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美术馆免费开放后社会职能转变的思考——以湖北省为例
2016-03-04聂虹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聂虹(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推进美术馆免费开放后社会职能转变的思考——以湖北省为例
□聂虹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美术馆免费开放促进了美术场馆软硬件建设,培养、提升了公众的美术情结和修养,为国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础。但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持续留住观众;投入有限;缺少有效的评估机制和专业人才等。本文以湖北省为例提出美术馆开放以后转变社会职能的建议:建立和完善评估机制;调整美术馆的管理机制——由多头管理变为集中管理;增加财政支持力度,拓展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提升开展公共性活动的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建立良性循环的文化产业链条。
[关键词]美术馆;免费开放;社会职能转变
[DOI编号]10.14180/j.cnki.1004-0544.2016.04.011
1 湖北省美术馆免费开放后的现状
1.1湖北省美术馆免费开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截至2011年底,全国15个省级美术馆已向公众免费开放,较同期逾2 400个博物馆、2 952个公共图书馆、3 285个文化馆、34 1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相对滞后。①上述数据由文化部"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发布,见2012 年6月13日新华网。
湖北现有各级、各类美术馆(包括民营)50余家,绝大部分已经完成了对全社会免费开放的工作,年平均开放总天数为275天,平均每馆观众人数为216 490人,以临时性展览辅以常设展览的形式作为主要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并配合其他固定形式的社会服务(培训、讲解、影音导览等),走在全国前列。②湖北省文化厅艺术与科教处提供。湖北美术馆(原湖北艺术馆)在2008年10月即完成了免费开放,是全国首批免费开放的美术专业场馆之一,年参观人数超过30万(2010年统计数据)。③见湖北省美术馆官方网站http://www.hbmoa.com。
以湖北美术馆为例,免费开放以来,不仅展览的内容与质量没有下滑,反而随着参观人数的攀升,免费开放的内容得以不断丰富。2011年,湖北美术馆成为全国首批被评为重点美术馆(9个)中最年轻的场馆,开创了国内美术馆建设、运营的新篇章。
1.2美术馆的免费开放有力促进了美术馆的场馆建设
美术馆免费开放后,许多地方政府纷纷推动美术馆的硬件建设,大大提升和改善了现有美术馆的硬件水平,如山东开建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现代美术馆作为承办十艺节的重要场馆;2012年,全国首个美术馆群——华侨城美术馆群,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汉等重点城市全面推出。如何在面积、空间、功能上在满足本地区、本城市的文化需求的前提下成为城市最具吸引力的公共文化空间,进而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将成为今后的关注热点。免费开放后的观众流量、观众的总数、观众的需求和观众的习惯等对于日后美术馆的合理建设将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将有力促进美术馆的场馆建设。
1.3美术馆的免费开放促进美术馆自身软件的建设
全国首批重点美术馆在免费开放之后纷纷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如深圳美术馆走出了一条向专业化、国际化和规范化迈进之路;2010年2月,江苏省美术馆率先实施了“三个免费”;①2012年2月,江苏省美术馆新馆落成,实行"三个免费":即为有重大艺术成就的艺术家免费办展;向广大观众免费开放;为青少年美术爱好者免费现场培训。见江苏省美术馆官方网站http://www.jsmsg.com。湖北美术馆立足地域文化,策划、举办了湖北省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百年回顾展;特色项目“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致力于延续漆艺文脉、促进现代转型;不囿于区域视野,湖北省美术馆还引入了“触·觉——卢浮宫雕塑触摸艺术展”(2010年)、“突如其来——意大利当代艺术展”(2014年)、“欧洲先锋——恩特林顿美术馆20世纪藏品鉴赏(2014年)等国际优秀展览,为观众与世界顶尖艺术对话做出大量有益的尝试,一时观众云集,公众参与度提升显著。②见湖北省美术馆官方网站http://www.hbmoa.com/index.php/index- view- aid- 818.html。
1.4美术馆正在逐步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高雅场所
正如《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标准(暂行)》指出的那样,美术馆管理的核心功能和文化价值都集中体现在社会功能上。据新浪网2008年调查,关于“公众去博物馆的目的”,56.6%的观众为接受文化熏陶,42.1%的观众为接受艺术感染。可见美术馆正在逐步成为群众接受高雅艺术、走进优秀美术作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场所;并真正成为市民享受文化权益的场所。
2 美术馆免费开放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如何持久留住观众,培养公众的“美术馆情结”
有些美术馆免费开放之初,观众数量剧增而随后迅速呈下滑态势,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展陈更新慢、缺少新面孔,导致观众流失。从国际博物馆发展的趋势来看,博物馆的重心越来越向展示与传播、教育等新功能倾斜。[1]调查显示,观众对场馆的硬件满意度远高于软件环境;尽管观众对美术馆“活动开展”满意度逐年上升,但也充分说明美术馆的社会功能发展尚有巨大提升的空间,在持久地留住观众、争取更多的“回头客”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韩国堪舆主题的汉文小说不仅描绘了骄纵傲慢的地师,还刻画了聪明机智、灵活敏锐的厥童、婢使、女奚女形象。 尽管他们出身低微,但胆识和智慧令人敬佩不已。 他们的聪慧,也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因此,策划高质量展览、提供富有吸引力的藏品、举办丰富有效的公共教育活动是关键。如何吸引大众走进美术馆,普及当代艺术?美术馆建设规范与品质是需要时间。由“公众去博物馆的目的”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观众为接受文化熏陶或艺术感染,因此美术馆的发展重点应切实提升美术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职能,增加美术馆的文化艺术吸引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培养公众的“美术馆情结”。
2.2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国家财政部在2011年“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以后,拨付了专项经费来保证运营,但是投入相对于需求而言,仍然相对不足。
一流美术馆需要一流的藏品。首先是众多新建美术馆的馆藏品从何而来是个大问题。捐助和美术馆之间调拨仅仅是杯水车薪,无法持续、常效解决藏品储备的问题,必须依赖充沛的资金保障能进行真正优秀作品的搜罗工作。其次,免费开放之后人员和公用经费的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障,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即财政拨款主要“养人”,而对“做事”的支持力度有限。以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2011年)为例,花费近300万元,占全年划拨展览策划经费的60%以上。目前,省级美术馆所需经费全部由省级财政负担,中央财政重点针对中西部地区的地市级和县级美术馆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按照一定标准予以补助。[2]同时,地方财力有限,有待建立保证美术馆免费开放长效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以确保紧跟国家文化大发展的步伐。
2.3缺少有效的评估机制,亟需开展相关研究
目前,美术馆免费开放经费补助的标准尚未出台,将在进一步调研后确定。但是如何评价美术馆的项目运行、考核美术馆的运营成果方面,尚无权威的正式办法。在经费可以预期的情况下,如何用好、盘活有限的经费,急需切实有效的评估机制,以保证美术馆免费开放政策得以有效落实;这也是免费开放资金及时、足额、高效下发和使用的前提保证,因而要加强美术馆免费开放后评估办法的制定。
与此同时,现有的美术馆属于多头管理,想得到一个统一口径的基础数据都非常困难,例如湖北省美术馆、十堰市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荆门市美术馆等归文化厅管辖,武汉美术馆属于文联管辖,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属于教育厅管理,多头管理的现状十分不利于今后经费划拨、绩效考核与评估管理。
2.4免费开放以后的美术馆需要进一步转换社会职能
美术馆从展览馆向艺术博物馆转型已经成为业界的基本共识。当今艺术博物馆日益重视社会功能的发展,并进行深入探讨。[3]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美术馆建设,视之为对公众进行艺术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其美术馆都有着力量强大的公共教育部门、立足当代艺术。希拉·瑞贝[德]早在40年前提出为了“明天的艺术”;鲁克斯鲁提比克[德国]、皮埃尔·阿平[澳大利亚]等对美术馆的公益性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美术馆推出的公共艺术项目,需要加强融入市民的生活;罗宾·格罗斯贝克[美]以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托探讨如何站在公众的立场“定位与换位”;郭建超[新加坡]则积极探索美术馆与学校、社区合作,探索提供相应的体验场所和学习空间满足社会需求。[4]
免费开放以后的美术馆需要进一步转换社会职能,加强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特别是为数不少的民营美术馆只完成了画廊的职能,还未真正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职能。
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出发,美术馆需要以务实的态度与可行的操作,努力实现和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营造实用便捷、内容丰富、高效有益的公共艺术文化服务形态。这对加快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2.5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美术馆的从业人员多为艺术从业者转型而来,与免费开放工作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缺少专业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文化人才;专业化的美术人才和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同时,上升渠道狭窄,经济待遇偏低也是制约从业队伍良性发展的顽疾。
3 促进美术馆免费开放以后转变社会职能的建议——以湖北省为例
3.1建立和完善美术馆免费开放后评估机制,确保制度的保障力度
探索美术馆行之有效的社会职能发展模式并进行有效评估,已成为免费开放后美术馆事业健康发展急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包括(1)社会功能效果的评估与判断。美术馆因区域发展不均衡、发展各阶段目标不一,因而美术馆的社会功能的目标、效果具有评估上的困难;(2)对美术馆的社会功能受益对象的差异化区分与调研。这对厘定不同对象之间的受益目标与模式的差别,甄别不同教育对象的组织特殊性,确立以相应的服务目标和操作方向,具有学理上的重要性和困难性;美术馆社会功能的模式与效果评估研究。要建立科学、公平的美术馆免费开放评估体系,对免费开放的成果进行考核,取得良好绩效的要进行奖励,以更好地规范和鼓励美术馆开展免费开放工作。以湖北省为试点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广成为全国经验,保持湖北省美术馆免费开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3.2调整美术馆的管理机制,变多头管理为集中管理
明确美术馆的监管主体——湖北省文化厅和省财政厅,其他部门协同。通过建章立制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的责任、权利和法律地位,明确规定各机构的职能,明确监管主体的职责分工,以及协同管理机构之间的职能协调方式,确保监管责任到位。同时,将数量众多且日益扩大的民营美术馆纳入官方管理的轨道,一并承担社会职能。
3.3增加财政支持力度,拓展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经费不足及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的现状,制约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保障美术馆免费开放的效果与效率,首先需要增加财政支持的力度,保证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与配套。其次,要制定完善的免费开放后美术馆的实施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免费开放的范围,资金的发放方式、使用范畴和申报步骤,确保资金能够全部、及时、足额用在免费开放工作上。再次,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的进入,结合实际与群众需求,积极拓展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采用“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和建立公益性艺术推广专项基金、公共文化服务专项基金等政策,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投入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关建设和筹资方案。
3.4路径创新、重点发展,打造公共艺术活动品牌
美术馆,怎样做才能具有真正意义的公共性呢?重视美术馆的学术视野、尤其是其策展机制和积极开展公共服务的内生能力,是推动美术馆在走向公民社会这一特定时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关键。具备艺术生产能力的美术馆,将提供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更高水准的文化产品。从而增加对大众的吸引力,这对文化整体的发展和标准的建立,都有正面、积极的意义。
因此,美术馆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和意义,打造立体化培养公众艺术文化素质的方式,全方位探索开展公共活动的形式和途径,打造“叫得响、拿得出”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契合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
具体包括:(1)内容拓展:将影视、动画、产品设计、民俗专题展等现代艺术形式、手段和产品引入到美术馆的日常公共文化活动中。(2)形式拓展:主要是要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性,例如通过征集等形式发动公众寻找有关作品和主题、开展“把名画带回家”(租借形式)等活动,不仅加强了与公众的互动,还可一并解决拓展观众的问题。(3)视野拓展: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走出国门、走出馆门,进高校、进社区、进学校、下乡村等,通过公益组织,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接触最鲜活的中国当下。(4)品牌拓展:借助已有的展览或场馆影响力,持续地一届届举办活动,充分利用品牌效应保证公众的“持续注意力”,例如湖北省已经举办的区域性艺术百年回顾展,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等,都可以打造成为地域性、国家级的品牌,确保“月月有会展,年年有节庆”,以品牌的影响力来带动公共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3.5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人才保障
(1)培养志愿者。通过志愿者开展活动,节约经费,这是通行的做法,到高校进行宣传、讲座、招募,就是广告和扩大影响的过程。(2)建设实习基地。(3)优化美术馆人才结构,大力培养兼具艺术修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创新美术馆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4)建立以人才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艺术管理、公共教育、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和管理团队,进一步改革传统的人事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
3.6建立良性循环的文化产业链条,保障免费开放后的美术馆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述人才、资金的保障,要实现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完整产业链条的建设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美术馆不仅仅是艺术品陈列、传播的特定空间,更是相关学术研究展示、交流的公共平台,通过有效传播艺术信息,给观众提供艺术的享受和切实的教育,包括建立良性循环的文化产业链条,展示、教育、服务、研究、交流、收藏、出版等文化产品与文化产品创意附加值在服务于公众的做法以及创造良好的文化服务氛围。主要是完善主体产业链条和商业产业链条,以保障免费开放后的美术馆可持续发展。[5]
主体产业链条的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经验:一定不能办成单纯的展览馆,必须重视藏品、重视研究。这也给美术馆免费开放后的工作提出重要借鉴思路。美术馆可以探索艺术作品产出-展出-出售、出租或收藏的完整产业链条。
商业产业链条的建设。广泛借鉴国内外各种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和管理经验,结合美术馆自身资源优势,建立与艺术教育与体验紧密相关的多样化的商业产业形式,这是实现美术馆造血功能的根本出路。
具体包括:(1)开发衍生品:加强美术馆衍生品开发,从市场学、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观众的心理需求,不仅提供富有特色的美术馆纪念品,还提供具有互动性的购买体验。突破观展的需求局限,多方位满足参观者的需求。让观众有所纪念、有所学习,免费参观,花钱消费;(2)更新商业形式:学习卢浮宫等世界级一流大馆的先进经验,更新商业形式;(3)完善产业链条:探索艺术品产出-展出-出售、出租或收藏的完整产业链条。
参考文献:
[1]中国博物馆协会.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报告(2008-2009年度)[N].中国文物报,2011-06-22(03).
[2]徐硙.中央财政18亿资金保障美术馆等“三馆”免费开放[N].新华网,2012-06-13,http://news.xinhua net.com/politics/2012-06/13/c_112210582.htm.
[3]余丁,吕晓晓.美术馆公共美术教育管窥——从美国的美术馆教育说起[J].荣宝斋,2011,(4).
[4]蒯连会.亚洲美术馆界的盛会——第五届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综述[J].艺术百家,2011.
[5]王璜生.美术馆-全球化语境中的博物馆经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文嵘
作者简介:聂虹(1968-),女,湖南涟源人,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J114-28(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6)04-00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