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朋友圈情境生活化习作,引发作文思维碰撞交流

2016-03-04福建省漳浦县锦屿中心学校陈惠娇

学苑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习作交流微信

福建省漳浦县锦屿中心学校 陈惠娇

体验朋友圈情境生活化习作,引发作文思维碰撞交流

福建省漳浦县锦屿中心学校陈惠娇

作文来自生活,顺势利用生活中微信朋友圈载体,顺应学生学习心理,通过建立作文朋友圈,学生晒生活情景,期待关注和点赞,激发习作兴趣。学生在作文朋友圈中进行习作训练,作者和读者身份互相转换,引发作文思维碰撞交流,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作文生活化作文朋友圈习作训练思维碰撞

一、借助生活中微信朋友圈,分享习作教学情境

微信群和朋友圈在生活中的家校联系起到便捷及时的作用,习作教学中,师生家长借助微信群或朋友圈反馈习作教学中的情形,及时调整习作教学策略,促进共生教育。家校配合在微信群里进行交流,确定习作朋友圈有关事宜,统一认识后,教师、学生、家长上传作文,一起探讨品读,促进阅读鉴赏能力。在微信朋友圈交流,教师当好协调员角色,引导指正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形,规范微信朋友圈交流行为,促使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二、创建作文朋友圈,体验作文生活化

生活中微信朋友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投射到习作教学创设作文朋友圈,因势利导为习作教学服务。

1.准备工作。

(1)师生家长制作微信本。教师统一与家长学生自主设计制作微信本相结合,相机采纳制作方式,微信本基本款式包括方格(学生作文)、空白处(配图画或贴照片)、点赞区、评论栏、回复栏五部分。家长和学生对微信本在基本款的基础上可进行创意设计,体现个性。

(2)互加好友。教师在微信本扉页设计通讯录,好友对象一般是家长教师,学校同学,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为了方便参与作文朋友圈互动和管理,加入的好友最好登记姓名。

2.管理微信本。

作文朋友圈有一定的参与人员,为了有效地体验习作情境氛围,不同对象安排不同阅读时间。

(1)同班学生随时交流。教室布置固定角落方便班级学生、教师随时传阅。

(2)同年段学生定时定点交流。学校在固定的公众场所固定的时间公布微信本供大家阅读。

3.非本校好友对象流动交流。家长和兄弟姐妹等在家中阅读之后点赞评价交流,第二天学生携带回学校班级。

4.定时共同反馈体会确定主题。一开始学生找不到门道,教师适时反馈指导,根据节假日社区活动及学校教育主题适时更换主题,在相应的时间做相应的事情,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真情实感。

三、借鉴作文朋友圈晒生活,指导记录引导感悟生活

作文的素材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建立朋友圈后学生通过留心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在微信本记录喜怒哀乐,教师引导学生真诚记录有趣的事情,难忘的人。学生的好奇心强,多给学生提供新奇的事物、有趣的东西,注意观察顺序,教授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引导感悟选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感悟就是写作的生命。教师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悟生活的喜怒哀乐。

参与社会实践。生活是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大课堂,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能丰富写作素材。在班级微信群,教师定期不定期与家长联系,做好沟通,发挥微信朋友圈和作文朋友圈渗透促进作用,引导家长带领孩子接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

四、借助微信朋友圈分享点赞,规范作文朋友圈评价回复

传统的习作以及评价批改,习作教学效率低。微信本在作文朋友圈之间传递,参与者主动,期待分享和关注。学生在方格上发表文字或图片,作文朋友圈的好友们在微信本的点赞区点赞,在评论栏发表感受进行点评,作者对评价进行回复,习作训练生活化,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关注,作者、读者的作文思维进行碰撞交流,教师起到协调引导作用。

引导点赞。引起共鸣的文字和感觉优秀的心情随笔,读者在点赞区画爱心点赞。为了激发学生记录文字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朋友圈的评价交流作用,教师制定集赞奖励制度,集赞奖励制度内容视具体情况而定。

指导评价。读者在评论栏上发表感触或想法,可以在文字上做批注。评价互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品读微信本上的文字,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懂的地方,借助工具书解决,请教作者,请教教师。(1)看格式。作者作文格式正确与否,段开头要空两格,日记、书信和读后感观后感要注意文体格式。(2)看选材。读者看作文的选材是否典型新颖,可行的材料不一定是新鲜的素材。(3)看中心。文章的立意中心要深刻引人沉思,有一定道理。

指导修改。微信本上记录的文字,读者直接在习作上修改字词、标点符号、语句。为保持微信本书面整洁,教师统一评改用铅笔圈画批注。平时读者觉得卷面整洁的直接点赞,发现错别字圈出订正;不通顺或有疑问的句子用横线加问号划出;描写优美的词句用波浪线划出等等。

作者结合读者的评改,结合评价意见在回复栏上发表感受,仔细修改作文。教师引导对用得不够准确的词语,进行反复推敲交流,修改后和作文朋友圈的好友们继续探讨最后确定;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写得不通顺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进一步思考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梳理标点符号的使用,学生明确提示语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师指导学生修改整篇文章后继续朗读,不断修改,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猜你喜欢

习作交流微信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微信
微信
微信
习作展示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