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高年段阅读课堂中的电影式微课设计

2016-03-04王梦晓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培智年段智障

●  王梦晓



培智高年段阅读课堂中的电影式微课设计

●王梦晓

要提高培智高年段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可引入“电影式微课”。微课制作可采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制作时要融入阅读材料的重难点、学生感兴趣的“点”,同时注意色彩丰富不凌乱、画面精美要准确、音效和谐不喧宾。

培智学校;阅读;电影;微课

在培智学校高年段生活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难点。随着年龄增长,干扰因素增多,与低年段智障学生相比,高年段智障学生围绕教师课堂教学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更短,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度相对不足。究其原因,除部分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了一些病理性的弱化与退化,更多的是教材的相对枯燥带来的困扰。毕竟面对一群实际年龄二十岁左右的学生,再选择一些小动物、卡通绘本之类故事情境较强的阅读材料,不太适合。从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对生活有实际帮助又能增长一些知识与经验,同时还要符合年龄特征、相对简单,易于智障学生理解的阅读材料,实在不易。如何利用一些看起来不太“有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学出兴趣、学到知识?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制作“电影式微课”,并将其成功引入了培智高年段学生的阅读课堂,帮助智障学生解决阅读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培智学校阅读课中的“电影式微课”。

一、“电影式微课”简介

微课通常是以5至8分钟的短小视频为主要载体,对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便于学生学习。笔者所设计的“电影式微课”,简言之,就是教师将阅读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蒙太奇式的电影手法设置故事情境或进行叙事表达,在增加阅读材料知识性、趣味性和情感性的同时,通过多感官刺激提高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解决一些文字阅读的障碍。

二、“电影式微课”在培智阅读课中的作用

对智障学生来说,有限的认知能力影响了想象力的发展,在阅读中很难有普通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与“画面感”,文字的抽象又带来了“无趣感”,影响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

“电影式微课”恰能解决这一问题。即使是智障孩子,也喜欢看电影、娱乐节目、动画片。那么,投其所好,将阅读材料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分解,设计“电影式微课”,丰富他们阅读时的“画面感”,既能提高智障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将阅读材料中的重难点渗透式地教给学生,让他们学得轻松有趣。

三、“电影式微课”的设计需求

(一)软件准备,一了解

“电影式微课”的设计制作,听起来似乎很复杂,其实很简单。首先,就是它所需的软件,甚至可以简单到连录屏软件都不需要,只要教师能掌握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就可以了。演示文稿软件强大的文字、动画、音效呈现功能非常适合微课制作。另外,PowerPoint2010及以上版本更适合“电影式微课”的制作,因为它可以在制作完成后直接输出成视频格式。

(二)“剧本”准备,两思考

一场好的电影,需要一个好的剧本,“电影式微课”也少不了一个好的“剧本”。教师在制作“电影式微课”前,首先要做的便是设计好脚本,要做到两思考。一是思考阅读材料的重点、难点是什么,通过怎样的形式将其设计到脚本中去。二是思考学生平时感兴趣的“点”是什么,最好投其所好。若将学生变成“电影式微课”中的元素,则能事半功倍。

(三)后期制作,三注意

简单的软件,好的创意,还离不开一个好的后期制作。教师要考虑到,自己所制作的“电影式微课”除了讲好故事,还要能刺激到学生的多感官,让学生在“玩”中学,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这离不开几个重要因素,即丰富的色彩、精美的画面、和谐的音效。

做到这几点不难,但是也有三注意,即色彩丰富不凌乱、画面精美要准确、音效和谐不喧宾。有些教师的演示文稿软件在呈现文字时为了突出重点,色彩很多,每一帧画面过于充盈,显得凌乱,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采用丰富的色彩时要注意排版。“电影式微课”是要通过画面来呈现主体的,那么画面一定要精美,但精美的同时要选择更为准确的影像来表达主题内容。最后,选择的背景音乐不能与教师讲解的声音相斥,要让学生听起来感觉和谐、舒适,切合主题的基调。

四、培智阅读课中“电影式微课”设计实例

电影有很多种类型,故事片、歌舞片、科幻片、喜剧片、动作片、纪录片、历史片、文艺片等,那么“电影式微课”也就可以有很多种类型。教师要根据阅读材料选择适合的微课类型,辅助阅读教学。

(一)针对科普类阅读材料,设计纪录片式微课

并非所有的阅读材料都具有故事性,如科普小短文《路口的信号灯》。这篇文章主要告诉读者,路口的交通信号灯选择“红、黄、绿”三种颜色所蕴含的科学道理。那么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很重要。

笔者将这节微课设计成纪录片式。将“切入点”定为最早的交通信号灯出现在英国,设置老电影式图片,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其有兴趣往下观看,了解最初的信号灯是什么样子。然后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展示科学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本文最为重要的知识点,即为什么选择“红色”代表静止,因为红光穿透力强。直观的呈现帮助智障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穿透力强”这一抽象的文字描述,促进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二)针对生活类阅读材料,设计喜剧片式微课

生活类的阅读材料是最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这一类的阅读材料内容,学生都较为熟悉,那么,这一类材料的阅读课重点是增加其趣味性,让高年段智障学生不因熟悉而感到乏味。

以一篇介绍“鸭子”的课文为例。文章开头简单介绍了鸭子在南京的重要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鸭子可以做成哪些美食;第三自然段进行小结和情感升华,让学生从爱吃鸭到爱美食,再到爱生活,最后上升到爱南京。课文简单易懂,学生主要任务是阅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到“鸭子可以做成哪些美食”的答案。学生爱看《舌尖上的中国》,于是笔者将微课主题设计为“舌尖上的南京——鸭子篇”。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元素,设计了一节喜剧式微课,让学生通过幽默的画风和语言了解到鸭子可以做成哪些美食,以及南京最具特色的鸭子的相关知识。整个教学由文本到画面,再从画面回归文本,变“阅读”为“悦读”。

(三)针对情感类阅读材料,设计文艺片式微课

情感类的阅读材料,在提升智障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可以很好地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这一类型的阅读课上,笔者一直认为要坚持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用学生的心灵感悟世界。

以一篇介绍“老南京拌凉粉”的阅读材料为例,通过设计文艺片形式的微课,让学生了解老南京拌凉粉的历史,了解到过去由于物质的匮乏,在那个没有空调、电扇的年代,炎热的夏季,一碗爽口的拌凉粉是老南京人最好的解暑小吃。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唯美的画面中,融入老南京的时代背景中,体验一碗拌凉粉对于南京人的意义: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对旧日时光的一种怀念。

总之,在高年段智障学生阅读课中,“电影式微课”以一种全息的方式展示学生感兴趣的信息、画面、声音、情节,让智障学生更好地去阅读,品味情感,收获智慧,启迪成长,可谓无“微”不“智”。

G764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10000)

猜你喜欢

培智年段智障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