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类比教学促进初中聋生思维能力发展

2016-03-04李艳文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聋生例题思维能力

●  李艳文



以类比教学促进初中聋生思维能力发展

●李艳文

类比是数学的主要思想方法之一,对于提高聋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聋校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聋生的阶段性特点,创设相似情景,发展聋生类比思维;进行知识变式,激发聋生主动思维;类比知识体系,形成聋生严谨思维。

类比教学;初中聋生;思维能力

一、类比的内涵及其教学意义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类比是伟大的引路人。”类比是指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断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1]。这种思维方法从最初的数学学科推广至社会各个领域,对人类发展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聋校数学中的类比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聋生的数学成绩,还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思维习惯及能力。

(一)类比是数学学科的重要方法

在数学学科中,新知识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旧知识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方法、思路上有一定的关联。学生一旦通过类比发现了这些联系,就可以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效地学习新知识,同时也可以将先后的知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类比能够解决聋校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聋校教学中,由于存在沟通障碍,数学教师较多采用“概念+例题”“公式+例题”“性质+例题”的教学模式。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授课的难度,但却忽略了学科的前后结构,淡化了数学思维的过程和方法,使得聋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经常出现“一教就会,一过就忘”的情况。运用类比教学,通过旧知识的参照,有利于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将先后的知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还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引导,突出问题本质,最后转化为聋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境界。

(三)类比可以提高初中聋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按照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正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学生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通过运用形式运算解决逻辑课题[2]。

而初中阶段聋生的思维活动规律及特点与普通学生一样,也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3]。但由于聋生语言发展相对迟缓,对外在事物的认识主要依靠直观感知,思维水平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影响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聋生的类比能力,通过旧知识去探究新知识,习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

二、开展类比教学的策略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创设多种教育手段与方法,使聋生理解与掌握类比方法,从而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相似情境,发展类比思维

数学思维的呈现形式常常是隐蔽的,难以从教材中获取,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进行思维方法的渗透,创设“似曾相识”的情境,重视聋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他们的生活中。

例如,在教授“合并同类项”一课中,我创设了以下情景:在导入时,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说说是如何分类的,有几种分类方法,根据聋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进行分类。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分类现象。明确了分类的标准与方法后,再进行数字与字母的分类,如:3、x、27、a、-8、m、y。最后进入多项式中项的分类,如:观察多项式2x-4z+x+8y-y,找出相同的项,并说说根据什么特征进行分类的。由此可以归纳出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作“同类项”。

上文例子是先从聋生熟悉的日常分类方法开始,再类比到数字与字母的分类,最后到合并同类项的学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神秘也不抽象,它离自己的生活很近。这种“由表及里”的类比,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的本质内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引导,数学思维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二)进行知识变式,激发主动思维

针对聋生的思维特点,类比变式是帮助他们寻找和提炼问题表象背后本质的有效方法,对培养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一定帮助。我常常在教完一个例题后,进行变式教学,或是鼓励学生对原题改动变形,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教授函数时,已知函数,问点(3,14)在函数的图像上吗?把x=3代入,计算结果如果等于14,说明点(3,14)在图像上,反之则不在图像上。最后的计算结果并不等于14,所以该点不在图像上。我接着问:“对这道题,还有什么疑问吗?”果然好几位同学立刻举起了手,我先让李同学到黑板前,写出他的想法。只见他把点(3,14)改成了点(3,-3),问该点在不在图像上。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去解决这个问题。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多数学生能很快算出结果,点(3,-3)不在图像上。马上,另一位同学又把手高高地举起,我请他上黑板。只见他把点(3,-3)又改成了点(4,-3),我很惊讶,他的反应真快呀。下面的同学也在期待不一样的结果。我顺水推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惊喜。果然计算结果是-3-3,同学们欢呼雀跃。这样的课堂,虽然多费了一些时间,但学生能在课堂上开动脑筋,不断通过变式将问题深化。

可以看出,变式已经不是一道题的变形了,而是转化成一种类比的方法,学生的被动思维已经逐渐转化成了主动思维。

(三)类比知识体系,形成严谨思维

回顾知识点的构成体系,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悟到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时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思考。如在教“一次函数”知识时,依次是概念、图像、性质及应用的研究。在教完比例函数概念时,我会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你能预测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吗?应按照哪些步骤进行研究?类比“一次函数”,不仅巩固了“一次函数”的学习,还能使学生利用类比思维,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果然,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学生已经能利用类比方法进行探究了。

在“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课题研究中,我在两个平行班做了实验,A班用“知识点+例题”的教学模式上课,B班则注重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如在教授“二次函数”这一概念时,我在B班上课会先让学生类比函数,猜想“二次函数”的模式,就是写成y=这样的形式;再问“二次”让你联想到什么。因为前面刚学过二次方程,看到“二次”学生自然就类比到“一元二次方程”。这样一来,B班学生较轻松归纳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还能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类比到特殊形式,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出来。而在A班上课时采用了“概念+例题”的教学方法进行“二次函数”的学习,学生们基本会判断一般式的例题,但遇到有特殊形式的二次函数时,就犹豫不决了。比较之下,可以看出类比思想的教授,将有助于聋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有助于提高思维严谨性。

[1]史久一,朱梧槚.化归与归纳·类比·联想[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郑永联.初中教学谈[J].时代教育,2006,(12). [3]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G762

(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570100)

猜你喜欢

聋生例题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