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探索

2016-03-04张礼芳

新课程(中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涵泳文学作品初中语文

张礼芳

(广西桂平市江口镇第一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探索

张礼芳

(广西桂平市江口镇第一初级中学)

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具有特殊作用。从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的角度,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并重点探讨了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提高作品鉴赏课的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作品鉴赏;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功利化和应试教育思想泛滥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学课堂上就是重文本分析轻个人感知,重阅读训练轻情感熏陶,重知识灌输轻个性化想象。在这种功利化的教学氛围引导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丧失,阅读教学变成了一场圣人讲经布道式的“观赏”课堂,即便教师讲得再深入彻底,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毫无个性化的创造可言。其次,人文关怀的缺失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许多教师都忽视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而将其当做一般的课文对待,既没有感性的情感体验,也没有对文章意蕴和文化内涵的深刻品味和涵泳。原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教师的“外科医生式”的解剖下,变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激活语文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呢?这是本文需要讨论的重点话题。

二、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策略

1.朗读,还原作品本色

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针对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极强的语言艺术美,教师在教授文学作品鉴赏课时,应该引导学生采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吟咏或体味。这样有助于感知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而且通过声音的传递,文章本身的文学风格、逻辑思路、情感意蕴和语言特色等都会直接印入读者的头脑中,获得一种具体的感知和深刻的体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享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朗读不同于一般课文的背诵,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细细品味,将情感熔铸其中,而不是大声朗读或毫无感情地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时,本单元的导读部分就提出了明确的情感要求:“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而这一单元中的课文均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家所写的,具有较强的艺术审美性。尤其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两篇文章,一个写出了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一个表达出了面对人生困境时的积极心态。学习这些课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细心品味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涵泳,深度开拓意蕴

在文学理论中,“涵泳”是指读者沉潜在文学作品的世界中,对艺术作品进行反复体察品味,和作品中的情意相沟通、相契合,以得到某种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审美享受。“涵泳”一说,在中国漫长的文学作品鉴赏中由来已久。正是因为古代的文学评论家深知要想解读一部艺术作品,仅靠简单的艺术关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细心咀嚼和品味,所以古人们常借助“涵泳”这种方式来体悟文本深层的艺术韵味。而“涵泳”应用于初中语文的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以“咬文嚼字”来领悟作品的神韵,以潜心领会来领略作品意境,以反复咀嚼来品味作品的义理。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春》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抓住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引导学生自己感悟朱自清先生笔下所创造的强烈的艺术美感。如文章的第二段写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其中“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用得极妙,将春风至、小草破土而出的那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描绘得形象而生动。文章末尾采用“春天像……”的排比句式总结全文,同样极富韵味,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其悠长的意蕴。

3.比照,纵向拓展主题

从文学作品鉴赏的角度来看,将作品孤立起来欣赏往往难以全面感知其中的艺术韵味,同时也只能达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效果。因此,在鉴赏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时,教师还应该从更广阔的背景去解读“这一篇”。只有将作品放到作家的整个创作长河中,才能比较出作品的风格的意蕴。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在鉴赏老舍先生对景物描写的超高艺术功底时,还可以引出先生的其他写景性散文,以比照的方式进行分析。如著名的篇章《林海》《草原》《趵突泉》等文章。其次,教师也可以进行横向的对比,即从整个单元的角度对这一系列写景抒情的文章进行比较,这样有利于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题。

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它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强调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能够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获得一种审美性的艺术熏陶。而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鉴赏课程,就是培养学生这种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平台。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艺术韵味,是构建学生语文素养得天独厚的条件,亟待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充分挖掘其中的价值,以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王丽霞.中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缺失与培养[D].河南大学,2011.

·编辑温雪莲

猜你喜欢

涵泳文学作品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涵泳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具象思维”的实践探索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涵泳: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说“涵泳”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