由东向中西部转移存在困难。加工贸易中由东部向西部转移出现较大的困难:中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畅、贸易发展水平低等原因,使得加工贸易的转移成本与费用偏高(鲍晓,2011)。其次加工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依赖高效的管理、服务,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而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缺少这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加工贸易的销售、生产以及对外贸易均离不开通信、物流以及财政税收等支撑,但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正是其所欠缺的优势资源,因此该限制条件进一步影响了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顺利转移。
我国典型省份加工贸易发展情况——以广东省为例
(一)广东省加工贸易情况简介
广东省处于我国沿海地区,在产业转移背景下广东省的加工贸易发展良好,其中2013年广东省进出口额近7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近20.34%,其中出口约45亿美元,涨幅17.4%、进口32亿美元、增长约24.6%。其次广东省的28家加工贸易企业共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约36.19亿美元,该数值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近47.3%。广东省的加工贸易及其增长率情况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广东省的加工贸易及其增长率情况,2002-2011年该省的加工贸易总额由原来的57077万美元增加到209520万美元,增加净值为152443万美元,可见广东省加工贸易的总量较大且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广东省的总量增加了约2.7倍,加工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6%,且逐年递增,因此,广东省的加工贸易发展呈现稳定提升趋势。
(二)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难题
1.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环保与资源瓶颈的压力大。对于该省而言,传统产业的加工贸易耗占大量的劳动力与土地资源,资源消耗型使得社会的资源数量接近极限,环境污染及其空间承载力不堪负重。部分密集型、工艺简单的高污染、高耗能行业逐步暴露出问题,不利于该地区加工贸易的顺利发展与创新。
2.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创新与转型升级的能力偏低。广东省的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及科技研发能力不高,导致企业在发展创新与转型升级方面受到限制。广东省多数加工贸易企业总体技术水平偏低,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二次研发与加工方面,在新产品的开发、基础性研究、原始创新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与国外的加工贸易企业存在很大差距(杨秀芝,2012)。
3.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竞争力不足。广东省的加工贸易企业竞争力不足,加上加工贸易起步晚、地区资源优势难以体现等因素影响,造成广东省的加工贸易水平与其他省份相比偏低:2010年广东省的加工贸易出口量仅为7.8亿美元,在中部省份中排名第5,加工贸易占同期货物贸易平均比例的约10%,但与我国50.4%的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4.广东省加工贸易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且企业物流成本过高。广东省的加工贸易企业产业的配套能力不足,缺少龙头企业与配套的协作型企业带动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导致加工贸易企业难以从当地获得配套产品与所需要的料件,进而影响了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与创新。其次加工贸易企业的物流成本很高,由于企业受到物流运输时间长、效率不高的影响,进而难以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该省缺少加工贸易人才,现有劳动力素质难以满足新型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发展的需要,使得广东省的加工贸易难以获得快速发展与创新。
(三)经济新常态下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创新策略
1.明确加工贸易的创新发展方向。广东省进一步明确且细化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在认真进行全面调查与研究基础上,积极推动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有助于形成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全面打造具有广东省特色的加工贸易产业基地。促进加工贸易产业的合理布局,明确区域定位,将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发展金融、物流等关系密切的行业,争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一般生产环节,积极承接制造业生产制造部分,快速形成加工贸易特色产业群。
2.分层次推动加工贸易的创新发展。广东省应充分发挥经济技术开发与出口加工区的带动作用,进而促进该省加工贸易产业的快速发展;严格执行有关环保与减排的政策,切实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将重点放在发展加工贸易产业上。积极鼓励高新技术与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全面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建立并且完善有关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机制,进而设立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基金,有效为加工贸易的发展奠定资金保障,进而促进加工贸易的创新体系。
3.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并搭建技术创新共享平台。广东省积极与当地的高校开展合作,借助政产学研的结合不断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与科研院所与配套企业开展长期的友好科研合作,进而组建研发中心,促进加工贸易产业的健康发展(陈辉韬,2014)。一方面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升级与进一步创新,加大对加工贸易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积极搭建技术共享的服务平台,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产品试验、设计与加工、技术开发以及产品推广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更好地带动广东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创新。
4.合理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广东省有效将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内容转移至加工贸易的准入条件当中,进一步淘汰落后的产业,有效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积极引导加工贸易进行资本的引进并进行技术方面的改造,适当将技术、金融、市场以及土地等资源朝着加工贸易企业方向倾斜。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还要做好加工贸易园区的建设与规划工作,进而在明确各类园区的产业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基础上,不断打造具有广东省特色的优势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全面带动加工贸易的和谐发展。
5.积极引进新技术与设备。广东省积极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不断引进新技术与更新设备,同时积极聘请研发人员促进加工贸易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水平。加强内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的激励机制,并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进一步增强研发、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加工贸易产业水平,全面带动广东省加工贸易产业的优化与升级创新。
经过以上措施,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从而带动了广东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物流等社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使其加工贸易企业快速发展与创新,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创新途径
(一)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促进加工贸易的合理布局
由于国内中东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差距大,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不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布局,进而制定不断有针对性的加工贸易发展战略。不断促进中西部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创新,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向沿海地区过渡或是转移,让这类加工贸易企业能够实现“沿海接单-内陆生产-沿海出口”的一条龙加工出口路线,让加工贸易通过这一创新模式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加快现代物流建设
为快速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创新,需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同时重视管理与经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与附加值,从而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产品。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学府强强联合,不断引进高学历、高资质的人才,借助“产学研”的模式进行贸易人才的培养。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提升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与功能,进而全面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配套服务,降低内耗提高加工贸易的整体效率及水平,较快地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与创新。
(三)重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建设并突出贸易商品特色
重视并提高中西部交通运输能力,完善相关的交通运输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物流等配套服务产业。有条件的可建立出口加工贸易区,更方便对贸易流程做规范和管理,也能借以聚集相关产业。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低附加高的加工贸易产业,有利于在产业的选择上和东部沿海地区错开并保持差异化发展战略;一些类似矿产、税点等有利于高兴技术研发的产业应当要受到重视,并从中深挖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加工贸易商品的附加值,由此体现地区的贸易特色发展。
(四)主动与跨国研发机构开展贸易合作
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与跨国研发机构的贸易合作,有利于促进交易的顺利实现,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开展合作,进而提高贸易企业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水平。其次凭借跨国公司研发部门的技术溢出优势,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产品研发技术进步产业的发展创新;有利于规范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研发人员合理流动,进一步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水平。
(五)完善有关的政策促进加工贸易的创新与发展
完善有关的加工贸易政策,根据国际惯例进行免税、退税等优惠政策;明确、完善现阶段的出口退税制度,全面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退税审批效率(李思淼,2012)。一方面政府监督机构应加强对税收的监督与管理,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积极调整制约加工贸易产业发展创新的各项政策,以构造完善、合理的加工贸易产业体系,让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发展不断得到创新。
(六)积极培育我国民营企业并提高其主体地位
加大培育民营企业的力度,进而提高其在加工贸易的主体地位,切实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加工贸易,按照民营企业的集群及优势才能体现各自特色的加工出口集群。例如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可通过发展高新技术行业的加工贸易,进而全面促进加工贸易商品朝高附加值方向转换与升级;对于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而言,可通过利用其丰富与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集群,由此可避免重复建设现象,全面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玮.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及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参考, 2013(5)
2.廖涵.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3.鲍晓.关于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1(27)
4.李思淼.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增刊), 2012
5.杨秀芝.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对策.理论观察,2012(6)
6.陈辉韬.迎接新一轮全球要素配置和产业转移——新阶段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J].工业技术经济,2014(4)
7.赵,甄东兴.我国加工贸易模式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商业时代,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