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研制模式及特点研究
2016-03-04杨新晓陈殿兵
杨新晓 陈殿兵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研制模式及特点研究
杨新晓 陈殿兵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美国政府于2016年出台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是其基础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转型的积极尝试。文章在探究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研制模式遵循标准化的研制程序、采用联盟式的研制机制及“实证”+第三方评估的研制方法等的基础上,分析出该规划具有政策引导、层层推进;多元共建、全民共享;质量优先、凸显正义等特点。剖析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研制模式及特点,可以为我国教育领域全面制定、实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战略起到借鉴作用。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016)”;互联网+;研制模式;基础教育;美国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保证美国基础教育各项举措的落实,美国政府于2015年年底出台了《让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ESSA)[1]。其中,“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基础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均衡问题是美国政府及社会各界主要关注的问题。为此,继1996年、2000年、2004年、2010年先后出台教育技术规划之后,美国于2016年1月第五次发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2016,NETP 2016[2])”,并将其目标定义为“迎接未来学习—重思教育技术(Future Ready Learning: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该规划经国会批准已经在美国正式实施,为美国基础教育领域内数字教育和智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当前,我国教育也进入了“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育时代。早在2012年3月,教育部就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3]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构建开放、平等、协作、共享以及强调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思维,在为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和教育教学实施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对中国科学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内的改革和发展应该建立何种模式、秉持何种理念等提出了新的现实诉求。因此,探究、剖析美国最新国家教育技术规划的研制模式及特点,可以为我国教育领域全面制定、实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战略起到借鉴作用。
一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出台的背景及内容框架
1 出台的背景
(1)国际层面
教育资源的均衡和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仍然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世界各国为此做出了种种努力,但2012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机会丧失:学生留级及学生流失的影响》的报告中依旧指出[4],“依靠公立的办学体系和传统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为其青少年和成年人提供中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世界各国应当尝试利用先进的网络与通信技术、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和课堂方式来实现基础教育的有效供给。美国作为世界上信息技术的领军国家,加强在教育领域内的科技与技术运用,是其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教育公平的重要理念和举措。然而,在具体的教育技术运用的实践中,还存在着学生数字素养鸿沟加深、有效技术项目缺失、网络资源机会不平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较弱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着互联网+背景下美国教育质量的提升和转型。
(2)美国国内层面
美国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为学生升学与就业做好准备的系列改革举措(如核心课标准、PARCC评价标准等的制定与实施),为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保障改革举措的顺利实施,奥巴马政府通过了《让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进一步保障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标准。该法案中明确提出要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助力。以此为背景,美国通过了新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以便为学校、教师如何使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国家目标和计划。“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明确指出,科技在学生学习和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升师生关系、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布、多样化教学方式,进而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实现。因此,每个教育者都应当了解、掌握、实践相应的教育技术,每个教育机构也应当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来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
2 内容框架
美国联邦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新规划以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中小学管理、课业评价、基础设施等五个层面的教与技术为核心,建立了教育技术在基础领域内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
①在学生学习层面,新规划聚焦教育资源的均衡和教育公平问题,指出要通过开发、提升技术应用软件、技术设备、教育技术资料以及教育网络环境,缩减学生基于种族、民族、性别、语言、宗教、社会地位、地理因素等而形成的教育不公平鸿沟,实现教育技术的教育正义。
②在教师教学层面,新规划认为教师应当具备教育技术意识,运用教育技术开发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有效提升其教学的有效性。这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求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所有人员和机构(如图书馆及其管理人员等)都应朝着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育技术体系方向努力。
③在中小学管理层面,中小学管理者首先要在教育技术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层面形成共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相应的计划,保证教育技术的相应理念在实践中得以贯彻执行,让每个学生从教育技术的发展中受益。
④在课业评价层面,新规划指出,以教育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课业评价方式及体系可以通过及时、准确的反馈体系,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学习有效与否的证据,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⑤在基础设施层面,新规划指出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完备。这首先需要在电子设备、网络覆盖率及网速方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保障,以满足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无阻地进入和使用的需求。除此之外,也应提供数字化的学习资料,如音频、视频等,以及互联网+时代知识和技能等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料等。
二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研制模式
形成共识、制定行动计划,保障所有学习者都能公平、公正地享受并利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信息化所带来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促进个体发展和成功,以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是美国国家发展计划中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核心目标。为此,新规划遵循标准化的研制程序,采用联盟式的研制机制及“实证”+第三方评估的研制方法,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体系,为数字化时代和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学业评价以及基础设施的搭建助力,为美国基础教育领域全面落实“互联网+教育”的战略提供基本的政策导向和支撑。
1 遵循标准化的研制程序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形成是一项复杂的专业工作,在其形成过程中严格遵循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研制程序——首先解读2010年的国家技术规划标准,然后分析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最后在吸收各方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完成规划设计。
新规划分析了旧规划取得的八项成就:①教育技术领域的对话由“技术是否应该与教育结合”转向“如何利用技术提升学习,使所有学生都能享有高质量教育机会”;②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促进了个性化教育精神的发展;③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个体和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④教师通过相关项目的学习和培训,已经获得了使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信心;⑤教育软件的发展使学业评价的及时性和满足差异性成为可能;⑥美国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始创建高速网络覆盖教室,并以此作为其它学习方式创新的基点;⑦电子设备的成本已经大幅下滑,而高质量、互动性强的教育电子工具和应用程序随处可见;⑧科技的发展唤起人们对重新设计现有学习空间的思考,重新定义教师、学生、同伴、学习督导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新规划指出了旧规划存在的不足(即新规划的努力方向):①数字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使用机会的不公平;②有效网络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项目研究匮乏;③很多学校尚未建立网络连接或不使用网络技术;④只有少量学校采用教育技术,实施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混合模式;⑤学校几乎不支持学生校外学习活动的网络化;⑥教师缺少提升其有效使用教育技术的专业发展和培训的机会;⑦学生学业评价仍未能采用数字技术测量手段;⑧在强调提供网络接入和网络设备的同时,也应当强调教师有效使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筛选电子学习材料的能力;⑨在推行教育技术支撑学生网络学习的同时,学校可以提供相应数据供研究、为家长和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使用,但同时要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保护学生隐私。
2 采用合作共建联盟式的研制机制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是一项涉及诸多利益群体的系统工程,它的最终颁布实施,是多方主体采用合作共建联盟式的机制来运作的。①新规划的人员由来自不同部门的主管、员工、校长、教师、课程主管以及其他教育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各项工作,包括成立独立政策咨询小组、任命小组项目的首席执笔人、成立负责审议规划初稿并提出建议的审议小组等。②美国联邦政府是新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发起者,并提供专项拨款为新规划的调研、起草、实施提供保障。③在新规划的评价过程中,邀请不同机构和委员会成员作为第三方评估,提供建议。这种多方合作、共同参与、共同创建的合作模式和研制机制,使得新规划在建立的过程中不仅得到政策和技术层面的支持与保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使新规划的基本内容和建议从一开始就反映了各方利益,因此大大增加了新规划的认同感和支持率,减少了新规划在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从而有利于新规划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推广。
3 实证+第三方评估的研制方法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采用实证+第三方评估的研制方法,形成规划体系和内容,保证了新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①在新规划形成的过程中,项目组通过单独访谈和集体访谈的方式采访了政策制定者、美国不同教育层次及科技重要机构的领导,从不同的层面了解新规划的内容及价值取向。②在2014年和2015年,项目组先后举办了17次网络视频活动和会议,同一线教师、科技专家、科技发明创造者、学生学业评估研究者、教师教育专家、远程教育专家、研究者等共同探讨新规划的内容、实施方式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③项目组邀请来自领英机构(Learning Forward)、美国国家教育准备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Education Preparation)、学校网络联合委员会(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等7个部门的专家组成第三方评估团,审议、评估新规划,从而使新规划在设立之初及制定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质量保证。
三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特点
通过对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目的、内容、研制方法与步骤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新规划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政府导向、层层推进
新规划首先呈现的是政府导向、层层推进的特征。作为世界科技信息技术化强国,美国全力推行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强调要通过信息技术来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及发展。从其教育信息化的历程来看,美国政府至今已发布5次国家层面的教育技术规划,分层次、有计划地推进基础教育的信息化,为教育与技术的融合提供导向。规划的核心目标层次由1996年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00年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及使用”、到2004年的“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学创新使用”、到2010年的“构建持续发展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5]、再到2016年的最新规划“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彰显了信息化目标由基础设施准备到迎接未来挑战的顶层设计,是美国政府根据国内外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状况,持续为美国混合教育与在线教育的发展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导向和政策支撑,以保障美国教育信息化的世界领军地位。
2 多元共建、全民共享
从新规划的形成过程来看,美国政府采用的是多元共建、全民共享的模式。在新规划的准备阶段,项目组就通过不同的调研方式和活动方式,将联邦、州的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工作人员、校长、教师、课程主管、教育研究者和专家等不同的利益群体引入到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来,在分析旧规划以及咨询、探究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新规划。从内容来看,新规划涵盖了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家长等不同个体,并从不同的侧面解释资源的使用方式以及如何使用相关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取得学习与就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这种多元共建、全民共享的特点,一方面使新规划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面临较少的阻力;另一方面,彰显了新规划“公共性”的价值取向,使相关的政策可以快速地在公众中得以贯彻执行,促进公共利益的扩大,从而提升相关群体使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整个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发展。
3 质量优先、凸显正义
质量优先、凸显教育正义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又一显著特征。①质量优先体现在美国通过政府层面的导向,与学校、社区、教育集团合作,在不断提升教育技术设施水平的同时,积极建立和完善市场开拓机制,拓宽教育技术在教学模式和制度创新层面的路径和发展渠道,从而保证美国教育技术和信息化在课程开发、教学组织、市场开拓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为美国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有利支撑。②凸显正义是新规划的核心目标。教育正义可以概括为:一是机会向所有人开放;二是给处境最不利者以最惠的待遇[6]。美国教育部长邓肯指出,如果科技的进步仅仅让富有的、受过优质教育的阶层受益,那么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进步[7]。同时,新规划作为美国奥巴马政府《让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的支撑政策,必然要服务于实现教育正义这一理念。新规划提出,要通过教育技术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与教育公平;让美国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其种族、民族、语言背景、家庭收入如何,无论是否残疾),都能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中受益。新规划中明确建议,州政府、学区和学校机构在开发与使用相关的教学资源时,应当考虑到学习者个体的信息技术状况,使之具备灵活性,以保障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无障碍地进入到网络学习社区。
四结语
当前,“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教育转型发展的一股强大趋势。各国纷纷尝试利用互联网与通信技术手段,以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教育方式加强本国教育的有效供给,提升本国国民的教育素质,推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均衡、科学、公平地发展。研究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研制模式和特点,可以为我国“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智慧教育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在此基础上,我国应加强对智慧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集思广益,规范程序设计,完善机制,以最大的智慧促进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此外,美国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来解决教育资源的均衡和教育公平的思路与方式,为我国解决城乡及中西部地区的相关教育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新路径。在此基础上,反思美国“互联网+教育”的内容、取向、理念和实施方式,可以为我国相关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very student succeeds[R].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5: 6-10.
[2]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R]. Washington DC: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OL].
[4]U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Global education digest 2012 opportunity lost: The impact of grade repetition and early school leaving[OL].
[5]胡永斌. “互联网+”背景下美国K-12教育转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6,(3):33-38.
[6][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03.
[7]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uture Ready Learning,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R]. Wahingtong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6: 1.
编辑:小西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Features of “NETP 2016” of United States
YANG Xin-xiao CHEN Dian-bing
The 2016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NEPT) of United States is a positive attempt of transformation made by its basic education in the “Internet +” era. The paper investigated the standardized developing process, collaborative developing mechanism and “empirical + third-party assessment” developing method of NEPT, then studied the features of NETP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policy guidance, advancing step by step, multiple stakeholders, and quality priority, highlighting equity. This study can provide constructive insight and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for our education field to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Internet +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NETP 2016”; Internet +; development model; basic education; America
G40-057
A
1009—8097(2016)10—0024—06
10.3969/j.issn.1009-8097.2016.10.004
杨新晓,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学法,邮箱为yxx@zjnu.cn。
2016年4月4日