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2016-03-05蒋卫华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流通产业竞争力建议

蒋卫华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运用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对上海流通产业的竞争力进行调查分析,并且尝试构建一套较为健全合理的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总结出上海流通产业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上海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指出方向。同时提出有利于提升我国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建议,以期能促进我国流通产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上海 流通产业 竞争力 建议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日益成熟,流通产业已居于先导产业的行列,在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和对经济快速发展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和扩大增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强烈。同时,流通产业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增强流通产业竞争力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上海流通产业发展较早,为其流通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适应上海现代城市的发展速度与规模,上海的流通产业必须在保持自身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不断借鉴和总结经验,使产业结构等方面得到不断优化与改进,从而在本质上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所以本文选取上海流通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以其竞争力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流通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一)产业竞争力

1.产业的概念。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主要是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每个部门是聚同类属性的企业之间经济活动的集合,因此每个部门可以作为一个产业,而产业就是竞争力分析的基本“单位”。例如服务行业、工业制造行业和旅游行业等具有代表性的产业。

2.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主要包含两个层面,首先是内容,其次是范围。从内容上来看,产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产业竞争的优势,而优势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产品、企业管理等,因此也可以将产业竞争力视为企业之间的比较生产力,即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抓住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生产力。而从范围上来看,产业竞争力具有较为广阔的比较领域和范围,它可以是横跨几个国家或者是地区,也可以是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内部比较。由此可见,产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可谓是一个具有地域性或区域性的概念。而产业竞争力有显性和隐性指标,其中显性指标就是产业竞争力直观结果,例如两个国家之间的产业水平差异、产业规模,亦或是地区之间的产业市场份额等。隐性指标,例如投入要素、产业环境、技术水平等,则能够说明产业竞争力强弱的根本原因(谷晓,2009)。

(二)流通产业竞争力

1.流通产业的概念。流通就是将创造产品与使用产品的环节连接起来,实现商品的价值。从广义上来说,一切涉及到商品流通的行业都应该是包含在流通产业的范围里,但是纵观我国的学者对于流通产业的概念也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有些学者认为商贸流通业应指的是批发贸易业、零售贸易业、物流业、餐饮业。而我国官方对于流通产业的定义则是指商品批发零售业、饮食服务业。本文中所提到的流通业根据各类学者的定义,以及数据的分析便利性,选择采用狭义的流通业作为研究对象,即官方所提及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刘根荣等,2011)。

2.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内涵。所谓流通产业的竞争力主要是指流通行业中各产业自身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市场竞争优势。我们平时所说的流通产业的竞争力在很多时候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可以是国家或者地区整体的竞争优势和能力。在范围内流通产业所占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通常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与产业竞争力内涵具有相通性,即产业竞争力内涵也会体现在流通产业竞争力上。而本文中所研究的则是区域范围的流通产业竞争力,将上海作为例子进行研究内容的具体化。

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谷晓(2009)将流通产业竞争力细化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竞争力、规模方面的竞争力、效率方面的竞争力和流通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等,并且在这五个方面建立了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笔者参考谷晓的结论,将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三级指标进行建立,如表1所示。

本文将采取主观权重法对表1所示指标体系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指标(A):

A=0.3×B1+0.2×B2+0.2×B3+0.2×B4+0.2×B5

一级指标(B):

B1=C1

B2=0.5×C2+0.5×C3

B3=0.3×C4+0.3×C5+0.3×C6+0.1

×C7

B4=0.5×C8+0.5×C9

B5=0.5×C10+0.5×C11

二级指标(C):

C2=0.7×D1+0.3×D2

C3=0.4×D3+0.4×D4+0.2×D5

C10=0.5×D8+0.5×D9

C11=D11

(一)流通贡献竞争力(B1指标)

该项竞争力指标主要是用于评价和检测流通产业的生产与发展是否能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或带来积极影响。当所作贡献越大,就证明流通产业的实力越强。一般包括批发零售业及餐饮业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计算公式为:

C1流通产业贡献率=(批发零售业产业增加值+餐饮业产业增加值)/GDP。

(二)流通效率竞争力(B2指标)

流通效率用于评价流通行业的整体运行节奏,由流通速度与全员劳动生产力综合反映流通效率,流通效率越高表明流通行业整体的发展速度较快。流通速度是指流通资本实现一定数额商品的频率,因此也可以看作是流通资本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力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从业人员的生产效率。计算公式为:

流通速度(C2):D1、D2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资产总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2]。

全员劳动生产率(C3):D3批发零售业全员劳动生产力=批发零售业增加值/批发零售业人员平均数;D4餐饮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餐饮业增加值/餐饮业从业人员平均数。

(三)流通规模竞争力(B3指标)

流通规模大小会对流通产业的效益和发展产生影响,随着流通产业的不断发展流通规模必将随之扩大。而体现流通产业规模的指标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平均从业人员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适用于反映城乡居民购买消费品的总额,商品流通速度快、数量大,则消费品的供应状态处于良好状态,而当居民的收入水平高,则有充足的购买力去购买消费品。而平均营业收入、从业人数、资产总额都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区域所有企业的平均数,数额越大表明企业的综合实力越强。计算公式如下:

C4平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业企业总数;C5平均营业收入=流通业营业收入/流通业企业总数;C6评价资产总额=流通业资产总额/流通业企业总数;C7评价从业人员数=流通业从业人员数/流通业企业总数。

(四)流通先进生产力(B4指标)

当前流通产业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已经成为流通业发展的方向。连锁经营是现阶段现代化流通方式的主要体现,因此连锁经营销售比重能够用于衡量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而该体系中的信息化覆盖率主要是针对当前流通业的计算机普及率,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流通产业信息化进程。计算公式如下:

C8连锁经营销售比重=流通业销售总额/连锁经营销售总额;C9信息化覆盖率=流通企业所拥有计算机台数总和/流通企业总数。

(五)流通效益竞争力(B5指标)

流通产业效益主要通过盈利能力与增长能力两个指标反映。其中盈利能力是衡量流通业获利能力、管理水平、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其中包含有平均销售利润和平均总资产利润两项指标,盈利能力越强表明流通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命力越强。而增长能力主要衡量的是流通产业的销售收入可持续增长能力,因此最为直观的是用销售收入增长率来对增长能力进行评定。流通产业盈利能力与增长能力越强,表明流通企业未来的发展越乐观,市场份额扩大能力越强。计算公式为:

盈利能力(C10):D5平均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流通企业总数,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D6平均资产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流通企业总数,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总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2]。

增长能力(C11):D7平均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流通企业总数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期末销售收入-去年同期销售收入)/本期期末销售收入。

上海市流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与评价

(一)上海市流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

通过查阅《2013上海统计年鉴》以及《2013中国统计年鉴》得出三级指标计算所需数据,并根据上文所提及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三级、二级、一级指标结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根据综合指标计算公式:A=0.3×B1+0.2×B2+0.2×B3+0.2×B4+0.2×B5,可以计算出上海流通产业综合竞争力为3.048,属于极高水平。

(二)上海市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上海流通产业竞争力体系中一级指标对比(见图1):

1.优势。图1可以看出,上海市的流通效率竞争力是最具优势的竞争力,遥遥领先于其他指标。而用于反映流通效率的指标有C2流通速度和C3全员劳动生产率,这两个指标分别为:3.21和15.39,可见上海流通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影响最大。在当前情况下,上海应当继续保持流通效率的优势,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从整体上提升上海流通产业的流通效率,让流通业的资金周转率得到提升,使得流通业的资本金更灵活,能够加大投资(王静,2012)。

2.机会。当前流通效益竞争力与流通规模竞争力位于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的中间位置,表明流通效益以及流通规模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首先流通效益是由盈利能力以及增长能力体现的。表明当前流通产业的利润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都维持在较高水准,但是若想继续获得流通效益必须要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快产业升级,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再者,当前流通产业规模由零售总额、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从业人数体现。而这四个指标当中从业人员数及零售总额最低,但是由于当前上海流通产业生产效率较高,因此从业人员数量切不可盲目扩大以增加生产成本。应当尊重流通产业规模的需求来吸纳就业人数。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偏低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由于上海总人口中外来人口比例大,而上海消费水平过高,从而抑制了一部分的消费需求;二是上海人口收入差距较大,因此也拉大了零售总额的差距。因此可以加速。

3.劣势。图1数据表明,上海流通先进竞争力和流通贡献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表3的数据表明当前上海流通业连锁经营销售比重仅为0.063,远远低于信息化覆盖率指标水平,要想改善此现状,首先要加速流通产业的升级,加强流通产业的先进性,并且加快流通产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带动流通产业先进竞争力发展。其次要想提升与流通贡献竞争力息息相关的流通产业生产总值,必须要加强流通产业效益竞争力,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并且继续优化流通业效率,不断压缩成本(赵锋,2013)。

总而言之,上海流通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而要想继续发扬优势,必须要看清当前的发展空间,弥补不足,才能让上海流通产业持续发展。

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一)流通产业创新发展

流通产业只有通过不断流通创新才能推动自身从传统的流通产业向现代流通产业转变,只有实现流通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中介和桥梁作用。流通产业创新发展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推动制度创新。从流通企业自角度而言可以推动流通企业制度改革,建立起现代化的流通企业制度,例如推进大型流动企业网股份制有限公司发展,从而让流通企业内部管理、经营方法更为科学,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而从市场制度角度而言,要加快形成流动产业专业市场和产业集聚,大力推进连锁经营制度的发展,让流通产业市场的资源得到优化利用。其次是推动流通方式创新。当前的流通方式过于单一,连锁经营比重低,而要创新流通方式必须要提高连锁经营比重,提高物流配送化程度和第三方物流比重。连锁经营意味着高效的物流配送和质量保证,而第三方物流是企业自有物流不足的补充。只有创新流通方式,才能够完善流通产业的物流配送环节,提升物流产业的先进竞争力(高煜等,2011)。最后是推动信息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创新可谓是物流产业先进生产力,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是计算机的使用,更是先进科技的使用。比如利用pos销售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同时近年来电子商务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电子商务将作为流通产业先进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企业应当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既可以作为线下的补充,同时也能借此契机整合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流通行业的先进生产力。

(二)优化流通结构

首先,优化流通产业人才结构。一方面可以加大对流通产业上岗人员的资格考察,提升流通产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必要时可以考虑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作为榜样。另一方面流通产业内部可以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例如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业务培训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优化流通产业的人才结构,进一步推动流通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其次,优化流通市场结构。流通市场结构直接影响到流通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盈利水平,因此必须要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改造传统流通业态。例如增加大型卖场等零售业态,同时积极发展便利店、折扣店、美食城等新型零售业态,以多种方式的零售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以应付灵活多变的流通产业市场。还可以对传统百货业进行改造,将传统百货业与电子商务发展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促进作用

由于流通产业发展在第三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流通产业的重要性,不只扶持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转型,也要积极引导促进流通产业的升级转型,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从战略高度明确流通产业的整体发展思路。以此向流通产业甚至社会传递重视流通产业发展的信号。并督促各地政府颁布政策制度,科学规划流通产业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约束,过去政府的各项政策主要集中在流通产业制度改革上,但是当前经济形势和流通产业市场整体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政府应当重视流通产业效率问题、先进性建设问题,对症下药。同时流通产业的中小企业数量多,因此不能顾此失彼,要积极促进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才能完善流通产业市场,让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实现互补发展,同时丰富流通产业市场的层次化、多元化。

总而言之,当前上海的流通产业综合竞争力极强,但是依然存在弱项,可想而知其他省域的流通产业势必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的缺陷。各区域的流通产业要积极勇敢地面对自身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在平时工作中借鉴经验和积极总结,不断创新,使得区域的流通产业实现创新发展,从而很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流通产业也要积极探索寻找措施,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进程,同时在政府的扶持下让流通产业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将会有利于提升各区域的综合竞争力,让中国经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谷晓.反映流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工业经济,2009(11)

2.刘根荣,付煜.中国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

3.王静.我国特大城市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D].管理世界,2012

4.赵锋.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

5.高煜,曹大勇.我国流通产业转型的内涵与方向[J].商业时代,2011(3)

猜你喜欢

流通产业竞争力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流通产业的投入产出和计量经济方法研究
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我国流通产业休闲化发展的模式、内涵与动力机制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