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淘宝村”的发展特征分析及展望

2016-03-05房俊峰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发展特征淘宝村互联网

房俊峰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为城乡一体化带来新的契机。“互联网+”战略和计划的实施,将有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本文以阿里巴巴集团推进的“淘宝村”计划为例,从时间序列、区域分布、产品结构、产业组织、要素构成、推动力量等方面分析了其发展特征,并指出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 “淘宝村” 发展特征

“淘宝村”的发展特征

(一)时间序列特征

按照阿里研究院的界定,“淘宝村”具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以村庄为统计对象,二是需要同时满足两个观察指标:即从业规模方面,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交易规模方面,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比照我国关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规定,“淘宝村”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达到或接近农、林、牧、渔业类、工业类、批发业类、零售业类中型企业规模的标准,具有相当的规模经济效应。而微观从业主体是个体工商户、网商等极具市场活力的小微型企业。

当前,我国“淘宝村”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并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兴力量。按照阿里研究院的统计口径,“淘宝村”从2009年的3个,2012年14个,2013年20个,直至2014年的212个,实现了数量级的跃升。在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尤为令人瞩目。

“淘宝村”的高速增长,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动力转换的一个写照,体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购物、网络支付平台兴起,为“淘宝村”等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网络设施、消费群体和从业基础。从统计意义上讲,“淘宝村”的高速增长也与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和样本挖掘密切相关。

(二)区域分布特征

“淘宝村”的区域分布呈现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的空间经济图景。以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12个“淘宝村”为样本单元,从大区域看,东部区域208个、中部区域2个、西部区域2个、东北区域暂无;从次经济区域看,长三角地区87个、珠三角地区54个、环渤海地区39个、海峡西岸地区28个、成渝地区2个、中原地区1个、武汉经济圈1个;从省域看,浙江62个、广东54个、福建28个、河北25个、江苏25个、山东13个、四川2个、河南1个、天津1个、湖北1个。

浙江、广东、福建、河北、江苏、山东6个省份共有“淘宝村”207个,占比到达97.64%。在上述省份内部的地市级及以上市域分布,呈现出更多元化的特征。一是在省域内部分布广,如浙江62个、广东54个“淘宝村”均分布在9个市域中,江苏25个“淘宝村”分布在8个市域中,所在市域占地级及以上城市的81%、43%、62%。二是相对集中分布于部分市域。如福建28个“淘宝村”分在4个地市,最多的为泉州市17个,占60.7%;河北25个“淘宝村”分布在4个地市,最多的为邢台市13个,占52%;山东13个“淘宝村”分布在2个地市,分别为菏泽市7个、滨州市6个,分别占53.8%、46.2%。从全国看,“淘宝村”最多的为广州市24个,占广东省的44.4%。三是在省域经济不均衡的发展格局中,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淘宝村”布局引人注目。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山东省内,“淘宝村”全部集中在西部的菏泽市(曹县)、滨州市(博兴县);南北部发展不均衡的江苏省内,苏北的徐州市与苏南的苏州市“淘宝村”均为6个,苏北三市(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的“淘宝村”数量为11个,占全省的44%。

(三)产品结构特征

“淘宝村”电子商务产品以服装、家具、家用电器、食品等轻工业产品为主,农产品占比较少。阿里研究报告显示,“淘宝村”网店销售额最高的十类商品依次为服装、家具、鞋、箱包皮具、汽车用品、手机、床上用品、玩具、服饰配件、生活电器,而农产品尚未进入前十位。销售额较大的农产品为海鲜类水产品、坚果类炒货、糕点类点心等。

农村的产业结构中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种产业类型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与互联网网店要求的契合度,决定了“淘宝村”电子商务产品的结构。

首先,各种产品的性质不同,以轻工业品和农产品为例。二者的共同点是以生产日用消费品等生活资料为主,具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不同点是轻工业是制造产业结构中的一大分类,其产品具有标准化,适于网络销售;而农产品,尤其是初级农产品具有区域性、非标准化,可网络销售性差。

从阿里研究报告发布的212个“淘宝村”主营产品中发现,其中以农产品为主营产品的“淘宝村”数量仅为8个,占比不足4%,如苏州相城区阳澄湖镇消泾村的大闸蟹、宿迁沭阳县新河镇周圈村、颜集镇堰下村的花卉、杭州临安市昌化镇白牛村的坚果炒货、清凉峰镇新都村、玉屏村的坚果炒货、马啸村的山核桃,丽水松阳县古市镇筏铺村的茶叶等。

其次,“淘宝村”电子商务产品结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现代化、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代表,以服装工业、家具工业、家用电器工业、食品加工业为主体的轻工业化高度发展,奠定了农村工业化的基础。而农业产业化水平则相对滞后,生产组织形式过于分散,提供的各类农产品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未经过加工的初级农产品为主,从根本上限制了互联网在农业产品销售链条中的应用,并受农产品物流、冷链基础设施等限制,造成了农业的“选择性触网”。

(四)产业组织特征

“淘宝村”依托于线下产业集群呈现出线上集群的基本特征。

从地理临近看,“淘宝村”的基本地理单元为村域经济,基于村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和溢出效应,形成地理临近的同一个乡镇的镇域经济单元。从镇域看,在“淘宝村”的基础上,阿里研究院提出了“淘宝镇”的概念,统计的标准是一个镇、乡或街道出现的“淘宝村”大于或等于3个,并公布了2014年度的19个“淘宝镇”。在镇域经济的基础上有向县域经济、产业园区发展的趋势。

从产业关联看,“淘宝村”的集群发展同处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即依托于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布局。如广州增城市新塘镇的9个“淘宝村”主营产品为牛仔裤、保定高碑店市白沟新城5个“淘宝村”的主营产品为箱包、邢台清河县葛仙庄镇6个“淘宝村”的主营产品为毛衣、毛线等。

从行为主体间互动看,在“淘宝村”内部及之间,形成了包含主营产品、电商平台、物流供应链、品牌营销、企业家培训、互联网金融等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条,行为主体涉及生产商、供货商、物流公司、网站制作公司、图片制作服务商、包装材料公司、生活配套服务机构等的密切互动,形成了产业组织临近。基于农村的地缘社会结构,诸如电子商务协会等中介组织形成,自发地规范着“淘宝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发展。

(五)要素构成特征

“淘宝村”的发展,凸显了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体现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在“三农”发展中的作用。

在波特的“五力”钻石模型中,形成竞争优势最直接的要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并辅之以机会和政府两个辅助要素。我国“淘宝村”的形成,即以阿里巴巴集团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聚集了互联网信息要素、人才要素等高端化的生产要素,通过整合优化了原有资源禀赋,形成了新的市场优势和竞争力。在典型发展案例中,按照原有产业要素和以信息要素、人才要素为代表的互联网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传统产业+“淘宝村”,以原有产业为基础,实现了产业与互联网二者的互补发展,如河北清河的毛纺织产业、保定白沟箱包产业、浙江义乌的小商品产业、福建安溪尚卿乡的藤铁产业等。二是“淘宝村”+新兴产业,即依托于互联网信息要素、人才要素,在几乎为零的产业基础上,发展成为农村的新兴产业,如江苏睢宁沙集镇的家居产业、山东曹县大集乡的儿童演出服饰产业、浙江缙云北上村的户外用品产业等。

(六)推动力量特征

我国“淘宝村”的蓬勃发展是基于市场机制与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淘宝村”的直接推动力量是阿里巴巴集团,在开发农村蓝海市场中阿里将“淘宝村”和“千县万村计划”作为农村战略的双核;并针对“淘宝村”计划实施了信贷、培训和推广三方面扶持措施。“淘宝村”的出现,得益于大型平台电商阿里巴巴集团与农村商户的合作共赢,如第一批“淘宝村”的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河北省清河县东高庄、浙江省义乌市青岩刘村被称为“信息时代的小岗村”,彰显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与农村经济相结合的生机和活力,以自下而上的形式发展成为新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力量。

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定、规范行为制度建设、信息安全监督、人才培养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从国务院农业部、财政部、信息化部、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到省、市、县级政府部门,从《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到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两化融合示范县到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农业服务信息化,都服务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结论及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淘宝村”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并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兴力量;其区域分布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的空间经济图景;电子商务产品以服装、家具、家用电器、食品等轻工业产品为主,农产品占比较少;依托于线下产业集群呈现出线上集群的基本特征;凸显了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淘宝村”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市场机制与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战略计划的具体实施,必将为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带来更大的机遇,同时也蕴含着挑战。

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宏观经济面持续稳定、“互联网+”战略实施的政策利好、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提升、尤其是农村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将支撑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规模持续高速增长。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互联网和快递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东北、中西部地区将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增长点,并为农村精准扶贫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

“淘宝村”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将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载体。全国大规模的专业村蕴藏了巨大的互联网+产业发展空间。农村电子商务生态链条不断完善,尤其是与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业协会等新兴农村经济组织互补发展,有利于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将促进村镇经济、县域经济及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协同发展。

作为一种新兴经济现象,“淘宝村”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也将面临内部与外部的挑战。一是“淘宝村”等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自身的升级问题,尤其是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要拓宽广度、深化层次、挖掘深度。二是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网商,在开拓农村蓝海市场中不可避免的竞争以及规范问题。三是“淘宝村”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将考验并见证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尊重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不仅需要弥补城乡数字鸿沟,更需要通过制度规范、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村治、乡镇、县域基层治理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安宇宏.“互联网+”战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5(5)

2.邹磊,徐策.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推动提质增效升级[J].宏观经济管理,2015(6)

3.阿里研究院.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 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20048.html

4.王缉慈等.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M].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发展特征淘宝村互联网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淘宝村”发展模式、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