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融合“10+10”园本研修项目实践与探索
2016-03-04·王瑶
· 王 瑶
学前融合“10+10”园本研修项目实践与探索
·王瑶
摘要: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园本研修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打造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三位一体的学习平台,帮助幼儿教师解决融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需求和问题,最终实现普特幼儿的共同成长和学前融合教育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融合教育;学前教育;园本教研
学前融合教育,是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0—6岁学前儿童能真正地和其他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接受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与教育。学前融合教育不仅对学前特殊儿童大有裨益,对普通幼儿的心理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所有学龄前儿童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当前我国学前融合教育还面临着理念、政策、资源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幼儿园的融合教育现状更多是“合”而未“融”。我们认为,学前融合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及其实施的质量,关键还是在于承担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师。为此,我们开展“10+10”园本研修,即10次专家专题讲座、10次教师教研讨论,以促进相关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学前融合教育园本研修项目的意义与界定
随着越来越多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学前融合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观念、知识和能力的挑战。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都是千差万别的,学前融合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智慧更是极大考验:普通幼儿园教师需要掌握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特教专业背景的幼儿教师常常习惯于教育发展缓慢的特殊儿童,对于融合教育中的普通幼儿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又觉得陌生和困难。
上海市长宁区从学前开始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积极发展学前融合教育。其中,作为一所普特融合的幼儿园,长宁区虹古路第三幼儿园(以下简称虹古三幼)从1999年开始开展学前特教康复训练实践与探索,2001年开始尝试融合教育实践。随着学前融合教育的深入开展,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开始出现并困扰教师,比如在融合教育活动中如何兼顾普特幼儿,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让普特幼儿都能得到发展等。要不断促进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融合,就必须促进教师在融合教育中的专业成长。
普特教育共同研修的园本教研成为破解这些难题的有效途径。所谓普特教育共同研修的园本教研,是指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一线普特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学前融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研究活动。教师个人的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形成了开展园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合力。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学前融合教育园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普特幼儿融合教学中的思考和探索奠定了研究的基础。而教研、科研人员和高校专家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直接建立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实现园本教研的持续性和深刻性。
学前融合教育的园本研修,体现的是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三位一体的学习平台,以幼儿园的融合教育为本,能够帮助幼儿教师解决融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升实践智慧。
二、学前融合教育园本研修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一)项目的设计
在对学前融合教育研修的探索中,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将华东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联合开展的中澳融合教师教育项目引入虹古三幼,遵循幼儿园园本需求,采取“10+10”的研修模式开展园本教研。
其中,10次邀请特殊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的专家进行座谈式讲座,主题包括自闭症辅助沟通和替代性沟通技术、融合教育基础理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幼儿园融合课程设计等;10次开展全园普特教师共同参与的融合教研讨论,主要内容包括园本教研工作计划、教师需求反馈讨论、特殊儿童特点讨论、小班融合运动活动讨论等。
针对融合教育中的实践问题,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反思,大家逐步达成共识,取得突破。
(二)项目的实施
首先,长宁区特教指导中心的教研人员在学前融合教育视角下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进行微观层面的探讨,选择了幼儿园的园长、特教教师和普通班级带教特殊幼儿的教师,进行具体的教师访谈。这些教师入职前都没有接收过专门的学前融合教育培训,职后才不断形成自己面对特殊幼儿的教育经验。他们纷纷表示,幼儿教师融合教育专业成长既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认为园本研究能促进幼儿教师在融合教育理念、知识和能力上的专业提升。
然后,教研人员发挥特教指导中心资源整合的作用,积极联系组织专家进入虹古三幼,进行园本教研培训。每月两次邀请华东师大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专家开展教研,研讨融合教育基础理论、特殊儿童心理发展、自闭症干预技术、音乐治疗、游戏治疗、课程设计与评价等主题。其中,幼儿园反馈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教学难度最大:他们不光会随处奔跑、不愿与同伴互动,而且也会影响普通孩子。于是,特教指导中心在园本培训中安排相应的课程,邀请自闭症研究专家、华东师大特殊教育系杨广学教授前来系统指导。同时,依托华东师大的国际专家力量,邀请日本和挪威的特殊教育专家来园指导,让教师们和国际专家一起研讨自闭症辅助沟通及替代性沟通技术。
在专家座谈式讲座后,幼儿园隔周进行普特教师共同参加的融合教研。教师们“以幼儿发展为本”进行共同研讨,直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讨论。例如,第一周,华东师大的导师介绍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知识;第二周,普特教师们根据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融合运动课程”集体讨论。讨论中教师们发现,一个教学目标难以保证普特幼儿共同实现。于是,根据理论指导进行目标分层,对照幼儿发展水平,既有针对普通幼儿的教学目标,又有针对特殊幼儿的教学目标,每个年龄段的融合活动各有差异。
例如,全园混龄的融合运动区域活动中,平衡区设置拱行桥、平衡木、晃板、轮胎等教玩具。普通幼儿要求不仅能自主参与活动,快速协调地走过不同的平衡器械,还要能带领特殊幼儿一起运动;对于特殊幼儿,鼓励智障儿童能参与活动,模仿正确玩法,自闭症幼儿则主要学习排队等待和根据规则依次玩。在这个集体教研过程中,普通班教师与特教教师交流沟通,讨论共同存在的问题。根据专家提供的理论方法与操作建议,普通班教师学会提供给特殊幼儿比较有效的帮助与指导,特教班教师学会促进普特幼儿更好地支持合作与相互学习。
三、学前融合教育园本研修项目的成果与成效
通过学前融合教育的园本研修,幼儿园不论普通班还是特殊班的教师,从融合教育理念到实践都有所收获,教师融合教育的专业发展明显。2012年底,上海市教委前往虹古三幼进行特教工作调研时,充分肯定这一园本研修模式。2013年,虹古三幼的大教研组获评“长宁区先进教研组”。2013至2015年,虹古三幼连续被评为长宁区融合教育优秀学校和医教结合先进工作组织。
教师们也在专业方面提升明显,取得各项成果和奖励。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直接体现在普特幼儿的共同成长上。在虹古三幼的融合教育中,普通幼儿能接纳特殊儿童,和他们一起游戏、生活,学会关心别人了,愿意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在互帮互助中获得情感的满足,能力也得到发展;对特殊儿童来说,他们既有模仿学习的同伴对象,又能进行简单的语言交往,遵守简单的规则,参与到活动中,享受活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周念丽.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2]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37.
[3]叶小红.江苏省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及应对建议[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5,(12):2—6.
[4]张静.幼儿园教师园本教研的意义与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58—59.
[5]王少非.校本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1,(7):23.
[6]陈红梅,刘畅.同侪互助式园本教研的运行机制[J].中国培训,2015,(11):44.
中图分类号:G760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20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